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與保守主義

2021-02-07 保守主義評論

按:作者劉洋,山東大學(威海)副教授,長期關注保守主義政治思想史。本文節選自他的論文《休謨的保守主義理性觀》(詳見《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二期),已取得作者授權。

………………………………

如果說激進主義是現代性政治某些方面的畸變的話,那麼藉助於更具前現代色彩的神學資源來與之對抗,便成為某些理論家的適宜之選。故而,我們能夠看到,在現代西方思想史上,保守主義往往與宗教背景、宗教意識有著種種不解之緣。從胡克對清教革命的批判到當代政治哲學大家施特勞斯、沃格林對現代性政治的反思無不遵循此種思路。

宗教保守主義從神學,更確切地說從基督教的教義出發,論證人類的道德和智識永遠是不完滿的,從而對激進主義所表現出的衝動、自負,試圖在人間建立美好天堂的衝動形成某種超驗的遏制之維。

休謨的保守主義顯然不是這種意義上的保守主義。休謨不僅沒有藉助神人對照來凸顯人的渺小,沒有引述原罪論來論證人在倫理上的缺憾,反而對宗教本身報以一種懷疑主義的立場。休謨的保守主義是建立在世俗性的基礎上,是通過對作為激進主義思想淵藪的啟蒙理性的理論反思來構造其保守主義基礎的。

通過經驗主義的方法論,休謨認識到理性的地位、邊界與局限,為人們揭示出一個不同於啟蒙理性的理性形象。正是在此意義上,哈耶克將休謨歸為「反理性主義」的傳統,並自認為是其在現代的傳人。如果說啟蒙理性所內含的自足、抽象與規範性與形形色色的激進主義具有某種內在關聯的話,那麼休謨所認識到的具有條件性的、漸進的、工具性的理性則直接構成其在政治上主張中庸、審慎的哲學基礎。休謨的保守主義很難說是拋棄理性的,他並不是如尼採、伯格森、弗洛伊德般的全然反理性主義者。然而,休謨所認同的理性,又是具有特殊內涵的,與啟蒙理性迥然不同的理性。啟蒙理性往往導致某種人們對改造社會的無限嚮往,而休謨的理性則更多地指向人的無能與有限。在這個意義上,休謨可以被視為現代世俗保守主義的肇始。

休謨將理性內嵌與習慣之中,為理性賦予時間感,為尊重歷史與傳統提供系統辯護。啟蒙理性是儘可能將自身與外部加以隔絕的理性,是儘可能擺脫條件限制和時空差異性的普遍理性。從這個角度而言,啟蒙理性是非歷史、非時間性的理性。秉承這種理性的行動者,往往標榜為「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總是試圖擺脫既往的羈絆與束縛,從而能夠在全然不受汙染的白紙上勾勒美好的藍圖。保守主義往往針鋒相對,崇尚傳統,維護歷史延續性。然而,保守主義對傳統的維護往往是反應性或者是應對性的,常常缺乏對其理論基礎做出必要的澄清和系統的論證。這事實上對保守主義政治主張的接受性和解釋力造成了某種傷害。

而休謨則恰恰是一個為高度系統性、邏輯思維異常嚴密的思想家。休謨從哲學心理學的角度徹底顛覆了啟蒙理性存在的基礎。休謨認為所有理性都要建立在習慣的基礎之上。而習慣無非是事務恆常結合在心理形成的一種自然傾向。時間是習慣形成的必要條件,時間意識成為休謨思考理性問題不可迴避的一個重要前提,而這正是啟蒙理性中所欠缺的。通過對時間維度的關注,休謨將理性放置於前後相繼的歷史脈絡之中。

