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放大「滬蘇」同城效應——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沈志棟訪談錄

2020-12-22 騰訊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偉弟 宋薇萍 陳雨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江南史學家筆下,蘇州是上海開埠前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超越地域的中心城市。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蘇州歷久而彌新。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

全國「最強地級市」蘇州有著十足的底氣:2019年,這裡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六位;擁有A股上市公司120家,位居全國第五;進出口總額3191億美元,位居全國第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26家,並列全國第二;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3.82歲,位居全國第一……

蘇州有著強大的「朋友圈」:與全球57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連續8次當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1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蘇投資項目超400個……

其中,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以佔蘇州3.4%的土地,貢獻了蘇州14.21%的GDP,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蘇州工業園也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行軍。截至目前,園區平臺——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已推動243家中國企業到36個國家進行投資布局,協議投資額累計達46.14億元。

「飛地經濟」輻射整個長三角。蘇州工業園參與合作共建的中外產業園區達12個。其中,中新蘇滁高新區和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都被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蘇宿工業園的新區「拓園」也在今年4月啟動首期建設。

作為蘇州自貿片區聯動創新區,吳江汾湖高新區一直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目前已完成「複製推廣」12項、「先行先試」13項、「自主創新」15項。一批重量級項目紛紛落戶吳江,蓄勢待發。

站在康力電梯廠區內的電梯試驗塔遠眺,煙雨詩畫的「新魚米之鄉」盡收眼底。作為蘇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和排頭兵,吳江正以生態綠色為底色,以創新引領為亮色,對標示範區打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的目標而全面發力。

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蘇州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動與上海對接融合、協同發展。

為放大「同城效應」,蘇州強化交通互聯。不久前正式貫通的東航路—康力大道工程,將上海青浦到吳江的交通時間由40分鐘縮短到5分鐘。目前,蘇州正以蘇州北站規劃建設為引領,加快蘇州南站、張家港站、太倉站等「兩主九輔」高鐵站規劃建設,著力打造長三角國家級高鐵樞紐體系。

為構築科創高地,蘇州深化與上海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間聯合創新,中科院矽酸鹽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蘇州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繼建成投用。深入對接上海集成電路技術、產業促進中心,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航空製造業集群。

為實現人才與產業同頻共振。蘇州深度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牽頭成立G60科創走廊產業園區聯盟,推動G60科創走廊智能駕駛產業聯盟、產業園區聯盟等建設。目前,「上海張江·張家港飛地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

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活力四射的蘇州如何更上一層樓?近期,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蘇州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沈志棟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上海證券報: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蘇州接下來如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沈志棟:蘇州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以上海為龍頭,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找準定位、深化合作,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滬蘇同城化」新路徑。

一是提高服務一體化的站位。首先,我們要站在奪取「雙勝利」的高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常住人口佔全國的近五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近四分之一,城市串聯成片,人員往來頻繁。今後,我們和長三角城市之間要加強工作協同、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打好疫情聯防聯控阻擊戰、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其次,我們要站在落實「雙循環」的高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打造「雙循環」新格局,關鍵在於暢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以內循環帶動外循環,進而實現要素循環的有序流轉、產業循環的緊密銜接、供需循環的平衡優化。長三角之間產業勾連緊密,要做足長三角內循環,同時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外循環效益。

再次,我們要站在抓準「雙要點」的高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雙要點」就是「應對危機、打開新局」。長三角地區一直處於改革開放前沿,推動一體化發展是識變、應變、求變的關鍵之舉。我們必須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二是提升融入一體化的標準。我們要做深做實「滬蘇同城化」這個核心內涵。蘇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關鍵的就是要以更大力度、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接軌上海、融入上海。我們自覺強化「服務上海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接軌上海就是接軌國際前沿」的意識,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大框架下,在江蘇發展的總體布局之下,在上海這個龍頭的牽引、輻射和帶動下,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積極探索推進「滬蘇同城化」。

11月20日,在長三角一體化蘇州赴上海對接說明會上,90個專項合作和項目合作協議籤約,涉及政務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協作、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市場開放以及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等領域。

希望通過這些優質項目的落地實施,推動滬蘇兩地在科技協同創新、產業融合發展、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共建共管及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共同開啟滬蘇合作新篇章。

同時,做精做優「四個一體化」這個特色創舉:「市域一體化」要持續提高市級統籌和協調能力,提升蘇州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激發出新優勢、新活力、新動能。「蘇錫常一體化」重中之重就是基礎設施要連起來、發展優勢要協同起來,圍繞「平等的一體化、共贏的一體化、高效的一體化」,加大力度,早出成果。「蘇通跨江融合一體化」要進一步深化,用好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運營的機遇推動合作。「飛地合作一體化」要開足馬力推進,加大蘇州工業園區市域內外「飛地」拓展力度,力爭「飛地建到哪裡,對長三角的貢獻就做到哪裡,飛地紅利就實現到哪裡」。

