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經十六帝,共計276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勤於政務,明朝經濟繁榮,政治昌盛,眾多明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皇帝一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第二個就是明成祖朱棣。不過,曾經的朱元璋卻斷言朱棣並不適合做皇帝,而且還幾次三番的打壓朱棣。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你解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因為太子朱標早死,所以朱元璋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年號建文,即明惠帝。朱元璋生前覺得自己的兒子朱棣,雖聰慧卻性情殘暴,他總結過前朝之所以滅亡的原因,比如:秦朝兩個皇帝都殘暴,故此,大秦滅亡,朱元璋深深地知道朱棣殘暴的性格,故此,他選擇老實厚道的朱允炆當了皇帝。
不僅僅是因為朱棣性情殘暴,朱元璋還有一個更深的考量,子孫後代想要繼承皇位,一定要選擇嫡長子才順應祖訓,而朱允炆才是真正的嫡長子,名正言順。如果直接提拔了有才華的朱棣作為繼承人的話,剩下還有24個皇子,他們肯定會感到不服氣,一些比朱棣名次要靠前的長子,可能還會覺得自己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如此看來,如果不是嫡長子即位,其他的皇子都有反叛的心思,天下豈不是大亂了?所以這也是朱元璋想要朱允炆繼承皇位的原因之一。更何況朱棣的出身普通,只不過是一位后妃生下的皇子罷了,而真正的皇太子,應該是他最信賴的馬皇后一脈所生,所以朱元璋怎麼能夠不偏愛朱允炆呢?
而且朱元璋覺得朱棣頗有城府,生怕朱棣會造反,影響自己的皇太孫繼位,所以幾次三番的打壓朱棣。而朱允炆繼位之後,果然也考慮到了朱棣等皇親國戚的威脅,所以他為了鞏固皇權,就與自己的大臣商量了一番「削藩」的計謀,當時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逼自殺。而且朱允炆想要以邊防為名,調離朱棣身邊的精兵,藉此機會直接剷除朱棣,沒想到朱棣在身邊人的建議之下,啟兵率軍南下,攻佔南京,最終在1402年,燕王朱棣即位。
朱元璋的預測非常準確,朱棣果然性情殘暴,他在皇宮登上皇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將朱允炆後宮的所有妻子兒女全部殺了個乾淨,剛一上位就落了個「嗜殺」的稱號。就算面對手下的大臣,他也非常的殘暴,比如瓜蔓抄,誅十族等,手段著實殘忍。
不過朱棣確實也是頗有治世才能,朱元璋認為他不適合當皇帝,朱棣在上位時為了能夠做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他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徵,收復安南,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大明版圖的完整。而且對外交際上,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確實宣揚了國力。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另外,朱棣的勤勉,也可以在中國封建時代的五百左右名帝王中,排進前三,在他執政的22年期間,幾乎每一天都是在繁忙的公務當中度過的。據史料記載,朱棣每天都要在凌晨4點左右起床,沐浴更衣後,開始上早朝。在處理完了滿朝文武所稟告的事務之後,朱棣就要開始處理剩下的奏摺,一直到用午膳。而且朱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特地設了兩個機構,一個是東廠,另一個就是錦衣衛,在利用短暫的時間用完午膳之後,朱棣還需要聽這兩個機構的廠公,對自己匯報相關的工作,就這樣一直處理政務,忙到了晚上,直到太監提醒朱棣睡覺,朱棣才會休息。哪怕在生命的最後,朱棣也是病死在了戰場之上。
時過境遷,歷史已經成為了過去,朱棣和朱元璋在位時的成敗得失,也在後人的心目當中,也留下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不過客觀來說,朱棣確實是個好皇帝,他在位期間,不僅沒有讓國土丟失,反而讓國家變得更加欣欣向榮,他的功過可以三七開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