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新總理擬「推出」4天6小時工作制?不好意思,這才是事情的真相

2021-02-13 小多少年時
本文來源: 「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作者:錢文丹,如果喜歡「小多少年時」的文章,請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讀完文章後點一下「在看哦!

....

1月6日,全芬蘭都在休假。

世界卻把芬蘭叫醒了,因為一個女人。

她是芬蘭剛上任的國家總理桑娜·馬林。不知道她的,可以看我這篇文章《34歲的她當上總理後一夜刷屏:開掛的人生,揭開芬蘭教育的秘笈》。

這個女人「在做」一件激進的事。

你聽說了嗎?

芬蘭新總理欲推出4天6小時工作制

這是幸福的秘訣嗎?

英國《衛報》說:芬蘭新任總理,現年34歲的桑娜·馬林正在考慮實行一周四天工作制,一天工作6小時。這是幸福的秘訣嗎?

獨立報說:「芬蘭新任總理要求每周工作四天。」

英國商業電視頻道寫道:「芬蘭總理要求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六小時。」

同時,在《每日郵報》上,成千上萬的讀者正在點擊標題是「芬蘭根據34歲的首總理桑娜·馬林制定的計劃,實行為期四天的工作周和六小時制。」

這則新聞不僅限於英國媒體。在星期一的12個小時內,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印度、亞洲、歐洲的各大媒體網站上都在重複。愛爾蘭廣播直接把它作為當日話題。

中國媒體也在跟風。

騰訊新聞說:「芬蘭擬推4天工作制:每天上班6小時。」

澎湃新聞說:「芬蘭34歲新任女總理欲推新工作制:每周4天每天6小時。」

新華網說:「芬蘭女總理欲推每周4天6小時工作制:多點時間陪家人。」

環球時報、鳳凰網、東方網、新京報等各大媒體也以此為國際熱點。

但,這不是真的。

「這些說法不僅不存在芬蘭的任何政策中,即使是政治提案裡也沒有出現過。」芬蘭本地媒體《芬蘭即刻新聞》看不下去,發文回應。

芬蘭最大媒體《赫爾辛基報》,更是髮長文闢謠:這些言論只是馬林個人對未來的暢想,事實上她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從未想過把減少工作時間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

就連芬蘭中央政府都覺得不能任由全球媒體這麼傳播下去,周二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官方闢謠:

那麼,這個虛假的新聞故事是如何開始的,錯誤信息又是如何被迅速傳播的?

一個女人的大膽暢想

變成了全球媒體爭相追捧的「事實」

故事素材來自2019年8月份。8月17日,馬林所在的政黨當時在芬蘭圖爾庫市慶祝該組織成立120周年。

黨員們聚在一起,聊聊黨史、暢想未來。在小組討論中,馬林確實提出了與工作生活有關的大膽暢想:為什麼每周4天,或每天6小時的工作制不能成為下一個目標呢?

8月19日芬蘭當地媒體《赫爾辛基時報》就她的言論進行了報導,標題是《馬林浮漂的想法:4天24小時工作制》。

文中引用了馬林在小組討論中的原文:

一周工作4天,或是每天工作6小時。為什麼不能成為下一步的戰略目標呢?8小時工作制真的是最後真理嗎?

我認為人們值得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愛人、愛好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文化。這或許是我們工作生活的下一步願景。

這段文字就是謠言的底稿。有兩點請注意:

首先,這群人聚在一起是給自己的政黨慶生,而不是制定國家政策。芬蘭是多黨合作執政,任何一個政黨都沒權利私自製定政策。所以馬林當天發表的想法,只是她的個人暢想。

其次,她用的是「或者」,她從未說兩者可以同時實現。這一點在8月31日芬蘭媒體上得到澄清。這就帶來不同解讀——要麼一周工作四天,但她沒說一天工作幾小時。要麼每天工作六小時,但她沒說一周工作幾天。

四個月後,2019年12月16日,這個素材被奧地利媒體挖到報導。記者引用馬林的話說,表明這是馬林的個人言論,基本算合理。

大反轉發生在2020年1月2日,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報紙《新歐洲》發表了記者佐伊·迪迪利的文章,其標題是「芬蘭總理馬林要求該國每周工作4天,和每天工作6小時。 」

