溮河特稿:風光惟念山水經 茶旅共振生態城

2020-12-23 映象網

映象網特派信陽記者 鄭北周 程琳 陳偉然 王慧 吳彥飛/文 段晉哲/圖 程維康 史敦月/視頻 實習生 劉智韜

當人們「馴化」山水的能力越來越強,當都市人早已滿足於城市裡虛構的山水,但見過信陽市溮河區的景致後,相信人們對真實山水風光的渴望,幾乎無法隱藏。

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村,亦或氣勢磅礴的連綿茶山。一路疊翠,一路搖曳,遊人如織,如遊畫中。

溮河綿延的茶山

這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如何推動貧困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於是,一條全產業鏈應運而生——風光為茶添香,茶為民增收;茶旅融合發展,三產助民脫貧。

如今的溮河,茶旅融合正在釋放能量,扶貧成果肉眼可見,電商引領鄉村新浪潮……溮河如「萬花筒」般絢爛綻放,加速了地區培養自我「造血」能力,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幫助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也讓人們窺探出山村產業創新的活力所在。

山水間有本「致富經」

曾經,對很多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是逃離農村、去往大城市的契機。

但兩年前,溮河區董家河鎮的郭富丹回到了家鄉,城裡的朋友一度勸阻:「又破又窮的農村哪有什麼工作機會?」

郭富丹

很快,郭富丹不僅找到了工作,還成為了樓畈村「村支兩委」委員,並自豪地認定:「不管以後我是否還待著這裡,但在樓畈村工作的經驗,會讓我在社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施展開來。」

集雲村的村長陶長亮同郭富丹一樣,是個大學生,但不同的是,陶長亮是在城市裡工作幾年後才選擇回到了家鄉。

被問及收入有何變化時,陶長亮稱以前在城裡上班是固定收入,不太多,回家鄉做茶葉,自己生產加工銷售,有自己的客戶群體,每年收入都會有所增長,會比之前高几倍,而且能夠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城市、鄉村的界限日益模糊,創業地域差別日漸縮小,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執意留在城市打工,而是選擇回鄉。

樓畈村村口

如今郭富丹所在的樓畈村,屋舍造型雅致古樸,房前屋後花團錦簇;修繕過的水塘,塘邊綠植長勢正旺;平整過的街巷小道,道路煥然一新;村裡的「五美庭院」,院內乾淨整潔……殊不知,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道路泥濘的貧困小山村。

「以前村裡都是坑坑窪窪的,比較髒亂,家門口的垃圾都不收拾,村民們也比較懶散,除了種茶葉之外,平時就窩在家裡打麻將。」郭富丹回憶起前些年的樓畈村景象,緊蹙眉頭。

短短幾年時間,樓畈村已完成民居改造87戶,修建村組水泥道路29公裡;引導群眾在房前屋後種花種草,美化、亮化房屋周邊環境;實施茶園增彩,栽植增彩樹,種植紅花檵木、板藍根、野菊花等;打造親子菜園工程;完成230戶戶廁改造任務,在人口集聚地建成7座水衝式公廁;實施生活汙水處理項目;開展生態塘建設,栽植荷花、水芭蕉等水生植物;建造水幕牆、兒童遊玩設施等小景點;構建出濱河生態觀光帶……

樓畈村民居

「2019年底統計,樓畈村年接待旅遊人數達到3.5萬人次以上。」樓畈村駐村第一書記梅金鐸說。村裡設置了旅遊管理機構,各種旅遊管理制度完善,在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旅遊業的同時,他們還成立了有貧困戶參與的旅遊扶貧合作社,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如今,美麗、宜居、愜意的樓畈村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而伴隨遊客的增多,村民們紛紛離開了牌桌,一掃之前的懶散,自發開起了農家樂,做起了採摘園。

而陶長亮所在的集雲村,2019年開始通過「色上牆」「畫上牆」「花上牆」的整體設計渲染,將集雲村打造成傳統與現代兼具的五彩斑斕夢幻世界,同時引導村民進行庭院、房屋改造,靈活運用生活物件、農產品等構建民俗文化氛圍,實現「一戶一風景、一村一畫卷」的效果。

