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朱元璋視為親子,深受朱棣重用,最終卻被灌醉後埋雪地凍死

2020-12-25 歷史文社

公元1369年,解縉出生在江西吉安一個書香門第。他很聰明,7歲便能詩善文,因此被稱為「神童」。傳說,他還在襁褓中時母親就在地上寫字,教他認字,5歲時父親就教他詩文。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對非常了不起的父母。在父母的教導下,解縉12歲便讀完了四書五經,知曉它們的義理。他16歲參加鄉試,名列第一。

1388年,解縉與哥哥、妹夫一同中進士。一家能同時出3位進士,是非常罕見的,一時間解家出名了。不久,解縉升任翰林學士。雖然朱元璋沒什麼文化,但是很喜歡有才學的人,所以非常器重他,經常把他帶在身邊。當時,解縉和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有才的人,通常喜歡直言,解縉也不例外,最終還害死了自己。

朱元璋到底有多喜歡解縉呢?一天,他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我和你從道義上是君臣關係,但從恩情上卻是如同親父子,你應該對我知無不言。」解縉何等聰明,第二天就呈上萬言書,提出簡明律法等建議,他的提議令朱元璋非常滿意。不過,他這性格也得罪了不少人。解縉剛入朝為官時,就敢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此舉引起了兵部尚書的極大不滿,於是上疏誣告他。朱元璋也責備他不該這樣做,並貶官。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不少,1391年,朱元璋召見解縉的父親,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解縉所存在的弊端,認為他還缺乏涵養,必須先修身養性,不然會成為其他大臣攻擊的對象。為了保護解縉,朱元璋讓他先跟著父親回去閉門思過。皇命不可違,他只好跟著父親為老家。期間他也沒閒著,校改《元始》,刪定《禮記》,補寫《宋書》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朱元璋去世後,解縉到京城弔喪。此時,先前與他結怨的大臣袁泰趁機在朱允炆麵前說他的壞話,導致他再次被貶謫。直到1402年,董倫深得朱允炆信任,在皇帝面前替解縉說了不少好話,他才得以回到京城任職,擔任內閣首輔。

靖難之役結束後,燕王朱棣成了明朝新一屆帝王,解縉深受器重,曾奉命主編《永樂大典》,多次受賞。他官場最得意的時候,是在1404年升任為翰林學士兼任右春坊大學士。只要內閣提出的建議,朱棣都虛心採納。另外在立太子時,朱棣是想立二兒子朱高煦為繼承人。但解縉阻止了他,說自古以來都是立長子為太子,天下歸附,如果立次子為太子,必定會引起爭端,先例一開很難收場,難有安靜的日子。最終,朱棣還是立了大兒子為太子,可見解縉有多受寵。

因為立太子一事,讓朱高煦非常憎恨解縉。恰逢他奉命率軍討伐安南,解縉想勸阻朱棣收回成命,卻沒有成功。此後,朱高煦更受皇帝的寵愛,禮秩超過了嫡親規定,而太子表現令皇帝不滿意。解縉上疏勸阻皇帝說:「啟爭也,不可!」他的話令朱棣大怒,說他是在離間骨肉,漸漸不再重用他了。之後,朱高煦多次嫁禍解縉,以此離間他和皇帝之間的感情。1410年,朱棣因北徵離開了京城,前來匯報政事的解縉見不到皇上,只好覲謁太子後就離開了。朱高煦以此為藉口,在皇帝面前誣陷解縉說「解縉趁著父皇您外出,私下見太子,此舉無人臣禮!」朱棣很生氣,下令逮捕了解縉。

1415年正月,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向朱棣匯報犯人的名單,皇上看到解縉的名字後問:「解縉還在啊?」錦衣衛都是人精,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回去後,他就把解縉灌醉,然後將其拖到雪地裡埋起來。就這樣,48歲的解縉被活活凍死。他死後,家被抄,妻兒被流放到非常寒冷的遼東。

