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滬蘇」同城效應 共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壯麗畫卷...

2020-12-19 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偉弟 宋薇萍 陳雨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江南史學家筆下,蘇州是上海開埠前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超越地域的中心城市。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蘇州歷久而彌新。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

  全國「最強地級市」蘇州有著十足的底氣:2019年,這裡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六位;擁有A股上市公司120家,位居全國第五;進出口總額3191億美元,位居全國第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26家,並列全國第二;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3.82歲,位居全國第一……

  蘇州有著強大的「朋友圈」:與全球57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連續8次當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1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蘇投資項目超400個……

  其中,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以佔蘇州3.4%的土地,貢獻了蘇州14.21%的GDP,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蘇州工業園也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行軍。截至目前,園區平臺——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已推動243家中國企業到36個國家進行投資布局,協議投資額累計達46.14億元。

  「飛地經濟」輻射整個長三角。蘇州工業園參與合作共建的中外產業園區達12個。其中,中新蘇滁高新區和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都被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蘇宿工業園的新區「拓園」也在今年4月啟動首期建設。

  作為蘇州自貿片區聯動創新區,吳江汾湖高新區一直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目前已完成「複製推廣」12項、「先行先試」13項、「自主創新」15項。一批重量級項目紛紛落戶吳江,蓄勢待發。

  站在康力電梯廠區內的電梯試驗塔遠眺,煙雨詩畫的「新魚米之鄉」盡收眼底。作為蘇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和排頭兵,吳江正以生態綠色為底色,以創新引領為亮色,對標示範區打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的目標而全面發力。

  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蘇州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動與上海對接融合、協同發展。

  為放大「同城效應」,蘇州強化交通互聯。不久前正式貫通的東航路—康力大道工程,將上海青浦到吳江的交通時間由40分鐘縮短到5分鐘。目前,蘇州正以蘇州北站規劃建設為引領,加快蘇州南站、張家港站、太倉站等「兩主九輔」高鐵站規劃建設,著力打造長三角國家級高鐵樞紐體系。

  為構築科創高地,蘇州深化與上海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間聯合創新,中科院矽酸鹽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蘇州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繼建成投用。深入對接上海集成電路技術、產業促進中心,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航空製造業集群。

  為實現人才與產業同頻共振。蘇州深度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牽頭成立G60科創走廊產業園區聯盟,推動G60科創走廊智能駕駛產業聯盟、產業園區聯盟等建設。目前,「上海張江·張家港飛地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

  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活力四射的蘇州如何更上一層樓?近期,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蘇州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沈志棟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上海證券報: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蘇州接下來如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沈志棟:蘇州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以上海為龍頭,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找準定位、深化合作,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滬蘇同城化」新路徑。

  一是提高服務一體化的站位。首先,我們要站在奪取「雙勝利」的高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常住人口佔全國的近五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近四分之一,城市串聯成片,人員往來頻繁。今後,我們和長三角城市之間要加強工作協同、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打好疫情聯防聯控阻擊戰、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其次,我們要站在落實「雙循環」的高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打造「雙循環」新格局,關鍵在於暢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以內循環帶動外循環,進而實現要素循環的有序流轉、產業循環的緊密銜接、供需循環的平衡優化。長三角之間產業勾連緊密,要做足長三角內循環,同時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外循環效益。

  再次,我們要站在抓準「雙要點」的高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雙要點」就是「應對危機、打開新局」。長三角地區一直處於改革開放前沿,推動一體化發展是識變、應變、求變的關鍵之舉。我們必須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二是提升融入一體化的標準。我們要做深做實「滬蘇同城化」這個核心內涵。蘇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關鍵的就是要以更大力度、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接軌上海、融入上海。我們自覺強化「服務上海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接軌上海就是接軌國際前沿」的意識,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大框架下,在江蘇發展的總體布局之下,在上海這個龍頭的牽引、輻射和帶動下,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積極探索推進「滬蘇同城化」。