我們要做大做強「示範區」這個重大平臺。蘇州舉全市之力支持示範區建設,全力爭取省級層面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與政策支持力度,盡最大努力爭取各類重要事項納入規劃。支持吳江區當好「主角」,加快推進具有引領性、示範性、帶動性的重大事項,儘快取得標誌性成果。

我們還要做細做好「三重清單」這個「施工方案」。突出項目牽引,精心組織實施一批關鍵重大項目。突出協同創新,加強虹橋-崑山-太倉-相城-工業園區在創新成果轉化方面的合作。突出改革集成,持續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不斷擴大一網通辦服務範圍。突出綠色共保,健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突出服務共享,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確保通蘇嘉甬鐵路年內開工,在「軌道上的長三角」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建設中爭取蘇州地位。

三是強化推進一體化的合力。按圖施工抓落實,嚴格按照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省《實施方案》和蘇州市《行動計劃》,全面梳理工作任務,為早日實現一體化建設藍圖貢獻蘇州力量。明確責任,在探索創新上下更大功夫;廣聚合力,引導高校院所、市場主體、科創載體積極參與進來,激勵各類人才在長三角成就價值、實現夢想。

上海證券報:吳江區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所在地,是實施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蘇州接下來會有什麼針對性舉措?

沈志棟:圍繞政策方面,此前蘇州已出臺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蘇州行動計劃》《蘇州市關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及責任分工》等文件,全力支持吳江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吳江也出臺了實施方案、2020年工作要點及2020年度重點改革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吳江區財政已落實2億元專門支持啟動區建設。吳江瞄準總投資不低於10億元的產業項目突出更高質量發展,瞄準生態環境突出生態綠色的底色,推進實施示範區28個重點項目,從中遴選恆力國際新材料產業園、長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等22個最具顯示度、最有標誌性的項目,全力予以推進。

下一步,在政策方面,蘇州還在研究出臺支持示範區建設的政策意見,並積極爭取江蘇省級層面支持一體化示範區(吳江片區)的政策意見。

同時,蘇州、吳江還積極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示範區執委會等各層面溝通對接,在規劃編制、政策爭取、任務統籌等方面最大限度做好爭取工作。特別是在開發強度、河湖水面率、生態補償、太浦河流域功能定位等方面加大溝通對接和爭取力度。

上海證券報:蘇州著力打造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很多蘇州企業成功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蘇州工業園區還是科創板的源頭活水。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蘇州將如何借力金融和資本市場?

沈志棟:近年來,蘇州金融體系日臻完善,金融產業快速發展,金融機構總數達875家,金融從業人員達14.6萬,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8.2%。為了促「活」保「穩」,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賦能,蘇州採取了如下舉措:

一是深化交流合作。積極參加長三角金融領域交流活動,共同研究推進長三角地區金融聯動創新。組織召開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金融工作座談會,作為聯盟城市積極參與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各項活動。推進「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蘇州市金融科技協會協同發展」等金融類項目。

二是深化戰略合作。2019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蘇南基地在蘇州正式掛牌成立,並在張家港、吳江等地設立工作站,以「一基地、多站點」形式開展對蘇州上市後備企業的培育和服務。2020年9月,科創板企業培育蘇南中心在蘇掛牌。截至9月底,蘇州已有科創板上市公司18家,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三,科創板「蘇州軍團」穩步壯大。

三是打造產業資本中心。蘇州積極構築資本圍繞產業深度融合的資本生態體系,加快建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錯位互補的產業資本中心。具體來說,優化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服務,打造私募股權集聚新高地,集聚更多的私募基金;通過集聚更多的法人金融機構和功能性總部,為蘇州城市發展提供充沛的資本保障;完善產業與資本相銜接的生態體系,實現資本與項目的有效嫁接,促進資本圍繞實體經濟做好支撐。

四是搭建產業項目對接平臺,促進資本與產業深度合作。通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以及發布獨角獸培育企業、瞪羚企業名單等舉措加快培育科創企業。推動設立蘇州S基金,探索建立具有市場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私募股權估值體系,加快培育S基金領域頭部機構。

五是完善產業資本配套生態體系,促進資本循環支持實體。對經認定的股權投資領域核心專業人才給子適度獎勵,吸引和培育形成專注於先導產業的股權投資專業人才隊伍。搶抓我市建設國內首個小微企業數字徵信實驗區有利契機,打造長三角具有引領性、標杆性的市場化徵信機構,幫助更多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

蘇州將持續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首先,通過全國首個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的設立,打造長三角具有引領性、標杆性的市場化徵信機構;其次,開展科技金融創新試點,打造長三角金融科技節點城市;再次,崑山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以兩岸金融創新合作為主線,擴大對臺金融業開放;最後,啟動央行數字貨幣試點,成為首批試點城市。

同時,蘇州還將引導主動駐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目前,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已與上海分行形成常態化跨區域工作交流機制,接下來,蘇州還將繼續推動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先行探索建立跨區域工作機制。蘇州已指導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在汾湖先行區設立網點接近40家。推動創立長三角一體化科創母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

上海證券報:圍繞共同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尤其在「軌道上的長三角」逐漸實現後,蘇州如何在產業發展上與長三角城市加強聯動?