五彩斑斕的集雲村

紅的門,綠的窗,藍的臺階,「彩化」之後的集雲村搖身變成了一個網紅打卡地,人稱如「初戀般的小山村」。自從村裡變成彩色之後,遊客的數量同比增加了三四倍。

溮河區的雙井辦事處馮灣村,通過新修主幹道、大塘,硬化水渠,改造危房,建設農耕博物館,載滿了鄉愁的農耕印記,所到皆可滿足遊客對美麗鄉村的想像。

以茶為媒 走出溮河脫貧攻堅新路子

茶為國飲。

「一兩黃金一兩茶」,愛茶人眼裡,茶如黃金般珍貴無比。而對於溮河的山村而言,茶葉是切切實實的致富「金葉子」。

溮河地處淮河上遊,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水量充沛、溫光適宜,是信陽毛尖的原產區和主產地,自古茶香悠悠,數千年氤氳不絕,造就了溮河「巍巍群峰滿眼綠,遍地茗茶溢馨香」的景象。

近年來,信陽市提出建設開放式茶產業,溮河依託良好生態資源發展茶鄉體驗遊,在傳統茶產業的基礎上催生出茶旅融合新業態,延長茶鄉產業鏈,讓茶產業從傳統農業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由此走出了新路子。

茶旅融合成了扶貧「造血機」,農民增收渠道也變多了。位於溮河區溮河港鎮的郝家衝村素以「信陽毛尖」茶的主產區、核心區而聞名,如今的郝家衝更成為「茶旅融合」的示範者,吸引著八方賓客來此觀光旅遊。

如今的郝家衝村處處是田園風景

2017年,郝家衝村圍繞「六村聯創」,將人居環境和旅遊環境統籌推進,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村人居環境全面整治。村裡環境改善了,從山上引下來的小溪穿村而過,小橋流水、漫山茶樹、綠樹紅花,別具一格的小遊園、農家景觀隨處可見,吸引了信陽市及周邊地區遊客絡繹不絕前來休閒。

葉建晴就是當地其中一位依靠茶旅融合脫貧致富的村民。

葉建晴

5年前,葉建晴還只是郝家衝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如今的他,筆挺的襯衣配上西褲,就連髮型都是精心「捯飭」過的。除了個人形象,葉建晴的家裡也收拾的乾淨利落:一塵不染的大理石地磚,再搭配著牆上「生意興隆」的字畫,如今的葉建晴儼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

是什麼讓一個貧困戶開始在意形象?肯定是因為錢包鼓了。「我不把自己整的利索一些、把家裡打掃的乾淨一些,來買茶、吃飯的客人看到心裡肯定會不舒服。」葉建晴說,過去沒做生意之前,他家裡一年到頭也來不了幾個客人,而現如今,又開農家樂又賣茶葉的他,每天都要接待客人,自然需要良好的形象來「裝點門面」。

自從茶旅融合開展以來,村裡的遊客逐漸多了起來,原本就在村裡幹過紅白喜事「地方頭廚」的葉建晴發現:這些來村裡玩的遊客肯定需要找個地方吃飯。

村裡的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

於是葉建晴對自家老屋進行了改造,利用自己的手藝做起了農家樂生意,每到雙休日,遊客爆滿,排隊就餐,生意好的時候,一中午就能接待30餘桌客人。

農家樂的生意越做越好,村裡的遊客也越來越多,2019年,葉建晴又新建四間木屋,擴大了農家樂的經營面積。現在葉建晴的農家樂年營業額200萬元,賣茶葉這個「副業」也讓他每年增收20餘萬元。

與此同時,伴著茶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集雲村搶抓發展機遇打造了「醉色茶村」,令一個普通的茶村搖身變為「網紅打卡地」。如今的集雲村,不但樣子美,還帶動了村內各農家住宿餐飲蓬勃發展。使附近的茶農們產銷兩旺,戶戶賺得盆滿缽滿。

山水相依的自然風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加上基礎設施的日漸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到茶山。

近年來,信陽市溮河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茶旅一體化發展路子,沿環湖路傾力打造了以「一環、兩核、十大茶坊、多極連動千家萬戶」為布局的茶旅融合精品觀光帶,傾心拓展茶旅融合、城鄉互動、全員參與的全域旅遊新業態,奮力譜寫「共建美麗溮河、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新篇章,推動溮河區進入全域旅遊新時代。