它給人的印象是,這是馬林出任芬蘭總理後宣布的一項新政策:「自12月初,芬蘭新任總理桑娜·馬林上任後,就要求在該國引入靈活的工作日程,預計工作日為一周4天,一天6個小時。」

這就把她的個人言論變成了國家政策。

「剩飯」炒得很成功,就是這篇文章引來後續發酵。

首先是英國各大媒體帶節奏,比如衛報、獨立報、每日郵報這些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陸續報導了馬林關於人們應該花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的評論,宣傳芬蘭總理要求芬蘭人一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

但他們都沒有提供原始信息的上下文和時間線。

緊接著,其他國家開始瘋傳。

像病毒一樣瘋傳。

全球只有9%的學生

能夠分清「事實「和「觀點「

雖然這不是什麼有害信息,但在這個信息過剩、難辨真偽的網際網路閱讀時代,太多人在迅速傳播信息,太少人核實其信息是否真實。

更令人擔憂的是,傳統上令人信賴的知名媒體對其新聞的獲取路徑、至關重要的事實也不進行核實。

更有意思的是,謠言比事實更惹人愛,傳播更快。這讓我想起2016年全球媒體頭版都在報導:

「芬蘭廢除學科教學,代之以現象式教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校科目的國家」,謠言一出,全球媒體都失去理性,至今沒被撲滅。

似乎出來闢謠只會煽動謠言的火焰更加生機勃勃,似乎引起人們對「事實」的關注也並不能使謠言消失得更快。

這到底是怎麼了?我想背後有兩點值得推敲:

一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缺乏媒介素養教育。我們活在數位化時代,科技發展太快,教育發展太慢,跟不上。先別說已經畢業的成年人鮮有機會回爐重造、接受媒介素養教育,就算此時正在校園裡的孩子,他們也普遍缺乏媒介素養教育。

這裡有必要普及一下媒介素養的含義。根據赫爾辛基大學學者Hannu Nieminen的解釋,它涵蓋以下四個維度的能力:

1. 我們有使用不同媒介的能力。比如電視、報紙、手機、電腦、app、網站等媒介。

2. 我們對媒介內容的批評性解讀能力。不僅是理解文本表面上的意思,還要意識到內容背後生產者的立場和他們的目的。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些信息。

3. 我們要具有注意媒體安全、網絡安全的能力。你必須明白自己在線上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比如個人信息的洩露問題。

4. 我們還有媒介內容生產者的能力。社交媒體爆炸的時代,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可能是媒介內容的生產者,我們發照片、發狀態、發文章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媒介素養教育的一部分。

捫心自問,我們能做到幾點?成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孩子。全球只有9%的學生能夠分清事實和觀點。

PISA測試之父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在PISA2018發布會上提到,在OECD國家裡,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分清『事實』和『觀點』。

這是發達國家的數據,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只會更差。

我們成人又比孩子強多少?

過去,人們要查數據就會直接去翻百科全書,而且不用擔心其中的真假,因為內容都是經由許多人反覆推敲核定的;

過去,學生會在書本上找到問題的答案,且基本可以相信它們,如今網際網路上有無數的對應解答,自辯真假變得愈發重要,也愈發困難。

要能辨別並意識到眼前的所見所聞並非真實,教育就不能限於考察學生是否正確地理解文本,而是看重學生通過多種路徑搜索、比較、對照、整合信息的能力。

這種評估信息真偽的能力比理解信息意圖的能力,更高一級。這對年輕一代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可悲的是,大多數國家的學校教育不教這個。

二是虛假信息滿足了當代人內心的缺失。世界人民之所以狂推「做四休三,每天6小時工作制」,實質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工作和生活的失衡。

這個世界上有77億人口,只在北歐這2千7百萬人口(相當於一個上海)中真正群體性實現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你去看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的日常,他們雖然不是996模式,但普通人的生活同樣疲憊不堪。

