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意識拖延該怎麼做?5個技巧讓你重新自律

2020-08-25 輝宇職言

大家好,我是輝宇,陪你一起學習學校沒教的知識。

你有沒有過拖延某件事情,到完全沒有時間好好睡上一覺,你有沒有過常常說要減肥,結果卻越減越肥。

如果有的話,你可能要好好訓練自律,今天我們要來討論5個技巧,讓你能夠更有自律。

第一點,你可以做的是改變你的環境

我們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因為不變的環境而做出隨便而還有懶惰的選擇。

就像是如果你是在家裡讀書,很有可能下一步就讀到床上去了。

或者玩一下電腦打遊戲等等,如果你在家裡工作,很有可能下一步就是滑手機等等。

但如果你換個新的環境,像是換成到圖書館讀書,或者到安靜的咖啡廳工作,或者是單純的把你的桌子整理乾淨,換一個桌子工作。

你會發現當你換新的環境工作時,你會更有動力,更懂得如何把握時間。

第二點改掉壞習慣,並以好習慣代替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有壞的習慣,通常很難同時有好的習慣,你必須得改掉壞習慣後好的習慣才可以加以發展。

比如說你每天花超過三小時在社區媒體上,不管是看動態或是看影片看太久,如果你覺得花太多時間在社區媒體上。

如果你能找到你的壞習慣,將用社群軟體的時間,幾個小時拿來運動,拿來冥想,拿來閱讀,這樣漸漸下來你的自律就會越來越好。

第三點,安排休息時間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更有效率,我覺得更有自律,你應該做的就是要安排時間好好休息。

舉例來說,我自己的方法是下載一個APP,在工作40分鐘後,我自己會規定要休息一個10分鐘。

而這樣4次循環時,我通常會有一個大休息,大概20~30分鐘,我發現這樣做我的效率會更好。

我自己知道只要這40分鐘好好的工作,排除任何會讓我分心的事情,40分鐘過後我就可以好好的休息。

第四點,設計設定與規劃你的行程

如果你有個明確的目標與計劃,你會更有效率地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當你有計劃時你比較不會有藉口,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思考我到現在到底要做什麼事,你該做的只要好好跟著你規劃的時間完成該做的事情。

第五點,好好享受過程

每個星期一常常會聽到有人說真是個憂鬱的星期一。

但你有沒有想過憂鬱,反而是讓你沒辦法養成自律的害群之馬呢?

如果你好好享受完成目標的過程,而不是單單只是等到達成目標才會開心。

好好享受每個現在的時刻,你會發現自己自然而然就會發展自律,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進步。

