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科技賦能,構建數位化金融新生態

2020-12-23 MBA中國網

2020年12月15日,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圓滿收官。作為今年最後一場壓軸之作,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中心全球信用卡和風控團隊負責人——吳烈宇(Eric Wu),以及花旗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現金管理產品主管——陳海俊(Bill Chen)分別從信用卡的發展史到數位化和電子商務的產品創新,為學生帶來精彩展示和傾情分享,也為本年度金融實務課程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賦能,信用卡業務進入「精耕細作」時代

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中心全球信用卡和風控團隊負責人——吳烈宇(Eric Wu)先生首先帶來的《信用卡發展史》課程在現場掀起陣陣小高潮,他利用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為學生們帶來全方位信用卡發展史的介紹。

他首先介紹道,在國外是先有信用卡才有借記卡的,而中國與之情況恰恰相反,中國最早發行的「信用卡」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嚴格來說是允許客戶進行一定「透支」的借記卡。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借記卡是一種電子交易手段,在早先網際網路尚不發達的時候是較難推行的。

吳烈宇(Eric Wu)

隨後,Eric先生圖文並茂地向學生介紹了信用卡的業務流程和產業鏈,讓學生們深入了解了信用卡發卡產業鏈的上中下遊和收單產業鏈的上中下遊生態。他提到,現在的信用卡業務流程當中,銀行聯盟是處於中心位置的,所有跨行的業務都通過這個中心來進行轉交。而如今的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以加強流程效率是否可以複製到信用卡業務流程成為了一個有趣的研究課題。

除了信用卡業務流程的進步與發展,信用卡卡片本身的迭代也是日新月異的。由最早的磁條卡,發展成磁條/晶片兩用卡,再進步成為智慧卡,如今像iPhone手機等已經搭載了虛擬卡功能,可以通過手機內置的程序和晶片生產一張虛擬的卡片來進行使用和交易。在不久的未來,甚至有可能連「卡」這種概念都不再需要,直接通過刷臉來識別對象帳戶,進行支付。

最後,Eric先生就崛起的第三方支付、傳統銀行的信用卡系統、數位化銀行的IT系統以及傳統銀行如何破局等方面為學生們詳細分享了近幾年支付手段高度數位化發展以及傳統銀行面對如此瞬息萬變的局勢應該如何採取手段進行應對。

Eric先生授課結束後,復旦管院財務金融系方曙紅教授作了一個簡單的總結:信用卡的誕生與發展,無疑給世界的經濟發展和消費力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主動擁抱科技,是挑戰也是機遇與合作

短暫的休息後,花旗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現金管理產品主管——陳海俊(Bill Chen)先生為學生們深度解讀了《數位化和電子商務產品創新》。Bill先生有機地結合了信用卡發展史的內容,從傳統銀行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潮流中應作出如何的應對這一問題出發,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翔實的數據仔細地分析了產品創新開發的原則,一是以客戶價值為中心,二是產品的誕生能夠支持金融體系的發展。

他舉例,曾經有一個擁有高額收益的產品開發項目,花旗開發部門已投入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之後,發現該產品不符合金融體系的要求,被立刻叫停。雖然當時損失了一筆可觀收益和一定的人力成本,但幾年後發現,由其他銀行接手後執行的該項目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再繼續進行。

陳海俊(Bill Chen)

此外對負責現金管理的Bill先生來說,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支持本國的貨幣主權是市場選擇。數字貨幣的大量流通會擾亂金融市場格局,導致經濟系統紊亂,不利於現行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發展。

在後續的分享中Bill先生接連引用清算系統建立、數位化創新、電子商務等精準案例著重強調了傳統銀行需要明確自己的戰略定位。他指出,高新科技的開發不是傳統銀行的強項。牽一髮動全身的大型跨國銀行企業,去強行比肩高新科技企業是不理智的。這些高新科技企業在威脅傳統銀行繼存的競爭對手同時,也可以成為其強而有力的合作夥伴。注重與高新科技企業的有機共創,為其提供充足且高效的數據支持,讓其為自己提供高數位化的解決方法,互惠共贏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結果。

與Eric先生內容特別相呼應的,便是Bill先生就虛擬銀行卡安全性的解讀。在B2B的銀行業務中,虛擬銀行卡可以在每次付款前生產一個卡號,然後在結算完成後直接廢除這個卡號,這樣即使別人盜取了這次交易的信息,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盜刷這張虛擬的銀行卡了。

