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磚》看李世民與李淵,哪怕是千古明君也不能免俗!皇室無情

2020-12-23 侃歷史的豬豬

唐裝輕喜劇《唐磚》目前很受歡迎,作為唐初背景的穿越劇,其中一個主要的興趣點就是李淵和李世民這對父子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李淵因病意外去世,王室的兒子和孫子都很傷心,李世民更是傷心欲絕。他放下所有的朝堂事務,親自為李淵準備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葬禮,父子倆的情感之旅也令人傷感:李淵和李世民是歷史上著名的是父子關係,回顧他們的情感變化:先是父子關係,後來是戰友關係相互猜疑,李世民成為皇帝後彼此疏遠……但是李世民畢竟沒有殺他的父親,這是為什麼嗎?畢竟在皇權面前,父子相殘的不在少數!

造成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反目成仇」的,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淵即位後,建立了唐朝,他始終運用政治權力,把兒子們玩弄於掌心。李世民對隋煬帝的覆滅和李淵建立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李世民」,幾乎不會有唐朝」這句話,李淵心裡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由於害怕李世民的能力,始終沒有把李世民任命為太子。建國初期,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以鞏固朝廷的基礎。然而,李建成傲慢專橫。雖然他也很有才華,但他卻一直在李世民的陰影之下,本是弟兄,卻不和睦。

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他看到了自己在發展形勢中的位置,又重新開始了私自招募忠於他的士兵,擁立李世民成為太子,他的軍事力量與東宮太子對抗平衡。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最終失去了冷靜,與李元吉聯合起來處處對抗李世民。漸漸地,李淵開始覺察李世民的軍事力量過重,也看出了李建成的野心,於是想用政治來控制他們。李淵以「立他為王儲」的理由,用制衡手段欺騙了李世民三次。李世民被一次又一次的欺騙。最後,李世民在長安宣武門附近設下埋伏,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又將他們從氏族名稱中除名,史稱「玄武門之變」。無奈的李淵只能將自己的軍事和政權移交,李世民正式登基,李淵退位為太上皇。從這個意義上說,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其實是李世民最後破釜沉舟的一擊。

李世民推翻李淵稱帝後,並沒有殺死自己的父親。原因有三:一是封建時代皇帝被認為是合法的,這樣才能坐得穩。李淵想退位,讓位出來,這樣李世民理直氣壯地當了皇帝,不僅鞏固了國家,也留下了忠孝的好名聲。第二,李淵本人還是有價值的,在玄武門事件中,你可以看到李淵畢竟,他也是一位有遠見、有智慧、有勇氣順應潮流的偉大政治家。李世民雖然推翻了李淵的統治,但感覺到保留他的性命當然也有助於他自己的政治,所以他立李淵為太上皇帝。第三,李淵,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隱退成一個名義上的太上皇不問政治,整天玩,喝,聽音樂。李世民也逐漸消除了心中的怨恨,為了表示孝順還為李淵修建了大明宮供他頤養天年。

