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選擇做一個改革家,而不是一個戰爭狂人,說不定他會是一個可以和拿破崙齊名的人。德國納粹一黨自德國投降之後,納粹勢力完全被清洗,許多忠實的納粹黨信徒被處決或者投入監獄。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七十多年,經歷過二戰德國的人不死的話已經差不多就快百歲了,納粹的教育以及思想宣傳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民主思想。
德國年輕一代的所接受教科書,都把希特勒描述成一個獨裁者,侵略者,種族主義者,而對他在執政之初的一些經濟措施都輕描淡寫,有意無意的淡化希特勒的積極舉措,更多是把他描繪成一個把德意志民族帶向毀滅的惡魔。相關法律還規定帶有法西斯或者納粹標誌的,都會有被起訴的危險,一段時間內,由於希特勒納粹思想對世界的重大影響,他的自傳體傳記《我的奮鬥》被看作納粹極端思想的代表,而被禁止在德國國內出版。這樣環境下的德國人,除了少數崇拜納粹的極端分子,大部分人對希特勒的評價能好到哪裡去。
德國自戰後就和希特勒以及納粹黨徹底劃清了界限。不僅僅積極懺悔二戰期間犯下的種族屠殺的罪行,清除納粹遺毒,還把和納粹劃清界限列為政治正確,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底線。但問題是,發動戰爭和種族滅絕是兩回事。德國所做的僅僅是徹底對種族滅絕這一罪行進行懺悔,並禁止德國人為納粹翻案。但是卻一直容許為發動戰爭的行為進行開脫、洗白,甚至這類出版物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德國出版。當然,為種族滅絕洗白的出版物在德國絕對出版不了。
所以,德國人對於希特勒絕對是深惡痛絕,畢竟這個撒旦帶領了德國人犯下了種族滅絕的罪行。同時仍然有部分德國人並不認戰爭罪這一罪行,所以在美國人看來,德國的認罪態度是真不咋地。德國現在發展相當的好,所以德國人肯定是以希特勒為恥。即使現在某些新納粹,也不過是非常不入流的潮流。
西方雖然自詡民主,但是希特勒和納粹其實一直是非常禁忌的話題,是禁止討論的。二戰結束以後,任何大眾媒體中將希特勒塑造成「人」的做法都是嚴格禁止的。所有的文藝作品中希特勒都是惡魔,甚至將希特勒塑造成小丑也是被禁止的。不過上世紀90年代以後,西方多元化文化開始出現。希特勒開始從惡魔變成一個人,比如2004年的電影《帝國的毀滅》、2007年《關於希特勒的真正的最真實真相》、2010年的《他來了》等等。
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改變了過去過於單一的評價,某種意義能夠開始以平和、公正、客觀的態度去評價他。特別是現在的德國其實非常左傾,在移民和難民問題上引發了很多爭議。作為德國民族主義和極端保守主義的代表,他其實代表了過去某些價值觀。比如現在的難民問題分歧已經開始讓歐洲產生分裂,一方面社會的老年化使得勞動力缺乏,默克爾政府移民引入政策受到一些人的支持;另一面移民的引入會帶來犯罪、財政問題,人們對此深表憂慮。不過總體而言,德國現在發展還是很好的,現在的主流還是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希特勒的那一套現在市場還是很小的,只有等到德國危急的時刻,保守主義才會被大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