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藝術不是重複,而是創造,網友:翻譯翻譯什麼叫創造

2020-12-12 騰訊網

如果有人問你繪畫是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可能很多人對繪畫的理解都僅僅停留於美術作品上,我想說的是,繪畫是一門高級藝術,每個人對繪畫的定義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給的是,繪畫不是重複,而是創造。

其實你很難準確的為繪畫下一個定義,但每一個繪畫作品在畫者筆下都是栩栩如生的,任何一幅繪畫作品都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創造。繪畫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過程都要儘可能的把想像與現實建立關係,這樣畫出的作品才是最有靈魂的。

現在學習美術教育的孩子越來越多,繪畫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普及和發展,人在作畫時,不僅可以放鬆心情,緩解緊張的壓力,而且可以在畫畫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體會到創造的魅力所在,這是繪畫最大的優點之一。

繪畫是讓自己通過觀察,了解,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通過畫畫的方式展現出來,每個人一個事物的理解都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即使是畫同一個東西,不同的人畫出來的作品也會是不一樣的感覺,這就是說為什麼繪畫不是重複的原因。每個人都是作品的創造者,每一幅作品都有不同的靈魂。

1、繪畫不是為了重複,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自己碌碌無為而羞愧……"所以,人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價值,模仿別人的人一輩子毫無意義,哪怕你一生只有一個繪畫作品,你也是創造了自己的價值,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才不會後悔。

現如今學習美術教育的方式越來越多,線上美術教育的興起更是掀起了一波繪畫熱潮,我覺得這更加便利了那些想學習繪畫但又沒有時間沒有金錢的人,在線美術教育採用線上教育,省去了去興趣班的車費,被更多人接受。

同時,線上美術教育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學習到最專業的美術知識,線上老師1對1教學,可以制定適合我們學習的繪畫課程,根據自己的進度,時間合理安排課程,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學習到專業知識的同時,又了解到了美術繪畫的重要性。

一部分人畫畫只憑藉著自己的滿腔熱血,畫畫沒有畫法依據和方法步驟,這樣的繪畫方式對我們的用途不大。這種無規則,無技巧,甚至只想著玩的繪畫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一個好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自己的內心情感。

2、每一幅繪畫作品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模仿不來

在我看來,每一幅繪畫作品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每一幅畫都是繪畫者的人生寫照,來自加拿大的畫家Rob Gonsalves通過繪畫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出了他童年時代的夢境;達文西通過嘗試一些新奇的角度,來展示充滿想像力的畫面,把我們引入他所處的內心世界。感受不一樣的作品,體會也會不一樣。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接觸的美術教育知識當然也會不同,當你提筆繪畫一幅作品時,你心裡所想的畫面也不可能和別人一樣,一味的重複別人的作畫風格,你就沒有理解到繪畫的意義所在。

3、繪畫不是重複,一切在於創造

為什麼說繪畫不是重複,而且創造呢?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幅美術作品都是繪畫者根據自己的所感,所想凝結而成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可能一樣,當然畫出來的東西也不可能相同,即使是兩個人同畫一個事物,畫出來的顏色,風格也都是不同的。

每個繪畫者在作畫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寫照,他們通過繪畫作品來反映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們在觀察,欣賞每一幅繪畫作品時,都能從不同的作品中,體會到不同的人生,這也是美術的神奇所在。

一個只會模仿別人繪畫風格的人是永遠也登不上頂峰的,他的繪畫作品也不會被大眾所認可,只有找到屬於自己風格的繪畫方式,才會讓自己的繪畫作品賦予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畫作就只是一幅畫,人們感受不到繪畫人的情感流露。

