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南宋時期,當政者為了表示對道教的推崇和關懷,也為了表示對某些卸任官員精神上的些微安慰,常讓這些官員在道觀掛個祠職虛銜,藉以領點俸祿。
此類祠職,光桐柏觀先後就有23人之多。不過,其中也有少數人卻確確實實到過桐柏觀或腳踏實地躬親到觀視事的,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其中的南宋桐柏觀提舉道人:曾幾、陸遊、趙師淵。
01曾幾
曾幾,字志甫,自號茶山居士。河南洛陽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卒於孝宗乾道二年。人入太學有聲,特命試吏部,考官異其文,置優等,賜上捨出身。擢國子正,除校書郎。
高宗時,曾幾歷為江西、浙西提刑。會兄曾開與秦檜力爭和議,幾亦為秦檜所罷。兩次遙領桐柏觀提舉。及檜死,起為浙西提刑,在紹興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任台州知府。後命權禮部侍郎,屢請老,乃遷通奉大夫致仕。卒,諡文清。著有《茶山集》。
曾幾是大詩人陸遊的老師,曾幾曾兩次提舉桐柏崇道觀,又擔任過台州知府,因此對台州、天台,特別是桐柏仙境,懷有特殊的感情。反映他在桐柏活動的大部詩篇已經散失,僅保留在《茶山集》中的《初至天台》和《登玉霄亭》兩首詩。
02陸遊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生於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卒於寧宗嘉定三年(1210)。12歲時能詩文,蔭補登仕郎。
高宗紹興年間,試禮部名列第一,為秦檜所嫉。檜死,始為寧德主簿。孝宗朝除樞編修。後知夔、嚴二州,後以寶章閣待制致仕。頗有勇力,曾搏猛虎於雪中。
陸遊是南宋詩人魁首,他很愛天台的山水,嚮往人間仙宮桐柏觀;又因姐夫桑承議客居天台的關係,早於高宗紹興十八年(148)他23歲時,就來天台桐柏玉霄峰洞天宮隱居。
相傳他在桐柏東岙地方手植櫧樹一株,至今仍然生機勃勃。在一年的隱居期間,主要是精讀內外《黃庭》、大小《止觀》和研究《周易》,得閒學習一些中醫醫理方便群眾。往往「每常攜長鏤,採藥玉霄峰。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在解除嘉州知州時,朝廷讓其在四川遙領天台桐柏崇道觀提舉虛職。他在《蒙恩奉祠桐柏》中有「罪大初聞收郡印,恩寬俄許領家山」詩句。
這裡的「家山」指的就是天台山。第二年,他曾以七品朝散郎身份巡察四川邛州白鶴山天台院。寫過《玉霄閣》的七言絕句詩:竹輿衝雨到天台,綠樹蔭中小閣開。榜作玉霄君會否?要知散吏案行來。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陸遊實地到桐柏主持觀務。他對桐柏情有獨鍾,在別離桐柏之後,常常提到這段充滿詩意的生活。
他一直懷念著天台這塊仙境,他在《書懷》中反映了他的這種心態: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猶記宿雲邊。老僧曉出松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及至垂暮之年,仍對此念念不忘:「但願此身無病,天台剡縣閒遊。」
03趙師淵
趙師淵,字幾道,號訥齋,黃巖人。據推測,生於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50),卒於寧宗嘉定三年(1210)。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二個兒子燕王德昭的八世孫。
趙師淵乃乾道八年(1172)進士,歷任衢南、劍南、寧海軍推官。紹熙五年,經右丞相趙汝愚舉薦任職事官。次年,汝愚為皇帝身邊的樞密都承旨韓託中傷被貶,師淵因而亦被罷官,賦閒在家十餘年。
淳熙元年(1174),當時正提舉桐柏觀的理學大師朱熹應邀去黃巖樊川書院講學,師淵亦去聽講。朱很器重趙,遂協作編纂以目敘事的《資治通鑑綱目》。
《綱目》中的序與提要為朱夫子所寫,凡例是兩人共同商定的,59卷綱目分注,全為趙師淵所寫。師淵後出任溫州通判、太常簿、司農太常丞等職。後在肅皇后安葬山陵上與當權者意見相左而上疏請調為提舉天台崇道觀。曾在觀內住了一些時日,不久病卒。
好了,《南宋桐柏觀提舉道人:曾幾、陸遊、趙師淵》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