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心理情感過程的認識

2020-12-23 戀戀捨不得

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其中,認識過程是人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和思維;情緒情感過程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體驗,如快樂、憤怒、恐懼、悲哀等;意志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標,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併力求實現目標的心理活動。而注意是伴隨在心理過程中的一種特性。

這些心理過程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體驗到的、非常好理解的內容,比如說:你在圖書館經過一番思考解答出了一道難題,你感到窗外射進來的陽光非常溫暖,心情非常愉悅。你突然記起,還有兩個小時就是同學邀你去看電影的時間了,真想馬上就去玩。但是,還有幾道題目沒有做完,你注意到旁邊的同學都在認真地看書,於是你克制了想玩的衝動,又繼續埋頭做題。你看,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就囊括了我們的心理過程。

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是個人心理活動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總和。它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其中,個性傾向性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個性心理特徵是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是緊密聯繫的整體。沒有心理過程,個性無法形成;而個性又制約著心理過程,並在心理過程中表現出來。 以上內容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大都會涉及到。隨著學習的深入,你會發現,心理學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很近。

心理素質是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個體的生理條件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從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的,穩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質。可以說,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穩定的心理品質。

心理素質不僅包括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情緒穩定、意志堅強,心理素質還包括認識過程和個性等內容。也就是說,前述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中的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和個性等都屬於我們的心理素質。如在認識過程方面,有的人感知敏銳,有的人感知遲鈍;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記憶力差;有的人思維活躍,有的人思維遲滯;有的人想像力豐富,有的人想像力貧乏。

在情緒情感方面,有的人情緒穩定,遇事沉著,有的人情緒不穩定,遇事慌張。在意志方面,有的人有自己的目的打算,有的人則盲目從眾;有的人很果斷,有的人很優柔寡斷;有的人在在行動中堅韌不拔,有的人則很動搖;有的人有良好的自制力,有的人很衝動。在個性方面,有的人個性開朗樂觀,有的人較為悲觀;有的人能力很強,有的人能力較弱等等。這些都表現了我們的心理素質。

正確的自我意識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前提。我們中間的很多人所存在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問題。他們表現得要麼過度地否定自我,要麼過度地自以為是;要麼自我中心,要麼盲目從眾。所以,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我、欣賞獨特的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優良的意志品質不僅是我們高效率學習的保證,而且也是在工作崗位上事業成功的保證。很多人都想培養自己良好的意志力,但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意志的品質包括哪些內容。所以,我們要認識意志,了解意志的品質。而了解挫折,提高挫折承受的能力更是我們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

