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杭州2019年4月3日 /美通社/ -- 4月3日,西湖大學雲谷校區舉行了全面開工儀式,校園建設正式進入快車道。首期校舍預計在2021年底建成。
在開工儀式當天,為致敬西湖大學捐贈人,校方還舉行了櫻花紀念林種植儀式,西湖大學捐贈人代表與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西湖大學教師代表一同種下43棵櫻花樹。櫻花樹苗由廣州天適集團捐贈。
與此同時,由西湖教育基金會發起的「科學之樹播種未來」公益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正式上線。該項目旨在關懷鄉村學校的科學教育以及培養西湖大學青年科研人才的社會責任感,眾籌所得資金將用於「科學開放日」、「鄉村學校走訪計劃」、「青年愛因斯坦項目」等相關活動,讓孩子們走進西湖大學,讓西湖大學的科研工作者去到那些最缺乏科學知識的孩子身邊。
如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多次援引教育家梅貽琦的名言,「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西湖大學作為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主要開展基礎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堅持發展有限學科,注重學科交叉融合,以博士研究生培養為起點,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三捷投資集團董事長杜建英女士表示,當初在作出捐贈決定時,最為看中的就是西湖大學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尖端核心技術不能一味地用「拿來主義」去追求「短平快」,需要有一批醉心於基礎科學研究、耐得住寂寞、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創新人才在基礎學科領域去創新和突破。當我們在支持西湖大學的時候,就是在支持這樣一批有抱負、有擔當的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就是在支持我們的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強國,為世界進步、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作為一名捐贈人,能與西湖大學並肩前行,能為西湖大學貢獻綿薄之力,我感到無上榮幸。」
而作為西湖大學的舉辦方及籌資主體,西湖教育基金會秉承社會力量共同辦學的理念,積極創行打造公益辦學新模式,實現教育性與公益性跨界的最大化融合,力爭為社會的現在及未來,培養更多有家國情懷及社會責任擔當的科學家。
這也正是「科學之樹播種未來」項目的根本意義。目前該項目正在騰訊公益平臺進行網絡籌款,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捐贈一份或者多份「科學種子」。
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劉旻昊表示,「之所以發起這個項目,是希望為西湖大學的青年人才們提供更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機會。我們希望,把科學的種子埋在中國基礎教育的土壤之中,精心培育、耐心澆灌,相信總有一天,科學種子會成長為科學之樹,屆時我們也一定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家國情懷及社會責任擔當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