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月十三了,廣西桂東南是傳統的鬼節日,但重點節日是每年農曆七月十四,這個節日裡,桂平人素來有吃灰水粽的習俗。所謂灰水,就是用稻草、花生楛藤等燒出的灰用水過濾出的汁,實際上是鹼,卻又不是普通的鹼。而用灰水作為輔料製作出來的粽子便稱之為灰水粽。
桂平一帶吃灰水粽有數百年歷史。製作灰水粽時,先濾好灰水,再將糯米放在灰水中浸泡幾個小時,然後撈起濾幹,此時糯米已變成微黃色。之後用粽葉將糯米包裹起來,最後放到大鍋裡煮4~6個小時。灰水粽煮熟後,剝開粽葉,灰水粽便呈金黃色。灰水粽味道比較淡,但散發出灰水粽特有的芳香,吃起來既有柔韌感又不覺得粘牙。灰水粽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白糖或紅糖蘸著吃,但最佳的吃法是用白糖蘸著吃,這樣吃起來更清香。
七月十四,灰水粽包好了,你家包好了嗎?尤其是出門遊子更是思念家鄉灰水粽,剝開粽葉,外形光亮挺括,飽滿相粘,金燦鮮亮,一口咬下,微帶鹼甜口角沁香,齒間糥滑,慢慢細品,質地細膩!柔韌相兼,柔而不爛,韌而耐嚼,特別是那一股子清香,特地道灰水粽,講究的就是這個地道!
生命之旅,只要離開家鄉,就會有難以割捨的鄉愁。
灰水粽,你本不是相思物,但「粽」裡尋你千百度,人們從你身上感覺到了家鄉的味道、母親的愛。
又是一年十四節,灰水粽,每年農曆七月十四,人們「粽」借你抒發思鄉的感情,每個遊子懷念過往總少不了十四節灰水粽!
燒灰
準備灰料
做粽子
吃粽
吃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