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幾乎全是木建築,600年裡卻很少發生大火,靠的是什麼?

2020-12-09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大問題,尤其是木結構建築,因為火星很可能會引發大火。世界一流的紫禁城裡的建築幾乎全部都是木質的,在氣候乾燥、沒有現代消防設備的明清時期,紫禁城是怎麼防火的?

紫禁城號稱擁有9999間半的房屋,象徵著皇帝的「九五之尊」,其實並不是9999間房屋,而是一個擁有8707間房屋的龐大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這個房子有八千多間,幾乎全是純木造的,可以說存在致命的安全隱患,即火災。近百年來,紫禁城共發生火災80餘起,僅嘉靖皇帝在位45年間,就發生火災14起。除了人為失誤外,這些火災主要是由雷擊引起的。面對巨大的安全隱患,紫禁城該如何防火呢?

最常見的消防器具是紫禁城,有水桶、銅桶、激桶和西洋激桶等,其中,水桶和缸筒較為常見,用於火災時潑水滅火或放置在固定位置作為儲水點用,而缸筒即為大銅桶,據統計,紫禁城內共有308個缸筒,缸內隨時儲滿水作為滅火用。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後兩種器具,即激桶和西式激桶,這是什麼器具?簡而言之,激桶是我國早期出現的清滅火器,隨著傳教士的引入和洋激桶的傳入,紫禁城中也出現了半機械滅火器。

據傳教士鄧玉函所述,「激桶」包括一個水箱、兩個出水筒、兩個入水筒、壓梁和出水管等結構,每當發生火災,一人持一根出水管將水噴向起火點,再由幾個人控制壓梁,通過壓力下使活塞將水不斷抽入再噴出。用桶裝水,幾個人就可以完成幾百個人才能完成的任務,只要有足夠的水源,就可以讓水噴得很高很遠,而強大的水力可以迅速撲滅大火。

二、建築本身的防火特性

中國古代建築是有大智慧的,尤其在建造房屋方面。在防火方面,建造紫禁城的工匠和設計師都清楚地認識到,如此大的木質建築群必然會有巨大的火災隱患,因此首先要確保的是宮殿中有足夠的水源,於是他們專門挖出了「內金河」。

這是一條從紫禁城西北角流入紫禁城,經過武英殿、太和門和文淵閣等建築,最後從東南角流出的河流,全長2000多米。這個地方不僅是人們休閒的好去處,而且「恐遇意外的回祿之變,此水實為可賴」,明、清兩代有幾十起火災,多虧了內金水河提供的豐富水源。

除上述河道外,紫禁城內遍地都是井口,除了宮內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外,主要用來滅火。此外,在紫禁城的要塞裡,工匠們還專門建造了一座「防火牆」,它由防火性能好的材料製成,從外觀上看,防火牆並不遜色於普通的牆,但是,不管是梁、柱、鬥拱還是椽子,都是用石塊建造的。在雍正時期,為了預防火災,雍正特別下令將御膳房等烹調場所周圍的宮殿全部改建,將宮中頂梁、鬥拱等木製品全部塗上防火材料,命名為「風火簷」。

就像今天社會上有消防隊一樣,紫禁城裡同樣有一群專門為救火而設的特殊機構,這就是皇宮裡的「救火隊」。消防班隸屬內務府,由身體強壯、體格健壯的宮太監組成。這個機構就在康熙初年設立,主要負責宮中日常巡邏,以及對可能產生「明火」的場所,特別是烹飪場所,如御膳房等進行嚴格的管理。

在雍正時期,防火班不再是由太監組成,而是從步兵營和護軍中挑選出強壯敏捷的士兵,共100人組成新的防火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消防班規模不斷擴大,規章制度日益完善,對宮內火災隱患的排除技能也越來越熟練。從1836年起,消防課每年還會在春秋兩季舉行。無論是在紫禁城,還是在圓明園,大批的消防班都盡心盡責,他們不僅要負責日常的巡邏和檢查,而且還要不停地學習消防器材,特別是「西洋桶」之後,就成了他們必須學會使用的滅火器。

紫禁城的歷代皇帝,特別是清代皇帝,對紫禁城的防火事務十分關心,之前談到的「風火簷」,是雍正親自下令改造的,由精兵強將組成的新型防火班,也同樣是雍正下令組建的。據說,在他的指揮下,禁火班的戰士們加上宮內眾多的太監宮女,在紫禁城裡構築了一個嚴密有力的防護網,一旦有火情發生,附近的禁火班和太監們就會用激流桶、水桶、銅缸等器皿從內金河和井中抽水救人。在這種嚴密的防火措施下,紫禁城這座世界級的殿堂是不可能保存得這麼完好的。

15世紀建成至今已有600年的紫禁城歷史。在此期間,紫禁城數次起火,但並未造成太大損失,可見這個幾乎全由木頭做成的龐大宮殿群,防火措施也是首屈一指。在紫禁城內,不僅有大量的消防器材,還有專門的防火機構和特殊的防火建材,三重保障保證了紫禁城在北京城中的屹立。

