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包括純電動車、插混車型和混動車型)在2019年使用鋰鐵磷酸鹽(LFP)陰極材料的數量有明顯下降,該陰極材料的特點是成本低廉但能量密度較低,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13%下降到2019年的6%,主要原因是車企正在轉向使用其他種類電池。此外,中國市場新能源補貼也有所下降,這對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能源車型有較大影響。
LFP使用量的下降與中國電池供應商和汽車製造商(例如CATL和BYD)更多的使用較高能量密度的鎳鈷錳(NCM)陰極材料有關,國家也更傾向於補貼高能量密度、高續航水平電動車。報告顯示,2019年生產使用的95.6 GWh電池中,有90%為NCM或NCA,2018年為83%。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例如NCM 622,NCM 811和所有NCA,所佔份額為45%,明顯高於一年前的36%。
磷酸鐵鋰電池由於其低成本和安全性,仍然是中國商用和專用的首選電池。在2020年1月生產的615兆瓦時電池中,市場份額達到96%。
2019年8月,比亞迪推出了一項專有的CTP技術,該技術據稱將體積能量密度提高了50%,同時將製造成本降低了30%。同樣,一個月後,電池製造商CATL宣布了也宣布了其CTP方法,該方法可將能量密度提高10%至15%,將體積利用率提高15%至20%,並將電池組組件的數量減少40%。
已經有車企正在使用通過CTP技術製造的LFP電池組,包括北汽EU5(寧德時代提供),大眾汽車(寧德時代提供),比亞迪和特斯拉(寧德時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