相關焦點

  • 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他的結局為何是被活活凍死?
    解縉被朱元璋視為親子,這點是有史可查的。據《明史》所載,某一日,朱元璋召見解縉閒聊,閒聊的過程中,他對解縉說道:「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意思就是我和你在身份上雖是君臣關係,但是在恩情上卻是形同父子,因此作為父子,你應當對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三朝重臣解縉為何被朱棣凍成「冰棍」而死?他到底犯了什麼罪刑?
    隨後紀綱命人將解縉拖到雪中,就這樣,被凍成「冰棍」的他被無聲無息地凍死了。一代才子解縉為何會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呢?他到底犯了什麼樣的罪?解縉出生於1369年,是個小神童,他六歲就能作詩,聲名遠播,十八歲就拿到鄉試第一名,十九歲就成為三甲第十名進士,從此赴入仕途。
  • 他用才氣書寫大明風華,怎奈掉入政治漩渦留下了一曲雪地悲歌
    說明兩件事,第一《太平十策》意味是在教朱元璋如何掌管天下,以朱元璋的為人他如何高興得了?第二朱元璋對解縉也確實器重並沒有責備他,只是默不作聲。可是解縉還是沒有摸清朱元璋的心思,依舊在「作」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先是越權索要奴隸被降為御史,後又替朱元璋一手設計除掉的李善長翻案,這下惹怒了朱元璋,不過還是愛惜解縉之才,只讓他回家反省十年。
  • 解縉為何被朱棣凍成「冰棍」而死?為官期間犯了什麼錯?
    《永樂大典》這本書就是他主寫的,永樂大典這部書好比現代百科全書,比百科全書還要百科全書那種。《永樂大典》你要是還沒聽過的話,朱棣應該知道是誰吧?明成祖朱棣親自挑選他做《永樂大典》的主編,那還能看錯眼嗎?解縉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剛打下天下沒多久。在洪武二年的時候,江西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多了一個男嬰,父親給他取名叫解縉,字大紳。
  • 明代《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最後為何落得凍死的下場?
    當時解縉在兵部任職,他對待上司經常言語輕慢,為此得罪了他的頂頭上司兵部尚書沈溍,沈溍向朱元璋告狀,沒想到朱元璋卻說:他就是有點散漫而已。隨後,朱元璋居然親自安排,把解縉調為監察御史。後來李善長因胡惟庸案謀反得死罪,解縉為其抱不平。當時皇帝近臣的父親都需要定期覲見皇帝,朱元璋要求解縉父親將他領回,朱元璋說:大器晚成,若以而子歸,益令進學,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朱元璋欣賞四子朱棣的「武」  對於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確實非常欣賞,尤其欣賞他的「武」,這是朱允炆不具備的特殊優勢。  朱棣是聞著戰爭的硝煙味長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於南京,正是陳友諒大舉進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歲封燕王,17歲迎娶徐達的長女,20歲就藩北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彎弓射大雕不在話下,尤其喜歡打仗,智謀過人,知道怎麼打勝仗。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
  •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
    一直幫助他,在任何時候,唐玄宗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後宮,因為有長孫皇后在。他們不僅成就了一段佳話,更讓後人對之羨慕不已。誰又有唐玄宗那樣的的厚福,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可歷史太長太長了,總有相似相仿的地方。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就後福不淺,取到了人人羨慕人人敬仰的賢妻,那就是徐皇后。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然而,在朱標到了38歲的時候,卻染上了重病,當時的他身上多個一個大肉瘤,由於朱標的長子早已去世,因此他的身邊是次子朱允炆在照顧。最終,即便是得到了最好的醫療的朱標仍然不幸的早逝了。對於朱元璋來說,他不僅是痛失了最疼愛的兒子,更讓他感到悲傷的是,培養了二十多年的接班人就這樣沒了。
  •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皇室父子,誰在穩固大明江山方面更勝一籌
