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怒視,說的10字預言,最後竟字字應驗

2020-12-19 騰訊網

佛說:因果輪迴。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果,有果必有因。一代明君貞觀大帝儘管擁有豐功偉績,但是也沒有逃脫因果的制裁。

人人都想成為人中龍鳳,李世民也不例外。我們其實都知道,李世民本是沒有繼承大統的權力的,嫡長子繼承是千古不變的,李世民要想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搶奪皇位可是相當困難的。

但是,他也是有一定的優勢,他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這是太子不具備的,他又深受朝中大臣的支持,如房玄齡,杜如梅等,同時他又受到關隴集團和山東集團的大力支持,這使得李世民具有與太子抗衡的能力。

當然,太子也不是愚笨之人,他聯和李元吉一起遏制李世民,作為太子,他還受到皇帝的暗中支持。

在兩大集團的明爭暗鬥中,李世民派逐漸處於不利階段。在大舅子長孫無忌的鼓動下,李世民集團悍然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看著冷血的李世民,李淵含淚憤怒的說:「汝殺你兄,汝子孫亦如此。」

在位期間,李世民勵精圖治,就是為了抹去自己弒兄的罪名,這是他一生的汙點。確實,他做到了,一代貞觀大帝政績顯著,天下百姓也逐漸忘卻了他的弒兄罪名。但是李淵退位時的話如同夢魘一般,時時牽動他的心,他害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應了那句預言。所以,他對自己的幾個兒子操碎了心,時刻提防。他盡力去提高太子的地位,同時對其他幾個兒子進行打壓,時刻預防他們的不臣之心。太子也表現良好,識大體,明聽斷,李世民非常欣慰。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當年的那句魔咒,最終還是靈驗了。

遭受喪母和殘廢雙重打擊的李承乾,皇位遭到威脅,壓力很大的太子的行為方式也越來越過分,更是發生了「稱心事件」這樣的醜聞,胞弟魏王李泰勢力崛起,咄咄逼人,太子之爭愈演愈烈。最後,太子竟然效法李世民,欲要發動政變。他計劃假裝在東宮得了重病,騙李世民前來探視,再將李世民挾持,以助他登基。然而李世民早有察覺,他對太子的謀逆之心一清二楚。因為長孫皇后的緣故,李世民最終只是廢掉其太子之位,流放邊疆。

然而,李承乾還是幸運的,其他幾個兒子,大多數下場悲慘:

七皇子,八皇子和十四皇子自殺;三皇子,五皇子,十皇子被殺;二皇子,十一皇子,十二皇子早夭。

看看他的十四個兒子,竟有一多半都是參與謀反而死的,最後發現,竟然只有老十三李福和玄宗李治善終,一代大帝的後代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真是應了李淵的那句話:「汝殺你兄,汝子孫亦如此。」