沈志棟:滬蘇湖鐵路正式開工,康力大道東延等省際「斷頭路」加快打通,示範區跨省公交線路累計開通8條、毗鄰公交線路開通2條,「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在逐步實現。

下一步,蘇州將主動拉長長板、貢獻長板,以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做強長三角區域循環,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探索路徑。

一是以更加完善的產業鏈條暢通循環。推進傳統產業再造提升和新興產業集聚壯大,優化提升生物藥、光通信、高端紡織等優勢產業鏈,全面布局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智能製造裝備、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鏈,增強產業鏈控制力和話語權。加強長三角及全國範圍內關聯產品的配套協作和高效率替代,打通循環中的關鍵節點。

二是以更大力度的項目建設融入循環。聚焦示範區融合型數字經濟、前沿型創新經濟、功能型總部經濟、特色型服務經濟、生態型湖區經濟發展方向,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力爭在十億級、百億級龍頭型項目上實現新突破。加速推進長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長三角綠色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示範區、英諾賽科等重點項目建設。以重大項目的落地見效,優化產業總體布局和發展生態,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滬蘇同城化。

相關焦點

  • 放大「滬蘇」同城效應 共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壯麗畫卷...
    在江南史學家筆下,蘇州是上海開埠前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超越地域的中心城市。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蘇州歷久而彌新。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
  • 用好滬蘇同城優勢 深化金融務實合作
    會見中,許昆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金煜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上海銀行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蘇州發展表示感謝。他說,蘇州產業基礎紮實、經濟活力強勁,為企業投資發展提供了最優營商環境、最強比較優勢。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滬蘇同城效應日益凸顯,兩地合作更加便利。
  • 虹橋品匯蘇州港來啦,蘇州高新打造家門口的「進博會」
    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繼東,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春明,蘇州市商務局局長孫建江,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總臺長沈玲,區領導朱奚紅、王牟、施國華等出席活動。蘇州市高新區各板塊及各部門領導,上海東方國際、上海東方創業、上海虹橋品匯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 蘇州公布一批人事任免,涉市政府副秘書長等
    近日,蘇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市政府關於張焱等同志職務調整的通知蘇府人〔2020〕7號各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經研究決定:張焱、蔣華同志任市政府副秘書長;
  • 對接蘇滬,崑山提速
    7月1日 滬蘇通鐵路正式開始運營 蘇州沿江三市張家港、常熟、太倉 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
  • 從上海調任蘇州市委書記後,許昆林打出了張「上海牌」
    他在下午舉行的「蘇州城市推介會」上說到,實現「同城化」已是滬蘇兩地共識,蘇州要加快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接軌上海新格局。  七年前,上海地鐵11號線直通江蘇崑山東部的花橋鎮,成為中國第一條跨省地鐵,「滬蘇同城」實現破局。
  • 鄰滬地區交通一體化範本來了!滬蘇首條跨省市域鐵路敲定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同城化出行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鄰滬長三角城市正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近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蘇州赴上海對接說明會、蘇州城市推介會上,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表示,滬蘇通鐵路一期工程已於今年全線運行,蘇州軌交S1線、10號線將分別與上海軌交11號線、17號線實現對接。
  • 一橋飛架 蘇滬同城美麗長三角漸行漸近__中國交通新聞網
    從蘇州到上海需要多久?一座180米長的橋改變了答案。11月9日,隨著最後一個路障清空,原本需要繞行的車輛,絡繹不絕地駛上連接汾湖康力大道與青浦東航路的元蕩橋。當天,康力大道對接東航路段順利貫通,從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到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的車程,由40多分鐘縮短至5分鐘。區域發展,交通先行。
  • 滬蘇湖鐵路要新建四個火車站:蘇州南站在吳江區境內,採用2臺4線
    2019年,滬蘇湖鐵路的計劃已經提上了日程,這條線路的走向已經基本確定。滬蘇湖鐵路是一個穿過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的鐵路,它有著明顯的長三角地區。滬蘇湖鐵路要新建四個火車站,其中蘇州南站位於吳江區內,這是一個採用2臺4線站點。
  • 蘇州惠民休閒年卡向上海市民開售
