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蘇州戰略」

2020-12-12 蘇州新聞網

12月1日,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探討蘇州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不斷推動蘇州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蘇州大學東吳智庫與中國特色城鎮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蘇州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主題研討會,來自北京和長三角區域高校的十餘位專家參會,其中7位專家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講。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蘇州市新型智庫辦指導,中制智庫研究院院長新望、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丁宏、復旦大學旅遊學系教授沈涵、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徐維祥、南京大學教授甄峰、安徽大學教授胡豔、蘇州大學教授王俊,他們結合各自的研究主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闡述,給與會者以有益的啟發。本期「新型智庫」專版刊登7位專家發言的主要內容,以饗廣大讀者。

依託優勢打造「世界級製造業中心」

□中制智庫研究院院長 新望

長三角在中國的整個內循環的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而長三角內部的循環就是推進大上海都市圈建設,蘇州要融入上海,不光要融入長三角,更要加強滬蘇同城化,這是長三角內部的循環非常關鍵的一環。

這裡主要講三個問題:一是蘇州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市;二是蘇州和上海新格局背景下之間的關係。三是建設蘇州世界級中心城市的幾點思考和建議。今年蘇州二產比重繼續上升,超過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當然也是世界級的工業城市。因此,蘇州扎紮實實從原來的傳統製造業,利用一流的技術和設備,打造了世界級的先進位造業的產業集群。蘇州製造業還有一種迭代發展特點,蘇州有一些製造業外移,這些恰恰給製造業的轉型、提質和升級提供了另外一個空間,像蘇州的醫藥大健康、生物經濟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個問題就是滬蘇同城化的關係。蘇州需要上海,上海也需要蘇州。上海是國內內循環為主體的創新主體,而蘇州可能是創新中心的一個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上海的創新為蘇州賦能,蘇州為上海的創新落地提供條件,原來的滬蘇之間的競爭關係可能會變成水平分工的關係,成為一體化中有差異化,競爭中有合作。

第三個問題是提一些建議。蘇州製造業自身也有一個提質升級的問題,蘇州是製造業大市,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市,製造業強市除了規模外還有三個指標,它們就是質量指標、結構指標、可持續發展指標,這些方面都需要加以切實規劃和提升。同時,蘇州要建立一個新的開放高地,特別要在自主性開放、規則性開放方面先做一些工作,建議蘇州每年可以舉辦一次世界製造業大會,樹立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市的品牌形象,把蘇州在世界製造業界第一城市的形象樹立起來,形成一個城市鮮明的IP。

釋放政策「紅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丁宏

當前,要推進位度型開放,就是構建市場化、法制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蘇州如何進一步來優化營商環境?我提了幾點建議。

第一點是要加快地方的立法進程,健全完善營商環境的法治環境。《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經出臺,這將有利於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蘇州以往雖然已經出臺了很多的行動、文件、意見,但對企業來講,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穩定性和預期性的法治環境,一定要通過制定地方性的法規,把營商環境的很多好的改革經驗固化下來。

第二點是要怎麼來放大政策計算器的效應,把蘇州營商環境建設先進的經驗進一步得到複製和推廣。政策計算器儘管已經獲得了國務院的表彰,但這才是剛剛起步,怎麼做好放大效應才是下一步要持續推進的重要工作。蘇州打造更加專業的「智慧城市+大數據」的服務平臺,就要以政策計算器為引領,加快構建權威高效的數據共享機制,推動數據服務標準化,打破信息孤島提高放管服改革的整體成效。

第三點是要對標國際最高水平,提升蘇州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目標要求。我們有世界銀行的標準,有RCEP的標準,也有CPTPP 的標準,能不能推動RCEP 在蘇州率先落地,蘇州能不能作為先行的城市推動RCEP的落地,這些都要切實加以規劃和推動。

第四點是要進一步強化精準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企業的效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裡」。要努力實現最優政策和最大的政策效果。

第五點是要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今年的疫情增加了企業不少負擔,政府要儘可能多地想辦法,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落實各項減輕企業負擔的舉措,進一步規範和降低企業的成本。

新基建推動下的文旅高質量發展

□復旦大學旅遊學系教授、博導 沈涵

2020年,國家對新基建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它對於文旅產業的發展將產生很大作用,這裡主要談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新基建所帶來的系統性變革。二是數字經濟推動多元化的體驗。三是對長三角的文旅如何高質量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第一,新基建帶來的變革。新基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它對於經濟是一種拉動的引擎,而且會讓整個經濟的發展動能發生非常顯著的變化。過去主要是以一個基礎設施的投資來帶動產業的發展,但新基建所支撐的數字經濟時代,消費所拉動的經濟轉型將會成為常態,數字經濟已經成了驅動新經濟的發展一個非常關鍵要素。

