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宋清如

2021-02-08 菜子館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是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一切都是一樣。

——朱生豪


  也許有人會問,朱生豪是誰?宋清如又是誰?也許你們很陌生,不過也確實,在他們那個生機勃勃的年代,湧現出不少的文人才人,他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大多以翻譯為主,她是翻譯家、教師、詩人。

                                       


  我知道這兩個人物便是在高中的某個晚上睡前習慣性地點開了一個微信推文,剛好是講述了這兩個人的故事,內容讓人十分動容,也非常讓人感到惋惜,當時的年輕人談論愛情,往往會在現在看來是可以算是極致的。就像當代年輕人所流行的這句話: 


  這兩人的故事也把這句話詮釋到了極致,因此今天便想分享於此,聽完這個故事你會發現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甚是有趣。

  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朱生豪宋清如相識於杭州錢塘江畔的之江大學。十幾年間,他們的愛既清澈如泉水,又熱烈似火焰。許多年後,宋清如回憶起初次認識朱生豪的場景時說:「那時,他完全是個孩子。瘦長的個兒,蒼白的臉,和善、天真,自得其樂,很容易使人感到可親可近。」

  在之江大學的最後一年,朱生豪認識了蕙心蘭質、一樣有著錦繡詩才的宋清如,「一笑低頭意已傾」,一切就在自然而不經意間發生了。

  那一年的杭州,那一年的之江大學,那一年風景優美的「情人橋」邊,見證了一段愛情的開始,一對才子佳人的初次相見。之江大學之江詩社的迎新會開始了。

  剛入學的常熟才女宋清如,懷揣著夢想,帶著朦朧的詩情走進了迎新會。已經頗有名氣的學生詩人,大四的學長朱生豪也步入會場,這是命運安排的一場並不意外的相遇。

  每一位詩社的新成員,都要獻上一首詩供大家互相傳閱。宋清如的新題寶塔詩比較小眾,並不受歡迎。寫慣了古體詩的詩社成員讀後,均搖頭嘆息滿臉複雜之色。宋清如的自信在質疑之下受到了打擊,很不開心地低下頭。

  小詩傳到了朱生豪的手裡,細細品讀也頗有風味。於是朱生豪抬頭看向略顯憂鬱的新人,送上了鼓勵的微笑。宋清如的心裡好像又了一股春風,吹散了陰霾,露出了燦爛的陽光,於是自然地向學長回復了一個純真的笑臉。

  在隨後的一年裡,兩個同樣熱愛詩歌的年輕人開始了寫作上的交流,從此也開始了頻繁的詩詞酬和,而相互之間的愛慕之情在那時候就已經萌芽。朱生豪瘦弱蒼白,寡言內向,但這位被朋友笑謔為「沒有情慾」的才子,卻向宋清如寫了不少動情的詩和信。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我實在是個壞人,但作為你的好朋友的我,卻確實是在努力著學做好人。」

「我愛你也許並不為什麼理由,雖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聰明、你純潔、你可愛,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適合我的趣味。因此你仍知道我是自私的,故不用感激我。」


  而宋清如呢,除了女孩的羞澀之外,還有一層難言的隱痛。
  早在6歲時,父母便給她訂下了婚約,然而宋清如升入高中後,接受了新時代的新觀念,毅然向母親宣告:「誰訂的婚,誰嫁過去!」母親只得依從了決絕的女兒。  直到大學第二年,對方才正式同意取消了婚約,並登報聲明,宋清如終於獲得自由身。  朱生豪在給宋清如的信中寫道:「以前我最大的野心,便是成為你的好朋友;現在我的野心,便是希望這樣的友誼能繼續到死時。謝謝你給我一個等待。做人最好常在等待中,須是一個遼遠的期望,不給你到達最後的終點。但一天比一天更接近這目標,永遠是渴望。不實現,也不摧毀。每發現新的歡喜,是鼓舞,而不是完全的滿足。頂好是一切希望化為事實,在生命終了這一秒鐘。」這封信,使他們由普通朋友轉變為戀人。朱生豪的似水柔情,全都浸潤在這封看似平淡的信的字裡行間。

  自此後十年,是朱生豪和宋清如漫長的離別和坎坷的生活奔波的相思。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朱生豪從上海避居嘉興,後來又避難鄉間。而宋清如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家人背井離鄉去了四川,在成都女中教了一年書,上海局勢趨於緩和後,與家人一起輾轉數省,返回了上海。國難當頭,幾經聚散,兩人相隔萬裡,心靈卻從沒有距離。每讀起朱生豪給宋清如的信仍可感到他的真摯和深情:

」似乎我每次見了你5分鐘,便別了你100年似的。「

」我並不願自擬為天才(實在天才要比平常人可憐得多),但覺得一個人如幸而逢到一個傾心相交的友人,這友人實在比全世界可貴得多.如果我有希望,那麼我希望我們不死在同一空間,只死在同一時間。「

