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新封建主義」?論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的關係

2021-02-07 一個左壬的小空間

正好在某英語論文網站發現一篇有關保守主義的論文,為了幫助更多人看清保守主義(也是一種極端反共反華主義)的真面目,我在這裡把這篇論文的連結以及論文概要的中文譯文(本人翻譯的)發一下。

 


連結: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3906700701574323?mobileUi=0&journalCode=cirs20



在美國的「新封建主義」?論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的關係

(『Neo-Feudalism』 in America? Conservatism in Relation to European Feudalism)

概要:

這篇論文重新審視了美國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及中世紀主義的聯繫。這篇論文指出,美國保守主義已經成為了典型的美國版本的封建主義或中世紀主義(或者說是歐洲封建主義在美國的代理人)。具體來講,這一點體現在在美國的經濟保守主義和政治保守主義上。美國保守主義和中世紀主義相互作用。這篇論文還指出了美國經濟、政治、文化保守主義中其他的歐洲中世紀主義元素(這些元素相互聯繫)。這篇論文發現,美國的保守主義過去是、現在是、繼續是封建主義和歐洲境內其他類型的中世紀主義的孿生兄弟。這篇論文得出結論「美國保守主義(包括新保守主義)是一種新歐洲封建主義和新中世紀主義,而不是它自身宣稱以及大部分人以為的那樣」,從而對社會上和文獻中的主流意見提出了質疑。