第二是數字經濟帶來的多元化體驗。數字經濟的引領下,現在的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從消費領域和市場來看,雲端的線上生活已成為時代的新潮流。5G所建立的產業生態結構,需要體驗經濟和服務產業的參與設計,消費領域的文化、旅遊等產業,需要更多服務應用場景。

第三是談談如何高質量推進長三角文旅產業發展。新基建引領下的商業模式,正在推動消費和市場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運轉,同時也面臨很多的挑戰。從文旅行業發展的階段來看,在數字經濟時代,一個非常大的轉型就是向創意和技術密集型發展,從傳統的服務業轉向現代服務業,從粗放發展轉向集約式發展,從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增長,單一的經濟成為一種複合的經濟鏈條。

長三角很多文旅景區項目中,一些應用場景已得到應用。另外AI全場景融合應用,如刷臉的支付,居民本身的生活方式與AI技術的融合,還有雲技術、雲計算融合和電商交通票務等都獲得了新拓展。此外,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場景,也要在文旅的項目和景區建設中不斷增強。

蘇州自貿片區要對接上海推進高質量發展

□蘇州大學自由貿易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王俊

蘇州自貿片區在去年掛牌以來,緊緊圍繞「一區四高」的定位作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新形勢下,蘇州自貿片區要對接上海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自貿片區的發展水平。

蘇州自貿片區建設與全國很多自貿區一樣面臨著新形勢。一是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雙循環的發展戰略。二是受到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今年6月份世界銀行和國際經濟組織對全球經濟做了預期,只有中國的GDP是正的,這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外部市場在五年之內依舊是困難重重。三是服務業開放,尤其是在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專業諮詢服務方面,我們跟國外的差距相比較大,這個新領域服務業的開放對蘇州來說是挑戰,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四是全球區域合作的盛行,RCEP的成功對中國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蘇州自貿片區在新形勢下也存在一定問題。如自身的制度創新還需要突破,比如說制度創新的碎片化,我們的創新舉措做得很好,但很多舉措不夠系統。所以,如何突破碎片化的制度,變成可複製的制度固化下來,才是今後要做好的工作。在這方面要學習對接服務融入上海,主動尋求新的合作路徑。上海臨港自貿片區雖然比蘇州早幾個月,但已走到了全國最前列,他們的經驗值得學鑑。

蘇州要對標上海勇於突破,善於創新。上海臨港自貿片區雖然沒有用自貿港,但所有的實質就已經是自貿港了,而且國家沒有用自貿港意味著可以複製推廣。國際市場需求,對外開放要求度高,其他地方不具備條件上海就可以先實施。我們也可以申請在蘇州設一個特殊綜合保稅區,只要證明可行性和必要性就要去積極推動和實施。

蘇州學習和融入上海有好的例子,像生物醫藥產業已和上海有了很好的產業對接,在這樣的基礎上如何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橋梁,探索滬蘇兩地產業深度融合,值得借鑑和拓展。我們要以上海為橋頭堡,強化蘇州雙向開放。目前,蘇州引進來走出去,已有很好的基礎,蘇州還有境外投資平臺,但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們走出去的時候,可以考慮到園區輸出,未來還有更多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服務好上海,以上海為核心要素集聚長三角各種要素,更好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產業集群城鄉協同助推長三角一體化

□浙江工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徐維祥

當前,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需要加強產業集群和城鄉協同發展。2018年,我提出高質量發展要「四化同步」,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中首先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

第一,產業城鎮化。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是一座空城,不可能獲得持續發展。產業集群與城鎮化關係,有市場主導型、政府主導型,另外是外力和內力的問題,最需要有內生動力。開始往往是政府在推動搞頂層設計,有些是成功的,很多產業集群不成功,原因就是缺乏內生動力。「四化同步」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可以說提供了一個動力,以「四化同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裡面有文章可做。我們通過城市群的對比分析,長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發展指數顯示,這裡面的三農問題與城鄉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在全區域內進行研究和協同更為重要,也能拿出一些具有實效的創新舉措。

第二,產業集聚是一種形態。比如,數字經濟發展要靠實體經濟,要靠面廣量大的中小民營企業來支撐。這方面蘇州具有優勢,而且很有特點,當然還要與各地進行取長補短,只有重視對產業形態的深入研究和精準服務,才能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形成更強的區域發展優勢。