在休謨的思想體系之中,時間的演進與流變對理性認識過程和認識結果具有莫大影響。而時間對理性的這種影響並非直接的,而是通過傳統、習俗、偏見這些中介因素髮揮作用的。故而,理性的思考過程不僅不是清除歷史、傳統、偏見的過程,而是一個必然要在沉積和積澱之上展開的活動。理性的運作是在歷史的維度中展開,理性不僅不是歷史與習俗的敵人,反而需要歷史與條件的支撐。休謨指出我們每一代人「幾乎沿著父輩們的道路,踩著父輩為他們規劃的腳步」。我們能夠看到,與啟蒙哲人動輒改天換地、告別傳統的「豪邁」氣勢不同,休謨總是對習俗與傳統保留這溫情與敬意,休謨總是珍視歷史的遺產,休謨總是對破壞歷史延續性的行為表現出譴責與批判。

休謨在對理性觀重構的基礎上,實現了理解政治的視角從「應然」到「實然」的轉變,這成為後來保守主義的重要特徵。休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自然法盛行的時代。人們相信通過理性能夠把握外在於人類的,由上帝或者自然所締造的永恆法則,進而根據這些法則規範人類行為。這一邏輯在最終結果上包含著一個從「應然」把握「實然」的內涵。故而,我們能夠看到從霍布斯到洛克,從伏爾泰到盧梭,人們儘管對於自然法的內涵理解多有分歧,然而,從應然視角審視現實政治的內在邏輯是高度一致的。現實政治作為被批判、被審視的對象,而這種批判、審視的基礎是由自然法所引伸出的抽象原則。

然而,休謨通過瓦解啟蒙理性的基本假設,從中攔腰將這種「應然」視角斬斷。有限的理性是否能夠勝任這種發現「道德律令」的重任是十分可疑的。退一步而言,即使我們能夠發現這些永恆的道德法則,這些法則是否應該被人們所尊奉也是值得探討的。因為人類行為並非理性的結果,而是激情的產物。

在對道德問題的探討中,休謨明確表明「認識德是一回事,使意志符合於德又是一回事」。這也是休謨所宣稱的不能從「是」推出「應該」的本意。而休謨對理性的探討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還原人類行為的實然基礎,從應該如何行為的考慮轉換為「能夠如何」行為的思考。當然,這並非意味著休謨在倫理價值上是虛無主義的,而是說休謨認為「可欲」的行為必然是建立在人類「可能」行為的基礎之上。人們事實上如何思考,如何判斷佔據了休謨政治研究的中心位置。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休謨會認為「一條在思辨中可能看來對社會最有力的規則,在實踐中可能發現是完全有害的和毀滅性的」。

惟其如此,休謨對他所處時代的意識形態政治保持了距離,對黨派政治抱以容忍,在政治服從上面引入心理機制的解釋,在判斷政治價值的準則更多是出於效用的考量而非與原則的符合,能夠發現對偏離理念教條的現實政治予以同情和維護。從歷史來看,休謨所開拓的從實然審視政治的視角,成為後來保守主義批判理性主義與激進主義的一貫立場。這種保守主義被認為具有某種社會學(sociological)思維,總是試圖「將政治實踐位列於政治理論之上」。休謨審視政治的視角轉變在柏克對自然權利的駁斥、託克維爾對文人政治的批判和奧克肖特對意識形態政治的反思中得到持續迴響。