這個時候,北歐模式就像一個烏託邦,寄託了所有人的夢。凡是能給其他國家人內心缺失帶來「補償」的新聞,總是火速傳播。

而對北歐人來說,現在5天8小時工作制,沒有加班文化(少數的醫療行業需要加班,但要付比工作日成倍的工資),公共假期所有人都放假,不管你在什麼單位工作,每個員工都有1個月的暑假,這些已經讓他們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甚至,多年以來,芬蘭一直在實行針對一二年級家長80%的工作制。意思是說,如果你家裡有上一年級、二年級的小孩(因為芬蘭一二年級學生中午12點、1點就放學了),父母任何一方都可以休撫育假,申請一部分時間在家陪娃,一周只工作80%的時長,領80%的工資。

有一些芬蘭家長是選擇「做四休三」,周五就開始休息。也有一些芬蘭家長是選擇每天只工作6個小時左右,下午3點就下班去接娃。

這或許是馬林暢想的現實依據。

芬蘭媒介素養教育的做法

滲透在每一學科和日常生活中

我前面說,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學校教育不教媒介素養。準確地說,應該是媒介素養課程從未出現在中小學課程中。

但芬蘭有其他策略。雖然芬蘭學校同樣不單獨開媒介素養課程,但他們卻把媒介素養教育融入到各個學科中。

媒介素養教育最核心的多元識讀、甄別信息、批判性閱讀文本的能力是可以每天都教的,而這正式媒介素養教育的本質。

如何融入其他學科?芬蘭小學教師海倫娜·馬基寧,跟我聊了她在語文課堂內怎麼落實。

我們的芬蘭語課文,並不是一個權威的必教內容。

它只是我們學習某一主題的材料,我會讓學生拿著這個主題去搜其他文章,看看別人寫了什麼、從什麼角度來寫、怎麼描寫的。

也許你搜到的文章比課本寫得好,那要說出理由。也許你搜到的文章不如課本寫得好,那也要說明理由。

這就是甄別信息、批判性閱讀文本的能力。

對芬蘭學生而言,課文從來不是用來背誦、作為經典追隨的,只是一份用來鍛鍊批判性思維的閱讀材料而已。所以芬蘭語文教學幾乎不要求學生去背誦課文。

這跟我們所熟知的語文課有著本質區別。

我們的語文課太看重課文的重要性、太看重課文主旨、太看重理解文意。其實還是停留在初級的識讀文本、理解文本層面,沒有時間進入更高級的評估文本、運用文本層面。

另外,芬蘭國家層面是步步升級對學生媒介素養的要求。媒介素養所需要的多元識讀能力被列為國家課程大綱的核心要求之一,成為芬蘭學校教育的終極培養目標之一。

這個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

從學前教育課程大綱起,芬蘭就把多元識讀能力作為學前教育培養目標之一。幼兒園孩子不僅要學會閱讀紙質書,還要學習電子化閱讀、適應屏幕、音頻、動態符號等。這還停留在識讀層面。

到了中小學,繼續把多元識讀能力作為芬蘭教育終極目標——七大橫貫能力之一。自然,對多元識讀的要求提高了——

它要求學生能去解釋信息、對內容進行價值判斷,以及比較、甄選信息的能力。這就到了評估、運用層面。

(芬蘭教育的終極培養目標:一個人需要的七大橫貫能力)

是這些優質的學校教育讓芬蘭孩子對於錯誤信息的甄別能力歐洲最強,芬蘭也被評為最能抵制虛假信息的歐洲國家。

想要孩子具備甄別假新聞的能力

家長可以做這些小事

那作為父母,又能為孩子的媒介素養做些什麼?

芬蘭《赫爾辛基報》曾發布過一份調查報告,他們請20000名芬蘭家長回答了《什麼是好父母》的問卷(我這篇文章介紹過) 。

有72%的芬蘭父母認為,孩子接觸到的遊戲、媒體、社交軟體,爸媽自己也該花時間了解。

這或許能給中國家長一些啟示:與其完全阻止小孩接觸媒體資源,不如在自己的了解和監管下,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培養小孩不同媒介的使用能力、網際網路信息甄選能力、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在數位化時代。

1、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瀏覽新聞照片、廣告圖片或其他圖像。跟孩子討論這些照片可信嗎?某些圖像是否被美化、被編輯過?

2、當孩子在街道上,網站上,報紙/雜誌上,或電視上是否能識別廣告?廣告素材是讓孩子甄別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非常好的分析對象。

3、家長平時多陪孩子一起讀新聞,看新聞,在晚餐時跟孩子討論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些事情。這些報導是事實還是虛構?