電商「帶貨」助扶貧

在郝家衝,因病致貧的歷運寶眼看著兩個兒子上學需要用錢,他急匆匆找到村兩委,希望村裡能幫他找個致富的生意。

歷運寶

通過村兩委的引薦,歷運寶得到了去市裡學習炒茶技術的機會。學成歸來後,他主動向村裡申請貸款購置炒茶設備,幹起了合作社。如今,歷運寶不僅還清了貸款,還逐步將茶園擴展到30畝,茶葉銷售額也由過去的1萬多元增加到20多萬元。歷運寶還加入了電商,通過網絡售賣自家茶葉,也幫村民進行售賣。

「過去貧困戶都爭著要保障,要政府多給點救濟,而如今他們卻是忙著搶市場,比著做生意。」目前,郝家衝村建檔立卡的47戶106人貧困戶中,已脫貧43戶102人,郝家衝村第一書記汪運利把脫貧心得總結為:「激發貧困戶的獲得感,要讓他們看到身邊的環境變美了,看到村裡的致富路子變多了,他們只要肯努力,在家鄉就能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

「劉丫丫」劉付榮

在溮河區,和歷運寶一樣從事電商的,還有一位從小山村裡走出的「帶貨女神」——「劉丫丫」劉付榮。一片小小的艾葉,不僅改變了劉付榮的命運,更成為溮河區吳家店鎮脫貧致富的引路草。

從小生活在大山裡的劉付榮,高中畢業後就回到家裡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山裡盛產的茶油、花菇、板慄、金銀花,在城裡都是寶貝,但因為受經濟條件和區位因素制約,這些山珍卻很難賣出價錢。」劉付榮自小便隨父親步行十幾公裡將農產品背到集市上售賣,付出很多收益卻很少。

讓山珍走出大山,賣個好價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成為劉付榮年輕時的夢想。

劉付榮的艾草加工車間

2011年,是劉付榮第一次「觸電」。「當時我在做快遞生意,正巧當時溮河區組織了一個電商培訓班,讓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網際網路上還能賣東西。」因為自己當時從事的工作,再加上敏銳的直覺,劉付榮察覺到網購市場的前景。她瞅準時機,註冊成立了「劉丫丫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

隨後的幾年裡,劉付榮的電商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在2018年的「雙十一」購物節那天,就創下了18萬元的單日最高銷售額;年銷售額也高達1240萬元,形成了「種植、儲藏、加工、定製、銷售」為一體的成熟產業鏈條。

這幾年,劉付榮的電商產品也逐步由農產品轉變為艾草製品,問起原因來,劉付榮說:「我們信陽因為大別山區的獨特氣候,所以能生長出品質優良的艾草。更重要的是,艾草種植簡單,貧困戶一學就能上手。」

貧困戶在劉付榮的車間裡工作,每月薪酬不低於2000元

現在劉付榮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然成為了當地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公司開展就業扶貧,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每月薪酬不低於2000元。同時開展產業扶貧,與481戶貧困戶籤訂產業幫扶協議,免費提供艾草種植技術及種苗,訂單式種植,對貧困戶農副產品,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鼓勵發展生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還開展金融扶貧,企貸資金300萬元,與60戶貧困戶籤訂帶貧協議,每年分紅3000元;採取「電商+農戶」發展模式,與附近農民合作,將本地農產品回收在網上銷售,進一步優化農副產品供給及流通,促進農民增收。

如今,劉付榮通過網店和各類銷售平臺,把大別山裡的艾草銷往全國各地,而這種農產品通過網絡直面消費者的方式,不僅讓她的公司月發送快遞包裹3萬餘件,年銷售額達1240萬元,更讓她完成了她兒時「讓山珍走出大山,賣個好價錢」的夢想,帶富了一方貧困百姓。

結語

溮河山水茶鄉

大別泱泱,長淮湯湯,豫風楚韻,山水茶鄉。如今的溮河正成為國內外遊客旅遊觀光、娛樂休閒、度假養生的絕佳勝地。

思變則富。生態與脫貧,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金山銀山,二者不可偏廢其一。對於貧困山區,這是典型的農業生產力變革的機會,也是當今中國正經歷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扶貧改變了貧困山區面貌,開闊了農民的視野,讓他們在自給自足的原生態生活之外,看到了更多可能,有了更多期待。

