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哲學術語的誤解,常來自漢語語境中對一些詞語約定俗成的理解。比如,很多人會認為「功利主義者」就是「追逐名利的」人,須在道德上對其加以批評。同樣,保守主義也遭到了這種不公正的誤解,很多人會從「保守」聯想到陳腐、守舊,認為「保守主義者」就是迂腐、刻板的抱殘守缺者。然而正如功利主義者並不一定唯利是圖,保守主義者也不是留著辮子的辜鴻銘。「保守主義」中的「保守」是動詞,有保護、守住之義,它是要「保守什麼」,而非指「保守的什麼」。
這種因望文生義造成的誤解,甚至成為影響國內理論界對保守主義缺乏深入研究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則在於:相較其他政治理論,保守主義缺乏系統、嚴密的理論體系,似乎有點雜亂零碎,甚至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中,或不同思想家的論述中表現得相互衝突。比如,有的保守主義者強調自由,有的強調傳統與成見;有的強調宗教超越性,有的頗為世俗;美國的保守主義強調地方主義,而其他國家則多表現為中央集權……
那麼,到底什麼是保守主義?它要保護和持守的對象是什麼?人們該如何理解它的傳承與影響?在羅素· 柯克(Russell Kirk)的扛鼎之作《保守主義的精神:從柏克到艾略特》中,我們可以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保守主義的精神:從柏克到艾略特(上下)
[美] 羅素·柯克 / 著
朱慧玲 / 譯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0-5
柯克是美國著名政治理論家、道德家、歷史學家、社會評論家和文學評論家,被譽為「保守主義」的先知和衛道士。他的保守主義思想甚至影響了從尼克森、裡根到彭斯等眾多美國政要。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柯克詳細梳理了1790年至1952年間,保守主義思想在英美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學領域的體現與延展。書稿原名為《保守主義的潰敗》(
The Conservative Rout),但出版社認為,目前說潰敗為時尚早、過於草率,因而提議用《長久的撤退》(
The Long Retreat)為標題,最後出版時定為《保守主義的精神》(
The Conservative Mind)。可能有人會認為,這裡的mind與「思想」對應。「思想」二字當然能表達出保守主義作為某種思想的基本含義,但若從前面兩個備選名來看,柯克除了想闡明保守主義這種思想,梳理其發展脈絡甚至衰敗進程,還表達了一種情感——惋惜或堅持。「思想」二字顯然不足以表達出這種複雜心態,因此我最初將書名譯為《保守主義的心靈》,意在突出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保守主義者所強調和表現出來的這種情感、精神,甚至是靈性的層面(柯克在梳理和維護保守主義時也的確強調那種spiritual的特性)。但在出版前,我還是將中譯版書名改成了《保守主義的精神》。因為在翻譯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在英美文化中,保守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是如何得以積澱的。當然,也包括它的抗爭和絕地反擊。柯克想呈現的不僅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可、信念上的歸屬,也不僅是一種思想,還包括保守主義者奮力堅守的精神。
《保守主義的精神》僅限於介紹英美那些堅守傳統的思想家。在諸多大國中,只有英國和美國躲過了法國大革命的衝擊波。這似乎表明:他們的保守主義是一種堅定的生長力,對其進行研究可能是有意義的。如果對本書的研究領域做進一步限定的話,它分析的主要是那些沿承著埃德蒙· 柏克(Edmund Burke)這一脈絡的思想家。
自由與政治:柏克政治論文選
[英] 埃德蒙·柏克 / 著
蔣慶、王瑞昌、王天成 / 譯
譯林出版社 2012-1
這本書並不試圖為讀者提供一種「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保守主義者拒絕所有形式的意識形態。一系列抽象嚴密的政治信條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政治宗教」,給信仰者許諾了一種人間樂園,但這種樂園通常會被現實的暴風雪摧毀。對保守主義者而言,這樣一種為了人類本性和社會完美性而進行的先驗設計是極其令人討厭的,他們認為這些是咖啡館裡那些狂熱分子的工具和武器。
這本書的部分目的在於:根據各種觀念和某些重要作者和公眾人物的行為來界定「保守主義者」、「保守主義」以及理解保守主義者關於道德和社會秩序的原則。這些人物包括政治家(如亞歷山大 · 漢密爾頓、傑斐遜、亞當斯家族等),宗教人士(如紐曼),政治理論家和實踐家(如柏克、麥考利、託克維爾等),文學家(如霍桑、吉辛等),教育家(如艾略特等)。此外,這本書回顧了保守主義的各種觀念,考察了其在這個迷茫的時代是否具有合法性——但它並沒有要成為保守主義政黨的一部歷史。
讀者也可以把這本書視為一篇旨在討論英美保守主義的本質是什麼的加長版論文,其關注自法國大革命開始,對英美而言,是什麼樣的情感維繫了人們的保守主義衝動,以抵制激進的理論和社會變革。
