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僅剩3位開國將軍健在,他們是誰,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20 田君良

引言

二零一九年六月,四川儀隴的天氣格外悶熱。這一日,共和國開國少將,黎光將軍,在許多人的簇擁下,來到了自己兒時嬉戲的地方。黎光將軍家的祖宅,依山傍水。後面靠著鐵塔山,因為山上有一座鐵塔而成為當地地標。房屋前面兩百步,江水一刻不停地流淌。整整一百年前,黎光將軍就出生在這條江前面。「小時候江水比這湍急多了,現在水淺得很,都能見著底。」將軍一邊回憶,眼角已經有些溼潤了,「哎,一百年了,一百年了,時代變了。」他的雙眼看著遠方。

最可愛的人

每次閱兵,電視機前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老兵方陣。從震驚中外的九八年大閱兵,到建國六十年、七十年大閱兵,每當老兵們坐著彩車,打著頭陣,枯槁的左手顫抖地扶著車上的把手,右手吃力地揮舞著手中的旗子,坐在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無不動容。一些身體還算硬朗的老戰士,會微微側著頭,行著軍禮,像是在對共和國與人民說:我們完成了使命,沒有辜負祖國,現在看你們了

然而每次閱兵,同樣是這群老兵隊伍,又讓人心頭難過。一次比一次人數少了,那些胸前掛著無數勳章的老戰士,這次不見了,這批老戰士,胸前的勳章少了一些。時光是無情的,它不因為老戰士們曾經拋頭顱、灑熱血而為他們續上一秒,也不為電視機前淚眼朦朧的觀眾送去一絲慰藉。時間過了就是過了,戰士老了就是老了。但他們的精神活著

上個世紀的老兵,如今在世的已經不多。從年齡看,第一批革命者大多數出生在十九世紀末期,大約1860年到1890年之間最多。隨後出生於世紀之交的老一代們,以1900年到1920年為主。站在2020年,回首100年前,還活著的老戰士越來越少,而開國將軍,現在只有三位健在。他們曾經經歷了什麼,他們現在過得如何,人民有沒有記住他們?

黎光:18歲的排長,獨立營的兵

目前依然健在的第一位開國將軍,就是黎光。黎光將軍出生於1914年,如今已經106歲。作為一名典型的老一輩紅軍戰士,黎光將軍有著那個年代的一切烙印。祖上世代務農,家徒四壁,口無餘糧,一雙草鞋從小穿到大。六歲時,爺爺、奶奶、爸爸和妹妹相繼離開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黎光和母親相依為命。

十五歲時,黎光參加了地方獨立營的武裝部隊,這在當時是這個年齡段的窮人孩子的最好出路,能吃飽飯,有地方住,就知足了。參加獨立營後,黎光成了一名傳令兵。這是他在軍隊裡的第一個正式職務,也是他一生最引以為豪的時光。黎光後來回憶說:「那時候年齡太小,啥都不懂,也啥都不怕,長官給個命令,拔腿就跑。」

1932年,年僅十八歲的黎光,因為執行任務勇敢,和戰友們相處得好,被提拔為排長。對於那個年代的戰士,雖然算不上殊榮,但也值得肯定。1933年,紅軍來了,黎光立即加入了紅軍隊伍,成為31軍91師的一位年輕班長。在這個位置上,黎光完成了自己軍人生涯早期最勇敢的一個舉動。

當時活動於四川一帶的土匪十分猖獗,許多土匪佔山為王,欺壓百姓,甚至打劫官兵。31軍當時決定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好好教訓教訓那些山大王。作為特遣班的班長,這個任務下達後,黎光毫不猶豫地立即請戰。組織上認為黎光可以參與,但要服從安排,黎光卻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我土生土長在這裡,地形地貌和山川河流如數家珍,比大家熟悉,我也了解這裡的土匪,心狠手辣。鑑於以上原因,我還是堅持提議由我個人完成這次滲透任務。