  1942年5月1日,這對精神情侶終於完成了婚禮。

(宋清如年輕照)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這八個字是對他們的愛情和婚姻最好的概括。生活上,宋清如主持家庭開支,節儉省用,朱生豪閉戶譯作,他們在極低微的收入中苟延殘喘。朱生豪曾對宋清如說:「我很貧窮,但我無所不有。」

  朱生豪臨終前兩天,大便失禁,全是鮮血。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清清,我去了!」華美的樂章就這樣驟停停下了。

  這一年,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只有32歲。

  此後,宋清如經歷了風雨飄搖的歲月,她含辛茹苦地撫養自己的兒女。晚年的宋清如給我們留下了一系列紀念朱生豪的文章。


  故事到這裡結束了。

  以前我覺得朱生豪對宋清如的愛情過於甜膩,但是又免不了會羨慕那個年代的感情,那時候又或許是純真,朱生豪更重於表達,而宋清如又會如此了解他,他們既是因為愛情在一起也是因為適合所以在一起。



  感謝閱讀!喜歡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我是永遠的宋清如至上主義者——朱生豪
    宋清如關於愛情,朱生豪說:「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1933年,朱生豪寫了三首《鷓鴣天》給宋清如,這便是其中一首,這首情真意切的表白詩,愛戀之心可昭日月。那時候的愛情都很慢,思念都太長,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大學畢業後的朱生豪去了上海世界書局工作,宋清如則繼續在之江大學讀書。1937年,江浙一帶淪陷,宋清如去往重慶一帶教書,朱生豪仍留在上海。
  • 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故事:他譯莎,我燒飯
    今天我們來說說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故事。1911年生的宋清如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接受私塾啟蒙,曾向家裡抗議「我不要結婚要讀書」,21歲時如願進之江大學,在之江詩會上認識嘉興人朱生豪。宋清如的後半生似乎都在趕著做這兩樣事情:出版朱生豪的譯稿,撫養他們的孩子。她要替朱生豪活下來,她要做他沒有來得及做的事,人生的風景她要替他一一看過,只為了有一天她與他在那永恆的寂靜中,她要一一說於他聽。朱生豪去世後,宋清如一度很清苦。除了照顧兒子朱尚剛,她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但這些都不能安慰一個女人的寂寞。
  • 南湖詩侶:朱生豪與宋清如,那是怎樣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深情
    直到如今仍有人感嘆,朱生豪用短暫的一生做了兩件事兒,翻譯莎翁的著作和愛宋清如;朱生豪去世之後,宋清如卻只做了一件事兒,那就是守著對朱生豪的回憶度過漫長的餘生。十年鴻雁傳情,兩載相濡以沫,一生淡泊守候,那是怎樣的一段愛情!01.不須耳鬢常廝伴,一笑低頭意已傾。
  •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翻譯家朱生豪與宋清如(整理/熊多智)
    自認識起,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308封情書中,對宋清如的稱呼有很多,比如:「清如、寶貝、好人、傻子、愛人、老弟」,借錢的時候還稱其為「祖母大人」。情書的落款就更調皮了:「你腳下的螞蟻、朱朱、朱兒、嘰裡咕嚕」等。
  • 朱生豪 宋清如:從前時間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雕像底部摘自朱生豪曾寫給宋清如的信:「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聲裡做夢,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聲裡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那時新婚不久,宋清如回娘家小住,留朱生豪獨自在家。」這與旁人對朱生豪的印象截然不同。在多數人眼中,朱生豪沉靜寡言且敏感多思,這與家庭有關。不似宋清如自小家境殷實,在順風順水的環境中成長,朱生豪出自嘉興當地商賈人家,起初衣食無缺,自小成績頗佳,始終位列甲等第一名,本該是驕矜的少年郎。
  • 朱生豪與宋清如: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在一次詩社的聚會中,宋清如和朱生豪相遇了,朱生豪對她一見鍾情,頓時覺得這個女子驚豔了自己的時光。宋清如在高中時代就喜歡寫新詩,也試著創作新詩,但她並不懂得傳統詩詞的平仄。之江大學有一個"之江詩社",詩人們不少是古體詩詞高手,宋清如拿出精心準備的"寶塔詩"作為參加之江詩社活動的見面禮。
  • 今日份壁紙 | 朱生豪情書
    》🌻文 / 朱生豪「風和日暖,令人願意永遠活下去。」《朱生豪情書》🌻文 / 朱生豪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愛你。《朱生豪情書》🌻文 / 朱生豪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有一次我夢見宋清如,她開始是向我笑,笑個不住,後來笑得變成了一副哭臉,最後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笑得變動了位置。最後的最後滿面孔都笑得面目模糊了,這是我平生所看見的最偉大的笑。 我真愛宋清如。
  • 朱生豪《朱生豪情書》
  • 朱生豪情書節選
    朱生豪亦被稱為世上最會說情話的人。他與戀人宋清如相識於之江大學,兩人因志趣相投,相知相許。1933年畢業後,兩人開始了近十年的通信和苦戀。期間,朱先後給宋寫了540多封情書,每一封都動人心弦。這一對才子佳人,用最動人的情話,演繹著世間最純粹的愛情。本文即為朱生豪先生的情書節選。朱生豪情書節選▽