相關焦點

  • 紫禁城幾乎全是木建築,為什麼600年裡卻很少發生大火?
    紫禁城幾乎全是木建築,為什麼600年裡卻很少發生大火?年專輯19#清朝歷史41#中國古代史77燃燒著的建築物火災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一大問題,尤其是木製建築,一顆火星可能就會引發沖天大火。
  • 紫禁城600年!450餘件文物貫穿這座城的「時」與「空」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紫禁城600歲了!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將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娓娓道來。
  • 故宮3本新書亮相,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
    600歲的紫禁城是一座寶庫,也是一個謎宮。最近,《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亮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解讀這座「城」。故宮出版社介紹,這3本書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故宮文化,提升公眾對紫禁城文化遺產的熱愛,推進紫禁城古建築的保護修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三本書雖說都說的是「城」裡事兒,但是側重點各有不同。
  • 穿越600年看紫禁城:"太和殿脊獸"亮相
    今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生日。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在這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發生了無數故事。當下,故宮邀觀眾登午門城樓,賞金色屋頂層巒起伏,轉瞬看盡600年。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大臣們上朝的時間竟然是在漆黑的凌晨?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終於來了!此次展覽名稱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將於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布展現場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這裡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大語文」立體書來了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國內少有雙層立體設計的圖書,《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出版:>學一次有聲有色的故宮大語文,一眼看盡歷經滄桑的紫禁城600年。這是一套耗時600天製作,一眼看盡600年歷史,有趣的故宮大語文書。這本書到底有何特別?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地點在哪裡?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地點在哪裡?  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舉行的展覽,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題材背景
    北京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所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廷建築群。內廷位於紫禁城北半部,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左右有后妃居住的東西六宮,皇子居住的乾清宮五所;供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分布在內廷的西部,太上皇宮殿寧壽宮建在東部;另有花園、戲臺等建築。  1961年紫禁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紫禁城中有一條「大蛇」,守護故宮600多年,漲知識了!
    北京的故宮是清明兩朝的宮殿,也可以把故宮稱為紫禁城,故宮保存得非常完好,是世界上存在最完整的木質建築之一。故宮能夠在戰爭年代中保存下來也是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們現在更應該好好珍惜它,有機會多去參觀欣賞它。那你們知道嗎?故宮裡面有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之久,至今都還在守護著故宮。這究竟是怎樣一條「大蛇」呢?
  •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大語文」立體書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國內少有雙層立體設計的圖書,《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出版:學一次有聲有色的故宮大語文,一眼看盡歷經滄桑的紫禁城600年。這本書到底有何特別?孩子們去故宮看什麼,如何讓他們可以玩得起來;更重要的是,以故宮為場景,培養孩子善於發現和觀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並由此開啟孩子傳統文化的啟蒙學習……該書創作歷經600餘天,結合故宮人文文化、趣味歷史、建築雙層立體展現、同步有聲解讀,等多位一體,是一套非常適合攜帶入宮,導引閱讀,寓教與樂的「故宮賞玩手冊」。首先,打破傳統立體書模式。
  • 雲南大理古城樓發生火災 600多年歷史古蹟全被燒毀
    600多年歷史古蹟全部燒毀1月3日凌晨2時49分,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拱辰樓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300平方米,600多年歷史古蹟全被燒毀。古城客棧工作人員楊先生介紹,大火燒毀的主要是拱辰樓樓頂的木質結構,目前只剩一個框架,但底下的圍牆還在。由於撲救及時,古城大部分建築、景點未受影響,昨天還有許多遊客在古城裡觀光。現場遊客陳先生介紹說,火災發生、大火被撲滅後,古城樓已經被封鎖,遊客不能進去觀看,但在路邊上還能看到古城建築及燒毀的拱辰樓廢墟。古樓被承包給私人開茶館?
  • 京東秋季家裝節秀國潮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幣文創潮品全網首發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壽誕」,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當屬今年最值得「剁手」的紀念品。現在,集收藏、美觀、實用多重價值於一體的紀念幣文創好物來了!由故宮博物院授權,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出品,在京東小魔方全網首發故宮瑞獅、仿渾天儀擺件銀幣版、七彩雕金插屏、紫禁和美套裝、中和藏寶套裝等紀念銀幣文創產品,將引領京東秋季家裝節最強國潮風!目前,這些文創潮品正在京東平臺「故宮文創旗艦店」限量預售中!為了讓故宮文化 「走」入尋常百姓家,此次發售的紀念幣系列均以紀念幣和擺件的組合形式呈現。
  • 紫禁城建成600年,這3件事你做對了嗎?
    600年的今天 大明永樂十八年十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 永樂皇帝頒布詔書:「愛自營建以來,天下軍民樂於趨事,天下協贊,景貺駢臻。今已告成。」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
  •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幣發行 1公斤金幣面額1萬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8月3日,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5個規格,7枚幣。作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600年的紫禁城是綿延五千年、融合多民族多種文化形態的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紫禁城600年賀歲禮,濃濃宮味過大年
    大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並在紫禁城舉行盛大的祈福、賀歲慶典,從此,「賀歲慶新」成為宮裡過年的傳統。 從1420年到2020年,今年春節是紫禁城600歲生日,也是這座宮城即將迎來的第600個新年,由故宮宮廷文化出品《宮裡上新》潮玩年品禮盒,不僅是
  • 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
    就是說他閒得很五脊六獸到底是什麼?它們分別叫什麼,有什麼功能?你現在認識這些脊獸了吧?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中還可以近距離觀察這些脊獸哦!探訪延禧宮吸引了眾多人慕名而來的延禧宮到底長什麼樣?有哪些人曾在這裡居住過?為什麼宮內會有一座西洋風格建築——「水晶宮」靈沼軒?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它不僅擁有中國古代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還擁有一百八十餘萬件珍貴文物和大量的文獻檔案,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印記,是中華民族記憶傳統、傳承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發行 背面圖案有何寓意?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 範思憶)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3日,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紫禁城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主辦方供圖據了解,本套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共發行5個規格,7枚幣,其中金幣2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 中國銀行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價格及發售限購數量
    中國銀行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銷售價格  銷售產品價格介紹:  產品名稱1  紫禁城建成600年2  背面圖案:  背面圖案刊「紫禁城建成600年」字樣及面額。  2千克銀幣背面圖案為太和殿內景,輔以裝飾圖案組合設計。  2千克銀幣為精製幣,含純銀2千克,直徑130毫米,面額600元,成色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