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阿富汗普通百姓心聲

2020-12-25 搜狐網

  新華網喀布爾8月13日電(記者林晶)「戰爭結束了,我們以為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確實,在一個外國人眼裡,8年裡,喀布爾出現了高樓大廈、購物中心、超級市場,但這不是為阿富汗普通老百姓服務的,沒人消費得起,」39歲的計程車司機賈韋德對新華社記者說。

  2001年塔利班政權倒臺後,阿富汗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下踏上漫漫重建之路。本月20日,這個飽經戰火蹂躪的國家將迎來第二屆總統及地方議會選舉。然而,8年後的今天,安全和貧困問題仍是阿富汗普通百姓揮之不去的夢魘。

  「看看喀布爾山上黃色的土坯民房,沒有市政供電,沒有自來水,沒有下水道,那才是真正的阿富汗!」賈韋德憤憤地說。

  「我每天天沒亮就開始跑車拉活,一直幹到天黑。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賺6至8美元,但大多數時候生意都不好,每個月還得跟親戚朋友借一點才夠支付房租和全家開銷。」與許多阿富汗人一樣,賈韋德有一個大家庭:父母、妻子和9個孩子,而他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

  對於即將於20日舉行的總統大選,賈韋德熱情不高:「我還沒決定是否去投票,因為塔利班武裝已經威脅要襲擊投票站了。」

  12歲的男孩阿濟茲跟隨父親從南部赫爾曼德省逃難來到喀布爾,一家人住在西郊難民營帳篷裡,每日靠撿垃圾為生。

  「有一天,我去上學,卻發現教室都被炸毀了,地上留著一些傳單,警告老師停止授課,不然將受到塔利班的懲罰,」阿濟茲回憶道,「我懷念與同學一起學習、踢球的日子。我希望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學校,那樣的話,我就可以成為一名工程師,為村裡修建房子和道路。」

  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1000萬阿富汗人生活在「赤貧」線以下,約佔阿總人口的37%。同時,阿富汗失業率高達40%。

  32歲的法裡德生長在喀布爾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喀布爾大學德語教授。因為內戰,法裡德在大學二年級時被迫輟學。對於文盲率高達70%的阿富汗來說,法裡德算得上高學歷人才,但想找到工作同樣困難。幾經輾轉,懂英文的法裡德被介紹到一家外國機構打雜。