4、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信息源的可靠性,同樣的信息是否可以找到其他信息源, 以及推敲該新聞的時間線等等,來引導孩子進行批判性思考。

5、家長可以跟孩子追問媒體想說什麼?它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事實還是某人的觀點?

畢竟媒體內容始終是作者選擇的結果。目的可能是傳達信息、可能是使人發笑,也可能是讓觀眾購買產品。 此時,您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形式媒體(文本、音頻、視頻)帶來的不同效果。

說到底,每天上演的新聞事件都將會是強而有力的教育機會。順著孩子的思路走,讓孩子解釋他們想法、鼓勵孩子思考、學會判斷。

一旦孩子學會質疑收到的資訊,他們就會養成批判性思考的態度和習慣。

01 價值159元音頻課

《少年時精華特輯100講》

共123集

音頻在贈品筆記本發貨後7天內開通,開通後登錄收聽。

方法:點擊「小多少年時」公眾號左下角【贈品】-【2021贈送音頻】,點擊右上角【登錄】即可享受權益,帳號為您的「收件人」手機號,密碼為手機號後六位(若您已有帳戶,按您的密碼正常登錄即可)。

02 價值39元

《少年時定製周曆筆記本》

2種顏色任選一種

註:筆記本顏色隨機發送,不接受指定顏色,介紹者慎拍!

贈品筆記本發貨時間:下單後7天內陸續發貨(周末、節假日順延)

 特別說明: 此產品為預售商品,發貨時間為2021年1月-12月,每月月底左右寄送1本,寄出後有簡訊通知快遞單號,介意者慎拍。(註:2月由於春節假期影響將延遲幾天發貨,望您諒解!)

 包郵說明: 新疆、青海、西藏地區的讀者,需要根據訂單情況補郵費,港澳臺不發貨

 退換貨說明: 一經發貨,不支持無理由退換貨及中途退訂,如遇暴力運輸導致書籍受損,請及時聯繫客服處理,請謹慎下單哦!

-

聯繫客服

手機:15712934203

固話:400-680-7771

QQ:2384499206

微信:xiaoduoui2

 ▼服務時間▼ 

周一至周五09:00-18:00

(法定節假日除外)

▼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即可訂閱 2021《少年時》第七輯(73-84)

