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慕課吳晨光工作室:妙手著文章的「妙手」從哪裡來?

2021-02-19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提要:寫作之要義,在於主題明確、邏輯清晰、表述流暢、細節豐富而又與主題密切相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 

——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

寫作並不是媒體或者新聞從業者才需要,而是我們最基本的生存的能力。這從小學生三年級就要開作文課就可以得到驗證。作文寫好了,至少在高考時就可能拿到60—70分(全國卷作文滿分60,部分地方卷70分),名校就可能距離你更近一步。

這節課,我們就講講怎麼寫作文。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一棵參天大樹。它能參天的原因,首先是有深厚的根基。我們無法想像無本之木能長大,無舵之船能遠航。對於一篇文章而言,根基就是其主題,再往前推就是選題(關於選題,參見第一課《萬裡長徵第一步,選題怎麼找角度》)。

根基埋於土壤之中,它支持著粗壯的樹幹。樹幹相當於文章的邏輯,其中的主幹相當於文章的整體邏輯,枝枝丫丫是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段落中的邏輯。在文章中,如果有一段的邏輯是游離於全文邏輯之外的,那麼就相當於殘枝,需要給它修剪掉。當然,明晰而嚴密的邏輯是因為主題鮮明,因為我們已經說過了,無本之木毫無生命力可言。

樹的葉子、花果,相當於文章的細節。沒有這些細節,那就是一棵光禿的樹,無可欣賞之處。無用的細節——或者說和主題無關的細節,就是殘枝敗葉,放在樹上,同樣有損觀感。

樹狀理論圖 

圖源:吳晨光老師親筆

鑑於文章的主題以及採訪技巧已經在前兩次課講過,「傳播吳線論」第三期直接從寫作講起。我們先看邏輯。

我之前在很多媒體工作過,編輯過大約500萬字的文章。沒邏輯的人絕不在少數。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想清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其實所謂的邏輯,就是個表達順序問題。

那麼,有哪些表達順序可以使用呢?

1.時間邏輯

就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表達。比如我今天早上8點起床,9點寫東西,10點開始準備這堂課,到了下午4點正式給大家直播,5點直播完了出去練球,7點吃晚飯,10點睡覺,這是一個時間邏輯。時間邏輯的好處是比較容易適用,也符合用戶的思考方式,但問題是容易變成流水帳。我們小學時寫的作文,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在這種最平庸最常見的邏輯中化腐朽為神奇。

我們來看一個頂尖的案例。唐代著名詩人張若虛寫的《春江花月夜》,後世對它的評價很高——「孤篇蓋全唐」,意思是這首詩比《全唐詩》裡收錄的近五萬首詩歌還厲害。《春江花月夜》的藝術成就我們在這裡不談了,在這個小節裡,要跟大家強調它邏輯的嚴密。

這首詩有三十六句,分九個韻,每四句一個韻。我們先看開頭兩句和結尾兩句:

開頭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最後兩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看完了這兩句,其實就不用多說了。月亮東升西墜,這就是時間邏輯。

然後再看中間三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很明顯,這是月亮從升起到落下來的過程。而在月出月落之間,還穿插著江水東流的景象。而這也是時光流逝的表現。綜觀全詩,一共有15個「月」字,11個「江」字,時間的流就在此間完成,而作者又發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慨,將時間邏輯進一步縱深。能在詩歌裡把邏輯表達得如此嚴謹,這就是這首詩被評價為「孤篇蓋全唐」的重要原因。

2.空間邏輯

第二種是空間邏輯。前兩天有一篇講鍾南山院士的文章,說鍾南山院士在一周時間內去了很多地方,在北京、武漢、廣州和工作的地方穿梭。所以說場景的移動是對空間的表現,這是我們說到的關於空間的邏輯。

3.因果邏輯

第三種是因果邏輯。我們今天主要講新聞報導的寫作問題,所以強調因果邏輯。什麼是因果邏輯呢?舉個例子:因為我課講得好,所以大家都來聽。這就是先因後果。但是我們可以說今天來直播間的人數是非常多的,有一萬人。為什麼有一萬人把直播間擠爆了?因為老師的課講得很好。在新聞裡,一般是「先果後因」。因為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大家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這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然後再去解釋。