相關焦點

  • 茶旅融合風光好 美麗溮河全域興 - 東方今報數字報刊平臺
    如今,當地將茶葉和旅遊結合,不僅可以體驗採茶、制茶、品茶,還能賞茶藝、遊茶山、品美食、居民宿,實現了鄉村經濟由「一產為主」轉變為「三產共融」,由單一供給轉變為多元供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探索出了一條以「茶旅融合領航革命老區振興」的溮河道路。
  • 「縱情山水間,茶亦能醉人」
    茶鄉旅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茶旅融合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茶鄉發展趨勢。在這方面,我市溮河區探索出了一條融合茶旅的茶鄉發展之路。 溮河區地處淮河上遊、大別山北麓,連續九年被評為「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稱,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 溮河最強音——主流媒體看溮河
    近年來,這個豫南地區並不起眼的小山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內」優環境,「外」塑品牌,逐漸成為大別山地區新晉的鄉村旅旅「打卡地」。光明網7月30日 《信陽集雲村:「初戀般小山村」茶旅融合奔小康》>內容選摘:近年來該村憑藉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以茶旅融合發展為契機,大力抓基礎設施建設,整修道路5公裡,獅子頭登山棧道1000餘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新建旅遊公廁4座,完善了旅遊基礎設施,使集雲山成為風景秀美,有人駐足的新景點。
  • 山水生態城組團:天府水城 好一幅山水生態畫卷
    通過整體打造,力爭2010年形成山水生態城雛形,2011年構建起山水生態城的基本框架, 2012年將一個城鄉繁榮、產業發達、居民幸福、環境優美、文化多樣、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山水生態樣板城」呈現在市民們眼前。    圍繞組團的產業定位,我們已制定了「一心六片一帶」的產業空間分布形態。
  • 雙鴨山市全力打造山水生態城、新型工業城
    雙鴨山市全力打造山水生態城、新型工業城 2008年10月08日 22: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新鄉市召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項目建設工作
    12月14日,新鄉市召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項目建設工作第132次周例會,聽取各責任單位上周工作推進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市領導王登喜、王天興、竇傑,市政府秘書長劉勇等出席會議。
  • 遊英德山水 · 品茶享人生|英德特色精品茶旅線路新鮮出爐!
    為了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者以及遊客更好地了解英德悠久的產茶歷史和底蘊深厚的茶文化,英德市旅遊局為此精心策劃了三條具有英德特色的精品茶旅線路,以展現茶旅融合的獨特魅力和絢麗風採。這是包含採茶、做茶、品茶、看茶、說茶、售茶等中華茶文化特質的英德一日遊線路!
  • 山水古鎮,田旅風光,還有水上小火車……寧波又多一處好玩的地方!
    山水古鎮,田旅風光,還有水上小火車……寧波又多一處好玩的地方!今天,小布從海曙發布獲悉,海曙區鄞江鎮晴江岸「田旅綜合體」項目已於近日啟動,該項目將打造成一個大型田園體驗中心室外度假消費升級綜合體。鄞江鎮晴江岸「田旅綜合體」項目位于晴江岸南岸,西至烏社線,東至環鎮東路,總規劃區範圍為104萬平方米,周邊分布有南宕北巖、攀巖公園、它山石雕藝術博物館、它山堰、鄞江鎮古建築群、鮑家磡古村等旅遊景點。
  • 東莞:將打造「嶺南山水生態城」 布局森林城市
    東莞:將打造「嶺南山水生態城」 布局森林城市 東莞將分為五大功能區,構建「一城雙核,山水雙屏,三網交織,四星拱衛,五廊環繞,多點綻放」具有東莞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布局。    《總規》立足東莞山水相融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世界工廠」的城市發展特色,以中心城區綠化為核心,以鎮區綠化為重點,以森林生態景觀廊道為骨架,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特色經濟林基地、花卉種苗基地等為亮點。
  • 黑龍江雙鴨山:山水生態城「變」眼前