  「人們受夠了現政府的腐敗無能,受夠了整天為生命安全擔憂。人們渴望變革,希望新一屆政府能為阿富汗帶來良性的改變,」法裡德說。

  法裡德對未來充滿期待:「無論誰當選下屆總統,如果他能嚴厲打擊貪汙腐敗,著重發展經濟,解決貧困問題,我相信再有幾年,阿富汗人民就能享受到長久的和平與繁榮。」他說:「因此我會去投票,不會放棄作為一個阿富汗人應有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在沒有你的日子裡,生活的真的好孤單,只希望早點與你相見!
    真有點不適應你不在的日子,因為你,我才勇敢地向校訊通邁出了第一步,從陌生到喜歡,都是在你的鼓勵下走下來的。而你的每一次的成功我也看到眼裡,喜在心上。看到你成為博腕,我為你歡呼;看你的文章被推薦時,我為你驕傲。看到大家都喜歡你,都很親切的叫你月月時,我為你高興。
  • 日子一天天過 東西一天天多
    在這個沒有任何風格的家裡,日子卻是快活的,有什麼理由不快活呢?畢竟是我們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家啊,無論如何都比大學宿舍來得好。精心挑來的大幅窗簾,雖然便宜,卻是自己鍾意的星星月亮圖案。往沙發上一靠,什麼的煩惱都可以過後再說,雖說是別人給的舊東西,一樣舒服得不得了,還有寬大的雙人床,雖然有點不穩當,那也不是增加情趣對不對?
  • 阿富汗留學生:中國政府安全措施特別好 希望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
    中伊防疫互助小組志願者阿富汗留學生史菲琪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廈門大學的阿富汗留學生史菲琪,正和幾位同在中國留學的阿富汗朋友一起,在社交媒體上開設專頁,向阿富汗民眾介紹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和中國的疫情防控經驗。
  • 數著日子一天天的等老公回家
    作者:寶寶知道 複讀機想起給老公在一起已經339天了從懷孕到結婚我們之間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好像對你的依賴變得也更加嚴重了每天晚上都要給你打電話到很久也是你每天上班那麼累還要天天陪我熬夜也許真的是我的不理解讓你生氣讓你煩躁但是我就想給你說說話就想給你聊天嫁過來這麼久了哭了好多次不是想你就是想爸媽想家感覺沒人理解一樣不管頭天晚上怎麼樣第二天也還是笑嘻嘻的過著親愛的我知道你是愛我的也知道你每天都會想我可我也是我更想你能回來能在我懷孕的時候多陪陪我而不是讓我遠在他鄉一個人孤獨感雖說有你爸媽在家但是我有好多話又不能給你爸媽說有時想給你說說話你白天都沒時間到了晚上你又要睡覺好無助的感覺就想每天給你賴在一起就想和你打打鬧鬧可是這個都沒有了天天數著日子等你回來盼望你回來看我和寶寶我一個十九歲的女孩還是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卻這麼快結婚生子但我一點都不覺得對你抱怨什麼就是很想你我也知道你要上班養家養我和寶寶還有爸媽我能理解你的用心良苦寶爸我希望我會變得更成熟不會讓你天天牽掛在心會讓你好好工作在家等你回來親愛的老公媳婦永遠支持你我愛你對你愛不完
  • 2015年WISE"教育獎"獲得者:希望阿富汗女孩都能受教育
    原標題:2015年WISE"教育獎"獲得者:希望阿富汗女孩都能受教育  原標題:2015年WISE「教育獎」獲得者莎肯娜·雅庫比教授:希望每個阿富汗女孩都能受教育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昆鵬、鍾正杰):第七屆世界教育創新峰會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每年峰會的重要項目之一就是頒發「教育獎」,希望使傑出的教育從業者能像其它領域優秀人士一樣得到全球的矚目和認可
  • 美國和澳大利亞沒有區別,對阿富汗的空襲也傷害了無辜平民
    而無辜的平民百姓在戰爭中永遠就像那飄搖的浮萍一樣,不知道自己下一秒的命運會怎樣。前段時間澳大利亞在阿富汗的暴行令人氣憤,這樣以一種極其殘暴的方式謀害手無寸鐵的孩童的行為簡直是喪心病狂。而澳大利亞的好夥伴美國在阿富汗的土地上也曾殘忍殺害無數平民。
  • 《東方時空·時空連線》記者張泉靈在阿富汗的日記
    但是,在陽光明媚的街道上,現在只需要穿著襯衣就可以了。喀布爾的春天來得悄無聲息,卻味道十足。電視裡開始出現了喀布爾少女表演的傳統舞蹈,而就在幾個月前,音樂、舞蹈都是被命令禁止的。街上的人們忙著修復他們被戰爭摧殘的房屋,甚至街邊的樹也開始被培育起來。阿富汗貨幣--安尼的比值一天比一天上升,這是讓我們最後悔的,為什麼不在上次來的時候多換一些,也可以小小地發一筆橫財。
  • 《日子》:一天天的度過,波瀾不驚,卻處處風景
    路邊撿來的泰國小哥哥,洗菜做飯,裸露著上身及雙腿,新鮮卻普通的肉體,一如年輕時的李康生。從年輕的李康生到中年,甚至步入老年,期間包括他的中風,蔡明亮所有的電影幾乎都與李康生有關。在感嘆「長情」、「專一」的同時,作為觀眾,我們也見證了一個男人傳奇卻也平凡的一生。
  • 電影《追風箏的人》在阿富汗遭禁,原著的暢銷被當地人引以為恥
    電影《追風箏的人》在阿富汗遭禁,原著的暢銷被當地人引以為恥在阿富汗這個地方,十二三歲的孩子最喜歡玩的就是放風箏了,然而塔利班禁止當地人放風箏,當時遠在美國的作家胡塞尼看到這種報導之後聯想起自己的童年,因為他小時候很喜歡放風箏,而且他的童年是在阿富汗度過的。