這個方法同樣可以用於向領導匯報工作。你需要先跟領導說明,最後的結果(如果有數據更好)是什麼,然後再來表達,自己做了哪些努力。因為領導很忙,所以你要用最簡單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式,把事情說清楚。

在表述的時候,最忌諱的是一件事說不清楚,這一段沒說完,下一段還接著說。就像祥林嫂一樣,絮絮叨叨,這樣很惹人煩。還有一種問題,就是我們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永遠是從頭開始說,大量重複別人已經說過的話。其實,你還有很多方式方法可以選擇,比如倒敘、插敘,以及把新聞和背景穿插在一起寫。總之,你用不同的邏輯,是為給用戶提供增量信息。

講完了樹幹,我們接下來看樹上綠油油的葉子,以及「花開紅樹亂鶯啼」。在文章裡就是細節。

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七則:「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翻譯過來就是:細節是好是壞,取決於它能否把詩想要表達的「境界」全盤託出。圍棋大師吳清源對此也有同感:一手棋是妙手、俗手還是惡手,要放在全局上考慮。

這裡還要講一個關於「推敲」的小故事。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所謂「苦吟派」,就是為了一句詩甚至詩中的一個細節,不惜耗費心血。有一次,賈寫了一首名叫《題李凝幽居》的詩: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用「推」還是用「敲」。猶豫之間,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裡。問明原因後,韓愈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其一是說明了你拜訪友人時的禮節;夜靜更深時用『敲』字,又讓這首詩多了幾分聲響。」

「推敲」的精神很好,這是唐代以賈島為代表的「苦吟派」詩人的特點。但如果從細節運用的角度看,其實並不怎麼樣。因為無論是用「推」還是用「敲」,都與整首詩關係不大,大家都知道推敲的典故,卻不知道這首詩的詩名和上文及下文的內容。這一個「推敲」並沒有讓整首詩境界全出,所以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細節。細節很重要,但必須服務於主題。只盯著細節而缺乏高度的人,難成大器。這就是格局。這也就是賈島等人無法超越李、杜、白的原因。反過來看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一個「回眸一笑百媚生」,這就是點睛之筆。把楊玉環的美描述得淋漓盡致,也為玄宗為何愛戀楊貴妃說明了原因。

再舉一個例子,著名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有一本書——《中的精神》。這本書講了一些特別重要的概念,即在圍棋中,對每一手棋都有不同的評判。這棋可能很壞,我們稱之為「惡手」;這棋可能一般,細節沒什麼意思,我們稱之為「俗手」;這個棋下得好,我們稱之為「妙手」。就像今天我們說到的主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麼什麼叫「妙手」?吳清源說,妙手並不取決於吃掉別人幾個棋子,佔了別人一點便宜,而是看這手棋下完了之後,對整體或全局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才是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要有大局觀。不管是下棋還是寫文章,從寫文章或編視頻的角度來說,我們要用哪一個鏡頭或細節,要看它跟主題的關聯度究竟有多大。就像今天我在講課時,是沿著怎麼寫好文章、出妙手去講的。儘管我知道人工智慧很重要、審核也很重要,但這些跟我今天講的課程沒有必然的關係,我就不需要在這堂課上跟大家表達。所以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主題,那麼在表達時就很清楚,要什麼不要什麼。換句話說,只有舍才能有得。

導語是什麼?是新聞開頭的一段話。它不是提要,提要是對全文的總結,往往放在文章標題下面,也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這兩個概念,大家要分清楚。

好的導語,一定是讓人能繼續把文章看下去,正如好的標題是讓大家能把這個連結點開一樣。因為我們現在處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大家比較浮躁,所以好的導語是吸引人的最重要的一點。錯誤的導語是重複別人說的話,那什麼是正確的導語呢?我覺得有兩種:

1.懸念。比如,如果有一個人,他寫詩的水平比李白還好……這樣的導語會不會促使你把文章讀下去?我沒有測算過這樣的導語所帶來的閱讀增量,但懸疑式標題往往會讓流量翻番。

