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京津冀一體化大背景下,探尋河北商業零售業的投資與發展機會,立足石家莊、唐山、邯鄲、保定等城市,我們會陸續推出針對城市商圈、知名商業項目、業態和品牌的系列報導,此文為第五篇。
(贏商網報導)2013年5月,因相關合作方發生重大違約導致商場物業租賃合同終止履行,大洋百貨撤走了位於石家莊濱江商務大廈的門店,同年8月,百盛百貨(需求面積:30000-50000平方米)二次進駐石家莊的門店再次關閉,黯然離開萬象天成購物中心,此後,石家莊僅剩銀座商城、萬達百貨這兩個外來百貨品牌。
兩大百貨撤離石家莊4年之後,原合作商場進行了怎樣的調整,是否按照消費市場的變化趨勢優化了品牌組合,從而煥發新的生機呢?贏商網實地踩盤項目現場,發現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大洋百貨撤走後,濱江商務大廈商場命運多舛
大洋百貨撤走後 商場命運多舛
大洋百貨集團是在中國大陸專門從事百貨零售的臺商投資企業,目前大洋百貨在南京、武漢、重慶、福州、蘇州等10個城市開設有15家店。
2011年12月17日,石家莊大洋百貨開業,項目選址石家莊市最繁華的中山路商業圈,進駐位於中山路與休門街西南側的濱江商務大廈裙樓商場。該店總面積約22000平方米,包括B1層和L1、L2層,集中了國內外150多個品牌,是大洋百貨集團全國連鎖的第十八家店,也是該品牌進入北方市場的重要戰略布局。
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5月,運營時長不足兩年的大洋百貨關店。至於關店原因,大洋百貨當年公布的公告稱:因相關合作方發生重大違約導致商場物業租賃合同終止履行。
大洋百貨石家莊店的合作方是濱江集團旗下河北濱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濱江」),據報導,濱江商務大廈是石家莊休門村改造項目的一部分,該大廈緊挨著勒泰中心、北國商城,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米,由一棟地下3層地上4層的裙樓和兩棟塔樓(寫字樓和酒店式公寓)組成,塔樓共計673套房,住戶主要是快捷酒店的旅客和回遷戶的居民,以及部分辦公人群。
大洋百貨關閉後,河北濱江將該商場更名為樂U新天地,於2015年1月18日重新開業,一層主營潮牌名品、潮妝用品等,漢堡王、蜜粵餐廳、卡諾烘焙、拉庫契納義大利餐廳等餐飲名店進駐,二層主營服裝鞋帽、生活雜貨、美甲休閒。三層主營兒童主題樂園、休閒健身、城市農莊,四層主營大型餐飲。
不過,並不是河北濱江對樂U新天地直接進行招商運營,而是由石家莊祺邦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祺邦商管」)整體租賃下該商場去經營,不過,祺邦商管隨即與商家們鬧出租賃糾紛。
石家莊網絡廣播電視臺的報導顯示,商戶反映稱,2015年1月開業後,祺邦商管的運營配套宣傳和營銷手段沒有跟上,招商也不飽和,一層有一半的商鋪空置,儘管祺邦商管給商戶提供了從2015年1月18日至2015年10月31日的免租期,但是商場也沒有旺場。
2016年初,隨著部分商戶的租約到期,其他商戶就莫名其妙地被強制清退,商戶投訴和協商解決問題時,發現祺邦商管已經搬離了辦公地點。
筆者近日踩盤該項目,發現商場一樓和二樓的商家都已經清場,從半開著的圍檔裡面看,工人正在往外搬運廢料物資,看來物業已經荒廢了不少時間。
負1層經營著量販KTV、網吧,從旁邊的電梯上去,3樓經營著一家低俗的娛樂會所,4樓經營著吉姆熊健身俱樂部。
