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的彭德懷

2020-12-27 黨史頻道

「要動員部隊從每個人的口裡節約糧食,幫助父老姐妹渡過難關。」

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重點進攻延安,以胡宗南的23 萬大兵壓境,而陝北我軍僅有2.5萬人。敵強我弱,敵眾我寡。在十分嚴峻的戰局面前,彭德懷主動請纓,臨危受命,擔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期間,出身貧寒而當過苦工且始終對勞動人民充滿深厚感情的他容不得損害群眾一丁半點的利益,一經發現,就嚴肅批評,嚴厲制止。

彭德懷重視減輕群眾的負擔,電令全軍在休整期間,用自己的騾馬馱運糧食,儘量不動用群眾的人力畜力,他十分關心群眾的疾苦,要求部隊節衣縮食,並身體力行,為群眾分憂解難。1947 年底,陝甘寧邊區的許多地方,由於遭受敵軍的破壞,加上乾旱、霜凍等自然災害,群眾的生活很困難,不少人為了活命,把留作生產的一點種籽也吃掉了。針對這種情況,野戰軍總部發出一項倡議,號召大家每天節約一兩糧食,支援老百姓。

彭德懷在會上要求:「要動員部隊從每個人的口裡節約糧食,幫助父老姐妹渡過難關。」部隊積極響應,把晉綏人民送來的口糧儘量節省一些下來,支援群眾。那段日子,彭總每頓飯都少吃半碗,身邊的同志勸他多吃一點。對此,他深情地說:「部隊缺糧時老百姓想到我們,現在他們缺糧斷炊了,我們也要替群眾想一想。」

關愛戰士冷暖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中朝聯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指揮部就設在一個大山溝裡。山腳下有一些當年挖礦時留下的洞,洞內經過修整,縱橫相連,可以住人,只是非常潮溼。因此,彭德懷就住在搭建於洞口的一個木板棚子裡,他的寫字檯則是用木頭箱子壘成的。這個小板棚總是頭頂漏水,四壁淌水,地下流水,冬季很冷。1952 年初春,全國文聯組織的以巴金為組長的朝鮮戰地創作組跨過鴨綠江,深入抗美援朝前線體驗生活,當他們和陪同的朝鮮同志實地參觀了志願軍指揮部,了解到統帥著上百萬大軍的彭司令員竟然住在這麼簡陋的板棚裡、工作如此艱難困苦等情況之後,內心受到強烈震撼,無不感動萬分。

不久,朝鮮人民軍派來一個工兵連,要給彭德懷重新整修一下板棚,但他只讓工兵連把通訊人員和警衛排住的房子整修了一番。過後,他得到了一個大電爐。每到晚上,電動機響起來時,他的屋子裡立刻熱烘烘的。等住在隔壁的警衛員們睡下後,他總是把電爐移放在門口,並把爐嘴對著他們的鋪位。半夜,警衛員們發現後,又把它調了過去。但第二天起床時,警衛員們發現電爐又轉過臉來對著他們烘烤著了。有時,彭德懷辦公到深夜,電爐不便搬動,他就把自己的被子、軍毯和大衣悄悄地蓋在警衛員們的身上。

1956 年秋的一天,彭德懷來到青海省格爾木一帶,視察一個負責物資轉運的高山兵站。他不僅認真地察看戰士們的勞動工地,而且還看了他們的住房、食堂。

彭德懷摸著戰士蓋的棉被,伸手接著板棚上不斷撒落下來的塵土,向幹部們詢問道:「戰士們住在這樣的屋子裡不冷嗎?」幹部們說:「冷呵,這樣的房子既不擋風又不擋沙,早起時,被面上起一層霜。不過大家沒意見。」

彭德懷鄭重其事地指示道:「要給大家解決實際問題,入冬前一定要做好防寒準備。」當晚,彭德懷就住在兵站,和大家吃一樣的飯。半夜,他起來檢查該兵站的哨位。發現哨兵在寒冷的夜晚未穿皮大衣。彭德懷好生奇怪,問道:「你怎麼不穿皮大衣?」哨兵回答:「報告首長,我們沒有皮大衣。」「為什麼你們沒有皮大衣?」西才算高寒地帶,發皮大衣、毛皮鞋;我們河東,沒過線,所以不算。」