2.細節。比如我喜歡的一本小說《遠徵》,講的是中國遠徵軍的故事,其中的男二號叫剃頭佬,就是一個剃頭的人從上海過來當兵的。全書導語說「剃頭佬在吃肉,吃人肉」,「吃人肉」這三個字往這一放,導語立即就不一樣了。而且這個導語,把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野人山之後所處的困境描述得淋漓盡致。從細節角度看,也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再舉一個我個人的作品《網吧生死劫》。原載於《南方周末》2002年6月20日的頭版頭條。講述的是北京海澱區藍極速網吧因人為縱火,致使25人死亡的大案。在《南方周末》出版前,相關的報導已經很多了,幸好我找到了一個救人英雄,因為他用斧子把網吧窗戶的鐵條給劈開了,一部分人從這裡逃了出來。我就把這段寫到了導語裡邊:「這是一扇生死之窗,穿過它,依然能享受到這個世界的陽光和空氣;沒能穿過的人,死神便會朝他伸出雙手。扶著陽臺,記者輕輕一跳,便越過窗戶,進入了這個死神帶走24條鮮活生命的地方……」

吳晨光老師發表文章《網吧生死劫》節選

圖源:道客巴巴

全文網址:https://www.doc88.com/p-4485270110928.html

當時《南方周末》的一位副主編在評報時看到這篇文章在頭版頭條,就質疑說這新聞都被炒翻了,為什麼還寫這篇文章?並斷定這文章他肯定不會看。結果當他看到這篇文章的導語,便說「這個導語寫得好!我必須要繼續看」。

導語的手法還有很多,在這裡我要特別跟大家推薦一本書,叫《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推薦書目《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圖源:搜狐網

書裡專門有一章講了導語的寫法和結尾的寫法,其中列出了很多種導語,比如設問式導語、反問式導語、火車頭拉火車廂式導語。大家有空可以看看,這是我們當年學習寫作的教科書。

做新聞報導不可避免的是採訪當事人和相關人員,為了讓文章更加生動真實,需要使用直接引語或者間接引語把相關的內容表達出來。先說怎麼使用引語是錯誤的。比如,你引用了某著名航天員在太空上說的一句話,「我知道了太陽是從地球的東方升起的」,這就是正確的廢話。

好的直接引語或者間接引語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1. 讓核心人物說出核心事實。比如「源流說」是我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我圍繞「源流說」講的內容應該是更權威的或者說是最權威的。再如,鍾南山院士在2020年1月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疫情存在人傳人,戴口罩是有用的」,此話一出,石破天驚。

2. 核心觀點的表達。比如阿姆斯特朗登月後的一句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3. 真情實感的表達。比如,1998年,在朱鎔基擔任國務院總理的第一次「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上,親自點名要時任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提問。吳小莉抓住這次機會,提出了至今被業界稱讚的經典問題:海外的媒體對您的評價相當高,外界有人說您是「鐵面宰相」,或者說「經濟沙皇」,想請您談談您在進行改革過程當中的心路歷程,有沒有曾經想過沮喪?想要放棄過?

而朱鎔基總理的回答,則已經被時代銘記,他說:至於我本人,沒有什麼好說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文章中,為了更確切陳述事實,我們需要引用數字。數字的使用也有很多技巧。首先要注意實數和虛數,什麼時候用實數呢?比如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數是69,227人,失蹤人數是17,923人,這是要用實數去表達的。因為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生命。但是如果要表述我們今天課程直播間的面積,無需說明有它25.63平方米,只需說直播間大概有25平方米即可,因為多一平米少一平米對直播影響不大。或者說,它並不是一個重要細節。

另外很多人對於平米數是沒有概念的,儘管你說了二十多平米,其實對方也沒有接受。所以這樣的描述,只是考慮你自己表達了什麼,而沒有考慮到用戶對這個事情的接受程度。所以一般來說,在描述一個平米數或者是一個讓大家不太好理解的數字的時候,是需要給一個形容的,比如一間房子相當於1/4個籃球場那麼大。

