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貴在發現
文/庸子
說起來,這個題目有點大,大在兩個方面:一是足夠的詩藝;二是貴在發現。
足夠的詩藝,就是詩歌藝術,是一首詩成功的關鍵。評價一首詩的關鍵點就是看有沒有足夠的詩藝。詩歌的現狀是有詩,卻看不到藝術。現在網上、微信大量的詩,往往看到詩,甚至有的詩人,大言不慚,一天能寫多少多少詩歌。要我說:這是把詩歌引向歧途,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了「藝」。二是當下網絡上、微信上的發表的詩,既無詩點,又無亮點,更無看點所謂的「詩」了。根本原因是沒有發現。
我們說:詩,貴在發現。發現:出現或呈現。它有第一次的意思。那麼,詩的發現,應該是什麼呢?
我認為:詩的發現,應該是真理、哲言、是禪意。它像一泓清水裡的金魚;像一片翠綠中的花朵;它睿智、機敏、至情又不失幽默;它即是我們通常的「大實話」,又是掛在枝頭靚麗耀眼的「紅蘋果」。有了這些我覺得就有了發現。我們試舉一例:《一些事物很想表達》。
原文:
《一些事物很想表達》
文/庸子
我們專注地看世界
一些事物躲藏起來
一些事物很想表達
曾經嘗試著:混在
人群中躲避孤獨
混在文字裡躲避喧嘩
混在生命裡躲避時間
冬天已經過去
能為世界留下什麼
暮色正好落在山腰
一個女人挑水走過
她不知道:山很輕
水溪很輕、時間很輕她挑水的樣子
也很輕、很輕
2018年4月10日庸子齋
這裡作者發現了什麼?首先,事物中有的能看到有的看不到,它們都有表達願望的權利;其次,作為事物中的人也有表達意願的權利;再次,人們的表達,在大千事物中很輕、很渺小。
這就是作者發現的,通過形象呈現出來。但作者不會給你答案,這就要由讀者去體會。
這是講事物的,我們再舉一例講情感的:《麥子香了,總會想入非非》,詩是這樣說的。
《麥子香了,總會想入非非》
文/庸子
又一次聚會,你把
一團火舉得那麼高
麥子香了,你低著頭
如風吹過的麥田
想起一個女人的愛
心像觸碰麥穗癢癢的
當我把一截菸灰彈落
麥田上的月色輕輕搖晃
月光能聽到
撲騰、撲騰的心跳聲
2018年4月19日庸子齋
我們來看這首詩,作者發現了什麼?首先,麥子香了,顧名思義,就是麥子熟了。其次,總會想入非非,這是正常人的表現 。比如:齊腰深深得麥田,一眼望不到邊,青年男女坐在麥田裡會發生什麼事呢?再次,麥田上的月亮輕輕搖擺,能聽到「撲通、撲通」的心跳。作者用倒敘手法,「又一次聚會,你把/一團火舉得那麼高」這個「火」是虛寫,用火說明心情。這樣下來大家就好明白了。
通過這兩首小詩,我們來看作者的發現。首先,借物說事,在大千萬物中,人是多麼渺小,就像每天司空見慣的小事,像詩中女人每天都要去挑水一樣太平常的事了。在事物發展進程中,多麼微不足道呀!作者抓住這個細節,體現美感,同時表現人在事物鏈條裡很輕、很輕。其次,體現人性美。想入非非在正常不過了,尤其麥子長高了成熟了,和心愛的人一起肯定會想入非非。月色朦朧,情意綿綿,和心愛的人……想想就心動。再次,引發讀者的聯想,寫詩就是發現這些引發產生聯想的景物、事件。第四,這種發現是獨特的,不是抄襲別人的。我們說寫詩要有自己的語言,就是這個意思。
發現很不易,創新就更加不易。發現取決於我們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創新則是在發現的基礎上,有所開拓。每一個成熟的詩人,都應該善於發現、善於創新,他們是歷史、現實、未來的結合體。
一部詩集、一張詩報、一個詩歌團體、一個詩人,不管官辦、民辦,不管大腕雲集、名流主編,不管是當代名家,還是流行走紅的詩歌作品,它的真正價值,就是一句話:它推出的好詩,能否經得住時光的打磨。就詩而言,這是唯一標準,更是最終宣判。
2018年5月8日庸子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