概括地說,《保守主義的精神》在內容和寫作上至少有兩個特點:
第一,以美國為主線,但不局限於美國,而是在英國與美國之間來回切換,試圖梳理出保守主義思想在同源文化傳統中的延續及特質。託克維爾是這本書裡提到的唯一一個既不是英國人也不是美國人的思想家,但他非常了解英美傳統,並對這兩個國家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柯克認為,在柏克之後,沒有人能與託克維爾相提並論。
第二,這本書主要梳理了保守主義思想,但並不局限於對思想和理論的討論,而是結合政治、社會領域,以及小說和詩歌等文學作品中凸現的保守主義思想,展現保守主義在英美政治、社會生活當中的延展與掙扎。
柯克在這本書中向讀者展示了保守主義在英國和美國衰退的景象和過程:
•工業社會對美國南方的經濟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根本性的衝擊,使這個國家不再受宗教保守主義的影響,從而對美國的保守主義精神產生了巨大衝擊;這同時導致了保護性關稅、對空曠西部的掠奪、城市利益碾壓農村人口,以及一種文化完全服從於經濟欲望的生活方式。
•充滿競爭和集權的時代,迴響著赫胥黎、斯賓塞、「競爭性進化」、強勢實證主義的聲音,權力的無限擴張擊垮了成見和傳統。
•工業時代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引發了大規模移民,因而也改變了美國人口的特質,打破了各種風俗習慣。
•發達的大眾傳媒、便捷的交通、工業標準化、低俗出版業,都對保守主義產生了衝擊。
圖片來源unsplash @Robin Sommer
此外,兩次世界大戰、實用主義、新集體主義、馬克思主義等也都給保守主義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然而在柯克看來,儘管保守主義節節敗退,但並沒有被擊垮。法國大革命之後,保守主義者損失了太多,但保守主義的精神在英美得以延續,具體表現為:基督教信仰仍然存活;英國和美國的根本憲法只是以一種有序的方式發生了些許變化,沒有人會倡導推翻美國的政治制度;美英的貴族和中產階級仍將私人財產權看作是維持有序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很少有人建議廢除它;英美社會對既成習俗的尊重和對連續性的追求也沒有消亡。
在柯克的憧憬中,保守主義的未來寄托在詩歌和詩人對永恆事物的追求當中。同時,他也指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保守主義領袖面臨著一個難題——使個人主義與柏克、亞當斯強調的共同體意識達成一致。如果保守主義無法將現代民眾從貧瘠的大眾精神中解救出來,那麼一種悲慘的、使身體和靈魂都更加貧瘠的集體主義就會對英國和美國構成威脅。這種集體主義是「一些流水線上的人,他們按照標語來思維,用子彈說話」。
在柯克看來,保守主義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於,保護人類古老的道德傳統。保守主義者尊重祖先的智慧,對大規模的變革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社會是一種靈性的現實,擁有一種永恆的生命和精緻的組織,不能像機器那樣被廢棄或重塑。那麼,回到本文開篇提出的問題:什麼是保守主義?保守主義在何種意義上既堅守古老的傳統,又並不完全反對新的嘗試?對此,柯克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他甚至認為給出精確定義是「激進主義的伎倆」。不過,他總結出了保守主義思想具有的六大準則或特徵:
第一,相信存在一種超驗的秩序或自然法則,它既掌管著社會也規範著良知。
第二,偏愛不斷增加的多樣性和人類存在的神秘性,反對同一性、平等主義以及大多數激進體系所追求的功利主義的目標。
第三,確信一個文明的社會需要秩序與階級,反對「無階級的社會」:如果人類抹去了各種自然差別,那麼寡頭就會填補這一空白。保守主義者承認的只是上帝面前的平等和律法下的平等。
第四,堅信自由與所有權是緊密相連的:如果將所有權與私人擁有物分離開來,利維坦將成為一切的主人。保守主義者堅持認為,經濟上的平均主義並不是經濟上的進步。
第五,信任規則,不相信「詭辯家、計算者以及經濟學家」能通過抽象的設計重新構造社會;相信習俗、慣例及古老的規則,既能制止人們的無政府主義衝動,也能抑制變革家對權力的欲望。
第六,反對激進的革命——草率的革命很可能是一場吞噬一切的熊熊烈火,而非點亮前進道路的火炬;同時認為社會必須改變,因為慎重的變革是社會得以維繫的手段——但政治家在籌劃時必須深謀遠慮,這也是政治家的首要美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守主義的對立面是激進主義。
有批評者認為,這六個特徵無法抓住保守主義的內核。的確,保守主義輕視抽象的理論,注重實踐和經驗,拒絕理論化和系統化,甚至拒絕被定義。但結合柯克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保守主義的精神要義:它所要保守的是自由以及能夠擴展個人自由的思想、觀念、制度等。它之所以重視和強調等級、秩序、成見、訓誡、傳統、財產權等,也是為了維護自由。因此,保守主義者是熱愛自由並竭力保守自由的人,而非抱殘守缺者。他們反對激進,主張審慎地看待變革,崇尚自由。
有人形象地把保守主義比作燈塔,它保守自由,同時照亮通往自由的道路。那麼,它和自由主義有什麼不同?