濱江商務大廈地處中山東路的繁華商業地帶,2013年5月大洋百貨關店之前,大洋百貨與北國商城、勒泰中心一起襯託起整個北國商圈,形成三足鼎立的商業格局。大洋百貨關閉後,濱江商務大廈商場的運營逐漸偏離了商業正常的經營邏輯,定位和經營方式呈現斷崖式下跌,如今成為不入連鎖品牌商家法眼的物業,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百盛百貨關店後 萬象天成仍未度過艱難調整期
百盛百貨是馬來西亞金獅集團旗下百貨零售品牌,被稱為「外資百貨第一店」,在中國廣大的一二線城市擁有大量門店,在中國北方市場的門店涵蓋北京、張家口、青島、煙臺、太原等地,進駐石家莊市場經歷了「二進二出」的尷尬歷史。
1995年百盛百貨率先入駐石家莊,落戶中山路的國貿中心,在石家莊商業市場具有先發優勢,但1998年該店關閉。2009年,百盛百貨捲土重來,以主力店的形式進駐萬象天成購物中心。
由河北天成企業集團開發的萬象天成位於橋西區裕華西路15號,是個包含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商住公寓為一體的綜合商業地產項目,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該項目由獲得詹天佑大獎的美國設計師王弄極擔當設計,購物中心包括B2層至L5層,有著很好的物業基礎和動線設計,定位為區域型精品購物中心,北國超市、博納影城等品牌進駐。
2013年9月,石家莊百盛百貨再一次關店,此後未再涉足石家莊市場。據當時的報導稱,百盛百貨的撤出與本土商業企業的強勢競爭有關,石家莊是個本土企業享有壟斷地位的市場,外來百貨零售市場在渠道資源、價格戰上難以佔有優勢。
百盛百貨關閉之時,萬象天成稱將啟動商場業態布局的調整,優化組合,加大時尚餐飲面積,引進更多的優質兒童主題連鎖店,引進生活超市填補省會便利生活的空白,增強購物中心的消費體驗。
萬象天成購物中心
近日,筆者踩盤了萬象天成購物中心,發現商場人氣很差,在影院、超市、餐飲、運動、兒童業態之外,沒有一家快時尚品牌進駐,沒有體現精品購物中心的內涵。
具體說來,萬象天成購物中心各樓層的品牌業態分布是:B2層分布著博納影城、北國超市、呷哺呷哺,以及兒童業態、VR體驗等配套業態,B1層分布著健身館、運動用品集合店,L1層以服飾零售業態為主,但並沒有知名的熱門服裝品牌,L2層分布著瑜伽培訓中心、射箭館、娛樂主題空間、書店、古箏研習社、超級密室體驗館、Eland等,不少商鋪上著圍檔,L3層、L4層以兒童業態為主,金寶貝、芝麻英語、快樂氣泡兒童攝影、樂友孕嬰童、番茄田藝術中心、Qtools 母嬰連鎖店等進駐,L5層是餐飲樓層,金春禧、楓葉臺灣火鍋、保釣鐵板燒、茉莉花開創意川味餐廳等進駐。
百盛百貨撤出萬象天成已經過去整整4年,萬象天成似乎還未找準項目定位,沒有想方設法克服地理位置的不利條件,通過精準的客群定位和創意營銷來穩步擴大影響力。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百盛百貨撤出後,百貨場內的部分零售品牌留在萬象天成開出獨立門店,近幾年來,萬象天成對業態布局的調整幅度很小,僅僅將品牌在不同樓層挪動位置,品牌更新毒素太慢,調整步伐太慢,沒有跟上市場變化的節奏,加之高管頻繁換人,每個高管入主後短期內又離職,出現了多輪管理空檔期,所以整體並不樂觀。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萬象天成的寫字樓、酒店為商場提供了一部分消費者,目前萬象天成的調整方向是往情景化、文化創意的方向上轉型,做客群和業態細分,聚焦白領人士做文章,調整效果如何還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