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學習,面對讓人頭疼的各種習慣養成式打卡,家長可以這樣做

2020-08-21 暖小迪育娃分享

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們正在經歷史上最長的寒假。「神獸」們在家的日子綿延無期,各位老母親是不是已經叫苦不迭,極度本能地在求生?!

在家學習,老師們每天會布置各種的打卡項目,比如背古詩,閱讀,練字,體育運動等等。我和廣大老母親一樣,每天都要在釘釘上打無數卡,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方法,說實話,真的很難挺地住。


我家小「神獸」今年三年級,也是一個自制力相對比較薄弱的孩子。我先把老師為什麼要他們每天打卡,先和孩子講明白。老師是希望孩子們在家學習也能像在學校一樣,堅持並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是需要堅持並慢慢積累而成的,糊弄老師就等於欺騙自己。這些你不去堅持練習,開學以後老師一眼就能識破,後果你自己去想,結果你也要一併承擔。這樣我就先給小「神獸」在心裡畫了個符,她想偷懶都得先考慮考慮。再者,在家學習的這段日子,雖說每天要打卡,但是我並沒有給孩子規定特別硬性的任務,但是老師布置的任務作業當日是必須完成的。在時間上,我並沒有強制孩子孩子,早讀,閱讀,練字,體育運動,一天之內晚九點前必須完成,我不給她制定詳細的作息時間,她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節奏自行安排。小「神獸」執行起來還是可圈可點的。


一、疫情期間比學習更重要的是掌握和了解疫情的防護,還有現成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值得去學習。

我會讓孩子和我每天一起收看中央新聞頻道的《戰疫情--特別報導》,網課都可以看回放,所以時間上可調整範圍很大。這次疫情,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特殊的人生經歷,一幕幕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一節節非常生動的德育題材課程。我希望孩子能夠從中學習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悟到大愛無疆的情懷。清楚明白地知道只有專業知識才能科學地去戰勝病毒,挽救人的生命。而專業的科學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地刻苦學習和努力上進才能擁有。

二、通過戰「疫」情的特別報導,更好地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源動力。

其實我們很多家長都很清楚地知道,強扭的瓜不甜。與其每天對孩子歇斯底裡地怒吼,管教,打罵,逼迫式學習,不如從學習的源頭入手,教育孩子。只有孩子真正明白了學習的意義,才能自己認學,發自內心地去接受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才是良策,好過一切地家長式逼迫學習。

三、抗議期間需要增加抵抗力,又正逢春季,孩子生長發育快速期。

抗議期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來抵禦病毒的入侵,孩子年齡小,更是保護重點。科學飲食,休息和鍛鍊都是必須的。春天又正是孩子長個子快速發育時期。我會讓孩子每天多睡一會兒,7點半起床。所以早讀就變成了什麼時候都可以讀,沒必要那麼刻板。睡眠好了,整個人會覺得神清氣爽,一天精力充沛,元氣滿滿。孩子從小有個好身體,才有長期學習的資本。

四、家長的自律,是孩子最好的標杆。

每天讓孩子完成練字,閱讀......這些內容,其實就是貴在堅持。家長如果能夠做得到自律,這些事情孩子一定能做到。管理好孩子之前,請先管理好自己,讓孩子多讀書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長也讀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你在「神獸」面前才有絕對地權威。同孩子一起練字,一起親子閱讀,一起鍛鍊起來,不但可以增加親子間的親密度,真的也可以提升家長自己的內在,好處溢於言表,請自行體會。

