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則
德育是我們在教師工作中經常性的一項工作,更是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正確三觀、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工作。因此,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德育也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我們在備考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的一個重難點。德育這一部分的知識需要大家全題型備考,尤其原則、規律、方法部分需要結合案例來進行分析。
在本文中,將結合常見的題型對主要的幾條德育原則進行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首先,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學校和教師進行德育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所以,對比規律來說,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是客觀的,而德育的原則是主觀的,是根據客觀規律提出的。
一、導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導向性原則中主要強調一個指導方向的作用,要求我們做到三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二、疏導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疏導原則主要強調了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能夠講究方式方法,不能簡單粗暴的對待學生,而是要循循善誘的引導學生,如陶行知三顆糖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遵循了疏導原則。此原則要求我們做到三條: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儘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是由馬卡連柯提出的一條德育原則,又叫嚴慈相濟的原則。一方面強調要尊重信任學生,尤其尊重學生人格,不能挖苦諷刺、體罰變相體罰學生,一方面要求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錯誤及時的糾正。此原則要求我們做到兩條:教育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尊重學生的態度,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對待後進生;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學生提出合理而嚴格的道德要求。
四、知行統一原則: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鍊,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知行統一強調的是在德育中的知和行兩個成分,要求知與行的相統一,如孔子說的力行而近乎仁,學生在接受理論教育後,參加班會活動,指的都是知行統一。此原則要求我們做到四條: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五、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並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這裡的班規班紀、校規校紀等和對學生的激勵鼓勵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此原則要求:堅持正面教育原則;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並且嚴格管理,認真執行。
六、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這條原則主要指實現學生內部矛盾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能做到揚長避短,案例中往往要求老師能夠。此原則要求我們做到三條: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這是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理論知識部分,現在結合常見的考題,我們將這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鞏固。例如:
1.「嚴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尊重學生」是( )。
A.杜威 B.馬卡連柯 C.雅思貝爾斯 D.陶行知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德育原則。馬卡連柯提出了兩條德育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和平行教育原則。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2.「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體現了( )。
A.一致性原則 B.正面引導原則 C.知行統一原則 D.嚴格要求原則
2.【答案】C。解析:本題考察德育原則的內涵。
A選項,一致性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B選項,正面引導原則強調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
C選項,知行統一原則是指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鍊,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D選項,嚴格要求原則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對於學生喲高度的責任感。
故本題選擇C。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