結語

動力通常都是暫時的,但是如果你養成自律習慣卻可以是永久的。

動力是暫時的,習慣卻可以是永久的,所以你得戰勝你的動力,並培養長久的自律。

這樣你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可以成功。

我們就快速複習一下5個建立自律的方法。

一改變你的環境,二改掉壞習慣,並以好習慣代替。三安排休息的時間。四設定與規劃你的行程。五好好享受過程


這裡是輝宇職言,我會持續分享自己工作學習上的感悟。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讚關注,我會陪你一起學習學校沒教的知識,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04克服拖延不靠意志力!你只需要這2個簡單的技巧
    而如果你自身也面臨著「拖延」的問題;歡迎在下方的留言區分享給大家知道喔歡迎分享有關您的「拖延」小故事回歸正題;那麼當發現有「拖延」症狀的我們又該如何的去「克服」拖延呢?>接著,這一個時候我們換個場景:如果說你是要對著200個人甚至是2000個人來做這個報告的話,想像一下你還會拖延嗎?
  • 面對孩子拖延、寫作業慢,家長應該怎麼做?
    、寫作業慢,家長應該怎麼做?不管你的某些行為有沒有影響孩子,給孩子造成「假磨蹭「的問題,只要你的孩子有拖延、寫作業慢的問題,你一定要認真看一看這篇文章!愉悅的情緒面對孩子我們知道了家長本身的一些行為會導致孩子磨蹭拖延,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拖延的問題呢
  • 拖延症晚期到底該怎麼做?
    消極的拖延行為往往包含三個成分:自願,迴避性,非理性。自願是指雖然我們知道拖延的後果弊大於利,依然自主選擇拖延,而不是被迫選擇拖延。迴避性是指我們不願意做計劃好的事情,本能地逃避。非理性是指我們在拖延的時候沒有什麼恰當的理由,明知拖延會帶來情緒困擾或不利後果,還是選擇了拖延。這三個成分充分描述了我們的拖延行為,也暗示了拖延並不那麼容易解決。
  • 2個技巧幫你奪回行動力,擺脫拖延症
    如果你自身也面臨著拖延的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知道。回歸正題。那麼當發現有拖延症狀的,我們又該如何的去克服拖延呢?這裡我分享兩個實用的技巧,可以有效的幫助你解決你的拖延症。這兩個技巧分別是第一,把任務給嚴峻化和第二,從最小行動開始。
  • 如何克服拖延?5種方法和技巧,幫你控制不良行為,避免浪費時間
    做個報告需要一整天嗎?不需要!但是很多人很多時候,就用了一整天,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它。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這樣浪拖延時間,那麼為什麼這樣呢?很多人將它歸結於懶惰,確實懶惰總是會讓人變得拖延,但除了懶惰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 這套法則,是所有自律與時間管理技巧的精華,助你遠離拖延焦慮懶
    學了這麼多自律和時間管理的技巧,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很正常。很多時候選擇太多,還不如沒有選擇。尤其是針對選擇選擇困難症的人群所以,今天打算一勞永逸,將無數的自律管理、意志力管理、時間管理技巧,總結成了這套「12345法則」。分享給你。
  • 《拖延心理學》|我們為什麼會拖延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它?
    Yuen)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譯者:蔣永強 / 陸正芳我在讀了這本書之後總結出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我們為什麼會拖延,第二部分是我們該如何面對拖延。2.2 學會做好時間規劃很多人都傾向於自由自在地工作學習,但是不一定你就可以有足夠的自律去主動學習。在頻繁發現自己的拖延症狀時,人們應該拿出一張時間表單,然後即時地做規劃。比如這周有哪一些事務需要完成,分別是在什麼時候需要完成。
  • 戰勝拖延,真的不是意志力!從心理行為學分析,擺脫拖延的技巧
    拖延,在目前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更沒有足夠的情緒和精力來應對,面對一件事情,往往情緒的反應和對抗,大於理性的思考,或者,情緒的反應佔據了大腦,根本不給自己一點思考解決的方式,用拖延的辦法來對待。最近的研究指出,拖延的主要成因是以下四個方面---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衝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
  • 自律是任何成功人士的核心
    如果你有雄心壯志,並準備將你的生活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但只是需要更多的堅持。什麼是自律?自律定義為:「控制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努力工作或以特定方式行事,而不需要別人告訴你該怎麼做。」這是一個關鍵因素,你是否想減肥,吃得更好,運動更多,花費更少,更有效率,更少拖延,得到提升,更積極,更好地管理情緒或改善人際關係。研究表明,那些自我控制水平較高的人有著更少的暴飲暴食和酗酒,更好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更理想的情緒反應。研究表明,自律的人更滿足、更滿意、更快樂。