相關焦點

  • 《休謨:反革命的先知》序言| 唐納德·D.利文斯頓
    那些視休謨為哲學家的人,殊不知在休謨那個時代的世人眼中,他是散文家和六卷本《英國史》(1754-62)的作者。《英國史》在休謨在世時已成經典,死後又至少刊行167版,近一個世紀,它一直是關於英國歷史的標準版本,直到1849年麥考萊的《英國史》向它發起挑戰。即便如此,休謨的著作直到20世紀仍在出版,即便後來出了節選本,其中有些版本甚至印刷了10萬多冊。
  • 讀文|世俗時代中的保守主義
    事實上,保守主義的研究者中就有人明確地聲稱保守主義是世俗主義的,它是啟蒙運動的產物。而且,據說這一點在比柏克(Edmund Burke)稍稍年長一點的休謨(David Hume)那裡就已經確定了,「大衛·休謨的思想是保守主義社會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在他之後,保守主義成為一種連貫的、世俗主義的學說」。
  • 預告 | 共讀《保守主義思想》邀請函
    第二,保守主義珍愛多姿多彩並帶有神秘性的傳統生活,因為它明顯區別於大多數激進觀念體系所推崇的日益狹隘的整齊劃一,以及平等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目標。這就是昆廷.霍格(Quintin Hogg)[ 即海爾什姆(Hailsham)勳爵 ]和R.J.懷特(White)將保守主義描繪為「愉快的趣味」的原因。
  • 作為燈塔的保守主義——談《保守主義的精神》
    他的保守主義思想甚至影響了從尼克森、裡根到彭斯等眾多美國政要。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柯克詳細梳理了1790年至1952年間,保守主義思想在英美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學領域的體現與延展。「思想」二字當然能表達出保守主義作為某種思想的基本含義,但若從前面兩個備選名來看,柯克除了想闡明保守主義這種思想,梳理其發展脈絡甚至衰敗進程,還表達了一種情感——惋惜或堅持。
  • 保守主義解釋
    保守主義目錄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二、保守主義的流派三、不同地區的政治保守主義四、保守主義的基本特徵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學。
  • 周保巍︱「凡人」休謨
    後來,在休謨功成名就之後,那位女士頗有悔意,遂託人向休謨說項,稱她已改變了心意,休謨冷冷地回應道:「我也改變了心意。」休謨的第二段風月情事發生在都靈。在1748年隨聖克萊爾將軍的軍事代表團出使都靈王庭的時候,休謨瘋狂地迷戀上一位年輕漂亮、活力四射且古靈精怪的義大利貴婦——杜文南伯爵夫人(Countess of Duvernan)。
  • 休謨法則的效力
    休謨法則的效力 2016年08月30日 16: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正江 字號 內容摘要:休謨本人並沒有提出「休謨法則」。
  • 休謨與自然法傳統
    休謨哲學思想的出發點是道德哲學,而18世紀道德哲學的難題又主要源出於近代自然法傳統。因此,探討休謨道德哲學的自然法背景,以及休謨認識論研究在自然法危機和變革時期的獨特地位,對於理解休謨哲學的來龍去脈有重要意義。
  • 休謨的人性科學
    休謨為他自己的哲學設定了邊界,他討論問題是基於自己的前提的。一切不在此範圍的問題都是偽問題。因此,我們說休謨的哲學是活動在他所限定的界限之內的。在《人性論》的引論中,休謨認為人性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如果認識了人類知性的範圍和能力,我們就能在科學中取得重大的突破。
  • 中國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
    【財新網】(專欄作家 馮克利)在中國傳揚西方保守主義,於今未必是一件能討好人的事。一是因為它引起的聯想不佳。對於深受進步主義觀念影響的讀者來說,一提「保守」二字,往往會想到有礙「進步」的舊道統,想到特權和等級秩序,更直白地說,想到抵制變革的「反動勢力」。  其次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原因。
  • 「休謨問題」與先驗哲學
    康德藉助於因果規律的客觀性限定完成了第一層解決,但是失於論證不足以及對感性直觀之雜多本性的前提性批判。基於對意向性本源的構造能力尤其是質料的先天綜合的發現,胡塞爾揭示了被康德的先驗哲學、甚至也被休謨本人所遮蔽的「休謨問題」的隱秘的本質,也揭示了一個更為原始的「先驗」的含義。休謨的思想對康德和胡塞爾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大衛·休謨與盧梭的不和真相