最後,復旦管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張妮拉教授也為Bill先生的課程做了凝練的總結,在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花旗銀行等傳統銀行在主動擁抱技術,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份機遇與合作。

至此,2020年度復旦-花旗課程圓滿落下帷幕。今年的花旗課程較往年有了更多的革新,結合當下時勢,課程採用傳統銀行介紹與科技金融交互穿插的形式,每位嘉賓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獨到的眼光和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精彩授課,引導在場學生從銀行的角度全面且深入地分析和理解銀行業及其同類領域的發展模式特點,並為大家揭示了數據背後蘊藏的產業發展趨勢,啟發同學們以嚴密的邏輯與多元角度看待金融市場上的種種現象。

關於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自2000年以來,花旗集團作為第一個贊助中國教育系列課程的金融機構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已經圓滿合作了20個年頭。花旗中國在過去的20屆系列課程中派遣多達100餘位花旗高管前來分享他們全面的市場戰略、最前沿的行業洞悉、專業獨到的經驗和豐富的個人經歷,累計超過1000位復旦MBA學生從中獲益。

相關焦點

  • 2020復旦-花旗銀行實務課程 | 數字經濟時代,無科技不金融
    11月10日下午,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的第三講在李達三樓104教室如約而至,本期的課程由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部負責人——黨華銳博士(Harry Dang)聚焦當下熱門的Fintech話題,從Fintech歷史發展和人才需求兩方面來富有洞見地講述相關知識。
  • 2020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加快創新步伐,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
    12月8日下午,花旗銀行副行長兼商業銀行部總經理陸烜先生、花旗銀行副行長兼金融市場及證券服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楊驥先生,為復旦MBA同學帶來第五期復旦花旗銀行實務課程,分享了關於「商業銀行業務」與「金融市場與證券服務」的精彩介紹和案例解析。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互惠合作平臺!
  • 2020 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開放金融變革下,打造生態系統是...
    12月1日,2020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第四講在李達三樓104教室如期進行。花旗中國企業銀行部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客戶部董事問晶瑋女士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花旗中國信息科技部主管暨花旗集團大中華地區企業銀行財資與貿易金融部信息科技主管潘建玉先生,分別聚焦 「企業銀行業務」和「開放銀行業務」等主題為MBA學生們帶來精彩而深刻的實操課程。
  • ...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開放金融變革下,打造生態系統是銀行...
    12月1日,2020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第四講在李達三樓104教室如期進行。花旗中國企業銀行部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客戶部董事問晶瑋女士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花旗中國信息科技部主管暨花旗集團大中華地區企業銀行財資與貿易金融部信息科技主管潘建玉先生,分別聚焦 「企業銀行業務」和「開放銀行業務」等主題為MBA學生們帶來精彩而深刻的實操課程。
  • ...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加快創新步伐,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12月8日下午,花旗銀行副行長兼商業銀行部總經理陸烜先生、花旗銀行副行長兼金融市場及證券服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楊驥先生,為復旦MBA同學帶來第五期復旦花旗銀行實務課程,分享了關於「商業銀行業務」與「金融市場與證券服務」的精彩介紹和案例解析。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互惠合作平臺!
  • 積極布局中國市場 花旗銀行在復旦開設實務課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花旗中國執行長林鈺華女士在授課中/張帆攝  大公網10月29日訊(記者 張帆)由花旗銀行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主辦的銀行實務課程今年迎來第十七期,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花旗中國執行長林鈺華女士為學員們以「中國銀行業概況」為題的講座揭開了今年花旗銀行實務課程的帷幕。
  • 2020中國企業培訓與發展年會,Hi-Finance發布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地圖
    金融領域在線課程專家Hi-Finance專注於金融實務領域職業教育,致力於為金融人和金融機構提供"個性化的體系學習解決方案"。擁有金融實務課程體系,同時集線上+線下資源,以"視頻課程"+"線下公開課"+"在線社群"為依託,給學員提供與工作適配性好,符合實操運用的學習體驗。
  • 數位化平臺賦能,構建金融科技創新生態
    每晚七點半,一起看財資看未來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下,金融科技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將成為主流,利用數位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位化、網絡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的變革重組,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
  • 矩陣元籤約成為浦發銀行科技合作共同體成員 共建數字金融新生態
