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靜蘭:在鏤空光影裡與傳統對話

2020-12-22 騰訊網

剪紙作品創作中

傳授剪紙技藝

讓更多的人了解剪紙

作品《一路清廉》

劉靜蘭嫻熟的刀法

挑選剪紙的市民

坐在工作檯前剪紙的劉靜蘭,沉靜、自然。一張普通的紅紙在她的剪子下一會兒就被賦予了生命力。

站在時代的轉折點上,劉靜蘭讓剪紙在傳統浸潤中融入新的藝術元素,在不同的時空展現出民間藝術的別樣風採。

剜出來的窗花花

劉靜蘭出生在烏蘭察布市商都縣高勿素鄉高家村。在她小的時候,村裡大部分的人家都住在又矮又破的土坯房裡,只有一扇麻紙糊的木格子窗戶。

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剪出各式各樣的窗花貼在這扇窗戶的木格子裡,紅的綠的粉的搭配著貼,還要貼出花樣來。貼上剪紙的窗戶是各家各戶過年唯一的裝飾,也承載著每家每戶的希望。

在高家村,剪窗花被稱為剜窗花。剪紙的樣子主要有動物、人物、鳥類,其中茶壺扣碗、獅子和貓比較多。在村裡,剪紙一般都是女人的事,媽媽會剪,女兒也跟著學,那家的媳婦帶來娘家的剪紙,這家的姑娘嫁出去,又把這個村的剪紙帶到婆家去,剪紙就這樣在村與村之間交流開,剪紙樣子也這樣一輩一輩地傳下來。

村裡有小剪子的人家不多,劉靜蘭家的窗花每年都是村裡的郭嬸嬸幫著剪。她七歲那年,郭嬸嬸家有事,顧不上過年前給她家剪窗花。劉靜蘭就想自己試著剪。在徵得郭嬸嬸的同意後,她拿郭嬸嬸借給她的剪紙樣子和小剪子興高採烈地回家了。

劉靜蘭的母親把窗花樣子弄上水,用煤油燈燻好,用紙捻釘上,劉靜蘭就剜開了。一個七歲小女孩的第一次剪紙作品,雖然還很稚嫩,有的地方甚至都捅爛了,但是在母親眼裡卻格外珍貴。望著貼在窗格裡的窗花,母親鼓勵她說,「沒事,遠看花花的,近看巴巴兒的,貼上也喜氣洋洋的。」

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劉靜蘭家每年的窗花都她自己來剪,不僅剪自己家的,還把嬸嬸家、姑姑家的都剪了。那個時候,對於劉靜蘭來說,剪得好的標準就是「毛毛剪得長甚甚的,檔檔剪的細針針的,貼在窗戶上又亮堂又好看」。

不能丟的老味道

1983年,劉靜蘭調到包頭第一化工廠工會工作。告別了村莊的她,做夢也沒想到在城市裡,還會和剪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984年,廠子裡舉辦職工書畫展覽,有人交上剪紙作品。她好奇地問工會裡的肖師傅,「這個我也會,這也是藝術?」肖師傅告訴劉靜蘭,剪紙是民間藝術,也可以參加展覽。

肖師傅學過畫畫,會畫窗花紋樣。劉靜蘭把肖師傅畫的團花紋樣剪了出來,在廠子裡的展覽上獲得一等獎。這次獲獎,極大地舞了她。

劉靜蘭重拾剪子,到處找樣子來剪。廠子裡越來越多的同事也找她來剪結婚用的喜字、喜花。

為了設計出更多的樣子,劉靜蘭找到當時在包九中任美術老師的蘭尚廉。在得知她是為剪紙來學畫畫時,蘭尚廉堅決不教她畫畫,「我要是教了你,最後的結果就是『洋』的學不會,『土』的也丟了。去找你們那的窗花花剪,剪紙就是要更多地保持原汁原味。」

蘭尚廉的話讓劉靜蘭茅塞頓開。逢年過節,她都回到老家收集老樣子,鄰居家木格子窗戶上的窗花和村裡三大娘家有的窗花,她都燻下來。不僅收集商都地區的窗花樣子,劉靜蘭還到化德縣、興和縣去把能找到樣子都找來。

拿到這些老樣子,劉靜蘭還仔細琢磨這些老樣子美在哪裡,為什麼能夠處理得如此簡練生動。

1992年,劉靜蘭得知文化部將舉辦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就開始構思自己的作品,「最傳統精美的東西就是我們的窗花花,乾脆把整個窗戶搬過去。」在1994年的大展上,她的剪紙作品《老窗花》嶄露頭角,獲得了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銅獎,

「我們傳統的工具都很簡單,就是一把剪子一張紅紙,剪子買回來,先用粗磨刀石磨,再用細的磨,最後用細砂紙磨出剪子尖來。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麼簡單的工具剪出這麼美的花花,我真是佩服啊。」劉靜蘭說,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獲那麼多獎,得益於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好。