在黎光的堅持下,組織終於將任務交給了他,條件是他不能單槍匹馬,學著張遼勸降昌豨,必須帶著隊伍,哪怕最後一人進去,都沒問題。黎光領了命,立即著手準備。黎光帶著十幾位弟兄埋伏在山寨周圍,告誡弟兄們原地待命。自己一人、一槍就走了出去。山寨土匪見黎光一個人來,擋住了他的去路,黎光非常機智,早有準備,他說自己代表紅軍部隊來和山上頭頭談判。當時的土匪生存艱難,一些想要歸義的土匪是希望這種交流的,黎光的算盤非常明確:給這些土匪開出儘可能好的條件,不願加入紅軍隊伍的,發給錢財盤纏,散了,願意加入隊伍的,無條件吸收進來。但是如果既不願加入隊伍,又不願離開山寨,就不要怪黎光讓他們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黎光見到土匪頭子後,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土匪頭子完全不為所動。黎光是個暴脾氣,一怒之下,生擒了土匪頭子和一個小土匪,一手拎著一人,大踏步地往山寨外面走,嘴裡對土匪頭子嘀咕著說:別喧嚷,外頭都是我的人,想活命,就讓周圍人讓開!就這樣,黎光一個人單槍匹馬進入土匪營寨,生擒了土匪頭目。這種事情,要是放在古代,肯定要進史書了。

因為黎光英勇的表現,他的聲名和事跡立刻傳到了紅軍隊伍裡,年僅十八歲的黎光,少年出英雄,從此堅定不移地走上了保家衛國的道路。此後,黎光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1955年被授予共和國少將軍銜。共和國進入建設時期後,黎光又在軍事工程領域內發光發熱,並擔任了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晚年的黎光,希望回到老家四川生活。如今,這位堪稱傳奇的老戰士,依然在四川老家享受著天倫之樂,享受著名副其實的坦蕩。

鄒衍:從兒童團到新四軍,從少先隊長到開國少將

相比黎光將軍,鄒衍將軍更具有傳奇性。鄒衍將軍的出生和黎光相似,他生於1915年的江西贛州興國縣,年僅十三歲就加入了當地的兒童團。當時的兒童團負責一些危險係數較小的工作,例如運輸乾糧,傳遞信件和信息等秘密任務。鄒衍的主要職責就是這些。很快,鄒衍因為機靈、能幹,被選拔為少先隊長,小小年紀就帶著其他孩子為國出力。他15歲加入赤衛隊,同年加入紅軍第22軍,一直跟著革命隊伍轉戰四方。

鄒衍將軍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翻雪山、過草地,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但他最出彩的戰績,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之上。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鄒衍主要負責制衡敵人的間諜活動。由於美軍擁有空軍優勢和航空兵,常常向志願軍部隊後方,特別是鴨綠江以南和東北地區,投放間諜特務,破壞交通線和通信設施,對志願軍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後勤補給線造成了很大困擾。一九五零年年底,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敵人無法在正面戰場取得大規模突破,就在後方空襲和間諜戰方面大做文章。

十二月二十五日,美軍軍機在鴨綠江西岸投放了20個南朝鮮間諜,企圖破壞志願軍後勤補給線。鄒衍立即出動部隊抓捕。這些特務十分狡猾,他們利用夜間優勢行動,到了凌晨三四點時,就躲了起來。因為特務人數太少,很難被發現。鄒衍決定用笨辦法,他說:「咱們人多,沒聽說過人多的要吃虧,大家用人海戰術,從戰場上地毯式掃過去,我不信發現不了他們的蹤跡。」就這樣,鄒衍親率部隊在鴨綠江沿岸排查,不到三天,就抓獲了這批特務。

建國後,鄒衍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除了軍事生涯,鄒衍將軍還有一手好文筆,他在戰後出版了《我的回憶》一書,系統回顧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和人生經歷。進入晚年後,他平時熱愛作詩,甚至出版了一部詩集和一部繪畫集,分別叫《隨感錄》和《老兵瀚墨》。如今,他依然健在。

楊永松:最帥的將軍,最好的人

第三位健在的將軍,是楊永松少將。他出生於1919年的廣東大埔縣。楊永松少將1931年參加紅軍,參加紅軍時的年齡比黎光將軍和鄒衍將軍都小,只有12歲,即便在當時那個年代,也算紅軍中最小的一批戰士了。楊永松將軍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沒有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但他最發光的,反而是小小年紀就參加了長徵。