    2020年12月10日,浦發銀行在上海舉行第三批科技合作共同體籤約儀式及金融科技基金投資籤約儀式,矩陣元出席儀式並完成科技合作共同體成員籤約。至此,浦發銀行「科技合作共同體」成員已增加至30家。2018年,浦發銀行發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由銀行、科技公司、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多方機構共同組成的「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平臺,旨在選拔具有商業成長價值的高質量科技企業,進行全方位交流合作、研究賦能、投資孵化。
  • 2020年度金融科技圖書Top30榜單正式推出,30本專著把脈金融科技發展!
    該榜單包含20本書籍+10本報告,選擇的書目集中在2020年出版,幫助讀者深刻理解金融科技的底層邏輯和生態網絡。快來對2020年度金融科技圖書TOP30榜單一睹為快吧!《金融科技十講》作者:劉勇等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本書包括新形勢下的金融科技變革與數位化轉型,區塊鏈技術場景應用與創新,金融科技使能供應鏈金融,「非接觸銀行」——體系構建與對策建議,人工智慧推動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金融科技賦能科技金融,保險科技下的新一代數據架構
  • 花旗展望2020:看好金融科技發展
    來源:國際金融報近日,花旗集團發布了2020展望報告,包括網絡安全、FinTech、能源、美股等不同主題。針對美國市場,花旗方面認為,美國經濟溫和擴展,股市表現可期。花旗在2019年多次強調,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近期可能出現衰退的擔憂可能過度。花旗預計,明年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僅為30%。2020年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然是消費者支出。而隨著飛機和汽車製造業逐步恢復,投資對於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長也將有明顯拉動作用。具體來看,花旗認為,2020年美國就業增速會放緩,但無需過度擔憂。
  • 極融榮獲2020年度「科技賦能金融機構」大獎
    2020年12月,以「金融科技賦能新動力」為主題,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主辦,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承辦的「第五屆時代金融金桔獎」隆重揭曉,極融多年來深耕國內外消費金融運營科技服務市場,賦能持牌金融機構,得到組委會的一致肯定,榮獲「科技賦能金融機構大獎」。
  • 長安信託榮獲2020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金龍獎 「年度最佳科技賦能...
    >相關關鍵詞 2020年12月9日,由《金融時報》主辦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的2020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金龍獎」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
  • 科技賦能主流金融 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華師大賽區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市黃浦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上海亞商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大亞浦金融科技應用研究院共同承辦,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供全程指導。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主流金融」為主題,匯集了全球多地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推動技術挖掘與金科項目啟航。
  • 極融以科技賦能金融,助力傳統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
    導語:近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數字浪潮下,金融科技已然成為推動傳統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
  • 國泰君安將發布「開放證券」理念 以科技構建金融新生態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12月6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將於12月8日下午在首屆上海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上舉辦「國泰君安證券首屆金融科技大會」,首次對外發布「開放證券」理念,這是證券行業提出的首個平臺化、生態化發展理念。
  • 探索數字經濟解決方案 花旗金融科技創新大會成功舉辦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上證報獲悉,花旗近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亞太區金融科技創新大會。三個領域的數字經濟解決方案——無縫收付款、未來開放銀行和數據賦能,從35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中脫穎而出。據悉,本次大會以探索並加速創新數位化解決方案為主旨,在花旗新加坡創新實驗室的帶領下,從全球3500家候選金融科技公司和40個客戶需求中,篩選合併成為三大主題、8個重要程度和優先級最高的應用需求。大會甄選出140家入圍公司,由花旗創新實驗室團隊協同財務和貿易金融部及其他業務部門,為入圍的解決方案進行驗證性測試(POC)。大會的參與者主要來自中國、韓國和澳大利亞。
  • 贊同科技發布基於鯤鵬的金融行業解決方案 共建金融新生態
    由此,贊同科技也將攜手華為共建智慧金融,以「Powered by Kunpeng」共同布局金融行業新生態。贊同科技高級副總裁江山、華為中國政企金融合作夥伴業務部部長陸生雄等出席本次發布會,並見證了解決方案的發布。
  • 復旦泛海國金EE課程&金融EMBA課程全新發布 | EED
    近日,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簡稱復旦泛海國金)2020年高管教育系列課程全新發布,以「金融思維,實戰智慧」為培養理念,以「金融」的視角和工具重塑企業發展模式,在「實戰」中熔煉高效的問題解決方案, 旨在培養深諳金融思維、引領產業未來的國際化商業領袖。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銀行數位化轉型...
    在12月17日召開的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非接觸銀行成為數位化轉型加速器,民營銀行發展依然強勁,虛擬銀行有條不紊推進。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穩中向好,數位化變革「長驅直入」,新技術持續全鏈式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