所以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數字的使用,實質是理念的表述,我們最怕的就是閉門造車,我認為這事你很清楚,你就很清楚。其實不然,我講課也是如此,要隨時考慮同學是否能接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網際網路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即編輯思維要轉換成為用戶思維,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個理念在數字的使用、標題的製作上有明確的體現。別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技巧,但它背後是一種理念的轉化,千萬不要自以為是。

今天課程的主題是「妙手著文章的妙手來自哪裡」,最後我們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先說說「妙手著文章」的出處。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的一位朋友請他題寫一副對聯,他奮筆疾書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十個字,與朋友共勉。此詩原是明代人楊繼盛所作,楊繼盛因反對奸相嚴嵩而慘遭殺害,在臨刑前寫下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李大釗改了一個字,遂成「妙手著文章」。

那麼,妙手來自你的手嗎?不是的。妙手來自你的腦子,或者是來自你的內心。我創作《自媒體之道》這本書的時候,請到了著名的自媒體人王曉磊寫了一個部分,他的公號叫「六神磊磊讀金庸」。曉磊那篇文章的原標題叫《我手寫我心》,其實就是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人間詞話》第56條:「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這裡的「大家」指的是高水平的作者,也就是「妙手」的擁有者。那麼,他流露的一定是內心的真實想法、真實感情。所謂「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第52條中,王國維評價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大家都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作者——「宋朝之後的第一詞人」,為什麼?王國維稱讚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意思是說所有的東西中自然的、真實的最重要,要把你內心真實的想法或你看到的東西,很自然地表達出來。然後王國維說「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意思是用這個標準去衡量古今的作者和作品,沒有什麼大的失誤。所以,從詩詞到今天的文章、短視頻和小視頻皆然。

再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正因為它作為作者的真情流露,沒有那麼多矯揉造作的東西,簡單直接,所以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因此真正好的東西是你內心真實的東西,真實的力量。也就像《南方周末》說的,「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真實」。

這,才是寫作的最高境界。

最後,需要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寫作方法,即五段論或者六段論。

現在的寫作經常會在文章前面扣一個大帽子、描述一個大背景,這是不行的。我們需要從細節切入,所以六段論第一段是很抓人的細節。比如某地發生了一起車禍,那麼第一段就要把車禍的慘烈現場用細節表達出來——比如「一輛小轎車幾乎被擠成了鐵片,鮮血從車底淌出」,這種細節令讀者驚心動魄,吸引其繼續閱讀。

第二段直指核心事實。包括車禍傷亡人數,特別是死亡人數是這裡最核心的事實。

第三段是次核心事實。除了死亡人數之外,車禍可能還造成了其他損失,比如高速公路已經封路兩個小時,兩邊的車都無法通過。

第四段就要講述事故發生的原因。比如,這個事故正是因為這條高速公路在此處有一個彎道,彎道的存在造成了盲區的出現,所以導致了類似的事故。

第五段需描述背景。比說彎道已經之前出了很多次事故,但是當地政府不作為,沒有及時改造,所以發生了第7起車禍。

第六段是最新進展。可以寫警方或者是相關的責任人已經在現場進行處理,至於後續如何,下一篇接著報導。

由此可見,六段論是「細節+核心事實+次核心事實+原因+背景+最新進展」的結構,這個很實用。當然,六段論是文章的基礎,我們其實可以把它變成七段論、八段論或者也可以縮減為五段論,如果是七段到八段,很可能能從長文章中分出相關的小節來。

謝謝大家,今天的課我講的部分就到這了,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在我們的對話框裡提。

問答互動

問題1:吳老師,在一些專業領域的新聞中經常會解釋一些術語,讓老百姓也能看得懂。但我們在解釋的過程中很難把術語內涵說清楚,就會寫很長,使稿子特別累贅。有些專業人士認為沒有必要解釋,這種情況怎麼辦?