好了對於李淵,李世民這對父子大家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怎樣一位明君?你又對這位皇帝真正了解多少?
    李世民出生在我國的山西,是唐高宗李淵的次子,也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而且李世民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哦~李世民李世民在四歲的時候,家裡來了自稱自己會看面相的書生,告訴李淵,李淵是個貴人,並且有個貴子,但是當他看到李世民的時候,驚訝的稱讚李世民為天子之表,並且在20歲的時候肯定能濟世安民
  • 誰是大唐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這個問題不是李淵的錯,更不是李世民的錯,而是史上的讀者、學者,甚至史學家們,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搞複雜了。唐朝是李淵開創的,所以也稱唐高祖,這是無可爭議的。為什麼大量的史料上說,大唐是李世民首創者,高祖只不過沾上李世民這個兒子的光。
  • 晉陽起兵的主謀是李淵還是李世民?他們各起什麼作用?
    晉陽令劉文靜滿腹韜略,他認為李世民是胸懷天下之人,有漢高祖、魏武帝的雄才大略,便深相結納,二人無所不談。於是劉文靜將自己的大計和盤託出,世民聽完之後大笑道:「君言正合我意!」 他們又怕李淵不同意,所以結交李淵的好友,晉陽宮副監裴寂,利用晉陽宮宮女給李淵設下美人計,逼李淵就範。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他的文治武功,自古便為人津津樂道,頌揚備至,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被異族稱為「天可汗」。對於他為帝後的作為,我們幾乎挑不出很大的問題,但他在爭奪帝位時,殺兄娶嫂這件事,卻一直備受後人詬病,可以說這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到死都沒有被世人原諒。公元617年7月,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
  •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他為何吮李淵的乳?
    也就是說,玄武門的刀光劍影已經停息了,李世民獲得了勝利,但誰都知道,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伏擊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率先發發難,合不合法,只有李淵說了算。李世民派尉遲恭進宮,明著是保護李淵,實際上是逼宮,逼迫李淵承認既成事實,而且還得白字黑字立下字據。
  • 李淵早知道李世民有奪位之意,為何還要給他兵權?李建成表示冤枉
    所有的功勞都是李世民的嗎?就連李淵造反都要聽兒子李世民的?這歷史篡改的未免也太嚴重了,如果真的是這樣,李淵早就應該退位,讓李世民來做個皇帝才對,事實上卻不是如此。所有重大戰爭的決定權,始終掌握在李淵的手裡。對於全國軍事戰略上的統籌,也只有李淵一個人說了算,李世民最多就是李淵手裡的一個打手罷了。
  • 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怒視,說的10字預言,最後竟字字應驗
    人人都想成為人中龍鳳,李世民也不例外。 在兩大集團的明爭暗鬥中,李世民派逐漸處於不利階段。在大舅子長孫無忌的鼓動下,李世民集團悍然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看著冷血的李世民,李淵含淚憤怒的說:「汝殺你兄,汝子孫亦如此。」
  • 李淵與李世民——被政治扼殺的親情!
    武德九年八月以後,儘管唐高祖李淵頭上依舊掛著一個「太上皇」的頭銜,可這頂帽子不僅不能給他帶來尊貴和榮耀,反而只會讓他感到沉重和壓抑。古人說:「蓋太上者,無上也。皇者德大於帝,欲尊其父,故號日太上皇也。」
  • 玄武門之變後,年近60的李淵9年間瘋狂生育30人,李世民相當頭疼
    ,作為封建統治的社會,有一位明君,相當重要,李世民就是那個明君,但是他得到皇位的手段可並不光彩,這也成為了他人生最大的汙點。李世民的手段,歷史上少有皇帝能與他相提並論,他如此心狠手辣,但是依舊不影響他成為一代明君,因為他心中有百姓。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將王位讓給了李世民。現在看來,李淵並不需要把王位讓給李世民。不管怎樣,李世民敢於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卻不敢殺他們。而李世民想要的是太子,想要的是兵權。並且,在「玄武門之變」之後,尉遲敬德以保護李淵的名義,衝進宮中,向李淵要兵權。
  • 他是千古名將,戎馬半生為李淵打天下,李世民將他畫像掛在凌煙閣
    秦瓊是當時有名的一代,自從他打敗了斌招降尉遲恭自以後,更是名聲大振,不過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他覺得他在前朝的戰功,已經影響到了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朝中的地位,所以他就一直在家裝病長達12年之久。
  • 唐太宗李世民趣聞
    李世民,是從古至今君王臣工士人百姓們都評價很高的一位千古明君。要是後世排一個千古皇帝功業榜,這狀元的備選中一定少不了李世民的名字。歷代史筆文人的評價都極高,如《新唐書》中稱讚:「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詩人杜甫說:「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什麼向李淵要「跪而吮上乳」?
    >至於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有三點原因:一:李淵來不及反應要知道這時候還是夏天,7月份的天,正是熱的時候,而李淵正在休息,首先要了解李淵「體有三乳,性寬仁」,這是他作為開國帝王身體的異象,而正在休息的李淵聽到聲音之後,尉遲恭已經來到他的宮殿前向他匯報,李淵當時已經來不及再去更衣
  • 《唐磚》番外將與大結局同步上線 網友為劇組打call
    《唐磚》講述了男主角雲燁(王天辰飾)因意外穿越到唐朝,憑藉著現代技術獲得李世民(張智堯飾)和長孫皇后(袁詠儀飾)的賞識一步步升官封爵,與公主李安瀾(張佳寧飾)談戀愛,跟太子李承乾(王文杰飾)稱兄道弟,上演了一場愛恨交織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 長孫皇后: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從何而來?
    明君賢臣自古以來都有很高的關注度,而在古代的中國,女性的生存和發展都尤其不易,「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古代女性享有知識教育的不公平對待,「三從四德」封建傳統的價值觀是對古代女子天性的束縛,很少有人去關注女性的德與才,功與賢,那些妲己、褒姒之流背負紅顏禍國的千古罵名又何其無辜,縱觀歷史,有德有才有賢名的女性不在少數,只是當時的人們忽視罷了。
  • 地位超過李元吉的大唐親王,李淵將他逼死,李世民為他恢復名譽
    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說到這裡,大家也許一臉懵逼了,吳王李伏威的事跡,咋出現在杜伏威的列傳裡面啊?杜伏威的情況和李績一樣,李績原來姓徐,投奔大唐之後,李淵賜他姓李,杜伏威也是被賜姓李氏的。大家都知道,李元吉是李淵的嫡四子,在嫡三子李玄霸去世的情況下,齊王李元吉是地位僅次於秦王李世民的大唐親王。
  • 李淵的造反,是因中了李世民的美人計,真相到底是什麼?
    李淵心知肚明,但卻假裝正經地回答:「不能隨便亂說,謹防禍從口出!」李淵廣交豪傑,引起了隋煬帝的猜疑,為了躲避隋煬帝的迫害,李淵終日無所事事,消極以求自保。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主張起兵,《新唐書·高祖本紀》載:「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李世民見父親如此消極,便找人疏通晉陽宮副監裴寂,讓裴寂設計勸說李淵起兵。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選自《舊唐書·魏徵傳》【賞析】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數一數二的明君。他從諫如流,虛懷若古。由於唐太宗提倡進諫,在大臣中一時形成了以進諫為忠的風氣。其中最突出的當推魏徵,被稱為千古一人,史稱「徵性亢直,凡所諫諍,委曲反覆不以不止。」
  • 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嫡長子繼承制是皇室宗法的基本原則,只有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長子,才有皇位的優先繼承權。李建成佔有先天優勢,那就是他比其他兒子生得早,於是李淵在建國後,很快就將李建成立為太子。 但凡皇權之爭,必定會涉及到太子,太子是下一任皇帝,如果要奪權,那就必須扳倒太子,大多數情況下,是其他兄弟想方設法廢掉太子,自己取而代之。
  • 魏徵交給史官一本冊子,李世民看後,怒吼:把這賊人的墳給我刨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巨大的利益,讓生於這裡的每一個皇子都眼紅。基於秦王李世民的覬覦皇位的野心,他與他的跟隨者發動了歷史上駭人聽聞的「玄武門」之變,以武力血腥殺害了兄長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踩踏著親人的鮮血走上了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寶座。得位不正的唐太宗李世民,坐上皇帝的寶座以後,急需耀眼的政績和賢德的名聲來彰顯自己是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