要想成為一個在繪畫方面有所建樹的人,首先就要杜絕模仿,找到自己的繪畫風格,通過在線美術教育進行專業的學習,這才是美術教育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好的翻譯還需要「創造」(五洲茶亭)
    從大學二年級起,我開始嘗試翻譯中文圖書,老舍的《駱駝祥子》成為我的第一部譯作。畢業後,我做過各種領域的翻譯,但一直最吸引我的就是文學翻譯。幾年來,我已把多部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阿拉伯語,其中包括魯迅的《狂人日記》、畢飛宇的《推拿》等。2017年,我翻譯的《推拿》獲得埃及《文學消息報》最高翻譯獎。目前,我正在翻譯王蒙的《這邊風景》。  文學翻譯是一項複雜的工作。
  • 許鈞對話畢飛宇:從出現第一天起,翻譯就意味著創造
    在我看來,翻譯從來不是翻譯,翻譯這個詞從它出現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創造,只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你才能有所謂的翻譯把A語言變成B語言,這就是翻譯嗎?在我看來完全不是。這其中牽扯到許多外部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什麼呢?就是名。中國的文化裡面特別重要的一個詞,命名的名。「名」是什麼?
  • 翻譯翻譯,什麼叫「打工人」
    「湯師爺,翻譯翻譯,什麼叫打工人。」「打工人,就是無產階級的另一種說法。」
  • 革命詩人殷夫:不是翻譯家 勝似翻譯家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詩作《自由與愛情》,於1929年被這位「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殷夫翻譯了過來。殷夫雖不是職業翻譯家,但是他的譯作,卻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精品,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他不是翻譯家,勝似翻譯家。  這裡是兩個中譯本:  自由與愛情,/我需要這兩樣。/為了愛情,/我犧牲我的生命,/為了自由,/我又犧牲了我的愛情。
  • 翻譯是什麼?談談我對翻譯的認識
    正是因為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需要互相交流,因此產生了翻譯這種行為,而翻譯的使命正是通過消除人與人之間語言的障礙,讓人類能夠團結在一起,去挑戰未知的領域。 那麼,什麼是翻譯呢?關於翻譯的定義,許多人都給有各自不同的答案。而我比較認同的一個定義則是我國《辭海》給出的定義:「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外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 你沒有創造產品,只是翻譯了產品
    如果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僅僅就是寫寫文件、畫畫原型、背背鍋、吵吵架,那叫自我墮落。——Sheln首席產品官@翟錦修產品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認為你的產品是什麼——前名創優品品牌總監、木蘭姐品牌創始人成金蘭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一般沒有創造產品,而是翻譯了產品。——友信證券董事兼總裁、前騰訊大數據高級產品經理洪桃李
  • +翻譯創造旅行新體驗
    作為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的代表,科大訊飛翻譯業務總經理翟吉博在論壇上發表題為《A.I.+翻譯創造旅行新體驗》的精彩演講,闡述訊飛領先翻譯技術及產品如何給旅行者提供諸多便利,從供給側和用戶端帶來旅遊智慧化。在出境遊成為新常態的今天,科大訊飛通過軟硬體集成創新出訊飛翻譯機這樣一款產品,把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浸潤到實際應用場景中,以獨有的離線識別、極速翻譯、場景識別等特色功能服務用戶。那麼,訊飛翻譯機是如何創造旅行新體驗呢?
  • 高莽:在翻譯和繪畫之間尋找人道主義
    直到後來翻譯根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改 編的劇本才發現了問題。那是1948年,劇本中全部是人物對話,對我而言翻譯對話比較容易,因為我小時候跟俄羅斯同學們講話一直用俄語。劇本翻譯好了,在 當地演出時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後來北京青年藝術劇院演出這部話劇時,發現裡面有不少東北土話,儘管編導已經改了很多,但仍有東北腔調。這時我才明白:語言 是種藝術,搬上舞臺更要注意語言的文採,外國劇本不能變成中國地方戲。
  • 茶經在翻譯時,不僅要明確茶文化的意義,還要進行意境的再創造
    在翻譯過程中,語言轉換作為內容轉換的基本形式不可避免,但是譯者更需要在翻譯過程中對原作內容進行分析,並在充分理解所使用的翻譯語言特性、語言體系等內容的基礎上,對翻譯內容進行審美再現,或者進行藝術審美創造,儘可能保證審美主客體之間的美學觀念一致,並傳達出更加深刻的審美體驗。在這裡,進行審美的主體是翻譯人員,客體則是其要翻譯的內容。
  • 【鏡鑑】莫言:真正的翻譯需要有限定性的創造【4】
