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義繪畫的美學價值,作畫不是單純的情感宣洩

2020-12-17 小哥哥說美術

關於抽象主義繪畫的美學價值,要從它的產生說起,抽象主義繪畫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但它並不是全無美學價值的,抽象主義繪畫,儘管是抽象藝術,其中有一部分也仍然是畫家按照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所設計的一種相應的藝術形式,是按照現實中具體事務所提供的啟示以及人類的美感經驗和審美要求,並通過畫家的理智給以綜合之後創造出來的一種美,也能夠引起人們某種情感或情緒反映,滿足人們對某種單純形式美的快感的需要

某些抽象主義美術,還有其獨特的科學規律,如光效應美術,畫家就必須掌握光和色,線與構圖之間某些嚴格的科學規律,因此,光效應美術,是一種有廣泛的工藝美術價值的藝術形式:甚至抽象主義美術所強調的表現藝術家的主觀世界,如果不是唯心主義的和神秘主義的,也是有價值的,不可否認,藝術作品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滲透著表現著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中國文人畫就是強調用藝術形象寄託個人情思

「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就是強調表現的。但是,從總體上說,抽象主義繪畫由於它生存的社會荒誕性,它的指導思想一—現代西方哲學的反理性,因此,他們的探索以及探索出來的方法,常常陷入極端片面性,在作品中往往是一片抽象,或表現悲觀和虛無主義情緒,或表現糊塗和混亂的思想,因此,它們的美學意義是貧泛的。

從當前我國美術創作情況來看,一些同志追求美術作品的「現代感」,在引進西方藝術成果的時候,採取不加分析的態度。對西方藝術應該考慮一個社會背景有沒有一致性的問題。我們應該嚴肅對待抽象主義的社會根源,抽象主義用特殊的美術手法和形式反映了它所能反映的現實,那就是充滿矛盾和鬥爭的資本主義現實及人們所引起的心理反映,藝術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把抽象主義繪畫看作是超社會、超歷史、超階級的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我國的遭遇與西方社會人們的遭遇有某種相似的狀況,或者說有某種共同的基因,這些作品就它反映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和人們心理狀態來說,不乏有一定意義。但是我們不可忽視這樣的事實,我們的國家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低沉的調子,甚至虛無主義的思想與我們所生活的偉大時代是不合拍的。用種種內向的形式創造的作品去表現光明、希望、理想是較困難的。

藝術應該符合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願望,要有它的欣賞者,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來看,「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人們對待滿足他們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這就是說,價值乃是一種關係範疇,存在於客體和主體的關係之中。藝術作品的價值也是客體與主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效果。因此作者選擇何種藝術形式,必須考慮一個與群眾的關係問題。

西方現代派的美術形式與我國群眾欣賞習慣有較大的距離,就是在西方國家中也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它有一個普遍的嚴重的「弊病」,那就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逃避現實的,只是片面地往畫家內向發展,用一種過於抽象的符號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與情緒,或者由於唯心主義,神秘主義而使他們以為這就是最高的藝術,人們很難透過這些抽象的符號感受和領悟到隱藏在這裡面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是在極其偏窄的範圍之內,向了解它所使用的語言的人說語,卻不會常人所理解、所喜好,就連美國的藝術史家也感嘆:在五花八門的現代流派的藝術面前,觀眾和藝術家的距離如此之遠,對立情緒如此之大,在藝術史上從未有過。以至有人呼籲:隨著現代藝術愈來愈激進,它也就變得更加難以理解了……,在目前的混亂中,美學必須確定藝術到底能夠是些什麼和應該是些什麼東西,六十年代末以來,西方興起一種「接受美學」

它的核心內容,是把作家、作品、讀者聯繫起來考察,著眼於讀者的研究。強調文藝作品的作用依賴於讀者或觀眾的接受來達到,離開讀者、觀眾,文藝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卻無從談起,因此,高明的作者既創造作品,更創造觀眾。「接受美學」是最近二十年來西方文論的一項重大成果,它對我們是有啟發和意義的。而現在有的文章和議論中,強調文藝的職能和價值僅僅在於表現作者的自我

能不能與觀眾情感上發生交流並被接受考慮很少,我只是表現我自己,為滿足我自己而畫「我並不計較自己的作品能擁有觀眾的數量,如果計較,則無疑是對神聖藝術的莫大褻瀆,我並不祈求自己的作品能使更多的人來理會,這種祈求等於是一種貪夢的奢望」美術的使命「只能是以個體的情感宣洩的方式表達他存在的價值」在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深刻影響。

我覺得如果作畫僅僅是一種情感宣洩,為滿足自己的欲望,那麼畫家應該把他的作品鎖在自己屋子裡,為什麼要拿出來展覽呢?一個文藝作品創作出來,只是為滿足我自己或只給幾個志同道合者來看,不管它怎麼深奧,到底還有多少價值?