第二天,彭德懷經專門調查後發現:這個兵站因地勢高,比河西有的地方還冷些。他當即指示有關部門:「按實際情況發給禦寒物品。」過後,上級不但給該兵站的官兵們發了皮大衣等禦寒物品,還配備了一些烤火的鐵爐等。

「你們要多為戰士想想!」

1955 年秋,時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的彭德懷來到祖國南海岸視察。進入一座軍營時,從一個亮著彩燈的禮堂裡傳來悠揚的樂曲聲,顯然那裡正在舉行舞會。於是,他下了車,徑直朝營房後面的連隊駐地走去。進門後,他發現一個班的戰士們正在討論時事,便自我介紹說:「我是彭德懷,來參加你們的學習,好嗎?」大家一看是彭副總理來了,忙乎著端茶倒水,又拿來一把椅子,在上面墊了一床被子請他坐。他卻坐到戰士們的矮凳子上,問:「你們討論什麼問題?」一名戰士將一張報紙遞給他看,原來是報上的一個話題:為什麼一些新獨立的國家老是鬧政變?戰士們繼續熱烈地發表意見。大家說,是帝國主義的幹涉和顛覆、新興的獨立國家沒有馬列主義政黨的正確領導以及民族民主革命不徹底等原因,造成了這些國家長期的動蕩。最後,彭德懷舉起手來:「報告班長,我發個言。」接著他說道:「這些國家不安寧,同志們分析的原因都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領導不願意和大家一樣坐矮板凳、硬板凳,可能原先他們也是坐矮板凳的,後來他們就只能坐高板凳了,比你們叫我坐的那板凳還高,高得多!」

戰士們聽了哈哈大笑,彭德懷卻站起來,嚴肅地看了看隨後跟來的這個部隊的幾位領導幹部。他接著剛才的話頭說:「那些坐在很高很高的板凳上的人,看不到士兵了,不知道士兵們在說什麼想什麼了。士兵們在學習,幹部們在跳舞!」見幾個領導幹部臉刷地紅了,他繼續追問:「今天星期幾?你們一個禮拜跳幾次舞?」然後說:「我不跳舞,我也不反對別人跳。但你們在娛樂的時候,也要儘可能和士兵在一起。唱歌、演戲、打桌球、下棋,怎麼不可以?大家同樂怎麼不好?為什麼光搞那個東西?搞也得分個時間場合嘛!不要在營房裡搞!不要因為你們自己不愛打球,不愛唱歌,只愛跳舞,你們就不去提倡,不去組織適合戰士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你們要多為戰士想想!」