  11月20日,在長三角一體化蘇州赴上海對接說明會上,90個專項合作和項目合作協議籤約,涉及政務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協作、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市場開放以及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等領域。

  希望通過這些優質項目的落地實施,推動滬蘇兩地在科技協同創新、產業融合發展、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共建共管及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共同開啟滬蘇合作新篇章。

  同時,做精做優「四個一體化」這個特色創舉:「市域一體化」要持續提高市級統籌和協調能力,提升蘇州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激發出新優勢、新活力、新動能。「蘇錫常一體化」重中之重就是基礎設施要連起來、發展優勢要協同起來,圍繞「平等的一體化、共贏的一體化、高效的一體化」,加大力度,早出成果。「蘇通跨江融合一體化」要進一步深化,用好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運營的機遇推動合作。「飛地合作一體化」要開足馬力推進,加大蘇州工業園區市域內外「飛地」拓展力度,力爭「飛地建到哪裡,對長三角的貢獻就做到哪裡,飛地紅利就實現到哪裡」。

  我們要做大做強「示範區」這個重大平臺。蘇州舉全市之力支持示範區建設,全力爭取省級層面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與政策支持力度,盡最大努力爭取各類重要事項納入規劃。支持吳江區當好「主角」,加快推進具有引領性、示範性、帶動性的重大事項,儘快取得標誌性成果。

  我們還要做細做好「三重清單」這個「施工方案」。突出項目牽引,精心組織實施一批關鍵重大項目。突出協同創新,加強虹橋-崑山-太倉-相城-工業園區在創新成果轉化方面的合作。突出改革集成,持續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不斷擴大一網通辦服務範圍。突出綠色共保,健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突出服務共享,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確保通蘇嘉甬鐵路年內開工,在「軌道上的長三角」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建設中爭取蘇州地位。

  三是強化推進一體化的合力。按圖施工抓落實,嚴格按照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省《實施方案》和蘇州市《行動計劃》,全面梳理工作任務,為早日實現一體化建設藍圖貢獻蘇州力量。明確責任,在探索創新上下更大功夫;廣聚合力,引導高校院所、市場主體、科創載體積極參與進來,激勵各類人才在長三角成就價值、實現夢想。

  上海證券報:吳江區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所在地,是實施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蘇州接下來會有什麼針對性舉措?

  沈志棟:圍繞政策方面,此前蘇州已出臺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蘇州行動計劃》《蘇州市關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及責任分工》等文件,全力支持吳江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吳江也出臺了實施方案、2020年工作要點及2020年度重點改革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吳江區財政已落實2億元專門支持啟動區建設。吳江瞄準總投資不低於10億元的產業項目突出更高質量發展,瞄準生態環境突出生態綠色的底色,推進實施示範區28個重點項目,從中遴選恆力國際新材料產業園、長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等22個最具顯示度、最有標誌性的項目,全力予以推進。

  下一步,在政策方面,蘇州還在研究出臺支持示範區建設的政策意見,並積極爭取江蘇省級層面支持一體化示範區(吳江片區)的政策意見。

  同時,蘇州、吳江還積極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示範區執委會等各層面溝通對接,在規劃編制、政策爭取、任務統籌等方面最大限度做好爭取工作。特別是在開發強度、河湖水面率、生態補償、太浦河流域功能定位等方面加大溝通對接和爭取力度。

  上海證券報:蘇州著力打造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很多蘇州企業成功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蘇州工業園區還是科創板的源頭活水。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蘇州將如何借力金融和資本市場?