傳統之外的創新

從農村走出來的劉靜蘭,帶著村莊特有的堅韌性格。在堅持傳統的同時,她在不斷思考、不斷創新。

在回家收集老樣子的時候,她還用心觀察家鄉的一草一木,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記錄這些之前司空見慣的東西,並使其成為剪紙作品的養料。

在潛心研究剪紙的道路上,劉靜蘭也不想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剪紙研討會發的文章,她都仔細閱讀。遇到一些相關的理論書籍,她也買回來看,從中汲取創作的靈感。

多年來,劉靜蘭創作了《草原吉祥》、《十二生肖》、《一路清廉》等大量作品。她嘗試著把用生活詮釋傳統,把傳統融入創作。

再次回憶起創作《草原吉祥》的過程,她仍深有感觸,「在傳統剪紙中很少表現一個主題。有一次,去草原上採風後,我想以草原為題材剪一幅作品。如果用繪畫表現,可以畫出一個牧羊人和牧羊犬,畫上草原就可以了。但是,剪紙要求每個部分都要連接在一起,就不能這樣表現了。那段時間,我走著也想、坐著也想,絞盡腦汁後,我想到蒙古包那個頂子像太陽一樣,我就把它用在上面,花、草、人、羊剪出來,放在蒙古民族的如意符號裡,這樣就把所有的元素都用剪紙連在了一起。」

2004年,劉靜蘭的丈夫去世,她傷心得沒法在家裡待,就在花苑裡租了個櫃檯賣剪紙。原本她並不打算要賺錢,只想有一個地方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剪,看看匆匆過往的人打發時光,但是卻沒想到剪紙賣得特別火。

在與市場的不斷磨合之後,劉靜蘭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和突破點。

「我會按照顧客提的個性需求去發揮自己的創意,第一稿不滿意,我就重新剪第二稿、第三稿,力求完美。」劉靜蘭說,顧客的想法也給她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創作思路。

就這樣一邊剪一邊學,劉靜蘭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她的作品多次在北京、香港、日本、法國等地參展,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山花獎·民間工藝金獎」、第二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等多項殊榮,並多次被收藏。她本人也在2007年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表彰大會上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面對眾多的榮譽,劉靜蘭卻只淡淡地說,「認識剪紙的,知道那是個好東西,不認識的也只是一張紙而已。認真過好今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文/記者趙遐圖/記者吳傑計明明)