  • 卡爾扎伊談阿富汗局勢:希望《追風箏的人》裡的「哈桑」儘快回國
    然而,影片中的部分情節激怒了阿富汗塔利班組織,飾演書中人物「哈桑」的阿富汗演員馬赫米札達面臨了來自塔利班的死亡威脅,不得不流亡海外,現旅居在瑞典。「我希望,今後在阿富汗,這樣的威脅將不復存在,人們可以在他們的國度自由地參與文化活動,從事電影製作。」
  • 阿富汗海洛因價格攀升 阿當局希望說服農民棄種罌粟
    環球網實習記者趙小俠報導,據俄新社10月25日消息,阿富汗禁毒部部長烏斯馬尼24日表示,過去3年來阿富汗海洛因價格攀升了2到2.5倍,當局希望說服農民放棄種植罌粟。據報導,烏斯馬尼在同塔吉克斯坦總統下屬毒品監控局局長魯斯塔姆•納扎羅夫會晤時表示,「海洛因價格從每公斤3000美元上漲到了每公斤1萬美元」。他指出,不能對阿富汗農民採取強力方法使其放棄種植罌粟。
  • 朝鮮百姓告訴你,他們的日子這樣過
    舉個例子:尋遍平壤國際機場,只發現了一個ATM機。相關數據顯示,朝鮮百姓辦理信用卡不足5%,銀行不是面向普通百姓消費的,主要是為了富裕一族、外國客商和扶持國營大型企業發展,是政策性銀行。從傳統的農耕文化一路走來,自給自足、萬事不求人的意識在朝鮮普通老百姓的內心佔據了主要位置。他們很少和鄰居、同事借錢,認為那是丟人的事情,實在周轉不開,借了也會很快還上,沒有老賴。
  • [福建]懷念天天陪伴電視機的日子
    還曾經十多次躺在電視機箱上睡大覺(倉庫裡)說來話長、我先說說陳年往事,希望大家能笑納。  小時候、記得那時我八歲,家在農村。鄰村有人買了一臺電視機,(是走外輪從國外帶回來)。我常常跟哥哥跑大老遠的路途去看電視節目、讓我大開眼界,童年裡記憶中最好的電視節目就是八仙過海,和西遊記最讓我回味了。當時最大的願望和理想就是家裡也能買臺電視機我可以天天看電視。
  • 阿富汗翻譯能救命
    阿富汗的官方語言是達裡語(阿富汗的波斯語)和普什圖語,在阿富汗之外,能說這些語言的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和伊朗。而要為西方人做翻譯,那就必須同時會英語,這樣的翻譯就不容易找了。  外國記者要進入阿富汗,最頭疼的就是找一個好翻譯。阿富汗的翻譯可分為「高級」和「普通」兩種。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美麗家鄉縈繞夢中 阿富汗難民心急如焚難回家園
    一問才知道,她今年已12歲,但從來沒上過學。父親在戰亂中被亂槍打死,她現在和母親及一個比她稍大一點的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她必須每天上街乞討。問她想不想家,小姑娘半晌無語,最後才幾乎有點哽咽地說,非常想家,想上學。問她為什麼,回答是在這裡都吃不飽肚子,而且她討厭上街乞討,遭別人白眼,但為了生活她又不得不這樣。  在沙姆沙圖難民營,記者與在路邊賣木柴的瓦澤爾·穆罕默德聊了起來。
  • 澳大利亞沒想到,攻擊趙立堅,卻引來全球媒體去阿富汗挖根
    澳大利亞士兵釋放了我的母親(他們此前將她關在了屋子裡)後,她走到哥哥屍體前嚎啕大哭起來。母親將這事告訴了村民,他們幫忙將哥哥的遺體抬到了清真寺。我們甚至不得不對房屋進行改建,好把這個房間改掉。本來給兄弟辦婚禮的東西都用來給他辦葬禮了。記者:您是怎麼知道他們就是澳大利亞軍人的?我們知道他們的軍裝和旗幟。我們知道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之間的區別。
  • 柯木迪丨我的故鄉在阿富汗(附推薦書單)
    一開場,柯木迪便通過幾個小問題向我們介紹了阿富汗的基本國情。從地理位置來看,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東部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部與伊朗接壤。塔利班主要盤踞在喀布爾以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接壤的地區,而阿富汗的西部地區還是塔利班的盲區,局勢相對安定。柯木迪的家鄉,就位於阿富汗西部與伊朗接壤的赫爾特(Heart)。
  • 「阿富汗,擋住俄國!」
    解放後迫不及待希望獲取一片自己的土地的俄國農奴﹀編輯從土耳其到中亞,地球儀上投影出了北極熊那若隱若現的陰影和可怖的獠牙沙俄如自陸路經略印度,不論自何方向都繞不開興都庫什山脈橫貫全境的阿富汗,如能扶植一個掌控阿富汗全境的傀儡政權,則是對南亞次大陸最有效的屏蔽保護。所以早在50年代英國人就唆使阿富汗與中亞諸汗國成立「反俄同盟」,英國在中亞的這些活動與俄國的擴張發生了嚴重衝突。俄國也以牙還牙,積極支持波斯給阿富汗製造「各種困難和進行各種搗亂活動」。
  • 陌生的阿富汗少女,靠一雙眼睛吸引無數人,後來怎麼樣了?
    匆忙的相遇20世紀80年代,蘇聯和阿富汗之間爆發了一場持續的戰爭,這場戰爭讓兩國人民受盡了痛苦,親人離世,家園被毀。這也導致了難民的出現,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平凡人成為了難民的一員。這些難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子彈,炸藥,炮彈下一瞬會帶走自己的性命,擔心自己的親人一秒鐘後會失去蹤跡,從此骨肉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