    山水生態城「變」中來。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構建新型城市,持之以恆、不遺餘力打造山水生態城。雙鴨山,永不止步。
  • 賞秀美山水風光 品生態綠色美食——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項目...
    在山水之間欣賞秀美風光;在田園之間追尋縷縷鄉愁;在古縣之間品味歷史文化……贊皇縣旅遊資源豐富,「紅、綠、古、新」悉數盡有。9月16日,在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項目觀摩過程中,嘉賓們切身地感受到了山水之靈性,體悟到了文化之韻味。
  • 這裡是柳州丨柳州文旅風光片驚豔登場
    ▲點擊觀看最新柳州文旅風光片《這裡是柳州:一個融合山水工業醉美風情的地方》由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精心出品的柳州文旅風光片《這裡是柳州:一個融合山水工業醉美風情的地方》,近期將在廣西電視臺播出,在即將盛大舉辦的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該片也將作為柳州市的官方宣傳片在開幕式上正式亮相。
  • 武夷山水美如畫 閩北元素歌舞在央視亮相
    大武夷新聞網訊「遠上藍天白雲間,幾簾瀑布掛眼前……」隨著一曲茶歌《山水間》開場,一幕幕山水秀美的福建南平風光在銀屏上徐徐展開。2日是元宵佳節,當晚7點30分,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播出《唱響新時代·元宵特輯》,體現閩北歷史文化和新時代精神的歌舞《武夷山水間》作為第七個節目亮相。
  • 新鄉建市以來投資最大的項目——北區生態城專項規劃正式發布!
    2月14日,新鄉市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出爐!新鄉北區版圖擴張,北區被定調為政府重點建設區域!(推薦閱讀:新鄉北圖版圖迎來重要調整!在交通專項規劃方面,北區生態城不僅規劃有鄭新南市域鐵路!更有新鄉軌道交通2號線南北穿城而過,新鄉軌道交通3號線途經生態城!並在新鄉北區首次設置了2條BRT快速交通線,新鄉也將擁有自己的BRT快速公交!如此配置可謂新鄉超豪華版交通配置!新鄉北區生態城與新鄉主城聯繫的快速通道有:3條大中運量公交通道(軌道2號線、2條快速公交),2條快速路通道(新中大道、和平大道)!
  • 信陽溮河區譚家河鄉四裡橋村舉辦九九重陽節模範表彰暨「溮河茶筵...
    為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10月25日下午,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四裡橋村舉辦九九重陽節、孝善敬老、扶貧扶志、鄉村模範表彰暨「溮河茶筵」活動。此項活動由四裡橋村主辦,信陽市國色鄉茗茶文化產業園有限公司和信陽市樂緣民樂藝術團承辦。
  • 達州市將打造4.7平方公裡現代山水生態城
    達州市將打造4.7平方公裡現代山水生態城 】   從達州市蓮花湖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專題會上獲悉,達城蓮花湖片區城市設計理念將充分尊重現有良好自然資源,深度挖掘巴文化內涵,按照現代山水生態城市的標準打造蓮花湖片區
  • 山城蒙陰利用城區周邊自然山體等要素 打造山水生態城
    山東蒙陰縣利用城區周邊自然山體、風光帶、森林公園、城郊生態農業區、水庫等生態要素,因地制宜打造秀美的山水生態城。目前,蒙陰縣城的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40.2%、35.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3.4平方米。2007年,蒙陰縣編制了《蒙陰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確定了「依山臨水、一環二軸、三片多園、五脈相連」的城區綠化格局。
  • 中新天津生態城:生態美成就一座城
    自2008年9月28日開工奠基起,生態城的發展之路已走過整整12年。12年來,生態城在城市生態建設方面不斷發揮探索、示範作用,如今生態城內供人休息、娛樂、鍛鍊的景點越來越多,形成了「藍綠交織、河海相連、動靜結合」的特色濱海旅遊城市風光,為都市旅遊型全域旅遊模式提供了示範樣板。
  • 品山水 賞「百館」 文旅會上的北碚很「文藝範」
    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北碚區文旅委了解到,本屆文旅會北碚區將聯合四川省綿陽市,向外界展示兩地文旅企業和文旅產業發展成果,為文旅產業招商、文旅企業合作和文旅產品交流搭建平臺。踏進本屆文旅會北碚展區,你會被撲面而來的「復古文藝範」包圍。據了解,本屆文旅會北碚展館以雅舍書院原址為設計理念,將「自在」貫穿於環境、意境、心境之中,展示北碚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