  • 如何面對拖延症?簡單面對
    「拖延症」微妙的心理狀態是,大概也能估量需要的時間與精力,可是面對完成,可能的評價、落差,內心會有強烈預設的「恐懼」與「負面結果」。 心中有沒有另一種聲音:「或許不如你所想!」「可能跟你預期的不一樣。 」這樣的不確定感,更讓自己裹足不前。
  • TED演講者告訴你:只需5秒即可戰勝拖延症
    「5秒法則」,就是在你的需求出現的時候,屏蔽掉你的感受,將你的需求和行動進行直接關聯。這個步驟被稱為「奪回對你自己的控制權」。據學者研究,克服拖延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製造一個所謂的「發起儀式」。當你開始拖延的時候,通過這個儀式,停止拖延的行為,重新奪回對自己的控制權。
  • 《終結拖延症》:終結拖延症,秘訣就是這三個!開啟自律人生
    達文西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因為他習慣性拖延,最終他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其中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給客戶。原來名人也不總是自律,拖延起來,跟我們普通人是一樣的。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戰勝拖延症?下面給大家三個終結拖延症的三個科學辦法。
  • 面對困難,不要逃避,請「及時止損」,真正自律的人是怎麼做的?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作者表明: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積極的態度去承受並消除痛苦,就要去自律。我們常常很羨慕那些能做到很自律的人,一邊靠想像著自己自律以後美好的樣子而活著。好像自律距離你很遠,你根本沒有辦法做到一樣。
  • 注意2點小細節,幫「快樂無意識」中的孩子改善拖延
    自打孩子進入了學齡期,你有沒有為孩子的拖延磨蹭著急上火?明明說好5分鐘以後關掉電視就開始學習,卻又要求再延長5分鐘。眼看著過幾天就要考試了,孩子端坐在書桌前,半個小時過了書卻才翻了兩頁。有時候父母在一旁著急,忍不住多催促幾次,自己上火不說,孩子還鬧起了情緒!更讓父母感到無力的是,明明給了孩子寬裕的時間,他們卻依然會一拖再拖。
  • 告別沒時間,減少拖延的5個建議——學會合理利用時間
    今天咱們來介紹5個合理利用時間的小建議,不需要太複雜,只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即可讓你的時間管理有很大的改變。寫下來首先第1個建議是隨身帶一本小冊子,將你所有想做的事寫下來,不要只用大腦去記,因為大腦經常會選擇性遺忘,特別是當你在忙別的事時,記憶力並沒有那麼好的。
  • 告別沒時間,減少拖延的5個建議——學會合理利用時間
    今天咱們來介紹5個合理利用時間的小建議,不需要太複雜,只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即可讓你的時間管理有很大的改變。,將你所有想做的事寫下來,不要只用大腦去記,因為大腦經常會選擇性遺忘,特別是當你在忙別的事時,記憶力並沒有那麼好的。
  • 攻略 | 真正的高手,不是戒掉拖延,而是聰明地運用「拖延」!
    拖延,它是一個動作,是處理任何一項任務時一個可能的選項,是一種高明的任務處理策略,表示當你面對一項任務時,暫時不去思考或暫時不去執行該任務。當家人告訴你該吃飯了,你回答說"我把這一小節讀完再去",這就是拖延;當同事向你要一份資料時,你回復晚些找給他,這也是拖延;當客戶要求你報價時,你決定和領導商量一下再說,這還是拖延。
  • 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來的6個自律殺手(3)
    在《自控力》這本書裡,許許多多的頂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幫我們揪出了6個自律殺手。上兩篇文章裡,我們扒皮了疲勞和多巴胺兩個自律殺手,今天我們要揪出第3個自律殺手:壓力。其實不對,不是這些放縱性的消遣讓我恢復的,是我自己內心的力量,是我重新找回自控力,才切斷了壓力-消遣放縱-上癮-壓力-消遣放縱-上癮的惡性循環。墮落之後回歸自律,墮落和自律是先後發生的,但先後發生不等於是因果關係。應該怎麼做呢?反思一下,每次你感到壓力和焦慮的時候,你會習慣性地做什麼?你的解壓方式是有效還是無效的?
  • 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的6個自律殺手(5)
    01第5個自律殺手:道德許可效應我經常這樣,前一天非常充實、非常自律,於是第二天我就非常容易荒廢,我心裡有個聲音悄摸摸地說:這是你應得的獎勵。不自律的羞愧感降低了,我心安理得地浪費時間。還有減肥的人,運動了一個小時,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那我是不是可以吃點蛋糕、啃點鴨脖獎勵一下自己?
  • 別讓拖延耽誤你的成長,5個親身經驗,幫你克服拖延症
    我自己其實是一個很懶,愛拖延,做事情容易猶豫不決的人,其實有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情況,畢竟「懶惰」、「拖延」都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從前幾年開始,我更認真的研究「克服拖延的技巧」,我知道無法完全改變自己的個性,那麼有沒有什麼樣的具體技巧,可以幫助我解決克服拖延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