  沈志棟:近年來,蘇州金融體系日臻完善,金融產業快速發展,金融機構總數達875家,金融從業人員達14.6萬,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8.2%。為了促「活」保「穩」,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賦能,蘇州採取了如下舉措:

  一是深化交流合作。積極參加長三角金融領域交流活動,共同研究推進長三角地區金融聯動創新。組織召開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金融工作座談會,作為聯盟城市積極參與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各項活動。推進「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蘇州市金融科技協會協同發展」等金融類項目。

  二是深化戰略合作。2019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蘇南基地在蘇州正式掛牌成立,並在張家港、吳江等地設立工作站,以「一基地、多站點」形式開展對蘇州上市後備企業的培育和服務。2020年9月,科創板企業培育蘇南中心在蘇掛牌。截至9月底,蘇州已有科創板上市公司18家,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三,科創板「蘇州軍團」穩步壯大。

  三是打造產業資本中心。蘇州積極構築資本圍繞產業深度融合的資本生態體系,加快建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錯位互補的產業資本中心。具體來說,優化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服務,打造私募股權集聚新高地,集聚更多的私募基金;通過集聚更多的法人金融機構和功能性總部,為蘇州城市發展提供充沛的資本保障;完善產業與資本相銜接的生態體系,實現資本與項目的有效嫁接,促進資本圍繞實體經濟做好支撐。

  四是搭建產業項目對接平臺,促進資本與產業深度合作。通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以及發布獨角獸培育企業、瞪羚企業名單等舉措加快培育科創企業。推動設立蘇州S基金,探索建立具有市場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私募股權估值體系,加快培育S基金領域頭部機構。

  五是完善產業資本配套生態體系,促進資本循環支持實體。對經認定的股權投資領域核心專業人才給子適度獎勵,吸引和培育形成專注於先導產業的股權投資專業人才隊伍。搶抓我市建設國內首個小微企業數字徵信實驗區有利契機,打造長三角具有引領性、標杆性的市場化徵信機構,幫助更多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

  蘇州將持續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首先,通過全國首個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的設立,打造長三角具有引領性、標杆性的市場化徵信機構;其次,開展科技金融創新試點,打造長三角金融科技節點城市;再次,崑山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以兩岸金融創新合作為主線,擴大對臺金融業開放;最後,啟動央行數字貨幣試點,成為首批試點城市。

  同時,蘇州還將引導主動駐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目前,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已與上海分行形成常態化跨區域工作交流機制,接下來,蘇州還將繼續推動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先行探索建立跨區域工作機制。蘇州已指導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在汾湖先行區設立網點接近40家。推動創立長三角一體化科創母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

  上海證券報:圍繞共同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尤其在「軌道上的長三角」逐漸實現後,蘇州如何在產業發展上與長三角城市加強聯動?

  沈志棟:滬蘇湖鐵路正式開工,康力大道東延等省際「斷頭路」加快打通,示範區跨省公交線路累計開通8條、毗鄰公交線路開通2條,「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在逐步實現。

  下一步,蘇州將主動拉長長板、貢獻長板,以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做強長三角區域循環,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探索路徑。

  一是以更加完善的產業鏈條暢通循環。推進傳統產業再造提升和新興產業集聚壯大,優化提升生物藥、光通信、高端紡織等優勢產業鏈,全面布局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智能製造裝備、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鏈,增強產業鏈控制力和話語權。加強長三角及全國範圍內關聯產品的配套協作和高效率替代,打通循環中的關鍵節點。

  二是以更大力度的項目建設融入循環。聚焦示範區融合型數字經濟、前沿型創新經濟、功能型總部經濟、特色型服務經濟、生態型湖區經濟發展方向,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力爭在十億級、百億級龍頭型項目上實現新突破。加速推進長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長三角綠色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示範區、英諾賽科等重點項目建設。以重大項目的落地見效,優化產業總體布局和發展生態,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滬蘇同城化。

