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抽象主義繪畫的美學價值,要從它的產生說起,抽象主義繪畫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但它並不是全無美學價值的,抽象主義繪畫,儘管是抽象藝術,其中有一部分也仍然是畫家按照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所設計的一種相應的藝術形式,是按照現實中具體事務所提供的啟示以及人類的美感經驗和審美要求,並通過畫家的理智給以綜合之後創造出來的一種美,也能夠引起人們某種情感或情緒反映,滿足人們對某種單純形式美的快感的需要
某些抽象主義美術,還有其獨特的科學規律,如光效應美術,畫家就必須掌握光和色,線與構圖之間某些嚴格的科學規律,因此,光效應美術,是一種有廣泛的工藝美術價值的藝術形式:甚至抽象主義美術所強調的表現藝術家的主觀世界,如果不是唯心主義的和神秘主義的,也是有價值的,不可否認,藝術作品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滲透著表現著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中國文人畫就是強調用藝術形象寄託個人情思
「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就是強調表現的。但是,從總體上說,抽象主義繪畫由於它生存的社會荒誕性,它的指導思想一—現代西方哲學的反理性,因此,他們的探索以及探索出來的方法,常常陷入極端片面性,在作品中往往是一片抽象,或表現悲觀和虛無主義情緒,或表現糊塗和混亂的思想,因此,它們的美學意義是貧泛的。
從當前我國美術創作情況來看,一些同志追求美術作品的「現代感」,在引進西方藝術成果的時候,採取不加分析的態度。對西方藝術應該考慮一個社會背景有沒有一致性的問題。我們應該嚴肅對待抽象主義的社會根源,抽象主義用特殊的美術手法和形式反映了它所能反映的現實,那就是充滿矛盾和鬥爭的資本主義現實及人們所引起的心理反映,藝術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把抽象主義繪畫看作是超社會、超歷史、超階級的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我國的遭遇與西方社會人們的遭遇有某種相似的狀況,或者說有某種共同的基因,這些作品就它反映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和人們心理狀態來說,不乏有一定意義。但是我們不可忽視這樣的事實,我們的國家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低沉的調子,甚至虛無主義的思想與我們所生活的偉大時代是不合拍的。用種種內向的形式創造的作品去表現光明、希望、理想是較困難的。
藝術應該符合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願望,要有它的欣賞者,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來看,「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人們對待滿足他們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這就是說,價值乃是一種關係範疇,存在於客體和主體的關係之中。藝術作品的價值也是客體與主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效果。因此作者選擇何種藝術形式,必須考慮一個與群眾的關係問題。
西方現代派的美術形式與我國群眾欣賞習慣有較大的距離,就是在西方國家中也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它有一個普遍的嚴重的「弊病」,那就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逃避現實的,只是片面地往畫家內向發展,用一種過於抽象的符號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與情緒,或者由於唯心主義,神秘主義而使他們以為這就是最高的藝術,人們很難透過這些抽象的符號感受和領悟到隱藏在這裡面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是在極其偏窄的範圍之內,向了解它所使用的語言的人說語,卻不會常人所理解、所喜好,就連美國的藝術史家也感嘆:在五花八門的現代流派的藝術面前,觀眾和藝術家的距離如此之遠,對立情緒如此之大,在藝術史上從未有過。以至有人呼籲:隨著現代藝術愈來愈激進,它也就變得更加難以理解了……,在目前的混亂中,美學必須確定藝術到底能夠是些什麼和應該是些什麼東西,六十年代末以來,西方興起一種「接受美學」
它的核心內容,是把作家、作品、讀者聯繫起來考察,著眼於讀者的研究。強調文藝作品的作用依賴於讀者或觀眾的接受來達到,離開讀者、觀眾,文藝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卻無從談起,因此,高明的作者既創造作品,更創造觀眾。「接受美學」是最近二十年來西方文論的一項重大成果,它對我們是有啟發和意義的。而現在有的文章和議論中,強調文藝的職能和價值僅僅在於表現作者的自我
能不能與觀眾情感上發生交流並被接受考慮很少,我只是表現我自己,為滿足我自己而畫「我並不計較自己的作品能擁有觀眾的數量,如果計較,則無疑是對神聖藝術的莫大褻瀆,我並不祈求自己的作品能使更多的人來理會,這種祈求等於是一種貪夢的奢望」美術的使命「只能是以個體的情感宣洩的方式表達他存在的價值」在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深刻影響。
我覺得如果作畫僅僅是一種情感宣洩,為滿足自己的欲望,那麼畫家應該把他的作品鎖在自己屋子裡,為什麼要拿出來展覽呢?一個文藝作品創作出來,只是為滿足我自己或只給幾個志同道合者來看,不管它怎麼深奧,到底還有多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