相關焦點

  • 芬蘭34歲女總理欲推新工作制:每周4天每天6小時!你羨慕嗎?
    摘要 【芬蘭34歲女總理欲推新工作制:每周4天每天6小時!你羨慕嗎?】2019年12月10日,桑娜·馬林宣誓就任芬蘭總理,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自上任以來,馬林便引發全球媒體的關注。
  • 芬蘭女總理欲推每周4天6小時工作制:多點時間陪家人
    芬蘭總理馬林(圖片來源:《每日郵報》)海外網1月6日電 近日,全世界最年輕的政府領導人之一、芬蘭新任女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表示她有意推行全新的工作制度以給予芬蘭人民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
  • 芬蘭擬實行每周4天工作制,每天上班6小時,網友:你酸了嗎?
    外媒報導,芬蘭新任女總理桑娜·馬林提出全新的工作制度,包括每周工作4天及每天工作6小時。2015年,芬蘭鄰國瑞典開始實行每天6小時工作制,調查顯示員工在新政策實施後普遍感到更幸福、更富有、效率更高。延伸閱讀:芬蘭將迎歷史上最年輕的34歲總理,並且又是一位女性當地時間12月8日,芬蘭社會民主黨領導的五黨聯合政府宣布選定交通部長馬林(Sanna Marin )為芬蘭新總理。馬林將成為芬蘭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 芬蘭或將推行4天6小時工作制 能行麼?
    據環球網客戶端、搜狐、中經網客戶端、英國每日新聞、中華網、環球時報1月7日報導,芬蘭新總理,呼籲推行4天6小時,每周24小時工作制。芬蘭屬於西方比較發達的國家,雖然寒冷,但是國力不差。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那邊冬天冰天雪地的,上班也不方便,還要耗費暖氣、電費。
  • 芬蘭美女總理為選民「減壓」,擬推行每周4天工作制度
    新近上臺的全球最年輕芬蘭美女總理近日提議,芬蘭擬實行「每周4天、每天6小時」的工作制度。桑娜·馬林的推特主頁。/ 推特截圖為何推行「每周4天、每天6小時」?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馬林日前提議,芬蘭擬實行每周4天、每天6小時的工作制度。桑娜·馬林的提議。/ 推特截圖報導稱,芬蘭目前實行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個小時的工作制度。馬林認為,這種工作制度並不適合員工,倘若實施「新的」工作制度,將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
  • 芬蘭最年輕女總理,提出每周4天的工作制度
    1月5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芬蘭新任女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呼籲在國內施行更加靈活的工作制度。新制度將鼓勵芬蘭國民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桑娜·馬林生於1985年11月,現年34歲,2019年12月就職,是芬蘭最年輕總理、第三名女總理,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年輕的政府領導人之一。
  • 每周4天,每天6小時的工作制度,讓網友羨慕,芬蘭政府正式回應
    不過,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並不容易,高薪資的背後是高強度的工作,在國內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中,「996工作制」已經成為了常態,更有甚者還有796、896等,工作強度非常大,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顯而易見,所以現在人們也在熱烈討論996工作制。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是,此前曾有媒體報導芬蘭將實行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6小時的制度,這個消息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每周四天每天6小時 芬蘭女總理想施行新工作制度
    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相信所有人聽到這個提議都會為之振奮。近日,全世界最年輕的總理芬蘭總理桑娜·馬林就表示她有意在芬蘭推行這樣新的工作制度,這將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的家人在一起。據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導,芬蘭34歲女總理馬林表示,"我相信人們值得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愛人,花更多的時間追求自己的愛好以及生活方面,比如文化。"她還稱,這可能是她工作的下一步。據悉,在當選總理前,馬林在任職交通部長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想法了。她的提議也立即得到了左翼聯盟領導人兼教育部長安德森的贊同。"
  • 芬蘭美女總理提出新制度,一周工作4天,網友:是時候搬去芬蘭了
    在今年一月份,相關外媒報導,芬蘭新任總理桑娜·馬林表示,她鼓勵芬蘭人民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所以,她提議芬蘭實行每周只需要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這個全新的工作制度也得到了人民的一致支持,而且也得到了芬蘭教育部長的支持。