1934年10月,年僅15歲的楊永松開始了長徵。在翻越雪山時,楊永松年紀雖小,卻貢獻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跡。當時紅軍部隊物資裝備非常短缺,翻越雪山時,溫度極低,一些地方溫度甚至在零下二三十度。這種氣溫下,如果不穿暖吃飽,人很快就不行了。然而當時許多紅軍戰士共享一件大棉衣。一個人穿一會兒,再換另一個人穿,這樣輪換下去,有時候一件大衣要讓一百多位戰士輪流穿。

在這種局面下,小小的楊永松站了出來。他主動選擇不穿大衣,而且理由非常簡單,他回憶說:當時我那麼小,又好動,也不知道什麼冷,我就給大家說,衣服你們穿,我跑著走,渾身發熱,就不冷了。雖然楊永松年紀小,但主意很大,誰說也不聽。最後大家無奈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就這樣,一路上,小小年紀的楊永松,卻展現出了過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艱難困苦的行軍帶來無數歡樂和陽光。

建國之後,楊永松一刻也沒有鬆懈,立即投入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他先後擔任華北軍區裝甲兵部主任,和北京軍區工程兵部主任等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今天,他依然健在。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還健在的都是百歲英雄,他們分別是誰?
    回想65年前,為了實現軍隊的正規化,也為了表彰開國元勳們的豐功偉績,1955年實行軍銜制,共評出一千多名將軍。如今65年過去了,現在健在的共和國開國將軍還有3人,他們分別是:106歲的黎光將軍、105歲的鄒衍將軍和101歲的楊永松將軍。
  • 詹將軍與世長辭,享年105歲,現如今還健在的開國少將只剩3位
    導語:詹將軍與世長辭,享年105歲,現如今還健在的開國少將只剩3位戎馬一生獻芳華,為公無私堪效法。雪山草地歷艱辛,南徵北戰創業績。身先士卒不畏險,攻堅克難建功勳。謙虛謹慎從不驕,艱苦樸素品質高。在每年閱兵的時候,有這麼一個特別的方陣,他們沒有整齊的步伐,沒有響亮的口號,而且他們身姿也不再挺拔,甚至他們還坐在觀光車上,但是沒有人小瞧他們,因為就是他們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顫顫巍巍敬禮的手,讓人忍不住鼻頭髮酸,他們是民族的英雄,沒有他們當年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今天。
  • 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三人:四川、山東均一位!另一位103歲的健在!
    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筆者注意到劉姓有89位。其中,一位元帥,兩位上將,十三位中將。1955年,劉姓有少將42人,1961年-1963年,劉姓13人晉升少將,1964年18人晉升少將。當然,也有人說是92人,因為有幾位開國將軍,本姓劉,比如劉姓健在開國將軍文擊將軍。
  • 1955年,1052位先輩被授予軍銜,如今還健在的只有4位,他們是誰
    能有現在的生活,離不開先輩們的拋頭顱、灑熱血。1955年9月27日,我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授銜儀式,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立下戰功的數位將軍。這次授銜儀式,產生了1052位功勳將帥。多年過去,如今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有4位。
  • 至今仍健在的開國將軍還有誰?21歲長徵過草地雪山,今105歲高齡
    雖然在過往的歲月裡面,有很多英雄一個接著一個的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 我們的恩惠我們會一直記得的。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至今依舊健在的將帥還有多少人呢?我們今天來好好盤點一下。1.中南海見證了國家將帥,時光荏苒僅有4人健在對於這些英烈來說,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被授予軍銜那一刻的榮耀。
  • 至今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剩4人,每位都百歲高齡,他們是什麼軍銜
    開國將帥是舉足輕重而又意義深遠的存在,他們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經歷戰火的洗禮,見證中國的一步步成長,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細數時光,當年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們,已越來越多地離開我們,目前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剩4人,且都是百歲高齡,他們都是誰?又是什麼軍銜?
  • 廣東唯一健在的開國將軍,今年102歲,客家人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功臣號」坦克帶領編隊以整齊的隊形,緩緩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時任「功臣號」所在戰車師政委的,是生於梅州大埔的開國將軍楊永松。從戰火中走過來的他,17歲跟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路南徵北戰,書寫了傳奇的戰鬥人生。1955年,楊永松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最年輕的開國將領之一。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2021年,開國將星僅剩六顆,他們來自五個省份!