    本書不僅對大衛·休謨的生平有詳細的著述,披露了關於休謨的罕見史實,同時也還原了一個精彩紛呈的18世紀,更探究了休謨所有的智識領域和智識活動,探究了作為哲學家、政治理論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文人的多重面向的休謨在我所認識的人中,休謨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也是唯一一位在寫作時不帶任何偏見、公正無私的歷史學家。
  • 高全喜:如何理解英美的「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思想》,拉塞爾·柯克著,張大軍譯,漢唐陽光|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年5月版柯克是英美保守主義的一個代表人物。在這兩本書中,他對英美保守主義進行理論總結,奠定了他在英美保守主義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地位。亨廷頓有一篇《如何理解保守主義》,通過這篇文章來理解柯克在西方保守主義領域中的地位就會顯得比較清楚。
  • 誰說自由主義就是保守主義?
    文風靈 近年來,中國一些學者拼命鼓吹保守主義,聲稱保守主義就是保守自由,因此保守主義就是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拒絕 本來不想參與相關爭論,但是現在面臨這樣的局面,如果對保守主義尤其是基督教說三道四,就會被保守主義的粉絲打成左派,古典自由主義已經沒有思想上的空間,所以我不得不寫幾句話稍微澄清一下。
  • 休謨的懷疑論和蘇格蘭啟蒙運動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朱與非/文在休謨的六卷本煌煌巨著《英國史》2012年被譯介到漢語世界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休謨還是如此成功的歷史學者。然而,19世紀的英語讀者卻是首先通過他的《英國史》而認識休謨,而不是通過他的哲學。從當時留存的圖書館索引目錄看,休謨通常歸屬歷史學家一類,而不是哲學家。
  • 馮克利:保守主義是文明成長的要件
    這種理解可能沒有錯,但也忽略了保守主義的另一些特點。首先,保守主義雖然尚古,但它本身並不是古董。就像社會主義、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一樣,保守主義也是一種典型的現代思想。人們或許能從近代以前的思想家中找到類似保守主義的言論,如柏克之前的胡克(Richard Hooker, 1554-1600)和巴特勒(Joseph Butler, 1692-1752),但不能據此認為18世紀末之前便已有保守主義,因為那時人們並沒有保守主義的自覺。保守主義是與現代世界同步發生的。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這一曠世巨變,才使保守主義真正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想和政治勢力。
  • 休謨的工具實踐理性觀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考察休謨的工具實踐理性觀念。根據工具論的實踐理性觀念,理性只有作為指導行為方面起工具性作用才是實踐的。休謨的工具理性觀念主要出發點是針對傳統的道德理性主義的戰鬥論題,所以,本文將首先考察休謨所面對的道德理性主義的主流傳統,然後,將詳細分析和討論構成休謨的工具理性理論的各個基本命題。休謨的工具理性理論是建立在理性奴隸論題的基礎之上的。
  • 大衛.休謨 人性論導讀(轉)
    羅素稱他是英國經驗論的「邏輯終局」,康德則認為「自從有形上學以來,對於這一科學的命運來說,它所遭受的沒有什麼能比休謨所給予的打擊更為致命」。經驗的謙恭與溫和的懷疑不僅是休謨思想的特色,而且是他的人生態度,甚至是英國哲學氣質的寫照。 休謨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父母皆出自名門望族。休謨從小就被愛好文學的熱情所支配,這種熱情是他一生的主要情感。
  • 休謨「活潑性」概念的新闡釋
    )等概念來指稱或解釋這同一個對象(休謨,1980:112)。在休謨的文本中,這三個概念出現於休謨對記憶和信念的討論中:在區分記憶和想像時,休謨說想像觀念「微弱而低沉,並且在心中很難長時間保持穩定不變」(休謨,1980:16);在總結信念的作用時,休謨說其「影響在於活躍和固定想像中的任何觀念,同時並驅除關於那個觀念的種種猶豫和不定」(休謨,1980:488),「把一個特殊觀念確定於心中,並使心靈免去選擇對象時的動搖不定」(休謨,1980:488)。
  • 愛丁堡大學「清除」大衛·休謨對嗎?
    大衛·休謨文|朱利安·巴格尼尼 著譯|吳萬偉,譯者授權發布偉大的思想家也可能有令人討厭的觀點,但處理這種悖論可以有更好的辦法。多虧了一個短暫的腳註,休謨成為「誰將成為下一個?」問題的明顯答案之一。沒過多長時間位於古老蘇格蘭的中心-皇家英裡大道(the Royal Mile)雕像的脖子上就已經掛出了布告牌,上面在重複他有關「黑鬼」的臭名昭著的言論。這種遭受冷落的舉動令人吃驚。多個世紀以來,休謨一直受到哲學家的廣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