相關焦點

  • 蘇州:放大「滬蘇」同城效應——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沈志棟訪談錄
    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作為蘇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和排頭兵,吳江正以生態綠色為底色,以創新引領為亮色,對標示範區打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的目標而全面發力。 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蘇州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動與上海對接融合、協同發展。 為放大「同城效應」,蘇州強化交通互聯。
  • 用好滬蘇同城優勢 深化金融務實合作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滬蘇同城效應日益凸顯,兩地合作更加便利。蘇州有著優良的信用環境和金融業集聚發展的良好生態,希望上海銀行抓住用好滬蘇同城優勢,積極拓展發展空間,持續擴大在蘇投資布局,深化金融創新,在基礎設施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開展更多務實合作,更好服務蘇州實體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實現互利共贏。金煜感謝蘇州對上海銀行發展的大力支持。
  • 一橋飛架 蘇滬同城美麗長三角漸行漸近__中國交通新聞網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吳江交通全方位深層次對接上海、浙江,大力實施主幹道路快速化、互通化改造,形成連接上海、江蘇無錫、浙江嘉善等周邊主要城市的1小時公路交通圈,滬蘇湖鐵路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多點互聯」一體化交通格局加速形成。制度創新 消除省際「斷頭路」翻開地圖,蘇州吳江與上海青浦一衣帶水,以元蕩湖為界。
  • 上海嘉閔線北延至太倉,滬太對接共促一體化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從最初提出的「接軌上海」,主動承接上海的溢出資源,到後來的「融入上海」,近年來,太倉致力於推動滬太兩地交通、產業、科技、港口、醫療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不斷放大滬太「同城效應」,全力打造「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標識。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崑山加開往上海始發列車,同城效應更明顯
    列車運行圖調整後,崑山南站增開由崑山始發開往上海的G7215次列車,極大地緩解滬昆兩地市民買票難問題。據《崑山日報》報導,崑山南站為京滬線和城際線併線,車次多旅客也多,及時根據旅客流向進行列車線路的調整尤為重要,「經過客流情況分析,崑山南站積極與上海鐵路局對接協商,新增1趟始發開往上海的列車G7215以及14趟經停列車。」
  • 鄰滬地區交通一體化範本來了!滬蘇首條跨省市域鐵路敲定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同城化出行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鄰滬長三角城市正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近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蘇州赴上海對接說明會、蘇州城市推介會上,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表示,滬蘇通鐵路一期工程已於今年全線運行,蘇州軌交S1線、10號線將分別與上海軌交11號線、17號線實現對接。
  • 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太倉段項目發布,加強滬太軌道交通銜接
    11月20日,以「融入大上海,共促一體化」為主題的2020滬太協同發展推介會在上海舉行。當前,太倉正積極順應深度融合的開放大勢,推進港口航運、軌交鐵路、斷頭公路等接滬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蘇州對接上海重要樞紐門戶城市。特別是「滬太通關一體化」全面落地、滬蘇通等「5+1」鐵路網絡加快構建、嶽鹿路對接嘉定城北路等連滬通道持續加密,為滬太在交通領域率先實現同城化發展提供支撐。
  • 對接蘇滬,崑山提速
    7月1日 滬蘇通鐵路正式開始運營 蘇州沿江三市張家港、常熟、太倉 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
  • 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 「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
    上海7月1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滬蘇通鐵路!通了!」「長三角鐵路一體化」「『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7月1日,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上海站首發列車現場,列車乘務員手舉標牌與旅客合影,與旅客共慶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運營。
  • 滬蘇浙皖九城共織一張「網」
    9月1日,2018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峰會暨G60科創走廊工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工程啟動大會在上海市松江區開幕。今後,包括蘇州在內的G60科創走廊9個城市將深化合作,攜手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發展。
  • 滬蘇浙皖首次共同舉辦上海旅遊節文旅相融韻味濃
    南京路步行街東拓路段,遊客在拍照。  目前全市開放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建築可閱讀」的方式,已從最初的掃二維碼呈現建築人文歷史,逐步向更多元方向發展。旅遊節期間,市民遊客最喜愛的「建築可閱讀」系列產品評選、《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有聲書發布等活動陸續舉辦。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還發布103條各具特色的建築微旅行線路。「旅遊是大民生,是大產業,也是城市形象大展示。
