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都是高福利國家,所謂從搖籃到墳墓,西方一些左傾國家,勞動至上,但是也帶來社會問題。假期長,工作時間短,中國人之所以發財,是靠勤奮、勤勞和儲蓄。
有的國家因為無法負擔高福利,財政出現問題,有的國家推行很短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制度,結果效率依然低下。因為人有惰性,人的天性就是懶惰,不幹活,不上班,拿高薪是最好的,那樣企業不虧損麼,那樣國家能進步麼?所以關鍵還是人的道德和素質問題,簡單說人品。
據環球網客戶端、搜狐、中經網客戶端、英國每日新聞、中華網、環球時報1月7日報導,芬蘭新總理,呼籲推行4天6小時,每周24小時工作制。
芬蘭屬於西方比較發達的國家,雖然寒冷,但是國力不差。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那邊冬天冰天雪地的,上班也不方便,還要耗費暖氣、電費。中國前一段時間,也有地方推行4天半工作制,說是為了假日經濟,旅遊經濟,拉動消費和增長。
現在旅遊業已經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從國際層面,放假多,居民有幸福感,也能拉動旅遊、休閒和第三產業發展,經濟發展,並非是傳統的製造業。
對於網友來說,羨慕經常休息,工作時間短的,其實還是要看效率,有一些公司推行這些有效,甚至能力強、素質高的,敬業的,職業道德強的,你不用規定固定時間,固定工作量,只給他一個指標完事。需要規定工作時間、工作量的,往往屬於能力、素質不行,簡單說,你在法定時間或者企業規定時間你,無法完成工作目標,無法為企業盈利。那你就需要多幹,延長時間。
每個人都想少幹,但是企業家一些老闆可能是一天工作十幾小時,365天沒休息,因為投入,因為敬業,或者是小創業公司老闆,睡地板,沒日沒夜幹,因為壓力,因為熱愛。事業是幹出來的, 不是享受、安逸出來的。
我覺得現在部分勞動者素質堪憂,是不是優秀的人大多數創業去了,在職場、求職市場上,其實大批的人每個人實際創造效益不超過2000,但是往往期待6000、8000、100000薪酬,還要多休息,少上班,還幻想各種獎金、福利、待遇。試問,你連自己工資都賺不回來,不考慮加班、增加工作量,提高效率,績效考核過關,還考慮啥福利、待遇呢?
延長勞動時間是資本主義最初的野蠻剝削方式,被抵制,不符合人性,也不以人為本,科技發達了,很多事情機器可以幹,人工智慧可以幹,馬雲說未來人類工作時間每天3小時夠了,大量時間是娛樂、休閒、閱讀,所以巨頭們都布局大文娛產業、文化、休閒產業。聽起來很有道理,有的人寫寫自媒體可以一個月賺幾千、甚至幾萬、幾十萬,這或許是文化創意者、內容創業者、作家、作者們最好的時代,也或許是最壞的時代。
作為內容創業者,你是每天寫16個小時,365天不休息,還是每天寫3小時,一周寫3天呢,每個人答案不一樣,每個人在每個階段想法不一樣,但是只要你幸福,不焦慮,你能賺錢就行。
所以996也好,每天3小時,每周休息3天也好,都不是問題,只要結果理想。社會是多元的,世界是複雜的,前提是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文|蘇白傳媒 柳輕侯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點評:3小時工作4天,只要結果好就行,國民肯定高興,幸福感強,也是為了選票吧。時間和效率的問題,對於高能力、高階、高素質員工,可以自我管理,彈性工作制,對於低質、低能力、低素質員工只能是胡蘿蔔加大棒,傳統專制管理。入職者素質、人品很重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人品低劣,無法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