    即日起,上海市民也能和蘇州市民一樣,享受惠民休閒年卡同城優惠。蘇州市民卡以服務政府、惠及市民為宗旨,啟動了全域旅遊領域創新「市民卡+旅遊」模式,推出了惠民休閒年卡。目前,產品已發行27期,年均辦理量40萬張,成為蘇州人遊蘇州的「出遊神器」。為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通蘇滬兩地文化旅遊資源,擴大優質文旅資源影響力,今年,蘇州市民卡公司向上海市民推出同城待遇,首次開放辦理渠道。上海市民只要下載智慧蘇州APP或小程序線上辦理即可。
  • 滬蘇湖鐵路最新站點分析:松江南 蘇州南 盛澤 南潯 湖州東
    7月15日,江蘇環保公眾網對新建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鐵路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第一次公示。新建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鐵路項目地點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松江區、青浦區,蘇州市吳江區和湖州市。正線共設車站6座,其中利用既有車站2座,新建車站4座。
  • 滬蘇浙皖九城共織一張「網」
    今後,包括蘇州在內的G60科創走廊9個城市將深化合作,攜手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發展。本次大會由工信部、滬蘇浙皖四地政府指導,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滬蘇浙皖四地經信委、G60科創走廊九市政府等多個單位主辦,是長三角地區首次聯合舉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會議。
  • 蘇州城市文旅推介活動日上海舉辦 請上海市民感受蘇式生活
    12月10日,「大世界城市舞臺——蘇州城市文旅推介活動日」活動在上海大世界舉辦。蘇州以豐富多彩的推介活動,集中展示了蘇州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形象、新成果、新產品,詳細介紹了雙「12」蘇州購物節的亮點內容,向上海市民發出暢遊蘇州、購物蘇州的邀請。
  • 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太倉段項目發布,加強滬太軌道交通銜接
    江蘇太倉打造樞紐門戶城市暨嘉閔線太倉段項目發布,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含北延伸)至太倉段項目合作備忘錄籤署,嘉閔線將與滬蘇通鐵路一期和二期、南沿江鐵路、北沿江鐵路、蘇錫常城際鐵路,構成太倉市「5+1」軌道交通網。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與崇明島隔江相望。
  • 蘇州多位市領導分別率隊赴上海考察學習
    對接上海是一篇大文章,尤其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臨滬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蘇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10月14日,蘇州市副市長吳曉東一行赴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學習交流。雙方就強化滬蘇兩地軌道多網銜接、公路互聯互通、港航協同發展等方面深入交換了意見,並達成了一系列共識。
  • 奉賢一名幹部交流到蘇州市重要部門擔任職務
    1月6日,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合作座談會暨一體化示範區領導幹部示範培訓班開班式在蘇州市吳江區舉行,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合作由此打開新通道!
  • 蘇州惠民休閒年卡向上海市民開售 共享同城優惠_旅遊中國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4日訊 12月10日起,上海市民也能和蘇州市民一樣,享受惠民休閒年卡同城優惠。蘇州市民卡以服務政府、惠及市民為宗旨,啟動了全域旅遊領域創新「市民卡+旅遊」模式,推出了惠民休閒年卡。
  • 江蘇-蘇州高新區舉行~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
    鍛造高端科教資源新長板放大創新鏈條支點效應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開工建設藍紹敏宣布工程啟動 馬欣講話 胡金波致辭 呂建李亞平出席近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在蘇州高新區舉行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田福元,廈門大學校長張榮,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徐光輝,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振一,市政協主席周偉強,市委副書記朱民出席儀式。
  • 蘇州任免一批幹部 徐美健、陸留生任市政府黨組成員(圖|簡歷)
    李丹同志任蘇州市中級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吳雪芳同志任蘇州市檢察院調研員,不再擔任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成員職務;  韓衛兵同志任蘇州市委新聞發言人;  王燕紅同志兼任蘇州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  汪益同志任蘇州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  王志明同志任蘇州市委市級機關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免去蘇州市紀委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室主任職務
  • 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蘇州戰略」
    長三角在中國的整個內循環的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而長三角內部的循環就是推進大上海都市圈建設,蘇州要融入上海,不光要融入長三角,更要加強滬蘇同城化,這是長三角內部的循環非常關鍵的一環。蘇州製造業還有一種迭代發展特點,蘇州有一些製造業外移,這些恰恰給製造業的轉型、提質和升級提供了另外一個空間,像蘇州的醫藥大健康、生物經濟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第二個問題就是滬蘇同城化的關係。蘇州需要上海,上海也需要蘇州。上海是國內內循環為主體的創新主體,而蘇州可能是創新中心的一個最主要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