  • 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顧雨婷 翁傑,原標題《在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一體化示範區的「破」與「立」》,36氪經授權轉載。 11月9日,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間的省際「斷頭路」東航路正式通車,原本隔河相望的兩地居民,出行時間縮短至5分鐘。這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掛牌以來建成的首個跨省域道路互聯互通項目。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蘇浙皖滬籤署人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蘇、浙、皖、滬三省一市正在推進長三角地區人才一體化發展。在3月25日上午舉行的「長三角地區人才交流洽談會暨2018屆高校畢業生擇業招聘會」上,蘇、浙、皖、滬人社廳(局)共同籤署了《三省一市人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所屬區人才服務中心與蘇、浙、皖三省部分地級市人才服務中心籤訂了《人才服務項目合作協議》。
  • 探索金融「同城化」,超千億資金正尋覓長三角投資標的
    作為推動長三角金融「同城化」的舉措之一,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金融產業園開園,這也是第一家以「長三角」命名的金融產業園。園區內金融機構將在長三角區域內尋找投資標的,為長三角實體企業發展提供綜合金融支持。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軍表示,今年以來,以一體化示範區為代表,長三角金融「同城化」的探索成效愈發顯著。目前,金融服務加速聚焦長三角。商業銀行在示範區內提供「同城化」金融服務,以統一標準提升客戶跨區域業務辦理體驗。比如浦發銀行、上海銀行等開展跨區域聯合授信,提升企業融資效率。同時,金融機構也在加速布局長三角。
  •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等三方面滬蘇浙互認
    央視網消息:昨天(22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出臺人才資格互認辦法,示範區專業技術人員在 職業資格、職稱、繼續教育學時三方面將實現滬蘇浙互認。以職業資格為例,目前,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有58項。
  • 江蘇舉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新聞發布會
    明天,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之際,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將正式開通運行。其中,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江蘇省繼南京長江大橋建成52年後又一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明天,江蘇省和國鐵集團主要領導、上海市領導將出席相關活動並宣布開通。這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江蘇省建成通車的第一個重大交通項目,對於江蘇省奪取「雙勝利」、促進長江兩岸融合發展以及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崑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對接上海、接軌上海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在滬蘇浙交界區域謀劃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崑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跨入新進程。錦澱公路對接上海崧澤大道工程建成通車,成為蘇滬兩地首個通車的「打通省界斷頭路」項目,並配套開通2條跨省公交線路,目前日均客流量達1300人。錦商公路對接金商公路、曙光路對接復興路等新一批省界「斷頭路」項目,目前正在加緊建設。沿滬大道對接勝利路、外青松公路建設等項目方案也基本穩定,力爭儘早開工。首趟崑山始發到達上海的高鐵開通後,日均高鐵往返滬昆兩地人數高達2萬人。
  • 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蘇州戰略」
    長三角在中國的整個內循環的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而長三角內部的循環就是推進大上海都市圈建設,蘇州要融入上海,不光要融入長三角,更要加強滬蘇同城化,這是長三角內部的循環非常關鍵的一環。第二個問題就是滬蘇同城化的關係。蘇州需要上海,上海也需要蘇州。上海是國內內循環為主體的創新主體,而蘇州可能是創新中心的一個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上海的創新為蘇州賦能,蘇州為上海的創新落地提供條件,原來的滬蘇之間的競爭關係可能會變成水平分工的關係,成為一體化中有差異化,競爭中有合作。第三個問題是提一些建議。
  • 軌道上的長三角:打通區域經濟大動脈
    繼6月底商合杭鐵路全線通車之後,近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行,長三角經濟動脈進一步打通,蘇中蘇北城市融入長三角「全面開花」。(小標題)南通終結「向南鐵路不通」7月1日早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下,近二十輛大巴載滿本地市民先後駛來,與在此等候的附近村民組成2公裡長的人流。
  • 蘇州惠民休閒年卡向上海市民開售 共享同城優惠_旅遊中國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4日訊 12月10日起,上海市民也能和蘇州市民一樣,享受惠民休閒年卡同城優惠。蘇州市民卡以服務政府、惠及市民為宗旨,啟動了全域旅遊領域創新「市民卡+旅遊」模式,推出了惠民休閒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