    時至今日,1614位共和國將帥,健在的僅剩六人。筆者注意到,2020年離世的開國將星和2019年一樣,均是四人,1955年少將2位,1961年少將1位,1964年少將1位。他們分別是:一:陳姓最後的開國將軍——陳紹昆陳紹昆1921年出生,江蘇省宿遷市(原宿遷縣)人,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2020年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 江西宜春有三位開國中將,他們是誰?
    宜春明月山宜春有三位開國中將,他們都非常有名。分別是杜平、王宗槐、周赤萍,他們當中誰的成就高,誰年齡大,你知道嗎?我們不如通過閱讀本文,來緬懷他們。杜平將軍家貧,中學畢業後,常為鄉民書寫對聯,戰爭年代,杜平將軍書法興趣中斷。杜平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在人民軍隊的漫長革命生涯。建國後,他又赴朝鮮參戰,參加在板門店舉行的朝鮮停戰談判工作。曾任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治委員。1982年11月,杜平退休後,對書法的興趣愛好又被點燃了,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全軍展覽,被譽為「將軍書法家」。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木蘭詩》中有這樣一句詩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意思是:將士們經過無數次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後得勝而歸。在抗日戰爭和歷次的國內革命戰爭中,有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當中有的為國捐軀有的在戰火中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 湖南吳姓開國將軍誰軍銜高?是嶽陽人,還是長沙人?
    湖南籍的將帥非常多,包括3 位元帥、6位大將,19位上將,45位中將,129位少將。湖南的開國將帥,主要來自嶽陽、長沙、株洲、湘潭、郴州、湘西等地,那麼湖南吳姓開國將軍,軍銜高的是嶽陽人還是長沙人?筆者研究發現,吳姓開國將軍有36人,其中湖南人有四位,分別在長沙和嶽陽兩個市區,我們知道嶽陽有57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 3 人:蘇振華、鍾期光、傅秋濤(皖南事變中成功突圍),中將12人:張震、鍾赤兵(長徵中3次截肢,用一條腿走完長徵)。
  • 河南譚姓開國將軍有兩位,都來自河南信陽市,他是誰?
    河南譚姓開國將軍都來自河南信陽市,他是誰?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東南部的信陽市新縣,被稱為「中原南門」,素有「紅色首府」、「將軍故裡」、「詩畫江南」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個將軍縣。河南是我國十大將軍省之一,誕生了1位開國上將,9位開國中將,99位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河南總計有109位開國將軍。徐明德少將是河南「唯一」徐姓開國將軍,是河南第二長壽將軍,享年91歲!
  • 四川有一位劉姓開國將軍,活過了100歲,他是誰?
    將軍和長壽都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在我們美麗的四川,就有一位劉姓開國將軍活過了100歲,他是誰? 巴中迴風亭 說起劉姓開國將軍,估計很多四川人都不知道四川有幾位,其實劉姓開國將軍數量最多的是江西省,江西有25位劉姓開國將軍,而我們四川雖然不多
  • 楊姓威武,1955年開國將軍竟然這麼多,個個英姿雄發!
    來源:微拍號 ;編輯:懿旻 謹以此文,緬懷開國將軍。由於隨時間的推移,有一些區劃發生變化,為此江西老徐將楊姓開國將軍信息重新進行了整理,如有紕漏歡迎大家留言補充,謝謝! 楊姓出自姬姓。周成王那時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
  • 楊姓開國將軍各省分布:楊姓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為何排名較後?
    3、楊世榮,,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人,在三過草中,不管多麼艱難,他都要搶著背縫紉機,一停下來休息就開機做工。解放後,曾任雲南軍區後勤部政委。1964年晉升為少將。 二、湖南楊姓開國將軍有5位,沒有晉升少將! 1、楊勇,原名楊世峻,湖南長沙市瀏陽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
  •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
    吳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37人,有吳先恩、吳法憲、吳克華、吳信泉、吳信泉、吳瑞林、吳人鑑等7位開國中將。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吳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居多,吳法憲、吳克華、吳瑞林都是江西人,吳先恩湖北人;吳信泉湖南人。吳人鑑也就是王諍將軍,他是江蘇唯一的開國中將,也是吳姓開國中將中唯一的江蘇人。
  • 目前還健在人世的歷史書上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
    在歷史書中目前還健在的人物有中國的鐘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美國的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促進中美關係)。中國還健在的4位開國將軍:楊永松將軍、鄒衍將軍 、詹大南將軍、黎光將軍,還有中國的楊振寧院士、屠呦呦(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