第三,重視發揮好四個路徑的作用。很多人提產業集聚化,要有集群,集群不足,資源配置效率會降低,集群過度破壞力也很大。但更好地推進產業集群和城鄉協同發展,就要重視四條路徑,一是政府主導的依託式的發展路徑,二是基於比較優勢的吸收式的發展路徑,三是基於城鄉融合的反哺式發展路徑,四是基於合作的互惠式的發展路徑。當前,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上海要發揮「龍頭效應」,切實做好產業集群和城鄉協同發展的大文章。

建好智慧城市群助力一體化發展

□南京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甄峰

當下,建好智慧城市群助力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已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課題。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從智慧城市到智慧城市群,這是長三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國內的城市化、工業化,還有很多待開發的空間,智慧城市建設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也是一種新的空間治理手段,技術在裡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然這個技術不僅是信息通訊技術,還有很多的新能源技術,新的交通技術等,所以對技術的理解,也是從信息技術向新的智能技術拓展。對於未來的城市發展的空間,很多專家提出了智慧的城市群,特別像長三角區域,這裡已具有的人才資源和知識創新網絡以及高效流動空間都是可以率先成為智慧城市群的優勢條件。當然,智慧城市集群,也要重視城市間的軟性因素,包括知識和文化怎麼把城市群更緊密連接起來。

那麼,如何通過智慧城市群的建設推進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城市群的協同治理問題,已是大家關注的發展課題。首先要通過智慧城市群的建設,包括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來更好地推動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人本化,最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其次要發揮人才和科技優勢打造城市群的協同創新體系,要以打造區域的創新共同體加強產業分工,推動產業和創新的深度融合。

要通過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城市群的競爭力,像蘇州的科技資源如何對接國際,形成一個高校、科研院所、信息研發機構依託國家實驗室研究中心共建共享和人才培養的模式,就是一個需要加緊推進的課題。

此外還要積極構建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三生空間」高效和諧的治理體系,城市間可以利用新技術推動合作協同發展。

主動做好對接做強合肥「副中心」

□安徽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胡豔

合肥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三個副中心城市之一,更大程度上是中央從長三角的歷史使命出發賦予的。當前要研究副中心怎麼對接寧杭發展,怎麼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揚長補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當前,合肥要加強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抓住發展機遇,探索對接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要深化改革為先導凝聚共識。合肥作為中部城市,打開了口子成為了沿江的城市,但在思想觀念上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有開放型的思維,提高站位開拓眼界,轉化政府智能強化服務意識。

第二要推進科技合作共建創新網絡。要以一廊雙新合作聯動,就是一個G60走廊雙新合作,打造長三角區域創新網絡。上海提出合肥要做一些項目,就是要打造一體化的創新網絡。

第三要加快產業聯動,能夠形成產業融合互補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合肥都市圈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完全可以和蘇州等城市加強合作。合肥作為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很多是科學創新但轉化不夠,科技和產業的合作空間很大。

第四要推動機制創新和優化制度環境,可以建立一些行業聯盟等,建立合作溝通機制。像杭州以信息技術、數字經濟帶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城市服務智能服務應該是強項,所以在這些方面的對比,合肥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要用好合作機制,增強合作實效。