相關焦點

  • 繪畫要體現出一單純、質樸美,是自由、韻律、力量的結合!
    曾梵志通過對畫面處理將情感完美地宣洩出來,在畫面中調節出一種平衡感,使得內心的感悟和外在的因素相互抵制。曾梵志的繪畫中有文人畫的內向特徵,這使他的畫面表現帶有一種不確定性。「觀賞者從觀賞畫作而生發的感應是局限於時空因素,觀賞者和畫家並不需要擁有共同的敘述或內容。中國畫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文化意識和象徵標誌的影響固然是不爭的事實,可是油畫媒材的視覺效果和靈活性卻讓畫家有更開闊的探索空間。
  • 「價值1.8億畢卡索名畫被撕」上熱搜,你懂抽象主義嗎?
    還有一部分網友表示看不懂抽象主義,不明白這幅畫的價值所在。《女子半身像》這樣的畫作出自大師之手,而且還是原作,僅此一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畫作被撕毀是藝術界的損失,肇事者也勢必會遭到索賠和追責。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抽象主義。
  • 抽象主義繪畫,在文化衫圖案上應該如何應用?
    說起抽象繪畫,你們的腦海裡想到的是「抽象繪畫之父」康定斯基,幾何抽象派代表蒙德裡安,還是俄國構成主義倡導者馬列維奇?小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羅伯特·德勞內的繪畫,我們可以從他的繪畫裡學習色彩從而應用到T恤圖案設計上。
  • 一本書了解「美學」前世今生,欣賞藝術之美需要知道什麼
    蘇格拉底認為真和善就是美,柏拉圖則認為美可以賦予任何一件平凡的物品不平凡的價值,美是永恆的,是有定式的。亞里斯多德認為美是和諧和從裡到外的統一,他不一定能帶給人愉悅,最本質的東西有可能並非全都是善的。藝術是形式和情感的客觀展現,因此有了二十世紀的形式美學。藝術家們用色彩和線條創作的抽象主義作品,是形式感和充滿自身情感的產物。藝術是一種形式的創造,運用線條,符號,色彩,音符等等來構造出屬於作者自己對於想像和世界的看法。從而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
  • 少兒美學的培養真的有必要嗎?
    希望美術教育在16年的發展進步中不斷引領美術教育行業對中國孩子的「美育」進行探索與挖掘每一個接觸美術教育的孩子,仿佛從小便在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塑造提升孩子豐富的情感表達、感知及溝通能力。
  • 抽象主義大膽獨特風格將抽象幾何純粹表現出來
    今天小編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抽象主義的藝術風格特色。「抽象主義」是藝術家放棄對具體形象的表現,將線條、形狀、色彩、結構等抽象的因素作為表現對象,他們認為不同的色彩、線條、形狀都是有獨特的精神意義,而他們嘗試去挖掘和表現這種因素。
  • 情感宣洩定律:請給情感一個宣洩的窗口
    比如,早上出門堵車,導致上班遲到了:工作出了差錯,遭到上司批評了:與朋友因為意見不合,發生衝突了……當這些不好的事情累積在一起而得不到合理的宣洩時,人們就很容易心理崩潰,並由此而引發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 啥是抽象主義、達達主義、印象派?5分鐘帶你了解攝影藝術流派
    縱觀攝影發展史,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形成了多種藝術流派,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寫實主義、繪畫主義、自然主義、純粹主義、新現實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主觀主義、堪的派等等。它們均在攝影史的某個時期內產生過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 情感宣洩的方式?
    我們經常在看一些比較感人的小視頻或者一些情感電視劇,看到感動的地方都會不自覺的淚流滿面,這種情況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實際上就是自己情感的一種宣洩方式,是自發的,你看的東西觸動了你的內心情感世界,產生了共鳴,就會出現自然流露。
  • 美學情感對現代動畫創作的影響
    摘 要:美學情感是現代動畫創作中必不可少的意象元素,不僅是現代動畫構圖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現代動畫在繪畫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環,其對促進動畫形象展現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美學情感在動畫的融入既可以增強現代動畫繪畫的藝術性,也可以增強現代動畫的形象魅力。