這就是因果輪迴啊。

相關焦點

  • 李世民賜死10個侄子,父親李淵撂下14個字,結果字字應驗!
    文/鏡子 標題:李世民賜死10個侄子,父親李淵撂下14個字,結果字字應驗! 就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數百位皇帝,在他們當中大部分都碌碌無為。最終能夠讓整個朝代發展到鼎盛時期的皇帝也就那麼幾個,相信人們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非常了解。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將王位讓給了李世民。現在看來,李淵並不需要把王位讓給李世民。不管怎樣,李世民敢於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卻不敢殺他們。而李世民想要的是太子,想要的是兵權。並且,在「玄武門之變」之後,尉遲敬德以保護李淵的名義,衝進宮中,向李淵要兵權。
  • 玄武門之變後,年近60的李淵9年間瘋狂生育30人,李世民相當頭疼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逼得父親李淵退位,這真是證實那一句話「人心不狠,地位不穩」。 所以,李世民也顧不得什麼手足之情,他選擇先發制人,一手策劃了驚世駭俗的玄武門之變,他選擇自己為自己考慮,不惜殺掉自己的親生兄弟,如果親爹李淵當時不同意退位,那他就很有可能弒父
  • 從《唐磚》看李世民與李淵,哪怕是千古明君也不能免俗!皇室無情
    唐裝輕喜劇《唐磚》目前很受歡迎,作為唐初背景的穿越劇,其中一個主要的興趣點就是李淵和李世民這對父子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李淵因病意外去世,王室的兒子和孫子都很傷心,李世民更是傷心欲絕。他放下所有的朝堂事務,親自為李淵準備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天下安定後,勢力強大的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太子黨漸成水火之態。而高祖李淵可能出於對李世民的愧疚,對於兩個黨派之間的鬥爭竟持默認態度,由著他們爭雄,似乎想給他們自己決出勝利者來。李淵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讓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加上李世民麾下謀士、猛將諸多,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經隱隱要壓李建成一頭,長此下去,恐怕太子之位將不保。
  • 李淵與李世民——被政治扼殺的親情!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集解》)可在李淵看來,史書上的這種定義和解釋毋寧說充滿了嘲諷的意味。從李世民登基御極的那一天起,李淵感覺自己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李世民每頒布一條新政策,都無異於在他臉上狠狠摑了一巴掌。
  • 李世民逼宮成功之後,李淵確實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
    其實一直到貞觀三年後,李淵才真的完全死心。李淵在武德九年無奈退位,李世民即位不久就發生了突厥人跑到長安門前挑釁的事情,也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也得天下百姓的人心,正如李世民所講,他十八歲就隨著他爹走邊天下,知道百姓疾苦。所以李淵也錯在沒有施恩於秦王黨,例如李勣、李靖。若是把二李(李勣原名徐世勣)拉攏到自己的手下,玄武門之變的結果尚且兩說。而李淵真正的那種「老大幹啥我幹啥」的頂級心腹,就只有裴寂,可惜裴寂就是在武德三年,讓人劉武周打得節節敗退,差點摁在李淵腦門上那個人。
  • 他秘報驚天預言,唐高祖李淵聽了非常震驚,反覆打量李世民
    隋朝天下大亂時,李淵沒想過自己能當皇帝。他是被自己兒子李世民推著走向成功,當上了唐朝開國皇帝。  李淵和李世民在晉陽起兵,能不能成功呢?李淵心中也沒譜。李世民有著超強的遠見,他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就千方百計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創業。
  • 晉陽起兵的主謀是李淵還是李世民?他們各起什麼作用?
    晉陽令劉文靜滿腹韜略,他認為李世民是胸懷天下之人,有漢高祖、魏武帝的雄才大略,便深相結納,二人無所不談。於是劉文靜將自己的大計和盤託出,世民聽完之後大笑道:「君言正合我意!」 他們又怕李淵不同意,所以結交李淵的好友,晉陽宮副監裴寂,利用晉陽宮宮女給李淵設下美人計,逼李淵就範。