相關焦點

  • 新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變形記
    在美國,金融服務業對GDP的貢獻超過了製造業。資本沒有再投資於生產;它被吃掉並重新分配為租金。穩定的過程已經遠遠超出了工廠的範圍,進入了複雜的、投機的、不穩定的迴路中,這些迴路越來越依賴於監視、脅迫和暴力。資本主義正在變成新封建主義。二新封建主義並不意味著當代的交集或網絡資本主義複製了歐洲封建主義的所有特徵。
  • 資本主義終結與「新封建主義」時代來臨
    在這個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的想像中,封建主義取代了共產主義。中央集權的威脅和對私有財產的威脅這些意識形態因素仍然存在。一些科技評論員對科技在當代封建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持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的批評態度,儘管他們並不支持化石燃料和郊區生活。
  • 封建主義:一個概念的簡史
    他為採邑制的法蘭克起源辯護,這體現在《論採邑》(1573年)和七年後出版的《法蘭克高盧》中。在他的作品中,法蘭克人被描述為自由的先驅者,羅馬法是「暴政」的根源。這種將法蘭克人(即貴族)的自由與高盧羅馬的廣大階層對立起來的論點,支配著絕對君主制時代、乃至大革命時代法國的政治思想。 對封建主義新理解的另一個發源地在英國。
  • 【深度】被巨頭無形擺布的我們,正陷入「新封建主義」的羊圈
    這種新封建主義正在塑造一種新的主奴關係,在這種關係下,大多數人都將成為沒有財產且不由自主的下層,只能通過為少數精英提供服務來維持生存。新封建主義加速全球化的極端不平等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於2020年5月12日刊登於《洛杉磯書評》,由「法意讀書」編譯首發。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供諸君思考。
  • 封建主義筆談之一:何為封建主義——岡紹夫之問小議
    作者並沒有直接論證封建主義是什麼,而是採取迂迴的方式,對作為封建主義構成的那些制度(慣制)進行細緻的考證。在一個個歷史語詞的考證中,在一個個歷史現象的推想中,逐漸向讀者呈現出封建主義的面貌與特徵。自然地,也就回答了何為封建主義的提問。岡紹夫的論證方式,帶有突出的制度史特徵。
  • 張曉群:廣義的封建主義和狹義的封建主義
    我們一般把自秦至清的中國對應歐洲的中世紀,認為兩者皆屬「封建」。事實上,兩者在政治結構上差異很大。本文從歐洲的「封建主義」入手,以試圖對上述不同觀點做一釐清。 在羅馬帝國以後的歐洲中世紀,上述意義上的國家是沒有的。這不僅僅是說沒有一個統一歐洲的國家,更是說,即使是那些日爾曼人新建立的各個王國,也不是上述意義上的國家。在那個時代的歐洲,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都沒有。 一位封建時代的國王,比如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在滅亡羅馬帝國的時期,率領自己的大軍,徵服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 「封建主義」概念辨析
    20世紀受西方古典進化論的影響,將西歐feudalism抽象化,按照西歐的模式解讀中國和世界,據此嚴復首先將feudalism與「封建」對譯,從此西歐和中國有了相同的「封建社會」。本文從學術史,特別是從實證分析和理論分析兩方面,闡明西歐feudalism是歐洲歷史發展的產物,只屬於歐洲;中國的先秦是封建制,而且惟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義;秦代至清代是皇權專制制度。
  • [外國國情]新封建主義和《腹地:美國的階級和矛盾新景觀》
    (新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終結?),對美國這幾十年來政經內部日益擴大的撕裂和對立做了分析。時隔幾年,在她2020年的《新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終結?》這篇文章中,她反思並得出了美國大城市的「腹地化」(Hinterlandization)和趨於新封建主義化。在這篇文章中,她提出,「新封建主義(Neofeudalism)並不意味著當代的交集或網絡資本主義複製了歐洲封建主義的所有特徵。
  • ——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才能提高社會成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對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鑑別力和免疫力。    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基礎和根深蒂固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拓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西方的各種思想文化和社會思潮湧入我國,並越來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 為什麼說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
    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是復闢倒退的文化,是企圖在我國保留過時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模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開歷史倒車,因而對我國社會發展起著阻礙和破壞作用。  從為人民服務還是損人利已來看。社會主義思想文化來自人民群眾又為人民群眾服務,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為根本出發點的,是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根本標準的,因而深受人民群眾歡迎。
  • 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產生的社會...
    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是在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社會土壤上生長出來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是它們存在、發展的基礎。眾所周知,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基礎上的階級社會,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是整個社會關係的本質屬性。
  • 「封建主義」這個概念,它旨在揭示社會現象和進程的共同本質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一講封建主義,「封建主義」這個概念提供的是一種邏輯認知,而不是對具體歷史事實的描述,它旨在揭示社會現象和進程的共同本質。而19世紀以後,這個概念包含個人主義和法律的要素。任何單一的概念都不能全面地解釋「封建主義」,只能採取綜合研究的方法,分析其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特徵。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經濟及社會因素。封建社會的經濟、社會體系環境和勞動工具的特徵土地是前工業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和財富。在封建社會,土地由大封建主壟斷,大封建主集土地分配、軍事和宗教職能於一身。
  • 為什麼美國保守主義不信任科學家?
    原創 食客 Political理論志身份的展演性:為什麼美國保守主義相信科學,卻不信任科學家?編者按:保守派對美國科學界的信任度下降已成事實,但他們卻依然對科學研究本身抱有非常積極和穩定的態度。
  • 保守主義解釋
    [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保守主義從來不曾產生過、也不太可能會產生如霍布斯的《利維坦》或洛克的《政府論》一般的系統性著作。也因此,保守主義一詞的真正涵義在今天依然有待爭論,許許多多的(也經常是互相矛盾的)政治意識型態或政黨都與保守主義有所牽連。
  • 孔元談意識形態與帝國政治:戰後美國保守主義的演變與危機
    這種觀點一方面簡單化了全球化和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忽略了保守主義運動在美國表現出的多個層次和張力。 作為對20世紀上半期進步主義的反動,美國保守主義首先體現為一場強調小政府、傳統文化和孤立主義的舊右派運動。
  • 預告 | 共讀《保守主義思想》邀請函
    ——《保守主義思想》導言(下)何懷宏:保守主義還有未來嗎?叢日云:丹尼爾·漢南《自由的基因》導讀第一課秦暉對話施展:歷史學者如何敘事(上)威爾•杜蘭特:羅馬帝國的危機與戴克里先的經濟政策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摘錄
  • 杜華 | 重審美國保守主義和種族隔離的思想淵源
    新冠疫情、總統大選和種族危機這三起重大事件相互交織,給美國社會和政治帶來巨大的衝擊,美國的「共和試驗」似乎到了內戰之後的最危險時刻。這場危機無疑是諸多原因共同造成的,就思想層面而言,有兩個因素顯得格外突出,即保守主義的強勢興起和種族主義的靈魂不散。本文將介紹美國歷史學家新近出版的兩本專著,為我們理解保守主義和種族主義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 誰說自由主義就是保守主義?
    古典自由主義最重要的著作洛克的《政府論》,說白了就是為revolution尤其是violent revolution提供理論依據。《政府論》於1689-1690年間首版的,是在1688年Glorious Revolution之後,但實際上成稿於Glorious Revolution之前,是洛克所屬的輝格黨密謀革命的產物。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據小編所知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中世紀開始於5世紀下半葉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與野蜜世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的相遇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開端,這開啟了中世紀時代。拜佔庭中世紀歷史開始於4世紀,即東羅馬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中世紀與近代的時間界限問題比較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