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改變,讓我們衣食無憂,雖不至於餐餐都是大魚大肉,但每日的時令蔬菜都照樣不會短缺。如今吃慣了美食的我們,總是會懷念起以前吃過的某些飯食。比如很多人覺得精細的食物少了一些健康元素,於是便會想到以前吃過的一些粗茶淡飯。今天在這裡我便和大家介紹一款我家鄉用粗糧做成的一道吃食,它就是抿八股兒。說起這道名叫抿八股兒的吃食,在我印象裡,它總是出現在冬天。屋外寒風凌冽,屋內圍坐在火炕上,手端一碗熱氣騰騰的抿八股兒,用勺子舀著一口口的吃下肚裡,那種感覺是相當的滿足,現在想起來,味蕾都會不自覺地分泌出想吃的唾液來。
好的吃食只有分享出去才能算的上是一道美食,由於抿八股兒總是湯湯水水的,特別是需要現做現吃,才會有那種獨特的味道。這因此導致它不能像其他地方的一些美食那樣,可以做成包裝形式,成批量的加工製作,然後銷往各地,這樣的局限性使得抿八股兒不能讓更多的人分享到它,這是它的遺憾。因此抿八股兒只能算得上一道好吃的地方小吃。雖然抿八股兒不能走出去,但這並不妨礙我用文字去描述它,以及用文字讓更多愛好小吃的人知道它,了解它,以至於以後有機會可以親自品嘗它。
下面首先介紹一下抿八股兒的做法,有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跟著一起來做一次。我們先準備好做抿八股兒要用到的食材,兩到三個大一點的土豆,莜麵,一般情況有這兩種食材就足夠了,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可以準備少量的白面,這個我在後面和大家介紹功用。接下來就是操作方法,先把土豆洗乾淨削皮,然後用磨擦子把削皮後的土豆磨成土豆泥,由於磨擦子比較鋒利,做這一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哪怕每次磨的時候,最後多剩下點土豆不去磨,也不要讓自己被擦傷。
土豆磨好以後,把準備好的莜麵倒進去,然後用筷子攪拌均勻,攪拌至莜麵是粘稠狀的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我們把做好的東西被叫做面絲,是用來做抿八股兒的基礎。在這裡和大家交待一下我們前面準備少量白面的作用,我們在把莜麵倒入土豆泥當中的時候,同時可以倒適量的白面進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最後做出的抿八股兒顯得白一點,看上去好看,因為純莜麵做出來的抿八股兒顏色是發灰的,雖然好吃,但是看起來不好看。做抿八股兒的面絲做好以後放在一邊後,開始點火燒水。鍋裡面的水要求多一點,等的水燒開以後,我們就可以做抿八股兒了。
做抿八股兒有著專門的工具,它們叫做抿面床子和抿面疙鬥。我們先把抿面床子架在燒開水的鍋沿兒上,然後用鐵鍋鏟去鏟上一鏟做好的抿八股兒面絲,並放在抿面床子上,記住不要鏟的多了,要不在做的時候,會有多餘的面絲直接掉入鍋裡或者弄在其他地方,最後黏黏糊糊的不好清洗。接下來用抿面疙鬥擠壓抿面床子,具體方法是抿面疙鬥可以壓住面絲,然後順著抿面床子向前推,抿面疙鬥推前然後再拿起來繼續放在面絲上,反覆用力地向前推,直至把抿面床子上的抿八股兒面絲全部擠壓到鍋裡,這樣做出來的抿八股兒大小一致,吃起來特別的順口。
抿八股兒面絲擠壓完成後,再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因為面絲是粘稠狀的,我們在抿完面絲後,在抿面床子下面還會沾有一些抿好的抿八股兒,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注意,隨便把抿面床子拿起來放在一邊的話,很會讓其他地方也變得黏黏糊糊的,對於愛乾淨的吃貨來說是絕對不能忍受的,所以在這裡告大家的小竅門就是,做完後不要直接把抿面床子全部拿起來,而是要把一端先拿起來,在鍋沿上磕幾下,讓沾在抿面床子上的抿八股兒全部掉入鍋裡。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我們要用筷子在鍋裡來回的攪動幾下,防止鍋裡的抿八股兒沾到一塊兒。
抿好的抿八股兒在鍋裡煮上大概兩三分就好了,也就是說當抿八股兒進鍋後,等的鍋裡的水再次沸騰後,那麼抿八股兒就煮熟了,然後我們用漏勺把抿八股兒撈到碗裡。這個時候抿八股兒就做好了,不過吃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給它調味,抿八股兒調味簡單,我們可以直接把我們常用的食鹽,醬油,蔥,辣椒等調味品適量的放入碗裡,攪拌均勻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製作一些素臊子或者肉臊子,把這些做好的臊子適量的澆到抿八股兒上,拌好就可以吃了。
由於每次抿的時候量都較小,因此每次抿好的抿八股兒,只夠一兩個人吃,因此做抿八股兒都是有一個專門的人在做,不過幸好速度較快,能供的上人的吃飯速度。這就是我家鄉的小吃,抿八股兒,希望各位看客已經對它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想吃的話可以抽空自己動手製作一次,或者來我的家鄉,我請大家吃。在我的家鄉除了抿八股兒這種小吃外,還有很多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歡迎大家來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