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探險家在美國第一次看到西番蓮後,立刻將它獻給了教皇,聲稱此花讓他們聯想到了耶穌頭上的荊棘王冠,還有他在十字架上受難的故事。於是基督教認為西番蓮猶如十字架一般,象徵著基督教處刑,因此該花還被稱為「受難之花」,寄予其宗教意味的花語:狂熱信仰。
我第一次在路邊的野草叢中看到西番蓮後,立刻拍了照到網上問它的名字,因為它長相如此之新奇,像一枚美麗的胸針,花瓣上面還有一層由紫到白的漸變色花絲,而它的雄蕊雌蕊也非常有中心對稱規律地排列開。於是我知道原來它就是我最喜歡喝的百香果汁的百香果花。
而日本人以為它的形狀很像時鐘上的文字盤,所以稱之為「時鐘花」。
我曾讀過一本沙曼·阿普特·蘿賽《花朵的秘密生命》,她是這樣描述的:
西番蓮像是由一個聽說過花這玩意兒,但未曾親眼見過的工程師設計打造的,也像是出自一個迷上直升機的女人之手。
西番蓮是有層次的……柱頭呈三片狀伸張,活像一頂滑稽帽子上的螺旋槳。
這模樣看起來可笑極了。
西番蓮花的花瓣看似十片,其實只有五片,另外五片只是「混進」花瓣的萼片,並且與花瓣輪流依次排開,因為顏色相近,如果不翻開背面,基本與花瓣並無二致。而那些漸變色的花絲,則是它的副花冠,外緣像時髦女孩燙卷的頭髮,中間卻刻意染上紫紅色,用來吸引蜜蜂的目光,所以它的五根雄蕊正好是沿著紫色圈規律分布,雌蕊也呈三片狀張開。
我曾經花十塊錢買了七個百香果,最後卻忘了吃,最後想起來時已經乾癟到無法再吃,便將其中一個已經剖開了的種子全部掏出扔進了花盆,沒想到那些像黑色小瓜子一樣的種子發芽率如此高,沒過多久盆裡就長出好多小苗,介於盆土不夠,我只挑了三根苗種下。當年,陽臺上所有植物當屬百香果長勢最茂盛,本想等著來年開花結果,不曾想年底搬家了,由於百香果屬草質藤本攀援類植物,只好全部捨棄,從此再未種過。
不過有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樓下停車場圍牆縫隙不知何時冒出一根百香果苗來,就是那麼一丁點被工人遺漏沒有抹上水泥的土壤,一顆被遺棄的百香果種子,在那裡紮根、生長,在你一不留神的時候,它已爬滿整個圍牆,甚至越牆而出,並且在這個被疫情籠罩的春天,它已悄悄開出好多花來,不知道再過不久,能不能吃上百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