相關焦點

  • 揭秘:彭德懷曾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7次發言反映問題
    編者按:近日,《黨史文匯》發表文章《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的彭德懷》。文中記述了彭德懷兩次回湖南調研,如實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反映問題的一些細節。摘編如下。 1958年和1961年,彭德懷曾兩次回到湖南,在湘潭、平江等地進行調查研究。
  •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火了」 看看大家怎麼說
    創作《彭德懷元帥》是一個靈魂洗禮的過程「這幾年在影視劇創作上,有一些人追逐偶像、編造英雄,使歷史虛無。觀眾需要什麼?人民群眾在呼喚什麼樣的偶像?通過《彭德懷元帥》的創作,讓我感到彭德懷元帥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就是真英雄,仍可以成為現代人的偶像。他們的品格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這就是我們拍攝此劇的目的。」導演宋業明說。
  • 被彭德懷稱作「老哥」的史可全
    彭德懷後來深情地寫道:「幾十年來,段德昌的形象都活在我的生活中,我一刻也沒有忘記他,誰也沒有想到,那就是同我的最後一次談話。」 在段德昌傷愈準備離開南縣時,彭德懷讓史可全詢問段德昌需要什麼幫助,段提出需要槍枝彈藥和路費,準備回洪湖地區繼續發動群眾,開展武裝鬥爭。彭德懷立即命人將未上號冊的私槍10支和幾百發子彈以及一筆經費,通過史可全秘密送給了段德昌。
  • 鄧小平參加彭德懷追悼會,短短幾句悼詞,讓家人當場落淚!
    彭德懷是解放軍第一猛帥,打硬仗,打狠仗,打得美國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書上簽了字。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也是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1989年出生於貧苦家庭,後投身參加革命。一生功勳卓著,領導過大大小小無數戰役,為中國革命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 彭德懷深夜給家鄉烏石的鄉親們寫下一封信——燈下話桑麻,字字總關情
    夜已深沉,彭德懷執筆給家鄉烏石的鄉親們寫信。  這封珍藏在湖南省檔案館的彭德懷親筆信,收件人是「湖南省湘潭縣衛國人民公社烏石生產大隊交許立仁、肖怡靜同志」。  彭德懷在信中說:去年(一九五八年)烏石大隊所屬地區,未遭乾旱,比一九五七年大旱,自然要好得多,為什麼會缺糧呢?
  • 朝鮮戰場上,彭德懷:要不是你老兄,我今天就死在這兒了
    第二天拂曉,志願軍總部機關的同志人擠人地在洞子裡,卻始終沒見彭德懷。總部幾位領導同志很焦急,要政治部主任杜平去請彭德懷。杜平說:「我去可以,但洪副司令員去更好些,他在彭總面前比我辦法多。」洪學智摸準了彭德懷的脾氣,直到難請動他,路上就動開了心思。到彭德懷辦公室後,見彭德懷正聚精會神地看地圖。
  • 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在於付諸實踐
    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檢驗我們群眾路線執行得好不好的試金石,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在於付諸實踐。
  • 彭德懷的悲劇婚姻:表妹跳崖自殺,原配改嫁他人,浦安修主動離婚
    等到麥子金黃的時候,周瑞蓮對彭德懷已經情有獨鍾。1913年,彭德懷和家鄉的群眾一起「鬧祟」被發現,被官府通緝,這件事被周瑞蓮知道,在舅舅的面前哭了整整一天,晚上也不睡覺,就想讓彭德懷回到自己身邊。1916年,兩個人已經成年,周瑞蓮常常給彭德懷做衣服,織布,做鞋,在彭德懷的眼裡,這個表妹雖然不是愛人,但是早已經勝過了愛人。
  • 謫居掛甲屯時彭德懷與毛澤東的兩次見面
    1959年的廬山會議結束後,落難的彭德懷決心離開中南海,新住所確定在北京西苑掛甲屯,那裡有個破舊的大宅院叫吳家花園。9月30日上午,彭德懷走出紅牆。自此,被罷官的彭德懷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忍辱含垢,離群索居。到他離開掛甲屯之時,在吳家花園共住了六年零一個月加28天。
  • 彭德懷8年牢獄寫15萬字自傳 看九大公報嘆氣
