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其中,認識過程是人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和思維;情緒情感過程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體驗,如快樂、憤怒、恐懼、悲哀等;意志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標,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併力求實現目標的心理活動。而注意是伴隨在心理過程中的一種特性。
這些心理過程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體驗到的、非常好理解的內容,比如說:你在圖書館經過一番思考解答出了一道難題,你感到窗外射進來的陽光非常溫暖,心情非常愉悅。你突然記起,還有兩個小時就是同學邀你去看電影的時間了,真想馬上就去玩。但是,還有幾道題目沒有做完,你注意到旁邊的同學都在認真地看書,於是你克制了想玩的衝動,又繼續埋頭做題。你看,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就囊括了我們的心理過程。
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是個人心理活動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總和。它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其中,個性傾向性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個性心理特徵是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是緊密聯繫的整體。沒有心理過程,個性無法形成;而個性又制約著心理過程,並在心理過程中表現出來。 以上內容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大都會涉及到。隨著學習的深入,你會發現,心理學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很近。
心理素質是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個體的生理條件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從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的,穩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質。可以說,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穩定的心理品質。
心理素質不僅包括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情緒穩定、意志堅強,心理素質還包括認識過程和個性等內容。也就是說,前述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中的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和個性等都屬於我們的心理素質。如在認識過程方面,有的人感知敏銳,有的人感知遲鈍;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記憶力差;有的人思維活躍,有的人思維遲滯;有的人想像力豐富,有的人想像力貧乏。
在情緒情感方面,有的人情緒穩定,遇事沉著,有的人情緒不穩定,遇事慌張。在意志方面,有的人有自己的目的打算,有的人則盲目從眾;有的人很果斷,有的人很優柔寡斷;有的人在在行動中堅韌不拔,有的人則很動搖;有的人有良好的自制力,有的人很衝動。在個性方面,有的人個性開朗樂觀,有的人較為悲觀;有的人能力很強,有的人能力較弱等等。這些都表現了我們的心理素質。
正確的自我意識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前提。我們中間的很多人所存在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問題。他們表現得要麼過度地否定自我,要麼過度地自以為是;要麼自我中心,要麼盲目從眾。所以,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我、欣賞獨特的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優良的意志品質不僅是我們高效率學習的保證,而且也是在工作崗位上事業成功的保證。很多人都想培養自己良好的意志力,但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意志的品質包括哪些內容。所以,我們要認識意志,了解意志的品質。而了解挫折,提高挫折承受的能力更是我們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
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毋庸質疑、無須多言——估計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給人以安全感和歸屬感,讓人心情愉悅、精神振奮;不良的人際關係則會使人感到孤單、寂寞、焦慮、不安。要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們更要投身於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與人交往的技能。所以,人際交往的藝術值得我們學習;特別地,我們還要思考:是否該談戀愛了?通過辯論賽來明確當前談戀愛的利與弊。進一步地,還要知道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