  • 中國傳統繪畫,雖有信筆出之、這正足千錘百鍊之後高度的藝術概括
    ⑧有人則主張稱之為「姿態畫」,因為這種繪畫「象日常生活中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表現』情感一樣」⑨。既「抽象」,又「具體」,還有「姿態」,這就不免有點玄虛了。然而,在赫赫有名的抽象畫家中,這種藝術還有各式各樣的名稱。
  • 宣洩情感是有選擇的
    每個人都會有瀕臨崩潰的時候,當這個時候到來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宣洩,向某個人宣洩,只是有時候這些人並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的理智快要被憤怒掩蓋,所以大多數會下意識的選擇我們最熟悉的人,向他們發洩我們積累下來的不滿,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而且那個接受我們不滿情緒的人一旦沒有反抗
  • 繪畫藝術不是重複,而是創造,網友:翻譯翻譯什麼叫創造
    如果有人問你繪畫是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可能很多人對繪畫的理解都僅僅停留於美術作品上,我想說的是,繪畫是一門高級藝術,每個人對繪畫的定義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給的是,繪畫不是重複,而是創造。
  • 一口氣讀懂德國表現主義繪畫
    他們繼承了德國傳統藝術中注重個性,注重情感色彩,注重主觀表現的特點,強調藝術語言的表現力和形式的重要性,追求強烈的對比效果,以及在藝術上扭曲和變形的美感。康定斯基在1911年和1922年創造出來了世界上最早的抽象繪畫,他的抽象主義藝術理論主要集中在《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的問題》,《論具體的藝術》《點線面》等著作中,他強調繪畫的自律性,強調色彩和行的獨立表現,價值主張畫家用心靈體驗和創造,通過非具象的形式傳達世界內在的聲音,他試圖把調性原則的音樂轉義成為繪畫,他抽象主義的藝術實踐,開闢了西方抽象藝術的先河。
  • 以詩宣洩情感的有限性
    詩人嘛,情感是豐富的。不過詩人以詩宣洩情感要有個尺度,並不是見微知著「啊啊」大叫。就整體社會現象而言,當今中國社會還可以,社會內部存在的矛盾儘管尖銳,但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從根本上還是能化解的。想站著就在車上,不想站著就等下個或者下下個,讓不讓座並不是別人的義務,也許別人也有不可告人的什麼病。所以作為詩人見什麼「感慨」什麼,這就難免不叫人覺得討厭。2010年中秋這天早上,倒垃圾剛下樓就見樓前一公一母黑白兩條狗正在「戀愛」,我當時在心裡好樂,心裡說:「嗬,這狗都知道團圓美滿美好啊!」即時就想以詩「感慨」,但是隨後馬上否定了這種做法。為什麼?
  • 兒童心理繪畫 | 3~10歲,繪畫顏色是如何來表達情感的?
    所以,顏色與我們的情感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繫。 兒童作為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善於創造,且同樣受情感驅使,自然會通過繪畫來表達情感,幻想和願望。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4個階段。顏色這種媒介可以推動和引導孩子來進行情感的表達和宣洩,這種非語言的情感表達對於2~5歲孩子具有非常特殊的價值。
  • 情感無人宣洩時怎麼辦?
    情感無處宣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事情憋在心裡一個人默默承受會憋出病的!對於女孩子來說,遇到情感問題,總是會向父母朋友傾訴,以次來緩解情感上的壓力,但是並不是每次遇到情感問題的時候,朋友父母都在你身邊,有些時候也需要自己默默承受。
  • 心理學:為什麼人們都需要情感宣洩
    情緒是我們身心調節的關鍵,如果我們的情緒沒有合理的方式宣洩出來,就會變成自我壓抑與自我折磨。一、不能及時溝通容易產生誤會人是需要宣洩內心情感的,否則就會造成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每個人,在困惑苦悶的時候,最好身邊有朋友能夠開解一下自己,其實,並非我們不懂得那些道理。
  • 畫中禪意——淺析中國畫中的禪宗美學思想
    禪宗美學還主張人要與自然合為一體,從大自然中吸取靈感,得到頓悟,解脫人世間的羈絆,它告訴我們做人作畫要順其自然,要超凡脫俗,要把有感情的生命移交給那些沒有感情的事物,把天地.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做成為我。緣物寄情,以達「青青翠竹,盡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