    從1952年到1959年,彭德懷5次被派去蘇聯談判或訪問,在專案組的方案中都當作「裡通外國」罪行來審查。  多次逼供,彭德懷忍無可忍,「騰」地跳起來,拍桌子大吼:「你們的目的達不到!」  專案組用車輪戰突擊審訊彭德懷,一堆人圍著彭德懷,你一喝,我一喊,輪班無休止地追逼,一句話反覆問,直至彭德懷精神恍惚,「要什麼給什麼」。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林彪、彭德懷、朱德等極力主張毛澤東仍留在前方指揮軍事,博古、張聞天、王稼祥等洋派主張毛澤東去職。爭論中,劉伯承投了洋派一票。隨即,他又發表了針對毛澤東、彭德懷等關於「遊擊主義」戰術的理論文章,批評他們的右傾傾向,指斥他們在戰略上存在著不能打正規戰、大兵團集群戰的弱點。〔1〕林彪、彭德懷讀到文章後,對劉伯承認識偏頗脫離實際的軍事觀點頗為不滿。
  • 彭德懷元帥和他的弟弟、侄子、侄女們
    畢業後,在大哥的勸說下,彭金華回到家鄉,組織領導群眾革命,成立彭家圍子特別支部。彭金華任書記,妻子周淑身任婦女主任。二弟彭榮華和妻子龍國英也積極投身革命。
  • 彭德懷生平簡介
    彭德懷(1898—1974),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 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
  • 桑林峰:「領導圍繞群眾轉」應成為常態
    是群眾。工作的重心在哪裡?在基層。那麼,工作是領導圍繞群眾轉,還是群眾圍繞領導轉,答案不言自明。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換句話說,就是工作要始終圍繞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而轉動。如果工作不是圍繞群眾轉,而是圍繞領導轉,那豈不變成了「領導路線」?到頭來生命線就會失去生命,根本工作路線就會發生偏向,「給我上」的老爺作風就會湧起,「跟我上」的公僕作風就會式微。
  • 廬山會議,彭德懷罵了毛澤東什麼使眾人都不敢說話【6】
    失去了控制的彭德懷不由「嚯」地站起來,不顧一切地拉大嗓門吼道:「在延安,你操了我40天娘,我操你20天的娘還不行?」   「哦,你要操娘?!」毛澤東的聲音反而小了,保持著一種固有的鎮靜。
  • 揭秘蕭克將軍回憶錄中的彭德懷和林彪
    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先後同兩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共事多年,經歷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他記憶力強,喜歡寫作,晚年曾將有關故事和感慨,通過《蕭克回憶錄》作了記述。人們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可以實事求是地了解彭德懷和林彪的功過是非。彭德懷足智多謀,忠誠於黨蕭克與彭德懷相識於1928年12月。
  • 毛澤東為何會給彭德懷扣上"裡通外國"罪名?
    廬山會議及黨史文獻證明,毛澤東對彭德懷有兩次大誤解,終身未得消釋。一次是1935年5月,會理會議上認定彭德懷搞非組織活動。廬山會議上,林彪當面申明他在會理會議前寫的信,與彭德懷無關。毛澤東立即說:「是呀!你就不去下面活動!」但仍認定彭德懷同張聞天私下有幕後活動。另一次就是在廬山會議上認定彭德懷的「猖狂進攻」是「從國際取了點經」。
  • 彭德懷:堅持實事求是 敢於直言
    彭德懷(資料圖)  彭德懷同志,是我軍的傑出將領和出色的國務活動家。在黨內政治生活中,他的敢於直言,敢於講不同意見,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也是出了名的。  (一)  1928年7月,彭德懷同志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並很快就成為紅軍的重要將領。當時的國民黨報紙,常常把他同朱德、毛澤東以及黃公略並提,稱之為「朱毛彭黃」,說明他的名字是令敵人膽顫心驚的。我們在白區工作的同志,也只能從國民黨的報紙上了解他的一些事跡,都知道他是個很會打仗的人。
  • 彭德懷在會上自我批評道:一個人哪,「懸崖勒馬」是不容易的
    1948年3月,宜川戰役之後,為乘勝擴大戰果,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進行黃龍山麓戰役。因洛川久攻不下,增援洛川的裴昌會兵團滯留於合陽、澄城、白水及其以南地區,不敢北進。彭德懷打援不成,遂決心西進。
  • 彭德懷為何因一根黃瓜「小題大做」
    為了尋找新的戰機,彭德懷與習仲勳商議後,決定北上三邊。時值6月,酷日當空,部隊行進在漫漫無邊的沙漠裡,由於水源奇缺,乾渴難耐,很多戰士都因乾渴而暈倒。年近五十的彭德懷每天不僅和戰士一起徒步行軍,而且經常把分給自己的那壺水,拿去救助暈倒的戰士。警衛員望著彭德懷那裂開血口的嘴唇,有些不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