    原標題:中國文學走出去 | 翻譯家要做「信徒」 翻譯工作確實非常難,真正的翻譯還是富有創造性的,這種看法也受到一些質疑。有些看法認為,翻譯家是不能創造的,翻譯家的工作是技術性的。我說的創造是有限定的,把一種有風格的語言轉譯成自己國家的語言時,能夠比較傳神地、相對應地讓原作的語言風格得以呈現,這就是一種創造。 我們在閱讀大翻譯家譯成中文的外國文學作品時,並不會對翻譯家產生懷疑,我們閱讀時甚至會忘掉翻譯家。前幾年,有很多中國翻譯家翻譯出來的拉美文學作品,例如馬爾克斯的作品,這種語言和我們慣常見到的語言風格不一樣,令我們耳目一新。
  • 繪畫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編者按:照相機的出現,對繪畫的影響,尤其對寫實繪畫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它迫使畫家重新思考繪畫的本質和價值。 繪畫的本質是什麼?以「像」為衡量標尺顯然已不是繪畫的終級目標。
  • 如何藝術地翻譯藝術?
    翻譯就是這種魄力與智慧的產物。翻譯乃苦事,但卻是傳播文明的最重要的方式;當今的學術平庸,翻譯的價值和意義就更加顯著。翻譯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總是提醒我們,人必犯錯,從而引導我們通過錯誤學習,以致讓我們變得更謙虛、更寬容也更文雅,對人性的莊嚴也有更深至的認識。就此而言,翻譯乃是一種值得度過的生活方式。
  • 許淵衝:什麼才是好的翻譯?
    或許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對於「好翻譯」的定義本身就有難度。不過許淵衝老爺子,這位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得主,2014年國際譯聯傑出文學翻譯獎得主,對這個問題可是有著深刻的思考的。二十年前,翻譯界掀起了一場關於《紅與黑》譯本的論戰。上海《文匯讀書周報》把譯本分為「等值」和「再創造」兩類。
  • 人工智慧能創造藝術嗎?這裡是一份谷歌的案例
    今年,谷歌推出了一款可以幫助人畫簡筆畫的工具Autodraw,隨便畫幾筆,算法就能識別出你想要畫什麼圖案,為你優化出來。其實這並不是谷歌推出的第一個人工智慧+繪畫項目,早從2015年開始,谷歌就已經在用算法挑戰人類對藝術的認識和審美了。DeepDream:是深夢還是噩夢?
  • STEAM教育創造科學和藝術之美
    比如委內瑞拉的理工科男生 Rafael Araujo(以下稱瑞夫),表面上看起來是藝術絕緣體的他,卻用尺規畫下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作品。沒有使用任何計算機繪圖軟體,而是單靠鉛筆、尺、量角器、圓規等純手繪出來的。你能看出來嗎?對應的分別是海螺和蝴蝶的序列。為什麼說是序列?
  • 翻譯的悲慘和榮耀
    「有的東西根本不能翻譯出來,就要譯者去創造。比如我們翻譯閻連科的作品,裡面有他的方言,有他在中文裡創造的新詞,那麼我們也要在瑞典語裡創造一些新詞。」安娜說,「有時你(指譯者)必須自己創造,要不然你就把他創造的那一部分也弄糟了。你也要聰明一點。他創造,你也要創造。」「對於翻譯,是堅持『信達雅』還是堅持『再創造』,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討論的。」
  • 「翻譯」美的藝術使者謝良雨
    說這些話的人叫謝良雨,按祖籍來說,謝良雨的老家是福州,但是按出生地來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衡水人。當了20多年美工的他能剪紙、會雕塑、擅陶藝,還能用最通俗的語言和技巧,把大多數人眼中高雅晦澀的藝術美學「翻譯」給大家聽。謝良雨對剪影感興趣是因為父親。他的父親有張珍藏了數十年的剪影,歷久彌新,栩栩如生,讓謝良雨深深地感受到了剪影藝術的魅力。
  • 教孩子繪畫不是一種技巧而是……
    但是,很多家長對怎樣教孩子學習繪畫,卻一無所知。在孩子學習繪畫方面,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畫得「形似」,便認為孩子在繪畫方面有十足進步。其實,家長陶醉於「立竿見影」的眼前效果和請專業的美術教師給孩子做「正規指導」,要求孩子進行臨摹,恰恰是對孩子童真與想像力的束縛,將孩子學習繪畫引入了誤區。
  • 處女翻譯 ·256《中國藝術》(53)
    編者按:《中國藝術》(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國藝術的重要文獻,1958年在紐約出版,上下兩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禮澤)(漢學家、西方藝術史家)從中國的地理特色著手,系統梳理了玉器、青銅器、漆器、絲綢、雕塑、陶瓷、繪畫、書法、建築等中國藝術的各個門類。他堅持客觀描述作品的方法,「並不對所討論器物給予美學價值論斷,而是讓器物自己說話」。
  • 資深翻譯家李建忠|藝術再創造的踐行者
    2019年11月9日,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論壇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翻譯協會對77位長期活躍在我國外事、對外傳播、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科技、民族語文、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翻譯服務等領域的資深翻譯家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