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在位於柏林東北大約70公裡的小城弗裡岑,一座巨大的雕塑工作室在德國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授意下建成,數十名雕塑家和勞工開始為希特勒夢想打造的「世界之都」生產雕像、浮雕等裝飾品。
這座工作室以最受希特勒青睞的雕塑家阿爾諾·布雷克爾的名字命名,存放著不少希特勒珍愛的巨型雕塑作品。然而,蘇聯紅軍1945年4月16日發起柏林戰役後,這座工作室被夷為平地,那些巨大的石人銅馬也一度下落不明。
70年後,柏林警方與一名荷蘭偵探聯手,打入藝術品交易黑市,經過數月調查,找到這些雕塑的下落。
本月20日,德國警方在5個州7處嫌疑地點展開突查,終於使這些體現了當年納粹狂熱的「希特勒珍寶」重現在世人面前。
【原為「世界之都」飾品】
在德國北部城市基爾一名收藏者住宅中,警方找到一座大型青銅雕像。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雕像表現了一名伸手持劍的裸體男性戰士形象,據信是布雷克爾1939年為希特勒的「新帝國總理府」主庭院創作的兩座雕塑之一。
在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特迪克海姆,警方在一座倉庫外發現3幅同樣出自布雷克爾之手的花崗巖浮雕。這3幅浮雕長10米、寬5米,每幅重約40噸,各自被分割成數十小塊。它們原是布雷克爾為裝飾「世界之都」的「凱旋門」而作,但最終沒有派上用場。
與3幅浮雕一起現身的,還有6座大型青銅雕塑:兩座由布雷克爾創作的人物雕像,兩座出自弗裡茨·克利姆施之手的女性裸像,以及兩匹由約瑟夫·託拉克鑄造的巨型銅馬。
追蹤這項調查數月的德國《明鏡周刊》26日報導,此次查獲的雕塑作品「很有可能」收歸國有。一些博物館有意展出這些雕塑,以警示世人對納粹所鼓吹「英雄主義的狂熱崇拜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喪生」。
【「總理府」銅馬牽出線索】
上世紀80年代,德國藝術家弗蘭克·蘭岑德費爾和藝術史學家瑪格達萊娜·布斯哈特曾先後在當時的東柏林一片運動場發現疑似上述雕塑。不過,兩德統一後,這些雕塑不知去向。
新華國際客戶端獲悉,指向它們下落的線索再次出現是在2013年。牽出這一線索的,正是託拉克鑄造的那兩匹銅馬。
與布雷克爾一樣,託拉克也是當時深受希特勒青睞的雕塑家。他1939年受命鑄造兩匹銅馬,最初目的是為了裝飾紐倫堡的納粹黨代會會場。這兩匹巨大的銅馬後來被安放在「新帝國總理府」希特勒書房的窗外。據說,希特勒非常珍愛這兩匹銅馬,1943年柏林遭空襲時下令把它們轉移到「阿爾諾·布雷克爾工作室」。
2013年9月,曾在柏林經營畫廊的埃德爾特勞德·伊梅爾-紹爾從藝術品經銷商口中得知有人有意出售納粹時期藝術家託拉克的兩座馬雕像。確認這正是消失數十年的納粹「總理府」銅馬後,這名老太太通知了柏林犯罪調查辦公室藝術品調查主管勒內·阿朗。
根據紹爾與對方的電子郵件,阿朗鎖定兩個疑似銅馬擁有者:一個是賴納·沃爾夫,另一個據稱是「德國最富有的家庭之一」。
【荷蘭偵探「釣魚」黑市】
查到這一步,阿朗遲遲難以進展。而幾個月以後,在相距不遠的荷蘭阿姆斯特丹,流失藝術品偵探阿圖爾·布蘭德卻接到一個指向相同線索的電話。
電話來自荷蘭人米海爾·范賴恩。範賴恩上世紀80年代因偽造藝術品而入獄,也曾遭黑手黨追殺和國際警察組織通緝,但上世紀90年代突然「重新站邊」,開始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和英國警方合作。
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2014年初,範賴恩在電話中告訴布蘭德,他的舊相識、藝術品經銷商史蒂文·德弗裡斯向他兜售一些「第三帝國」的藝術品,賣家據稱是一個姓弗利克、與納粹有牽連的家族。
循著這一線索,布蘭德扮演起中間人的角色,虛構出一個名為「莫斯」的買家,2014年12月與德弗裡斯聯繫。他成功取得德弗裡斯信任,今年2月和5月兩次與對方見面,套取更多賣家信息。
在此期間,阿朗得知布蘭德的行動,與他聯手,兩股追查力量合二為一。
兩人綜合掌握的信息,結合航拍等調查手段,最終鎖定目標為位於基爾的弗利克家宅院和位於巴特迪克海姆的賴納·沃爾夫住宅。(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