吳晨光老師: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就是你得看這個文章是對誰的,我們剛才已經說了在細節描寫和使用數字的時候,要考慮到用戶的感受,你要搞清楚你的文章是發表在哪的。如果是發表在財新上的內容,我覺得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釋,因為它本身的讀者就很專業;如果你做一個股市的報告,對股民而言相關的股票的術語你更不要做解釋,但是你要對我——一個對股市一無所知的人,就肯定要解釋清楚。所以解釋與否是看你要對誰說話。今天我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講了一些專業的東西,比如說什麼是導語,導語就是新聞的第一段,最開頭那段,與提要不同。好多人分不清導語和提要,提要是把文章裡面的內容提煉出來,導語是指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這個我之所以開始沒解釋,是因為我覺得進入到直播間裡的人大部分都應該知道。這是第一點,看你對誰說話。

第二,如果你想解釋,首先你自己要把相關概念弄得很清楚,比如,什麼叫相對論?我跟我不喜歡的人待一個小時,就像待十個小時一樣,但是跟一位帥哥待一個小時就像一分鐘,這就是相對論。要看你自己到底有沒有把概念弄清楚。在新聞傳播或者新聞教學裡出現很多問題,很多學校的老師講的是別人寫的書,所以他把這個東西教給學生的時候只能照本宣科。比如我們怎麼來翻譯「採訪」,我告訴大家一句話,採訪的定義,就是獲取素材的過程或記者獲取素材的過程。為什麼我能把這事解釋清楚呢?是因為我做過採訪,我對採訪理解得比較深。再比如「源流說」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理論體系,用一句話來解釋「源流說」就是內容從哪裡來,內容向哪裡去,內容從哪裡來是內容的生產,內容向哪裡去是內容的傳播和內容的分發,源流說就是研究內容生產和內容傳播之間的關係。慢慢會跟大家講有幾條流——社交流、算法流、編輯流,社交流和算法流誰的效率更高……這些東西我能把它解釋清楚。所以如果你要寫這篇文章,你自己首先要把這事弄清楚,怕的是你自己都沒弄清楚,你都解釋不好,你要把這個傳遞出去,可能會特別難。這是第二點,就是我們的專業水平要上來。

第三,合理和恰當的比喻會對你的解釋更有幫助。把這事表達得很合理,這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解釋或者比喻的一個方式。

問題二:能否更多解釋一下,妙手和什麼相關?

吳晨光老師:寫作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胸中的真意表達出來,寫得好與不好的評判標準,除了素材和選題的角度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自己對這個事物的理解。寫作的水平體現你個人的水平,個人的水平來自我們說到的對選題的理解和個人的成長經歷。有很多人很聰明但依然寫不出好東西是因為他個人的經歷不到。李煜詞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傳千古,他在深宮做皇帝時,其自身的寫作水平也是很高的,被稱為「一代詞宗」。但是大家看看李煜早期的詞,為什麼沒有流傳千古的名句呢?很簡單,因為他沒有經歷過亡國的痛苦,當你沒有這種經歷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沒有辦法打動別人。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未來我們開詩詞課可以講一講李白、辛棄疾、歐陽修、蘇軾的經歷。蘇軾47歲寫大江東去的時候,已經被貶到黃州,他窮困潦倒。沒錢怎麼辦?他找人要了50畝荒地,每天捲起褲腿擼起袖子耕地。因為那個地方叫東坡,所以他給自己起了一個號,叫東坡居士。能夠寫出「大江東去」這樣的詞,也是經歷了波折之後,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所以說好的作品跟個人修為關係極大,你的妙手寫你自己的內心,而你的內心來源於你的個人經歷和對世情的洞察,你個人有境界,才能寫出這些有境界的文章。

《傳播吳線論》簡介:

人民慕課吳晨光工作室原創雲課堂欄目,主題圍繞「源流說20問」深度展開,每期60分鐘通過實戰案例解釋內容傳播的核心問題,涉及編輯、運營、審核、算法、媒體融合、輿情處置等諸多層面,助力大家提升傳播內容認知水平。課程持續推出,歡迎關注。