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毋庸質疑、無須多言——估計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給人以安全感和歸屬感,讓人心情愉悅、精神振奮;不良的人際關係則會使人感到孤單、寂寞、焦慮、不安。要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們更要投身於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與人交往的技能。所以,人際交往的藝術值得我們學習;特別地,我們還要思考:是否該談戀愛了?通過辯論賽來明確當前談戀愛的利與弊。進一步地,還要知道如何去愛。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2(認識過程3-記憶)
    過去經驗是指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練習過的動作等在人腦中的保持,在一定條件影響下重新得到的恢復。這種在人腦中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與體驗的保留和重現過程,即記憶。記憶同感覺和知覺一樣,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記憶要比感覺和知覺更複雜。
  • 情感交往的過程,本身就是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過程
    無數的事實表明,人與人的關係與交往都不可避免地要牽涉到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聯繫與溝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德育的視域裡,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社會關係,本質上就是一種道德的關係,就是一種德育的聯繫。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反映的就是一種相近或同一道德水平的人相互交往的社會性特點。首先,德育過程中的情感交往是促進人的社會性素質發展的主要途徑。
  • 雙相情感障的心理治療
    許多雙相障礙患者希望通過尋求心理治療來改善自己的症狀。那麼,雙相障礙可以用心理治療嗎?療效怎麼樣? 其實,在急性抑鬱期和維持期,聯合心理教育、認知行為治療、人際社會節奏療法等心理治療均可以有效降低雙相障礙患者疾病復發率、減少住院次數和藥物使用量,可以穩定情緒、增強社會功能和治療依從性。
  • 人的情感心理之九型人格淺談
    人的性格情感心理之"九型人格"淺談關於心理學這個概念,人們最初可能會想到這是討論人情感,思想,心理,行為,以及個性的一門學說,有人甚至還覺得有幾分神秘感。其實這也是一門非常實用,而且有意思的綜合科學。在了解人的性格感情中,最為有名的,也是心理感情基礎類的最為普及的,就是關於"九型人格"這門學科。這個話題是被一位心理學家葛吉夫所提出的。他認識到每種類型的人格個性裡面,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心理素質的優勢與劣勢。也就是說,每種人的心理個性,以及感情認知上都有他們自身的優缺點。
  • 學習《交易心理訓練》第048課:掌握情感轉移
    當到達心理醫生的辦公室時,我注意到鑰匙還插在門上。我將它放進我的口袋,敲開門,見到了這位心理醫生並開始學習。過了幾分鐘後,心理醫生的妻子很不好意思地打斷我們,她走進辦公室,問她的丈夫是否看見房間的鑰匙。我微笑著從口袋中拿出鑰匙,把它交給她並眨了眨眼晴。這次學習還算順利。鑰匙是一種性象徵,我拿到鑰匙,我就有了控制能力。當心理醫生的妻子需要什麼時,我能給她想要的東西。
  • 走出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1):認識情感勒索,一種被綁架的愛
    我們之前談到走出原生家庭傷痛的第一步,是認識並接受這個世界上存在「不成熟的父母」,我們說這些父母通常由於從小生活在不利於心智發展的家庭中,他們的心智年齡有的可能停留在了5歲,他們缺乏愛、給予、擔當和滋養的力量。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5(認識過程-思維)
    思維與感覺和知覺一樣,都是人的認識活動,但感覺和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整體特徵以及客觀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繫思維,是在感知覺基礎上實現的高級認識過程,應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內在聯繫,是藉助言語實現的理性認識。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兩個特徵,思維的間接性是指對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事物。
  • 仲偉合、朱琳:具身認知視角下的翻譯認知心理特徵與過程
    當代認知科學的具身認知範式表明,這個心理過程表現為具身性、層次性與系統整合性特徵。本文首先以多學科視角闡述具身認知範式的核心思想及其對譯者認知心理研究的革新意義,然後對上述翻譯認知心理特徵進行闡述,並重點對譯者具身認知的社會心理發展過程以及雙語加工機制在具身認知視角下進行新的詮釋,重在凸顯譯者主體經驗與情感在翻譯認知心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6(認識過程-思維2)
    問題是指用含這個人面臨障礙的目標既不能任職又不能習慣反應是在達到所與目標過程中的障礙。問題一般具有三個要素。 問題一般具有三個要素。第一,有一組已知的關於問題條件的描述,際問題的起始狀態。第二,有達到的目標,既具有構成問題結論的描述或具有問題所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第三,遇到障礙及對該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不是直接顯現。需要通過間接的思考才能達到。b.問題解決的定義。
  • 顧心情感心理——你一定要知道!四個關於婚姻的心理學理論(上)
    今天顧心情感心理就和你聊聊婚姻中關於心理學的那些事兒。婚姻儘管是屬於兩個人之間的事,但是它仍舊屬於一種小型的人際交往,想要維繫婚姻,就必須掌握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在學習技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心理學理論。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4(認識過程-想像)
    一、想像的概述1、想像的定義:是指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最突出的特徵是形象性和新穎性。其實,想像同其他心理現象一樣,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其構成新形象的原型大多來源於客觀現實。想像也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已有表象是形成想像的基礎。人腦中的表象加工重組方式是多樣的,如:黏合、誇張、典型化、聯想等,通過這些方式,在人腦中形成新穎、奇特的形象。想像在人類社會生活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對人類活動起著預見、指導、激勵的作用。
  • 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婚姻情感通識課003》
    此即,理智不過是情感的奴隸,雖然理智看上去總是在誇誇其談大放厥詞。對於我們每一個想要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人來說,理智只能提供方向,而情感才是真正的動力提供者。這也是很多能做出一番事情的人,總是充滿著激情和熱血,這也是很多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的原因。
  • 正式「挽回」前,你要有的心理準備——《婚姻情感通識課091》
    在接下來這兩講,我們仔細聊聊關於「挽回」的話題。在《婚姻情感「挽回」的真相——《婚姻情感通識課088》》中我明確表示「挽回」不靠譜。具體細節,我就不多說了。在這我要提醒你的是,一段關係是兩個人的事,如果對方沒有意向,那麼不管你怎麼做也無濟於事。千萬不要被自己美好的幻想綁架而忽略了基本現實。
  • 祝卓宏:內觀是激發內在良知 重新體驗複雜情感的反觀過程
    內觀是激發內在的良知重新體驗複雜情感的反觀過程  一、內觀的基本設置  奈良內觀研究所的內觀設置非常清晰、固定,從活動時間表上看基本上類似宗教禪修,採取了相似的起居訓練模式。真榮城教授的面談,如同是準時出現的一尊佛,只有詢問,每次都是三個問題,而自己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正是在用心梳理與母親的關係,如同用語言再次重建心理的世界。這個過程大概正是內觀的作用所在,自己播放自己的人生故事,從三個視角重構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激發內在的良知。
  • 成都情感心理諮詢中心,成都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
    情感心理諮詢指心理諮詢員通過和來訪者的商談、討論、勸告、啟發和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各種有關情緒、情感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提高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 認識自己的性格你才有提升空間,人的感情心理之"九型人格"淺談
    人的性格感情心理之&34;淺談關於心理學這個概念,人們最初可能會想到這是討論人情感,思想,心理,行為,以及個性的一門學說,有人甚至還覺得有幾分神秘感。其實這也是一門非常實用,而且有意思的綜合科學。在了解人的性格感情中,最為有名的,也是心理感情基礎類的最為普及的,就是關於&34;這門學科。
  • 認知、情感與意志的關係
    在山西特崗考試中,心理過程的相關知識往往是考試中出題頻率比較高的知識點,但是同學們對心理過程的把握常常局限於認為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三個分割開的過程,而忽視了三個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今天我們就從整體上來把握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過程的相互關係。認知、情感與意志是個體心理過程的三個方面,它們雖有區別,但又是相互聯繫的。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7(認識過程-思維3)
    2020年10月10日(周六)3.問題解決的策略問題解決過程中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過程。任何問題總包含著給定條件和目標,即包含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問題空間是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的認識過程。問題解決,利用各種方法改變問題的初始狀態,經過中間狀態。逐步達到目標狀態,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
  • 學習情感的產生,基於個體,對學習需求和意義的認識
    現代心理學指出,認識是情感產生的基礎和依賴,沒有認識就沒有情感。社會生活經驗也表明,人對於自己一點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會有任何情感體驗的。因此,中小學生學習情感的產生依賴於他們對於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之於知識需求的認識,也基於他們對於知識本身的認識和需求。
  • 《自我與身份》解讀3_第2章-1_自我作為心理-社會動態過程系統
    這一時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作為被認識的自我」即作為「被認識的客體(賓我)」,並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在理解自我結構方面。但不久之後,關於「自我」的研究急劇擴大,因為自我研究者開始超越將「自我」作為客體,而是將「自我」視為「做事者」來考慮其功能,從而將「自我」與人們的主觀能動品質重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