  • 新官上任三把火 芬蘭欲推「上四休三」
    來源:北京商報網上任不到一個月,芬蘭新總理桑娜·馬林就將「上四休三」的新工作制提上了日程。這並非異想天開,以高福利著稱的北歐國家早就考慮為民眾減壓。不過,革新工作制也會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福利的同時或許也將帶來職業發展的阻礙。在「人性化」和「女性化」之間,桑娜·馬林需要為這項新政找到平衡點。
  • 芬蘭最年輕女總理推行「上四休三」制度,適合中國麼?
    無論是傳統的製造業還是新興的網際網路行業,對工作時長的依賴性還是很大,目前確實不宜實行4天工作制。但倡議的聲音也有:2018年7月,中國社科院在其《休閒綠皮書》中,就提出在2025年開始進行4天36個小時工作制,並公開建議在2030年起全面實行4天工作制。
  • 芬蘭史上最年輕85後女總理上線:北歐女人當家 男人當爹又當媽
    這兩天,34歲的桑娜·馬林紅遍全網,因為大學剛畢業7年的她當上了芬蘭總理。隨著她的當選,芬蘭聯合政府也迎來全女性領袖時代。而這種女性當家的情況,事實上在北歐並不罕見。圖GJ(下同)今年4月,芬蘭社民黨贏得議會選舉,成為議會最大黨。社民黨於是聯手中間黨、綠色聯盟、左翼聯盟和瑞典族人民黨,在6月組成中左翼聯合政府。而最近,前總理林內因為郵政系統勞資糾紛帶著政府集體辭職,作為社民黨副主席的馬林戰勝黨主席、同樣年輕有為的37歲男性安蒂·林特曼,成為其餘4個執政黨都認可的新總理人選。
  • 高挑美麗當過服務員,35歲的年輕妹子是怎麼當上芬蘭總理的
    這倒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打工是每個芬蘭中學生的必修課,他們鼓勵孩子們通過打工了解不同工種的工作內容,理解現代社會是怎樣運作的。高中畢業後,一方面因為成績平平,另一方面因為家境不佳,桑娜選擇去當收銀員。這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平民總理了。慢慢的,她賺到了讀大學的學費(政府也會補貼一些)。
  • 今日話題 | 芬蘭否認「上四休三」,但誰敢說這不是未來趨勢?
    文 | 丁陽 這幾日,新當選不久的世界最年輕政府首腦、芬蘭34歲女總理馬林,讓世人記住了她。據外媒報導,她近日提出了全新的工作制度,包括每周工作4天及每天工作6小時。一周只上24小時班,真會有這樣的好事嗎? 然而沒兩天,芬蘭政府就做出了澄清,指出,馬林只是去年8月還在擔任芬蘭交通部長時,在小組討論上簡單提過這一想法。自從去年12月她出任總理後就沒有這方面考慮,每周4天工作制目前不在芬蘭政府的議程上。
  • 「每周工作4天不減薪!」聯合利華將在紐西蘭試行「做四休三」,靈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全球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紐西蘭公司宣布,計劃讓其紐西蘭員工試行每周4天的工作制,工資仍將全額發放:僱員將得到5天的工資,而只用工作4天。據悉,新制度下該銀行每周工作3天的基本工資是先前的60%,每周工作4天的是先前的80%左右。降低成本是不少企業的考慮。疫情期間德國企業掀起裁員潮,為此,德國金屬行業工會向僱主方面提議,在德國全國推行「每周4天工作制」,以防止大規模裁員。
  • 芬蘭迎來全球最年輕的在任總理 年僅34歲是芬蘭第三位女總理
    12月8日,芬蘭執政聯盟中最大的政黨社會民主黨投票選舉新總理,馬林以微弱優勢獲勝。值得一提的是,在馬林就任總理後,芬蘭聯合內閣的5個政黨皆由女性領軍,且其中4人的年紀均未超過35歲。美女總理有何背景?她又將會帶領「娘子軍內閣」走向何方呢?
  • 芬蘭政府延長育兒假期,奶爸可休7個月的帶薪產假
    那麼,芬蘭為何推出新的育兒假期制度?現有制度下的規定如何呢?芬蘭生育率達1868年後的最低值根據芬蘭現有制度,新生兒的母親大約有4個月的帶薪產假時間,父親在孩子兩歲之前,大約有2個月的育兒假期。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指出,現有制度是基於性別來應用的。
  • 五天八小時工作制,究竟是朝九晚五,還是朝九晚六?
    ,我詳細講了這期間的注意點,尤其第一個Offer的作用、提出離職前要做什麼、提出辭職後到辦理離職手續之間這3-4周要做什麼、接下來第二第三個Offer如何開價各開多少.本文加強一下對每一個Offer的審視和評估方法,不僅僅是談一個五天八小時工作制的問題。
  • 芬蘭政府出臺福利促平等 奶爸最長可休7個月育兒假期
    芬蘭政府預計,新的育兒假期政策將額外花費1.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67億元)。那麼,芬蘭為何推出新的育兒假期制度?現有制度下的規定如何呢?芬蘭生育率達1868年後的最低值根據芬蘭現有制度,新生兒的母親大約有4個月的帶薪產假時間,父親在孩子兩歲之前,大約有2個月的育兒假期。
  • 芬蘭將迎34歲女總理,馬林因何得到其他4個政黨的認可?
    芬蘭社會民主黨12月8日晚提名桑娜·馬林出任政府總理,得到與社民黨聯合組閣的其他4個政黨認可。桑娜·馬林 新華社記者張鋮攝馬林現年34歲,預計最快12月10日就職。「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的年齡、性別,我考慮的是我投身政治的那些原因和讓我們贏得選民信任的那些事情。」馬林的對手林特曼現年37歲,是議會內的社民黨黨團領袖。【贏得認可】社民黨4月贏得芬蘭議會選舉,成為議會最大黨。社民黨、中間黨和另外3個小黨,即綠色聯盟、左翼聯盟和瑞典族人民黨6月組成中左翼聯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