第五要發揮生態優勢建設低碳城市和生態優先戰略。上海高站位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肥要高質量對接,要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的建設。長三角區域內,蘇州要站得更高,要發揮示範引領的作用,合肥與蘇州可以通過跨界區域共建共享,共建省內外產業合作園區,打造生態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本版攝影 王嘉言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蘇州如何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蘇州大學東吳智庫舉辦研討會支招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姚臻)日前,蘇州大學東吳智庫與中國特色城鎮化研究中心舉辦了主題為「蘇州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研討會,來自北京和長三角區域高校的十幾位專家參會,其中7位專家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講。
  • 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積極服務蘇州高質量發展 周乃翔...
    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積極服務蘇州高質量發展 周乃翔、鄭學選與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市長李亞平… 2020-11-12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高質量引才用才,爭當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排頭兵
    2020年以來,蘇州高新區組織部門緊緊圍繞中心大局,積極發揮組織優勢,高質量引才用才,為全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蘇州高新區組織部部門緊緊圍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這個主題來選幹部、打基礎、聚人才,堅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全區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貢獻組織力量。在「選」上,嚴把政治標準,加強綜合研判,注重選拔一批能夠積極推動蘇州高新區融入一體化的「開路先鋒」。
  • 當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開路先鋒」 !上港集團ICT項目落戶蘇州
    15:21:47 /a/20201016/92bfe0c990884daab1c804d8987ff8fa.shtml   作為蘇州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
  • 九所高水平應用型高校攜手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新格局
    中新網上海8月27日電 (王子濤)8月27日,由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牽頭並聯合浙江師範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嘉興學院、湖州師範學院、合肥學院、浙大城市學院、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G60沿線高校,發起成立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正式亮相,並發布G60九所高校共同宣言。
  • 嘉興融入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大格局
    嘉興融入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大格局時間:2018/6/22 9:40:20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龔潔芸    選稿:吳怡聞 作為「2018上海·嘉興周」活動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蘇州相城:聚焦六大未來產業搭上長三角一體化「高鐵」
    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古城、北依長江,獨特的地理和交通區位優勢,使蘇州相城成為長三角區域的核心樞紐之一。尤其是「十三五」以來,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之下,騰飛的相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 區域發展戰略加速落實 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典型範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龔偉禮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以長三角為例,除上海外,南京、蘇州、杭州和寧波作為次中心城市同樣表現出強勁的人口集聚作用,畢馬威中國在長三角區域的第五家辦事機構便選擇入駐蘇州,因為這個城市近年來在產業升級轉型、經濟提質增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 任務清單從70項增至225項 江蘇崑山勇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路先鋒
    開路先鋒,道出的是長三角在當下的特殊使命。作為江蘇全面對接上海的「橋頭堡」,崑山堅持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務上海的重要理念,學上海所長、創崑山之新,全面對接大上海,深度融入一體化,以高質量區域合作推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書寫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答卷的精彩篇章。
  • 蘇州上海八名幹部首次實現跨區域任職 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破題」
    記者 趙亞玲 見習記者 魏林娜 劉璐 攝□ 記者 孫巡 鬱芬 胡蘭蘭1月6日,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合作座談會暨一體化示範區領導幹部示範培訓班開班式在蘇州市吳江區舉行,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合作打開新通道——上海、蘇州兩地共同探索幹部交流任職,分處級、科級兩個層面進行試點,首批共交流8名幹部。
  • 張雲蔚:揚皖所長,創新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綱要》明確安徽全域納入長三角,提升了安徽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但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非一日之功,安徽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為長三角一體化加快發展作出更多安徽貢獻。
  • 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在中國計量大學成立
    杭州網訊 12月26日,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在中國計量大學正式成立,將通過召開特色學科研討會、籌建科創中心和大學聯盟科技產業園、開展教師訪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源共享機制、開展學生科技創新和文體活動等方式,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滬成立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滬成立。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8月27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上海松江正式亮相,該聯盟旨在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圍繞G60科創走廊科技和產業創新,打造產教命運共同體,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 蘇州中行:出招2億元跨區域開發貸 長三角一體化再添金融活力
    據了解,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也是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實踐的重大舉措和空間載體。近日,蘇州中行轄屬園區分行向位於示範區內的浙江省嘉善縣「中新智慧園一期工程」提供2億元開發貸,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再添金融活力。
  •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發布
    10月3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揭牌,「超級風口」正式開啟!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最核心區域,中國最富庶的江浙滬交界處,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將緊密攜手,共同打造生態友好型一體化發展樣本。
  • 東吳觀潮 | 金融如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總體布局的重要部分。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的跨省(市)協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加強金融政策協調,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迫在眉睫。長三角是金融集聚高地,總體上長期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成為全國金融業發展的橋頭堡,發揮著區域金融引領示範作用。
  • 專業在線調研課程推薦|長三角一體化中蘇州-南通如何實現跨江融合...
    2020年3月5日蘇州全市作風大會上,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在講話中,東看上海、西看南京、南看深圳、北看南通,以四面八方的視角,向全市幹部們釋放出滿滿的危機感。為什麼是南通?今年初,時任南通市代市長王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南通要乘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東風,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確保經濟總量過萬億。
  •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 水鄉周莊走進虹橋站舉辦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是周莊鎮為加快對接上海、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朋友圈」的重要嘗試,旨在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上,圍繞「世界級水鄉休閒旅居度假目的地」的目標定位,拓展空間布局、優化產品體系、加快產業融合,從而在產業和空間上提升全域旅遊品質,進一步擦亮「中國第一水鄉」品牌。
  • 蘇州:構建幹部交流合作新機制 堅決扛起一體化發展擔當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老幹部局局長楊佳瑛出席活動並講話。上海市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餘旭峰出席活動。會上,介紹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一年多來的工作情況,通報了上海與蘇州幹部交流任職情況。上海與蘇州首批幹部交流分處級、科級兩個層面進行試點,上海與蘇州市級之間各對應交流2名處級幹部,青浦區和吳江區之間各對應交流2名科級幹部。
  • 交行深耕「銀政合作」 發力長三角一體化、科創、普惠
    就整體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而言,交行不斷發揮「銀政合作」的優勢,在政府重大項目及重點任務上給予各項金融支持。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中,歷來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去年以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進入全面提速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