來源:包頭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遺鄂州雕花剪紙省級傳承人,夏祖康出生鄂州華容書香世家
    夏祖康,世界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非遺研修生,湖北省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會員,鄂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分會理事,華容工匠,兼任鄂州市老年書畫家協會華容分會會長。
  • 「非遺」傳承人李守白:「不痛不癢」的剪紙,如何煥發新生
    但在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的手中,剪紙正以新的姿態煥發出獨特的生命力。 近日,他在由中華藝術宮主辦、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協辦的「上海美術大課堂」上,講述了海派剪紙的前世今生,並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袒露了對這門傳統藝術的新思考。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羅翠英在紡麻線現場,彝家公社創始人、非遺傳承人金永淑向遊客介紹著新的作品:「我們努力把傳統繡片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迎合當下審美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從而讓我們楚雄彝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山彝繡展位,刺繡口罩成了搶手貨,開展首日一上午便脫銷。非遺傳承人王陸芬正在抓緊刺繡趕工:「絲質口罩上面繡著我們文山的三七花,很多遊客都喜歡。
  • 非遺的活態傳承:「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
    從「茶館」轉出來,原生態的非遺展廳就在附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竹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何福禮的竹編作品令人眼花繚亂。其中既有實用性為主的竹籃子、竹簍等,也有獨具藝術魅力的龍鳳竹編盤。遠道而來的東陽麵塑與磚雕也各有特色。  推廣非遺,少不了「活態」傳承。
  • 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剪出「小豬佩奇」窗花
    電影的預告海報上,小豬佩奇和傳統剪紙窗花的結合,更是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讚。據了解,宣傳海報的窗花剪紙,就出自我省黃山市的著名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吳笑梅之手。中國傳統文化中,剪紙是傳承千年的最為民間喜愛的傳統藝術,每到春節或有喜事時,心靈手巧的女子會剪出各種造型的漂亮窗花,大紅剪紙,透著喜氣祥和,更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希望。
  • 獨具特色的潮州剪紙、潮州嵌瓷
    之前我們講述了絢麗多彩的潮州木雕、麥稈畫以及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潮劇,現在繼續國家級非遺之旅,讓我們一起走近潮州剪紙和潮州嵌瓷。 6月6日新聞視頻 潮州剪紙始於宋代,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同的剪紙藝人有細緻、豪放、秀逸等不同風格表現。
  • 張玉芳:匠心獨運 在鏤空光影中做非遺文化的傳播者
    江城武漢緊急封城、白衣天使逆行而上、防疫人員日夜堅守、愛心物資星夜馳援……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報導不斷地充斥在張玉芳的腦海裡,濃濃的愛國情湧上心頭。她披上外套、鋪開紅紙、拿起剪刀,在一張一合、一起一落間,一個個鮮活的抗疫形象躍然紙上,這一夜她註定無眠。「眼睛睜的像銅鈴,嘴巴張得像窯門,瓜子娃娃眼觀四方、耳聽八裡,頭頂五雷碗,手拿劈瘟斧,表示闢邪除瘟。」
  •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我們的節日——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迎春展示活動」舉行  我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社會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日益關注和重視,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雪頓節、傣族潑水節等27個民族的49個傳統節日分別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大批與傳統節日密切相關的項目如年畫、剪紙、花炮製作技藝、燈彩製作技藝、風箏製作技藝等也分別列入了國家級名錄中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類別。
  • 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
    原標題: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   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 在九龍坡區文化館工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藝,近一個月裡,創作了上百張以猴為主題的剪紙。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九龍坡區文化館採訪了楊藝,楊藝一邊向記者展示著近期的創作,一邊講述了手工剪紙銷售和市場情況。
  • 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陳潔榮,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三灶城市剪紙」傳承人。在習得傳統剪紙手藝的數十載中,他利用剪紙作品記錄城市生活的變化,並不斷在手法技藝上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形成別具一格的「三灶城市剪紙」流派。2019年,「三灶城市剪紙」被正式列入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納入金灣中小學特色課程名錄之中。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非遺傳承人|酥餅|刺繡|火草|雲南|非遺|建水紫陶|彝族服飾|團茶
    羅翠英在紡麻線現場,彝家公社創始人、非遺傳承人金永淑向遊客介紹著新的作品:「我們努力把傳統繡片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迎合當下審美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從而讓我們楚雄彝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山彝繡展位,刺繡口罩成了搶手貨,開展首日一上午便脫銷。非遺傳承人王陸芬正在抓緊刺繡趕工:「絲質口罩上面繡著我們文山的三七花,很多遊客都喜歡。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提到的「花黃」,就是指用金黃色的紙剪成的女性額飾,剪紙也是大家接觸較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項民間藝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
  •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十一」假期來看剪紙木雕
    巧奪天工的剪紙,栩栩如生的木雕,這個「十一」假期,在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一系列精彩活動等你參與。「慢工出細活,不要心急。」10月4日,在長沙市非遺館,二樓傳習所內的望城新康木雕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胡建,正手把手教一位遊客木雕技巧,一塊手掌大小的木頭,用刻刀雕出大體的形狀,再慢慢細心打磨。記者注意到,在胡建的旁邊,圍著不少好奇的遊客。
  • 定州這位75歲的剪紙非遺傳承人 太牛了!
    龍螭銜環谷紋大玉壁白釉龍首刻蓮紋大淨瓶……你能想像這些國寶級文物能躍然紙上成為活靈活現的剪紙嗎在咱定州就有這樣一位巧手老人今年75歲高齡的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新芝用她擅長的剪紙藝術
  • 一把剪刀訴心意,一張剪紙傳非遺!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崔博雲,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崔博雲,原名崔秀臣,祖籍山東登州,20世紀60年代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現任全球華人聯合會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盟民間藝術委員會會長,上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城管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 文旅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方式使用非遺
    文旅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方式使用非遺 2019-12-10 11:55:59《辦法》指出,文化和旅遊部一般每五年開展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等方式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圖:輯裡湖絲手工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正在使用紡車繅絲。
  • 韓氏「七仙女」民間藝術家——國家級剪紙大師韓月琴和她的姐妹們
    「韓氏剪紙藝術」以前鮮為人知,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多媒體的傳播,韓氏七姐妹的技藝,特別是剪紙藝術已經在中華大地廣泛的傳播並且名揚海內外。「韓氏剪紙藝術」不僅受到了國內人們的關注和喜愛,也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的「非遺」文化。
  • 「老家河南最年味」「剪紙豬」送祝福 90後孟津剪紙非遺傳承人暢...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賀志泉)帶著剪紙作品,90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給大家送祝福啦!從臘月二十三起至大年初一,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大河網推出系列河南文旅拜年視頻。今天,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與省級非遺項目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向全國人民拜年了。
  • 於紅:鼠年剪紙「鼠」你有福
    歲末年底,再過幾天就是我國傳統十二生肖中的鼠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莒縣過門箋傳承人,於紅又比平日裡忙碌了許多,她把老鼠的圖案和剪紙藝術結合起來,設計出一幅幅生動的過門箋、窗花的等剪紙藝術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我們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