  • 誰是大唐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這個問題不是李淵的錯,更不是李世民的錯,而是史上的讀者、學者,甚至史學家們,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搞複雜了。唐朝是李淵開創的,所以也稱唐高祖,這是無可爭議的。為什麼大量的史料上說,大唐是李世民首創者,高祖只不過沾上李世民這個兒子的光。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公元617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晉陽宮監,獨掌一方軍政大權。在《三字經》中有「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李淵在太原審時度勢,積蓄力量,謀划起兵大計。 當時太原地理位置特殊,謹慎的李淵決定在起兵之前安撫北方的突厥可汗,信中李淵的口吻非常謙卑,甚至達到卑躬屈膝的程度,最後李淵確實換來後方穩定安全。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文|書生都說「巾幗不讓鬚眉」,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軍事家,比如說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平陽昭公主。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
  •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直到傳來兩個兒子死訊的時候,李淵都不太願意相信兒子們會為了權位最終到了兵刃相見的地步。言歸正傳,李淵從來就沒有大權旁落過,李世民雖然在當時在朝廷的影響力跟太子齊王勢均力敵,但武德朝的中樞宰輔、重要官員,都是清一色李淵的人,沒有一個是李世民的,當時在京的軍方代表李靖,李世民在發動之前,也是特意先探明了他的立場,得到其保持中立後才放心發動的。
  • 李世民要處決10個侄子,父親李淵流著淚說了14個字,結果全都成真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皇帝,他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大大的擴展了中國的領土,並且從諫如流,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被後人與「秦皇漢武」並成為「唐宗宋祖」。不過李世民的人生並不是全部都是光輝的,實際上他在歷史上的另外一面是很陰暗的,因為幹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殺兄逼父。
  • 地位超過李元吉的大唐親王,李淵將他逼死,李世民為他恢復名譽
    比如王世充封羅成為一字並肩王,李世民封薛仁貴為一字並肩王。演義類小說裡面的一字並肩王,原型其實是隋唐時期的親王。隋唐時期,一個字的王,是親王,比如李世民的秦王,李元吉的齊王。兩個字的王,是郡王,比如李孝恭的河間王,李道宗的江夏王。隋唐時期,皇帝是國君,太子是儲君,在這兩個君下面,就數一個字的親王最尊貴了。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什麼向李淵要「跪而吮上乳」?
    >至於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有三點原因:一:李淵來不及反應要知道這時候還是夏天,7月份的天,正是熱的時候,而李淵正在休息,首先要了解李淵「體有三乳,性寬仁」,這是他作為開國帝王身體的異象,而正在休息的李淵聽到聲音之後,尉遲恭已經來到他的宮殿前向他匯報,李淵當時已經來不及再去更衣
  • 李世民真的善待李淵嗎?9年太上皇生活,李淵為何能生下30個子女
    在玄武事變中,太子黨成為政治爭鬥中的炮灰,讓秦王李世民不僅從此手握重權,而且將自己的親哥哥趕下了太子之位,隨後在玄武政變之後,兩個月的時間內,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被迫禪位,由此李世民開啟了包攬江山之旅。那麼李淵在成為太上皇之後的退休生涯當中又是如何度日的呢?並非父慈子孝
  • 李淵的造反,是因中了李世民的美人計,真相到底是什麼?
    李淵曾遇到過一個叫史世良的人,此人善相面,他對李淵說:「您的骨骼驚奇,必為一國之主,願您自愛,不要忘記鄙人說的話」還有一個細節,似乎對李淵將來要當皇帝埋下了伏筆。李淵臉上皺紋多,被隋煬帝戲稱為「阿婆」,這讓李淵心裡很不舒服。他妻子竇氏也是名門之後,自幼聰明過人,她對李淵說:「這是好事啊,你繼承的是唐國公,『唐』不就是堂』嗎?『阿婆面』就是『堂主』啊!」
  • 李淵早知道李世民有奪位之意,為何還要給他兵權?李建成表示冤枉
    唐朝的開局就風起雲湧,主要是因為天下諸侯都自稱為皇帝,皇帝每天都在換人,所以唐王朝內部也不例外,對於儲君之爭,李世民和李建成其實心裡早就有數了。01李淵的權謀之術,被李世民給破壞了。李淵作為李唐王朝的開創者,絕不會像歷史上所說的那樣無能。
  • 李淵有兩個寵妃多次污衊李世民,李世民上位後,她們有何結局?
    在史料上關於李世民和她們的矛盾來源是有記載的,當時李世民平定洛陽不久,立了功自然少不了賞賜,李世民獲得了不少的寶貝,可以說是價值連城,尹德妃就找李世民要一部分,而且想讓李世民收了自己的人去他底下當官,也就是走後門,可是李世民卻覺得這樣不太妥當,於是尹德妃慘遭拒絕,矛盾也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