    在明《太祖實錄》的記載中,朱元璋展現出了對朱棣的欣賞,以及對朱標和朱允炆的嫌棄。根據歷史,在明太祖駕崩後,太孫朱允炆接手了朱元璋的皇位,至於他老爹朱標,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就掛了。而朱允炆隨後的削藩行為,引發當時駐守北平的燕王朱棣發動了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最終朱棣打敗朝廷的百萬大軍,入主南京。
  • 朱元璋賞給朱棣一位10歲男孩,53年後,他的名字響徹整個世界
    特別是雲南,在元朝退回草原後,蒙古人把匝剌瓦爾密(元朝封梁王)帶領雲南各部繼續為元朝效忠,朱元璋勸降多次,都未能成功。直到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正式命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師攻打雲南,最終佔領雲南。在曲靖之戰中,沐英俘虜了2萬多人,其中包括一名10歲的男孩,這位男孩,長得聰明伶俐,被沐英送給朱元璋做「侍童」,朱元璋又將他賜給了四皇子朱棣,53年後,這名男孩的名字,響徹了整個世界,他的名字,叫鄭和。
  • 朱元璋欽點六元及第狀元 為何被朱棣做成「草人」斬首
    他可謂是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霸氣的一個狀元,是朱元璋欽點的大明朝唯一的六元及第狀元,為何自殺後慘遭滅門,又被朱棣做成「草人」斬首?此事數百年之後,想來仍令人唏噓不已!然而這位霸氣的狀元為何會出現這種悲慘的人生結局?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功績堪比朱元璋和朱棣,卻差點毀了明朝
    導語: 明朝皇帝中想必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有著高武力值以及豐功偉績滿滿的朱元璋、朱棣等人。其實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也是非常優秀的,他文採斐然,文武雙全,綜合素質相當之高且深諳治國之道。朱瞻基是朱棣眼中的「好聖孫」,是大臣眼中的「真英主」,是史家筆下的「太平天子」。
  • 他是《永樂大典》的主編,侍奉大明三代皇帝,最後卻因直言被害
    當時的皇帝是朱元璋,後來解縉被朱元璋貶為江西道監察御史。後來解縉又為李善長辯冤,得罪了袁泰。朱元璋覺得解縉還是不夠穩重,於是決定讓他回家修身養性。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解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8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朱標死後,朱元璋想過在兒子中找個接班人,他提到了朱棣,但朝臣反對立朱棣,而是提議立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性格仁慈善良,朱元璋也喜歡,所以在朝臣的提議下最終立了朱允炆。若朱元璋選儲君的時候,有朝臣為朱棣說話,很可能會為朱棣爭個機會,可惜沒人替朱棣說話。
  • 和尚:我願意送頂白帽子給大王,朱棣重用他後果然奪得天下
    姚廣孝於1335年生於一個世代行醫的家族,他從小聰穎好學,才華橫溢,詩詞書畫樣樣精通。14歲的他卻選擇了改行-出家為僧,法名道衍,期間,姚廣孝結識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並拜了當時的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之學。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選高僧入宮誦經,已是47歲的姚廣孝被選中。
  • 朱元璋剝了一個桔子給兒子吃,朱棣母親得知後,趕緊讓兒子逃命!
    朱元璋最終義無反顧加入反抗的義軍當中。從一個貧民出生,做過和尚,上過戰場,一場場的苦戰打下了大明朝的江山。正是親身經歷了天下的動亂,見識了各種的官員貪腐和百姓艱難,所以朱元璋非常的珍惜自己開創的太平盛世,他希望國家可以永遠的太平,不再發生戰爭。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都是朱元璋挖的坑 今天咱們先講的是永樂大帝的前半生,就是他為什麼選擇起兵造反?先說一個事實,那就是大家縱觀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權的統治時期,能夠以一個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對抗中央集權的政府,最終成功入繼大統成為皇帝,朱棣應該說是獨一份。為什麼是獨一份?
  • 朱元璋曾斷言朱棣不合適做皇帝,朱棣說:我做出點成績給你看看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因為太子朱標早死,所以朱元璋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年號建文,即明惠帝。朱元璋生前覺得自己的兒子朱棣,雖聰慧卻性情殘暴,他總結過前朝之所以滅亡的原因,比如:秦朝兩個皇帝都殘暴,故此,大秦滅亡,朱元璋深深地知道朱棣殘暴的性格,故此,他選擇老實厚道的朱允炆當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