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斷言朱棣不合適做皇帝,朱棣說:我做出點成績給你看看

2021-01-11 歷史店

明朝歷經十六帝,共計276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勤於政務,明朝經濟繁榮,政治昌盛,眾多明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皇帝一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第二個就是明成祖朱棣。不過,曾經的朱元璋卻斷言朱棣並不適合做皇帝,而且還幾次三番的打壓朱棣。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你解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因為太子朱標早死,所以朱元璋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年號建文,即明惠帝。朱元璋生前覺得自己的兒子朱棣,雖聰慧卻性情殘暴,他總結過前朝之所以滅亡的原因,比如:秦朝兩個皇帝都殘暴,故此,大秦滅亡,朱元璋深深地知道朱棣殘暴的性格,故此,他選擇老實厚道的朱允炆當了皇帝。

不僅僅是因為朱棣性情殘暴,朱元璋還有一個更深的考量,子孫後代想要繼承皇位,一定要選擇嫡長子才順應祖訓,而朱允炆才是真正的嫡長子,名正言順。如果直接提拔了有才華的朱棣作為繼承人的話,剩下還有24個皇子,他們肯定會感到不服氣,一些比朱棣名次要靠前的長子,可能還會覺得自己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如此看來,如果不是嫡長子即位,其他的皇子都有反叛的心思,天下豈不是大亂了?所以這也是朱元璋想要朱允炆繼承皇位的原因之一。更何況朱棣的出身普通,只不過是一位后妃生下的皇子罷了,而真正的皇太子,應該是他最信賴的馬皇后一脈所生,所以朱元璋怎麼能夠不偏愛朱允炆呢?

而且朱元璋覺得朱棣頗有城府,生怕朱棣會造反,影響自己的皇太孫繼位,所以幾次三番的打壓朱棣。而朱允炆繼位之後,果然也考慮到了朱棣等皇親國戚的威脅,所以他為了鞏固皇權,就與自己的大臣商量了一番「削藩」的計謀,當時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逼自殺。而且朱允炆想要以邊防為名,調離朱棣身邊的精兵,藉此機會直接剷除朱棣,沒想到朱棣在身邊人的建議之下,啟兵率軍南下,攻佔南京,最終在1402年,燕王朱棣即位。

朱元璋的預測非常準確,朱棣果然性情殘暴,他在皇宮登上皇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將朱允炆後宮的所有妻子兒女全部殺了個乾淨,剛一上位就落了個「嗜殺」的稱號。就算面對手下的大臣,他也非常的殘暴,比如瓜蔓抄,誅十族等,手段著實殘忍。

不過朱棣確實也是頗有治世才能,朱元璋認為他不適合當皇帝,朱棣在上位時為了能夠做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他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徵,收復安南,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大明版圖的完整。而且對外交際上,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確實宣揚了國力。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另外,朱棣的勤勉,也可以在中國封建時代的五百左右名帝王中,排進前三,在他執政的22年期間,幾乎每一天都是在繁忙的公務當中度過的。據史料記載,朱棣每天都要在凌晨4點左右起床,沐浴更衣後,開始上早朝。在處理完了滿朝文武所稟告的事務之後,朱棣就要開始處理剩下的奏摺,一直到用午膳。而且朱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特地設了兩個機構,一個是東廠,另一個就是錦衣衛,在利用短暫的時間用完午膳之後,朱棣還需要聽這兩個機構的廠公,對自己匯報相關的工作,就這樣一直處理政務,忙到了晚上,直到太監提醒朱棣睡覺,朱棣才會休息。哪怕在生命的最後,朱棣也是病死在了戰場之上。

