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出生於淮濱蘆集鄉劉套樓村的劉盼遂,於1925年以全國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首屆研究生,劉盼遂時年29歲。
劉盼遂的導師梁啓超、王靜安、趙元任、陳寅恪等人,皆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風雲人物、博學大儒。
劉盼遂1928年清華畢業後,於1929年到北平女子師範大學任歷史語言研究員兼河北大學教授。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河南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
1946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後被評為北京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劉盼遂教書之餘,著述頗豐:發表文章和學術論文百餘篇,涉及經學、小學、史學、文學、考古、校勘、目錄等領域,輯有《文字音韻學論叢》、《六朝唐代反語考》、《顏氏家訓集解》、《世說新語集解》等論著,特別在音韻、文字、訓詁方面,造詣尤深。劉盼遂所著《論衡集解》,被葉聖陶先生贊為建國後古籍整理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解放以後,劉盼遂和郭預衡教授合編的《中國歷代散文選》被教育部指定為大學文科教材。
現在淮濱縣的主體以前是息縣的地盤,以下是劉盼遂曾經對息縣和淮濱教育的評價,由此可見息縣淮濱的教育自古都不行:
劉盼遂的考『息縣打家』之說,原出於有清時代光州五屬—光州、光山、固始、息縣、商城——每年會考場中之滑稽諺語,即所謂:光州說家,光山告家,固始穿家,息縣打家,商城吃家是也。
作為息縣淮濱人的劉盼遂客觀地承認,「息縣在清一代,無武功,無文名,人才之乏極矣。官不掛於朝籍,學未列於通人,較之其他四縣之工制藝,掇巍科,顯官世族媲美三江,固自汗顏卻步。而生童之應試來州者,又復年老貌寢,衣服襤樓,率挽一白線布囊,裝置筆墨等具,腰帶間插一竹根旱菸袋,言語鄙俚,以視其他四縣之少年英俊,駕輕策肥,衣履楚楚,而出言雅秀者,顯然有輕渠濁泥之分。以故四縣生童往往不肯與息人齒,而微詞焉嬲之;而息之生童不覺也。其覺者亦懾於其僕從之盛,裙履之都,低首下心忛忱焉受之,不較也。」
其萬一不幸,而遇息之中年好事者,不甘其輕薄奚刻之態,則逕報以惡聲毒詈,甚或更以老拳加之,必至於鼻青眼烏,口耳血殷而後已。故光州試場中,凡聞有哭啼聲及鬥毆聲者,人必曰『息縣侉子又打人了』。(來源:淮濱論壇胡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