編輯:劉柳(實習生)| 責編: 林丹妮

相關焦點

  •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第15個記者節的感悟與思考
    有道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前一句說的是有擔當、負責任,後一句說的是能寫出一手好文章。兩個方面不可或缺。 上篇 先說「鐵肩擔道義」。 在任何歷史條件下,責任意識強、敢擔當,這是好記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並將責任付諸行動,方才可能成為好記者;反過來說,缺乏責任意識、不能將責任意識落實到行動上的記者肯定成不了好記者。
  • 人民慕課吳晨光工作室:好標題,三境界
    、 「驚悚一幕」、 「看後崩潰」、「令人髮指」、 「徹底玩完」、「攤大麻煩」、 「突然翻臉」、 「機會難得」、「絕不再忍」這是典型的標題黨,即標題不能準確表述文章的中心意圖或重點,而是靠無中生有或誇大其詞等手段騙取用戶點擊的現象,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幾點:為什麼會出現標題黨?如果用一個詞來回答,那就是功利之心。
  • 人民慕課吳晨光工作室:全媒體編輯怎麼找選題角度?
    《源流說》將於今年7月底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歡迎大家關注。3.最後兩個字,就是「未知」。什麼是未知?就是沒有被披露的信息,而不是已經披露的或者是過剩信息。那麼角度是管什麼的?就是管未知信息。你要用一個新的視角去解讀這個事情,所謂「新聞就是這麼多,看看晨光怎麼說」。
  • 抗擊疫情,守護心理健康 妙手醫生上線免費心理諮詢門診
    自1月22日起,北京圓心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網際網路醫院品牌妙手醫生上線了「7*24小時免費發熱門診」,免費向發熱患者提供有關發熱方面的問診和諮詢服務。2月2日,妙手醫生攜手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簡稱:心身專委會),正式上線「免費心理諮詢門診」。
  • 妙手著文章浙江考生遇鐵肩扛道義組長險獲滿分,網友聒噪止增笑耳
    至於作文的優點妙處還是一點兒也沒有感覺,不能說考生的作文不好,是我這下裡巴人欣賞不來陽春白雪吧。我看到大家評價的分歧大致是:有人說這是篇不說人話壞作文,有人說這是篇有思想深度的好作文;有人說這位考生賣弄學問,有人說這位考生學識淵博;有人說文章雖好但是距離滿分還遠著呢,有人說考場作文能邏輯嚴密且極具學術化
  • 人民慕課吳晨光工作室:「網傳網曝」如何為我所用?
    用視覺來寫嗅覺,在文學修辭裡面叫「通感」。因為太傳神了,所以南宋的姜夔將「疏影」和「暗香」做成了單獨的詞牌名,寫了兩首詞。而歌手沙寶亮也以《暗香》為題,演繹了一首歌曲,可見流傳之遠、影響之大。
  • 有品新上架,妙手蒸汽眼罩
    包裝:看世界盃,你怎麼少得了妙手蒸汽眼罩看世界盃,你怎麼少得了妙手蒸汽眼罩妙手蒸汽眼罩的包裝正面是比較卡通逗趣的漫畫,比較的偏文藝女風格。背面是產品的基本參數,產品的成分,使用方法,適合人群都有詳細的介紹,保質期為兩年。
  • 蒸汽眼罩,妙手蒸汽眼罩更真更安全哦
    所以妙手蒸汽眼罩就這樣應運而生。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蒸汽眼罩的神奇之處究竟在哪裡。滋潤持久,有效緩解眼部疲勞妙手蒸汽眼罩專注於滿足用戶放鬆雙眼的本原需求,不加香味添加劑,也不標榜去黑眼圈、護膚等妝品概念,專注於通過對自發熱材料技術的創新運用,實現更持久的恆溫控制和更高的含水量,加上巧妙的中心散熱結構專利,更好地滿足眼部肌肉緊張的熱敷需求。
  • 妙手蒸汽眼罩,給你的眼睛放個假~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妙手蒸汽眼罩的問世,可能給你的眼睛放個假,其作用可以滋潤雙眼,熱敷助眠,緩解眼疲勞等等,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來了解一下。妙手蒸汽眼罩採用萌系女生的包裝風格,左上角印有有品,左下角為介紹數量,總體看來還是比較適合女生的使用,我們男生呢?
  • 管理經典:系統論之通盤無妙手
    「通盤無妙手」是下棋術語,原話是「善弈者通盤無妙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下棋高手在一整盤棋裡,你看不到力挽狂瀾、石破天驚的招法,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給對手布下了局,讓對方在自己的局裡行走