時過境遷,歷史已經成為了過去,朱棣和朱元璋在位時的成敗得失,也在後人的心目當中,也留下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不過客觀來說,朱棣確實是個好皇帝,他在位期間,不僅沒有讓國土丟失,反而讓國家變得更加欣欣向榮,他的功過可以三七開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朱棣:我做皇帝最合適,沒我不行
    朱元璋之後,明朝是急需一位承前啟後的一位皇帝,從而開創一輪新的局面,,而不是一位守成的繼承人。從朱元璋的內心深處來說,他是希望在他之後的繼承人是繼續執行他既定的方針政策。為了明朝的萬世江山,朱元璋在位時可是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不僅清除了可能影響統治的曾經一起浴血奮戰的兄弟,還制定了相當完備的制度,就是希望後世子孫能不費心地統治下去。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他可能想到了在他死後出現的腥風血雨,但絕沒有想到明朝會很快沒有沿著他既定的軌跡前行。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朱元璋的稱帝、為帝之路,可謂是非常成功的,曾落魄到做乞丐的他,最後卻成為了一位文治武功的優秀皇帝,多年來,他的所做出的功績依舊被世人所稱讚,但是,在他臨終前的一個做法,卻讓世人感到不解: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愁——這麼大的江山,我死之後,交給誰來坐?  長子朱標  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
  • 朱元璋和朱棣誰的軍事能力強?
    朱棣相比朱元璋來說,那屬於官二代,富二代,生活閱歷和比朱元璋差太多了,朱元璋從無到有,朱棣好歹不說,還有八百兵,後來還拉來個幫忙的,寧王。雖然也曾隨隨父親出徵過,也曾打敗過蒙古,但是軍事上都是父親的點撥,和大將徐達等人的教導。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個,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繼承人,即使嫡長子朱標去世,朱元璋還有4個嫡子可選,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韜武略、戰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棣,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朱棣,而要選擇孫子朱允炆?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朱棣由於遠在北京,替大明鎮守北疆,就註定了他在京城內沒有代言人。而皇位的爭奪不是由老皇帝指定,就是百官推薦。也就是說,新皇帝幾乎都是在皇權和官僚集團的博弈中產生。故而朱棣本事再大,由於在京城內缺乏自己的勢力,而沒有代言人替他到前臺來爭取。反觀朱允炆,由於朱標當了25年太子,已是根深蒂固,其勢力已不亞於朱元璋了。
  • 皇帝都自稱朕?朱元璋:我自稱咱,朱棣:我自稱俺
    他規定,皇帝必須要有一個專屬的自稱,不然凸顯不出九五之尊的氣質。 而到了明朝,皇帝的自稱再一次發生了變化,明太祖朱元璋喜歡自稱咱或者我。關於明朝的電視劇也有不少,朱元璋的自稱往往不是朕,而是「咱」這樣接地氣的字。
  • 鐵血帝皇朱元璋,為給皇家掃除障礙,殺人無數,最後為何不殺朱棣
    而朱元璋作為一名白手起家的皇帝,他的能力絕對是不容置疑的,至於政治手段那也是突出的。作為一個聰明的皇帝,朱元璋生前可以說是在盡力為兒子、孫子鋪路,哪怕殺完文臣武將,哪怕廢除丞相。其實說到底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孫子可以坐穩江山。作為一位機關算盡的皇帝,對於燕王的危險性,朱元璋自然是明白的,可惜有些事情總是無奈的。
  • 為什麼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後期皇帝卻處處受文官制約?
    朱棣得位不正,但朱棣即位是通他自己的努力達成的,這和開國之君類似。況且朱棣在朱元璋的基礎下,讓明王朝變得更加強盛,永樂盛世就是證明。朱允炆就是位守成之君,他沒有經歷過戰火和廝殺,身上也缺乏氣場和決斷,威信較低,於是這就給了朱棣機會。 朱允炆盲目信任齊泰、黃子澄,不論是削藩還是出兵,齊泰、黃子澄的決策一錯再錯,而朱允炆卻起不到一絲積極作用。削藩直接逼反了朱棣,給了朱棣靖難的理由,出徵換成了李景隆,又給了朱棣取勝的機會,就好像朱允炆一直在給朱棣做嫁衣。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也不知道是湊巧還是專門安排的,秦王、晉王這兩位都在朱元璋死前先後去世,所以朱元璋臨終前曾對朱允炆說過,秦晉二王已死,你可以安心繼位了。 但是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清楚,還有一個威脅那就是燕王朱棣,甚至可以說朱棣的威脅要遠遠高於秦晉二王,這兩位與朱標一母同胞,還有顧忌叔侄之情的可能,燕王就肯定不會的,感情沒那麼近。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