其實說了這麼多,像閱讀、練字......我每天還是會讓孩子去完成的,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貴在堅持。但是又沒必要做得那麼死板,讓孩子機械地重複,很容易讓他們產生煩躁和厭惡情緒。每天按部就班的幾點做什麼,幾點做什麼,制定這樣枯燥刻板的作息時間,孩子很難堅持。換種方法,要完成的內容是不變的,但是時間由孩子自己掌控,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統籌安排能力,也讓他們有了「當家做主」的感覺,積極性會更高漲!同一件事情,家長有時候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康橋雙語部居家學習通訊
    學生居家學習家長反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比較滿意,與老師互動頻繁,表示在參與居家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與孩子建立有效交流,一起維持學習,積極面對疫情下的居家時光。 同學們這周在家,除了複習鞏固上學期的內容外,老師們積極鼓勵和引導同學們參與英文聽說讀寫訓練的各種打卡活動,孩子們都非常踴躍,在家長們的陪伴和鼓勵下完成的非常出色。來看看小燈泡告訴我們, 同學們可以在家做什麼呢!雖然不上學,但是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複習單詞和課文朗讀
  •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那下面我給家長們說一說,我是如何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中記筆記、完成作業、課後複習的這個四個學習習慣的。剛剛開始階段。你要先和孩子約定好一個學習時間,這個時間不用太長,也不能太短,這個學習時間的最終確定,家長一定是要經過孩子的同意的,而且確定學習時間是從幾點幾分開始,幾點幾分結束,要明確規定。
  • 小學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這樣引導孩子做學習計劃
    研究表明,3—10歲是兒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制定學習計劃能從小培養孩子做事情的條理性和時間管理能力,使孩子更高效利用時間。,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其實這往往就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所以家長們在孩子制定計劃前,可以問問孩子,你的學習目標是什麼?
  • 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 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很重要,它不僅是一個人教養的象徵,也是他的個人形象,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所以從小培養寶寶愛衛生的好習慣尤其重要。那麼,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如何教育寶寶?一起來看看吧。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平常生活中,很多人由於不講究衛生,從而患上了各種疾病,可見衛生對健康的重要性。
  • 唯有自主學習能力強的人,居家學習才會贏
    今年疫情爆發後,學校延遲開學,學生不得不居家學習,在線學習就這樣不期而至。一個月過去了,有的同學學有所獲,碩果纍纍,有的同學卻水過地皮溼,一無所得,陷入迷茫、自責和焦慮之中。孩子宅家不學習,更讓不少家長著急抓狂:「孩子太不自覺了,早晨不起床,網課打瞌睡,晚上熬夜寫作業,馬虎潦草全是錯?」還有的孩子更是令家長頭疼:「一連幾天躺床上不起,說是在床躺著聽課不累,可是,你一轉眼,他就切換成了遊戲?」
  • 疫情居家幫父母做家務,養成勤儉好學的好習慣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學生居家抗「疫」,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成長,不僅讓家長看到了不一樣的孩子,更讓學校看到了學生們身上別樣的魅力。石家莊新華電腦學校的同學們在疫情期間不僅每天堅持打卡進行線上學習,更是懂得感恩,幫助父母做家務,養成學習生活好習慣。
  • 家長掌握這3種方法,有助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
    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孩子的學習往往和家長綁定到一起,家長不督促,不看著,孩子就不學習或者應付了事。這說明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還是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階段。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說:「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
  • 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
    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在心理學,有這樣一個理論,就是某人連續21天,或28天重複做某件事情,就可以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通過各種方法,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惜的是,孩子上學十幾年,也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 做到這一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做到這一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存在這樣的現象:不想起床,睡懶覺的習慣,這種習慣特別容易養成,然而像早起讀書,按時寫作業這樣的習慣很難形成,因為大多數好習慣都是枯燥無味的,想要每天都形成意識就需要強制性的執行,否則很容易前功盡棄,這也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一點。