  • 翻譯家朱生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熟悉莎士比亞的人來說,不能不去朱生豪故居。近期又一次去了朱生豪、宋清如夫婦在嘉興南門的故居。1941年12月8日日軍佔領上海,衝入《中美日報》館,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丟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資料與譯稿,三本詩集及宋清如的詩集兩冊一併被毀。1942年初失業。 1942年5月1日與宋清如成婚,至年底補譯出《暴風雨》等9部喜劇。朱生豪寧願貧窮至死,不願為敵偽效勞,僅靠微薄稿費維持極困難的生活。因要照顧幼弟,1943年初,再返嘉興定居。
  • 朱生豪與宋清如:才子佳人的美好,柴米夫妻的辛酸
    上大學之後朱生豪的性格也沒有改變,還是和以前一樣沉默寡言,但直到大四的時候遇到了宋清如開始,他變了。宋清如也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才女,她和冰心齊名。她出生於江蘇的書香世家,是一位千金小姐,年紀上她比朱生豪大一歲,她的童年和朱生豪相比那可是快樂多了。她從小就熱愛詩歌,因為家庭條件好,所以從小就開始讀書寫字,上了小學中學。
  •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二)朱生豪:《朱生豪情書全集》朱生豪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的妻子叫宋清如。朱生豪說,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因為處在抗日戰亂的年代,兩人分離多過相聚。輾轉分離的十年時間裡,朱生豪給宋清如寫了將近60萬字的情書,終於在他32歲的時候,用他的真摯感動了宋清如,兩人攜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朱生豪卻在兩年後不幸因為肺結核去世。在朱生豪去世以後,宋清如含著對朱生豪的思念完成了丈夫未盡的事業: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 他是著名翻譯家,情話大王,32歲辭世,一輩子只活三個字:宋清如
    宋清如是之江大學的校花,是當時少有的新女性的代表。這一切,都讓宋清如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魅力。朱生豪和宋清如,就這樣在之江詩社相遇了。宋清如熱愛新詩,第1次見面,宋清如就將自己寫的「寶塔詩」遞給朱生豪指教。
  • 翻譯泰鬥朱生豪的愛情:有一種深愛,叫彼此「成全」!
    但是,好在上帝並沒有繼續苛責朱生豪,他讓宋清如進入了他的人生。 就這樣,朱生豪的人生開始開出絢爛的花來…… 朱生豪與宋清如相識於大學的校園,彼時的朱生豪大四,宋清如剛上大一,作為之江大學的一員,宋清如也參加了之江詩社。
  • 朱生豪和宋清如: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原本落落大方的宋清如心中的山林裡忽地有數十隻小鹿奔來,她萬分忐忑地想:「糟了,難道我的詩作不好?」這份忐忑在落到當時已是大四學長的朱生豪的眉眼時,倏忽間就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心,是溫暖,是無言的鼓勵。原來,宋清如的「寶塔詩」傳至朱生豪手中後,他仔仔細細地將字字句句低聲讀完,而後便低頭,抿出了一個淺淺的、動人的微笑。
  • 肉麻的情話,只服民國翻譯家朱生豪,簡直甜到腿軟!
    他是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比較早的人之一,譯文質量和風格酌具特色,為國內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大家也知道莎士比亞是一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從此也可見朱生豪的浪漫與甜從何而來。宋清如和朱生豪在杭州之江大學相遇,熱愛詩詞的兩人在「之江詩社」的活動中第一次見面,兩人頓時相見恨晚,兩個熾熱的心碰撞在一起,隨後,很快兩人便開始了書信的往來。
  •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最會說情話的翻譯家朱生豪的浙大情緣!
    如今,我們還能在朱生豪的母校秀州中學的校刊《秀州鍾》上,看到朱生豪曾經發表過的詩歌:「水那邊,兩三茅屋……信步走上了城牆,向下一望:幾處民房,縷縷炊煙直上。」字裡行間,孩提時代的稚氣與天賦一覽無餘。年輕時的朱生豪儘管在兒時就顯示出了不凡的才華,但時局的動蕩與不安讓不幸降臨在了年輕的朱生豪身上。
  •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在之江大學,在之江學社,朱生豪上面的事跡只是小場面,真正轟動的還是朱生豪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宋清如。朱生豪當時大學四年級,宋清如當時大學一年級,都是詩歌愛好者。宋清如在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之江大學女神級別的人物。
  • 朱生豪情書專題(一)
    —— 長 安 詩 社 | 電 臺 ——朱生豪與宋清如   朱生豪簡介
  • 相聚浙大,為一個共同的名字——朱生豪
    圖書館入口一角,浙大圖書館專門推出「朱生豪先生紀念專題」薦讀書架,匯集21個出版社共38個版本的朱生豪莎劇譯作,另有傳記、書信集和時政隨筆等文集。《朱生豪傳》《詩侶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朱生豪書信全編》《寄在信封裡的靈魂:朱生豪書信集》《朱生豪「小言」集》……最早的出版於上世紀50年代,最新的出版於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