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喀布爾8月13日電(記者林晶)「戰爭結束了,我們以為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確實,在一個外國人眼裡,8年裡,喀布爾出現了高樓大廈、購物中心、超級市場,但這不是為阿富汗普通老百姓服務的,沒人消費得起,」39歲的計程車司機賈韋德對新華社記者說。
2001年塔利班政權倒臺後,阿富汗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下踏上漫漫重建之路。本月20日,這個飽經戰火蹂躪的國家將迎來第二屆總統及地方議會選舉。然而,8年後的今天,安全和貧困問題仍是阿富汗普通百姓揮之不去的夢魘。
「看看喀布爾山上黃色的土坯民房,沒有市政供電,沒有自來水,沒有下水道,那才是真正的阿富汗!」賈韋德憤憤地說。
「我每天天沒亮就開始跑車拉活,一直幹到天黑。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賺6至8美元,但大多數時候生意都不好,每個月還得跟親戚朋友借一點才夠支付房租和全家開銷。」與許多阿富汗人一樣,賈韋德有一個大家庭:父母、妻子和9個孩子,而他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
對於即將於20日舉行的總統大選,賈韋德熱情不高:「我還沒決定是否去投票,因為塔利班武裝已經威脅要襲擊投票站了。」
12歲的男孩阿濟茲跟隨父親從南部赫爾曼德省逃難來到喀布爾,一家人住在西郊難民營帳篷裡,每日靠撿垃圾為生。
「有一天,我去上學,卻發現教室都被炸毀了,地上留著一些傳單,警告老師停止授課,不然將受到塔利班的懲罰,」阿濟茲回憶道,「我懷念與同學一起學習、踢球的日子。我希望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學校,那樣的話,我就可以成為一名工程師,為村裡修建房子和道路。」
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1000萬阿富汗人生活在「赤貧」線以下,約佔阿總人口的37%。同時,阿富汗失業率高達40%。
32歲的法裡德生長在喀布爾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喀布爾大學德語教授。因為內戰,法裡德在大學二年級時被迫輟學。對於文盲率高達70%的阿富汗來說,法裡德算得上高學歷人才,但想找到工作同樣困難。幾經輾轉,懂英文的法裡德被介紹到一家外國機構打雜。
「人們受夠了現政府的腐敗無能,受夠了整天為生命安全擔憂。人們渴望變革,希望新一屆政府能為阿富汗帶來良性的改變,」法裡德說。
法裡德對未來充滿期待:「無論誰當選下屆總統,如果他能嚴厲打擊貪汙腐敗,著重發展經濟,解決貧困問題,我相信再有幾年,阿富汗人民就能享受到長久的和平與繁榮。」他說:「因此我會去投票,不會放棄作為一個阿富汗人應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