  • 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有關係
    導語: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也有關係,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文/有文化的阿呆 圖/網絡說到朱棣,大家都不會陌生,尤其是一些對歷史比較熟悉的人更是聽過這個名字,而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也的確為明朝做出了很多貢獻,帶領明朝走向了一個比較發達,比較強盛的時代。不過大家不知道的可能是他的皇位並不是通過繼承得來的,而是通過自己搶來的,那麼他搶到的是誰的皇位呢?
  • 朱元璋剝桔子給朱棣吃,母親知道後大驚失色說:快逃命,你爹要殺你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關於他給兒子剝橘子這個事,對於平常家庭來說,父親疼愛孩子,給自己孩子剝橘子是父愛的表現,父親給孩子剝橘子可以讓兩人間的關係更加的緊密,這在我們看來是一件非常正常,並且充滿愛意的事情,但是當時朱元璋給兒子剝橘子後,兒子的母親了解了事情後卻讓兒子趕快逃命,你肯定感到不解,切莫著急,下面我就來給你講解一下這個事是怎麼回事。
  • 明成祖朱棣,既然上天不給我皇帝之位,我就靠自己的實力拿下皇位
    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的皇帝之位來得並不光彩。他從自己的侄兒朱允炆手中搶來了皇位。正是因為獲得皇位的手段不正當,他也背負了很多罵名。很多人對他的評價都不好。不看其他因素,只比較朱允炆和朱棣兩個人的文武才能和處理政事的能力來看,我認為朱棣是勝過他的侄子朱允炆。如果朱允炆當皇帝的話,還真不一定能比他叔叔當得好。畢竟朱允炆耳根子太軟了,有沒有什麼心計,這樣的人處理政事會猶豫不決,也會被大臣們擺弄。為什麼朱棣更適合當皇帝呢?
  • 朱元璋欽點六元及第狀元 為何被朱棣做成「草人」斬首
    朱棣是朱元璋四子,此人胸懷大志,文武全才,朱元璋生前,他被封為燕王,坐鎮北方,經常參加戰事,曾為邊境的安全立下赫赫戰功的。但朱元璋在其長子即太子朱標死後,並沒有立朱棣為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這樣朱棣心中不服。於是在建文帝繼位剛四年,1403年,他就起兵造反,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叔侄爭奪皇位之戰,即「靖難之役」。
  • 為什麼朱元璋被稱為「明太祖」,朱棣被稱為「明成祖」呢?
    開國皇帝擁有開創國祚的不世之功,後世子孫功勞再怎麼大,也不可能超越開國之功,所以,一般情況下開國皇帝基本都被授予「太祖」的廟號,在太廟中永享祭祀,其他的皇帝去世後,會根據其一生的功績給予相應的廟號。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有開國之功,他自然要被授「太祖」廟號,這點沒什麼可說的,那麼,朱棣為什麼又被成為「成祖」呢?
  • 朱元璋最善謀的兒子朱權,是怎樣被朱棣算計的?
    朱棣看上了朱權這塊大肥肉,發誓不得手不罷休。他精心地給朱權下了個套子,朱權雖然善謀,但那是謀外,他沒想到家兄朱棣的算盤打到自己頭上。有人說,朱棣與他老爸朱元璋一樣,天生是吃造反這碗飯的。這句話沒問題,但要細分析,還是有不同。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永樂大帝是「文治武功」,在明朝所有的皇帝當中——明代一共16個皇帝,如果你要給他們能幹、賢明排一個座次的話,我覺得朱棣排前幾名這是沒有疑問的,甚至我認為就可以排第一,你說他是整個明朝最能幹的皇帝,這應該也不為過。但咱們既然是第一次講朱棣,我覺得首先還是得講他牽絆一生的一個執念,那就是他統治的合法性的問題,這就是咱們講朱棣的一個切入點。
  • 朱棣之子朱高熾,可愛的吃貨皇帝,仁愛世人卻差點被廢
    朱棣本來是有些不同意,但恰好他的父親朱元璋喜歡仁愛溫和的孫子(從朱元璋當年選建文帝,也能看得出來朱元璋的這個喜好)。於是朱元璋考了幾次他的政務能力,驚喜地發現他不僅特別擅長政務的事情,而且內心柔軟,比如如果發現奏章上出現小錯誤,他都替對方掩蓋,而不是顯示自己才學地報給祖父聽。朱元璋於是很喜歡這個孫子,認為他有做聖人的潛質。
  • 朱元璋為何沒有傳位給兒子朱棣,而立朱標的兒子為太子的真實原因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在元末期間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打下了大明江山,建立了明朝朱氏政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媲美秦始皇、漢武帝的千古一帝。朱元璋智勇雙全,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全面乃至於完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