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19歲時向父母借款1000美金創業,20多歲時就成了當時最輕的百萬富翁,40幾歲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他不是富二代,也沒有高學歷,硬是白手起家締造了一個財富帝國。1921年,他的基金會懷揣建設「亞洲最有名的醫學中心」的目標,捐款籌建了北京協和醫院。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很多人解讀他成功的原因,其實最大的原因只有三個字——金錢觀。
1、向父母借錢創業,年息10%
如果你向父母借錢,會主動向父母支付利息嗎?也許很多人不會,甚至連本金都不會歸還。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會,而且還以年息10%的利率支付利息。
洛克菲勒出生於1839年,16歲開始打工攢錢,3年後攢了800美元。這時他覺得應該開公司了,但錢還不夠。當時他只有19歲,朋友們都是窮光蛋,銀行又不受理他的貸款,無奈只能向父母開口了。
他的父親老威廉是個頗有商業頭腦的人,從小就教洛克菲勒兄弟們寫銷售信,因此雖然年齡不大,洛克菲勒的財務意識非常強,金錢觀非常嚴謹,從不含糊。他主動向父親提出借款1000美元,年息10%。
這哪是我們常見的稱職父親呢。很多人應該還記得某首富說要給兒子兩次機會,第一次就給了兒子5億元人民幣創業。遺憾的是後來因為資不抵債,接到了限高令。
但洛克菲勒的父親不僅要了利息,還要他寫了一張借據。但這正是老威廉的聰明之處,畢竟創業是洛克菲勒的創業,他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責任是金錢觀的骨骼。
2、這是差你的5美分,一定要收下
在很多人印象裡,越是有錢的人越摳門。比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身價1050億元人民幣,但他不抽菸,少飲酒,每天的開銷不過區區100元而已。再比如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有一次她做客戶湖南衛視時穿的一款裙子,還是十年前的「古董」,她透露經常選擇換季時買衣服,因為有折扣。
其實這不是富人們摳門,而是一種金錢觀。在洛克菲勒看來,「每一分錢都應該帶來效益, 每一分錢都應該物有所值」。
有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有一次他借了一個朋友的錢,後來還朋友錢時少了5美分。朋友認為5美分沒必要計較了,但洛克菲勒硬是找出一枚5美分的硬幣,堅持塞在朋友的手裡,很認真地說,別小看5美分,1美元存一年才能得到5美分的利息。
這不只是5美分的事,而是對金錢的尊重。尊重是金錢觀的基礎,只有尊重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才會珍惜錢,不糟蹋錢。
3、你要多少錢都可以,但要自己賺
洛克菲勒從父親那兒繼續了良好的經濟意識,同時也將這種經濟意識傳遞給了孩子。他對孩子從不溺愛,他的教育理念是:你要多少錢都可以,但不能伸手問家裡要,而是靠自己賺。
他把家庭設計成一個公司,妻子出任公司總經理,孩子們是公司裡的員工。洛克菲勒將家務按難易程度明碼標價,比如收拾餐桌5美分,洗一個碗2美分,完成功課10美分等等。當然這種做法,現在看來可能不新鮮了,但那可是一百多年前。
其實洛克菲勒的做法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們的生活態度:放棄依賴,自我成長。也許有人以為積累財富是金錢觀的目的,卻不知道生活態度才是金錢觀的終極意義。正是這種教育理念,洛克菲勒家族雖歷經六代,從沒有過爭奪家產的狗血事件,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洛克菲勒活了101歲,他的成功源於他對任何事情都有異常清晰的認識,習慣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判斷。他知道如果與別人做同樣的事,做同樣的決策,就只能與別人有著同樣平庸的人生。
很多人都想知道他成為10億富翁的秘密,其實所有的秘密都在兩本書裡,一本是《洛克菲勒自傳》,這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書;另一本是《洛克菲勒寫給孩子的38封信》,這是後人從他寫給孩子的大量信件裡,挑出最有價值的38封信,整理成一本金科玉律般的書籍。兩本書裡處處是他智慧的閃光:
↓點周下面的商品連結完成購買↓
「一個人取得的成就,跟他與什麼人交往有關」
「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你就真會成為怎樣的人,所以那些自以為『不很重要』的人,往往真的成了『不很重要』的人」
「不能討諸行動的計劃是一紙空文,沒有成果的計劃是最大的浪費」
「你絕對不能想著如何錢賺得一乾二淨,一定要給別人留一點」
……
↓點周下面的商品連結完成購買↓
像這樣的智慧金句,書中俯皆是,數不勝數,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親自閱讀這兩本書或者其中的任意一本,只需進入上面的連結就能輕鬆完成購買,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認真閱讀,用心體會。
當然我們普通人不可能擁有像洛克菲勒那樣的人生,但至少可以向他借用一點智慧,也許我們的人生因此得到了改觀。
誰能說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