  • 妙手醫生亮相第二屆上海進博會,與德國百年藥企共創網際網路醫療...
    11月7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妙手醫生和德國百年藥企勃林格殷格翰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妙手醫生聯合創始人兼CMO羅東滔先生出席了此次籤約儀式並在會上講話。
  • 真假妙手——李喆「靈光一現」
    本文為「真假妙手」系列第10期。本期素材來源於2011年第11屆理光杯半決賽,李喆執黑中盤勝王雷,本局李喆可謂出奇制勝,進程中第63手靠(見下圖黑1)精妙絕倫。近日,關於這盤棋我們連線了對局者李喆,李老師認為這是自己下出的最有趣的一手。這步不同凡響的「奇招」意欲何為呢?我們還是先交代一下故事背景。
  • 「妙手醫生」推出24小時發熱及心理諮詢免費問診
    日前,北京圓心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妙手醫生」推出了7*24小時發熱免費問診,並上線了「免費心理諮詢門診」。現在這些服務已經在妙手醫生APP和妙手醫生微信端上線。「妙手醫生」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熱患者在去醫院前,可以先通過在線問診形式與醫生進行溝通,讓醫生通過症狀初步判斷發熱原因,降低患者到醫院的交叉感染機率,也保證疑似患者可以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 給眼睛做個SPA——小米有品上架妙手蒸汽眼罩
    小米的生態鏈企業愛和健康新推出了一款妙手蒸汽眼罩,通過蒸汽發熱的方式緩解眼部疲勞,就像我們會用熱毛巾敷眼睛一樣,不過效果更好也更方便、更衛生,妙手蒸汽眼罩目前已經上架小米有品,下面就談談我的使用體驗吧。
  • 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唇
    南鄉子·妙手寫徽真 【宋】秦觀 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唇。 妙手:技藝高超者。寫;畫。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與裴敬中善,嘗託入寫真以寄。真:指肖像。 水剪雙眸:形容眼波美麗。點絳唇:在畫像上染出紅唇。 「疑是」三句:用東鄰窺宋玉的典故寫女子之美與多情。宋玉東鄰的少女常在牆頭偷看他。典出《登徒子好色賦》。
  • 夢間集妙手白扇技能屬性 妙手白扇公式圖鑑
    �妙手白扇 �角色資料 屬性 角色名 ... 妙手白扇在夢間集中好不好?夢間集妙手白扇技能是什麼?夢間集妙手白扇怎麼獲得?接下來為大家帶來妙手白扇的詳細介紹。
  •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八一八民國那些牛記者
    美查是想用辦報紙賺點錢,來彌補做生意的損失,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辦成了中國第一份現代意義的報紙。在這以後,特別是1912年民國成立以後,各種報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國大地上。報紙的發達,催生了一種叫「記者」的職業出現。雖然現在記者總被笑稱「妓者」,可在民國時期,記者不但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還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風骨。
  • 「公雞下蛋圖」網上火 醫生妙手仁心繪醫囑
    內容提要:「公雞下蛋圖」網上火 醫生妙手仁心繪醫囑
  • LG妙手六重洗全新定義精細手洗
    對現狀不滿就會力求改變,隨著人們衣料越來越金貴,隨著洗衣機越來越多地把衣服「洗壞」、「洗花」,隨著人們對於精細手洗的巨大需求,「妙手六重洗」應運而生,並且在機洗時代重新定義了精細手洗。
  • 吳晨光:《源流說:內容通識25講》音頻課上線
    編者按:近日,吳晨光在印象筆記活動現場表示,《源流說:內容通識25講》音頻課已上線。據吳晨光介紹稱,該課程從2020年4月起錄製,25節課的錄製整整持續了半年,和《源流說:內容生產和分發的44條法則一樣》,它也是穿越疫情、穿透生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