圖片來源unsplash @Evgeni Tcherkasski
根據柯克的梳理,19世紀前半葉的政治自由主義(有時也被稱為經濟自由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保守主義:它試圖維護自由。這些偉大的自由主義者都是心懷保守主義精神的人。他們認識到,當時的平均主義理念、政府掌握全權的趨勢,會對個人自由(甚至人類本性)產生危害。麥考利、費尼莫爾·庫珀、託克維爾這三位自由主義的保守主義者都受到了柏克的影響:麥考利一直極力稱頌柏克,託克維爾的著作貫穿了柏克的思想,庫珀則相信進步、自由、財產權以及高貴的地位和紳士精神,並在麥考利與託克維爾之間構建起一種橋梁式的連接。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柏克對19世紀的自由主義精神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然而,「在隨後的下一代人中(我們可以在阿諾德·馬修那裡看到這種趨勢),自由主義者開始更加傾向於平等,而不是自由」。這是保守主義者無法贊同和接受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的聯繫糾葛與主旨分歧也正始於此。一方面,自由主義追求進步和發展,相信變革、進步是好的;而保守主義重視傳統和經驗,反對激進。柏克曾告訴自由主義者,自由並不是一個需要被創造的新生事物,而是一種需要被維護的遺產。另一方面,自由主義的發展要進一步追求平等,並訴求各方面的平等;而保守主義則旨在保護真正的自由,而不是那種激烈的、充滿嫉妒的、向下拉平的自由,在這個意義上,保守主義者只承認上帝面前和律法下的平等,反對在社會中實現各個領域的平等。
釐清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區別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保守主義者如何保守自由?在竭力維護通往自由的道路上,保守主義者把自由與其他關鍵詞聯繫起來。比如,他們偏重傳統、成見與慣例,因為這些來自上帝的旨意所保證的正是「自由」這一古老特權。這種偏重也成為保守主義者與浪漫主義者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對保守主義者而言,習俗、傳統、法規等都是公民社會秩序的源泉。他們認可一般性的政治原則,這些原則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傳統、慣例和妥協,並經過長時間的檢驗。
保守主義者重視財產權,因為財產權與自由密切相關,是實現自由的保障。在柏克和斯科特等人看來,為了保障自由與財產,至少在進行逐步調整之前,人們必須容忍舊法的遲緩和愚笨,溫和地對待那些古老的天賦特權,並非常小心地確保不會以公共利益的名義讓一些人或階層遭受某種特殊的不公正。與此相關聯,他們也要保守一種高貴的生活方式,保留貴族和紳士。即便是自由主義的保守主義者庫珀也認為,紳士精神(gentility)不僅對維護傳統生活方式至關重要,對維護好的民主生活、保護自由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保守主義者反對平等的原因之一。
因此,保守主義者極力維護等級與秩序。在他們看來,平等是人為的產物,而非自然的產物。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保守主義者支持貴族統治、精英統治、反對大眾民主。柏克甚至認為讓平庸者來統治社會是違反自然的。託克維爾認為立法權一旦掌握在大眾的手中,就會被用來服務於經濟和文化平等主義的目的。對他而言,一種忘記了目的而崇尚平均的政治體制、一種「集體主義的約束機制」,是比古老的奴隸制還要糟糕的奴役。新民主政體所具有的最大威脅是:它不僅僅會鼓勵平庸,還會推行平庸。
保守主義的這種精神在美國社會和政治生活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表現,那就是主張地方主義、反對中央集權。在他們看來,自由由特殊的地方自由和個人自由構成。美國的聯邦機構、鄉政府以及相關的司法權和法律規定,保證權力分散、防止權力集中,從而保護自由和傳統。
通過柯克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的詳盡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燈塔的保守主義,所要照亮、維護和保守的是自由;保守主義者並非守舊者,他們對上帝旨意、傳統、成見、訓誡、等級、財產權等關鍵詞的強調,緣於這些都是通往自由的道路。因此,保守主義,也可以被稱為保守自由的主義。
(本文原載於《信睿周報》第37期,注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