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朱生豪出生於浙江嘉興,父母是沒落的小商人,家產頗豐。奈何在朱生豪10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兩年後父親也走了,留下兄弟三人,踽踽獨行於世上。後來的日子,朱生豪和寡居的姑姑一起生活。
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加上寄人籬下的生活困苦,讓朱生豪的性格變的孤僻,寡言,甚至有些消極。
但是,話越少的人心裡越清明,朱生豪雖然嘴上話不多,卻能看清很多事情,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能夠為之堅持。
朱生豪是一個學霸,用當時的話,叫「才子」。他就讀於之江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在1952年被分拆為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
朱生豪就讀於之江大學的中國文學系和英語系,這在當時是很優秀的。
浙江大學有一個之江詩社,在這裡,朱生豪遇到了他一生的女神,宋清如。
宋清如出身書香門第,祖上赫赫有名。她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獨立自主,追求自由。她用「不要嫁妝要讀書」的呼號向父母立下誓言,換來3年的學校生涯。
宋清如是之江大學的校花,是當時少有的新女性的代表。這一切,都讓宋清如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魅力。
朱生豪和宋清如,就這樣在之江詩社相遇了。
宋清如熱愛新詩,第1次見面,宋清如就將自己寫的「寶塔詩」遞給朱生豪指教。
朱生豪手裡拿著宋清如的詩,掃過一眼,默然無語。宋清如,看了看這眼前這個冷毅的男子。心道,他竟這般孤傲。
宋清如錯了,朱生豪不但不孤傲,反而是熱情似火。而點燃他這火焰的,就是三個字:宋清如。
幾天後,朱生豪把宋清如的詩作還給了她,隨之一變奉還的還有,他對宋清如詩作的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宋清如對她很是信服,寫了新詩,就讓朱生豪修改。
朱生豪也很願意把自己學寫的新詩拿給宋清如看,兩個人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就這樣,一來二去,朱生豪知道,這一輩子,再也逃脫不了「宋清如」的牢籠了。
02 要說情書哪家強,朱生豪是王中王
宋清如從小過著富庶的生活,父母對他的婚姻期望也非常的高。因此,對於窮小子朱生豪表現出來的熱情,宋清如有點膽怯,第一次,她拒絕。
對於宋清如拒絕的書信,朱生豪這樣回道:
「你不懂寫信的藝術,像「請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這種句子,怎麼可以放在信的開頭地方呢?…如果說,「今天天氣真好,春花又將悄悄地紅起來,請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那就是絕妙好辭了。」
這並不是因為朱生豪的反射弧比較長,他只是通過這種插科打諢的方式,告訴宋清如:不管你愛不愛我,反正我就是愛你。
為了向宋清如表達自己愛的決心,朱生豪開始不斷的給她寫信,有時候三天一封,有時候一天一封,更有的時候一天幾封。
慢慢的,宋清如的心也向他打開了,也開始接受了這個一心只想和他談愛的傻小子。自此,他們開啟了長達9年的鴻雁傳書,紙上談情。
在朱生豪給宋清如的情書裡,他們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從莎士比亞談到吃喝拉撒,他們之間無話不談。
從字裡行間看來,朱生豪患得患失,又時常失落自卑,宋清如比他大一歲,他們可謂是妥妥的姐弟戀。對此朱生豪竟然稚氣的說道要「一年長兩歲」,讓人獨來不覺失笑的同時,也感受到朱生豪愛得熱烈。
在朱生豪的情書裡,對宋清如的稱呼超過70餘種。愛一個人不就是這樣嗎?把對方當做成自己的寶貝,所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名字,都給她安上。
在情書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亮點就是,朱生豪的落款幾乎每次都不一樣,甚至有人不完全統計:在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540封情書當中,至少有100個以上的署名。
有的署名是根據心情寫的,比如,在宋清如來信只有70餘字的時候,朱生豪「報復性」的署名為「x」;在對宋清如表達無比想念的時候,朱生豪用了堂·吉訶德和伊凡來署名。
堂吉訶德愛上了一位彪悍的農婦,想向他為自己一生追求的女子,發誓要為他終身奮鬥。而伊凡指的是伊凡·屠格涅夫,他迷戀上來自西班牙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利娜·維亞爾杜,他終身未娶,至死都愛戀著波麗娜。這些都是情書中的情書,可謂用情至深。
有的署名是為了表明決心,比如,他多次用到魔鬼/路西法(魔鬼),是因為宋慶茹就是天使,為了愛宋清如這個天使,朱生豪願意當那個不入天門的魔鬼,一愛到底。
我想朱生豪之所以用了這麼多的署名,除了作為文人表達愛情的方式,更是在向宋清如傳達一個信息:我願化作萬物來愛你。
朱生豪的情詩,之所以經久不衰,一直被人們反覆誦讀,除了他對宋清如絕對的愛戀和沉迷以外,也因為在這些情詩當中他通過花式署名的方式,將自己淋漓盡致地刻畫成一個困於愛情的少男、痴男形象。對於這樣有情、專情的男子,世間誰人不愛?
要問情書哪家強?朱生豪絕對是王中王。
有人曾經這樣說道:
「沈從文是深情無措的稚子,魯迅是溫情彆扭的硬漢,朱湘是溫柔委屈的弱書生,徐志摩就是個自以為是的小白臉。跟朱生豪比起來,他們都差了一個等級啊。」
雖然這是各家各言的話,但管中窺豹,足以見得朱生豪的深情,以及這份深情的感染力。真心總會被人感受,感情越真摯,其輻射就越廣,範圍就越大,感觸也就越深。
03 宋青如,我願化作萬物來愛你
朱生豪這一輩子非常短暫;朱生豪這一輩子,又非常漫長。
他用短暫的一輩子活了三個字:宋清如。
正是因為他堅定的愛著宋清如,如此熱烈而真摯的感情,為世間有情男女皆所嚮往。這段愛跨越了時間、跨越了歷史,成為人們心中經久不衰的白月光。
這本書原名為《寄在信封裡的靈魂》,這個名字是宋清如擬的。寄在信封裡的朱生豪的靈魂是可愛的、直率的、甚至是卑微的。可以說,這就是愛的本來面目。
張愛玲說:「愛一個人就是卑微到塵埃裡,再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我們都堅信,這本情書集就是朱生豪在塵埃裡開出的那朵絕世之花。
在朱生豪死後的53年裡,宋清如一直獨居,這就是她對朱生豪熱烈愛情的回應。
可以說在才情上,宋清如和朱生豪是旗鼓相當的,朱生豪在短暫的生命裡翻譯了31種莎劇(莎劇一共37種),是全世界公認的翻譯莎劇最好的人之一。而宋清如則被譽為「不下於冰心女士之才能」的才女,一生育才無數,桃李滿天下。
我們看到,在情書裡似乎朱生豪愛得比較多,覺得他比較吃虧,但誰又知道,宋清如對朱生豪的守護和惦念,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正是這份愛,以及朱生豪留下的540封情書,支撐著宋清如度過了漫長的53年孤獨時光。
這正是「你優秀,我也不差」,你愛我如生命,我的生命裡便只有你。
宋清如死後,讓人在她和朱生豪合葬的墓碑上,刻下這樣一段話:
「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聲裡做夢,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聲裡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我想,他們在雨聲裡的夢已經永恆了,因為它已永不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