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逛商場的女性都會遭遇如廁大排隊的麻煩,相比之下,男廁所倒是清閒很多。對此,本報記者對西單商圈的幾家百貨店進行了一番調查。以中友百貨為例,周末客流量有15萬人,其中70%的顧客都是女性。而商場內僅有6個女廁所,實在難以應付10.5萬之眾的「內急」需求。
遭遇
「恨不得變成一男的」
到商場購物前儘量少喝水,是李虹的經驗。一個周末,當她千辛萬苦按著路標找到女廁所時,發現這長龍排得是彎彎繞繞,一個個排隊的女性臉上都是不耐煩的表情,「有點小時候早上去胡同排隊上廁所的感覺。」看著男廁所空蕩蕩的大門口,李虹說自己真恨不得變成一男的。
這並不是李虹一個人的煩惱。在一些論壇上,購物達人們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位網友還憤憤發帖說:「有一次冒著危險,讓我老公守著門,去了一趟男廁所解決了大問題。」
記者查閱到,珠海市人大曾經審議通過《珠海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由於男女生理上天生存在差別,男女在如廁的時間上有較大差距,導致國內以1:1建設廁位的傳統公廁中常出現女廁不夠用的狀況,《條例》規定公共場所的公共廁所以及公共設施新建、改建廁所的,應當增加女廁的建築面積和廁位數量,並明確規定女性廁位的數量應當不低於男性廁位數量的1.5倍。
調查1
商場廁所「重男輕女」
女性廁位的數量應當不低於男性廁位數量的1.5倍。那麼,在北京的商場內男女廁所配置比例是怎樣的?本報記者選擇了西單這一商圈進行了調查。
在中友百貨的4層,這裡有一處男廁所,裡面有9個小便池和3個蹲位。而在3層的女廁所裡,有15個獨立蹲位。即使按照最簡單的1:1.5的比例,這也不夠標準。
在君太百貨的3層男廁所,這裡有5個小便池和4個蹲位。在2層的女廁所裡,只有5個蹲位。
在西單大悅城的2層男廁所,這裡有4個小便池和4個獨立蹲位。而在相鄰的女廁所內,只有5個獨立蹲位,其中還有一個壞掉了。
調查2
上趟廁所要爬三層樓
除了蹲位配置比例不夠科學之外,購物達人們還對商場的廁所設置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中友百貨,由於並不是每一層都配備男女廁所,所以讓一些「內急」的人更加焦慮。根據記者的調查,中友百貨商場,一層、二層和四層並不設立女廁。一位顧客講述了她的經歷:「有一次,地下一層的人多,我想上三層去結果電梯半天也下不來,只好跑到滾梯口一圈一圈上去繞到三層才找到廁所,幸虧不是太急,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根據中友百貨提供的數據,周末其客流量有15萬人,其中70%的顧客都是女性。也就是說,商場內的6個女廁所要應付10.5萬的客流。
西單大悅城是一個潮人聚集的地方,裡面衛生間指示牌隨處可見,但是在每層面積很大的商場內找起衛生間來著實要走不少路。上周日,記者在二層順著指示牌找到一個女衛生間,發現從門口算起已經排了12個女顧客,平均兩三分鐘左右才能往裡挪動一個人。「人多的時候每層都要排隊。商場的面積這麼大,衛生間能否多設幾個,面積和商場大小也匹配點?不要老是讓顧客排隊。」在大悅城逛商場的一個女顧客這樣向記者建議。
觀點
廁所設計體現文明程度
媒體曾經撰文,有統計顯示,由於如廁方式不同,女士平均上一次廁所需用時3分30秒,男士平均上一次廁所僅需1分10秒。從如廁用時來講, 女性上一次廁所的時間是男性的3倍左右。綜合女性的如廁頻率、如廁方式和如廁用時等這些特殊因素考慮,有人認為女廁面積應是男廁的3倍才合理。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表示,目前國際上並沒有一個通行的比例標準,但是女廁所應該比男廁所要大,這是一個商家的共識,「商場建造之初就應該把這個考慮在內,國外在這一點就做得比較好,在國外的商場內還有夫妻廁所,就是方便夫婦二人給孩子換尿布。」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小廁所體現大觀念,彰顯的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調整男女廁所蹲位比例,照顧女性的生理特點,標誌著城市文明的進步、城市公共服務意識的提高。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傅洋 於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