  • 打卡掙學費——21天習慣養成挑戰
    "掙學費"納斯達克21天打卡「掙學費」各位家長朋友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新朋友注意啦~~~納斯達克推出宅家打卡可以「掙錢」活動啦~~~>為確保孩子英語學習的連貫性,幫助他們養成堅持、自律的習慣,我們推出「21天打卡掙學費活動」,只要在班級群或者朋友圈連續打卡21天,就可以獲得1000元課程抵用券(該券可用於續費匯總新報英語、以及即將拓科的語文和數學科目)。
  • 【習慣養成記】河馬英語暑期21天打卡
    家長又回到了「交流基本靠吼」的狀態:-怎麼還不寫作業啊?-不是每天寫兩頁嗎?-還看電視,看了1個小時了?-趕快睡覺,都幾點了?核心問題在於,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性差,家長一不盯著,就野馬脫韁。那麼暑假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趁在家的大好機會,讓孩子主動堅持閱讀?
  • 養成持續學習英語的習慣,我是這樣做的
    有次,為了考一個英國教師資格證,我必須連續6個月線上學習和4周的線下學習,每天時間都被填的滿滿的,因為只要有一堂課落下,一次作業拖拉,就可能導致我拿不到這個證書,所以就算再抗拒,都只能硬著頭皮,逼著自己聽,聽,聽,作業,作業,作業。終於等到6個月課程結束,我不需要再這樣高強度的情境下學習了,不需要再強制自己聽幾小時英語,結果反而不適應了, 每天睡前總覺得少做了什麼,睡不著覺。
  • @新手家長,這份一年級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攻略,拿走不謝
    每天要求孩子們至少讀半個小時的課外書籍,為了能讓家長和孩子們堅持下來,建議家長們可以把孩子們讀書的視頻發到朋友圈打卡,既做了記錄又有大眾朋友監督,能更好地堅持。小學生都有求知慾旺盛的特點,不願意只禁錮在單一的課本之中,而更願意通過廣泛地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
  • 21天幫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荷小魚大語文「萌寶打卡計劃」招募中
    21天幫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荷小魚大語文「萌寶打卡計劃」招募中 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早睡早起、好好吃飯是日常生活的好習慣;堅持閱讀、勤學愛思是學習的好習慣。
  • 浙江省教育廳:疫情期間,給小學生居家學習的10條建議!
    小學生的居家學習的內容,不能拘泥於課本知識,應涉及生活、學習和活動等各個方面,以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居家學習要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線上學習也是居家學習的一種方式,但如果缺乏教師和家長對學習過程的監督和引導,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15天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和親讀會一起閱讀打卡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多早都不算早,但只要你開始了,多晚都不算晚。2月6日-2月20日,親讀會開展了為期15天的寒假閱讀挑戰賽,和家長一起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讓孩子在學習的最佳時間段,受到閱讀的滋潤。15天,親讀會通過小步閱讀計劃的每日誦讀卡片推送,讓家長和孩子們在日不間斷的誦讀中,感受著這些文本的音韻、節奏、趣味、內涵,不斷積累、豐富語言。
  • 優秀是一種習慣!打卡坑害孩子,不過是家長懶惰的說辭
    昨晚臨睡前,曦曦媽收到系統推薦的這樣一篇頭條文章「班級群裡的打卡風可以停止了,別讓打卡坑害了你的孩子」。這篇文章有52萬閱讀量,獲得了2120個點讚,以及964條評論。顯然,這點讚的2120個讀者,是極其認同這篇文章的,可以說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而我大致瀏覽了一下這964條評論,我發現97%以上的都是來互訴衷腸的,都一致認為打卡就像完成任務,走形式主義一樣,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勞累了孩子,拖累了家長。我雖然能夠理解這部分家長的義憤填膺,但我其實並不認同打卡就一定是在坑害孩子。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做孩子習慣養成的助推器
    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並能持之以恆地做下去,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可不是一日之功。對於基本沒有什麼自制力的孩子來說,好像是挑食、賴床、亂扔東西更是常態。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就這樣,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養成好習慣真的那麼難嗎?還真是不容易。仔細想想,每個好習慣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毅力,但短期內卻很難看到成效。
  • 做孩子習慣養成的老師 實現高品質親子陪伴
    如果能保持長期固定,玩具材料鼓勵孩子分類擺放清晰,再有父母的居家陪伴和玩法的挑戰,一定能夠支持孩子主動學習成長的需求。玩具材料也可以很簡單,譬如家中常用的紙杯,不僅可以讓孩子進行壘高、堆疊等建構,還可以結合水、聲音、光等做各種科學小實驗變魔術,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展開紙杯創意,如製作玩偶、裝飾物等,抑或來個繞紙杯障礙跑、頭頂運紙杯PK等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