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目錄
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
二、保守主義的流派
三、不同地區的政治保守主義
四、保守主義的基本特徵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學。保守主義一般是相對激進而言的,而不是相對進步而言的。保守主義並不反對進步,只是反對激進的進步,寧願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在西方民主國家,尤其是英美兩國,現代的保守主義政黨通常傾向於小政府、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時候是軍事的)對抗共產主義以及極權主義政權,以捍衛他們的保守價值不受威脅。保守主義是近、現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之一。因歷史背景不同和策略需要,保守主義有種種表現形式,但要求維護社會現狀和歷史傳統,反對社會重大變革是其基本主張。作為一種政治哲學,它形成於18世紀末。英國政治活動家E.伯克在《法國革命感想錄》(1790)一書中首次明確表達了保守主義思想,奠定了保守主義思想的基礎。
[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
保守主義從來不曾產生過、也不太可能會產生如霍布斯的《利維坦》或洛克的《政府論》一般的系統性著作。也因此,保守主義一詞的真正涵義在今天依然有待爭論,許許多多的(也經常是互相矛盾的)政治意識型態或政黨都與保守主義有所牽連。雖然政治思想在起源時便包含了許多可以被歸類為保守主義的成分,一直到啟蒙時代、尤其是1789年前後的法國大革命震撼歐洲後,保守主義才以一種政治態度或思想的面貌嶄露頭角。許多人指出在宗教改革時期,聖公會的神學家理察·胡克(RichardHooker)強調為了社會和諧和公共利益而必須在政治上保持穩定,顯現出了早期的保守主義思想。但保守主義一直要到埃德蒙·伯克寫下《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ontheRevolutioninFrance)後成為系統性的意識形態。英裔愛爾蘭的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大力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但仍支持美國革命的目標。這些早期的保守思想通常堅持保守主義並非一種意識形態,因為他們認為意識形態與烏託邦的理想有所牽連。伯克反對一個完全由抽象的理性所引導的「啟蒙」社會。許多人認為伯克發展出了對於現代主義的批評,不過伯克從來不曾使用這一詞,這一詞也要直到19世紀末才出現。伯克擔憂啟蒙運動將會帶來無法收拾的動亂,因此他主張應該保持傳統的價值。伯克主張,一些人的理性必然少於其它人,因此如果這些人純粹依靠理性行動,他們所運作的政府將會非常糟糕。對於伯克而言,政府的架構不該是由抽象的「理性」所組成,而是應該遵循國家長久以來的既定發展模式、以及如家庭和教會等重要的社會傳統。「我們擔憂人們會依照自身的理性主導其生活和交易,因為我們懷疑每個人的理性其實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個人最好是依靠於國家的既有傳統。許多哲學家們都不會試著挑戰傳統,而是會利用他們的聰敏,尋找尚未被他們發掘的智慧。如果他們真的找到了,他們也會選擇繼續保留傳統,同時將理性融入其中,而非完全拋離傳統單純依靠理性;因為傳統,夾帶著其本身的理性,也會允許理性有所活動,這種互動關係是永恆不變的。」伯克主張,比起純粹抽象(例如「理性」)的事物,傳統更能作為立身處世的依據。因為傳統經歷了數個世代的智慧和考驗,「理性」則可能只是一個人的偏見,不但未經時間的考驗,最多也只能代表一個世代的智慧。任何既有的價值觀或傳統都是經歷了過去的時光考驗才流傳下來的,因此都應該被尊重。不過,保守主義並不反對變革。如同伯克所寫道的:「無法接受改變的國家是無法生存的。」但他們堅持變革必須是透過有系統、有條理的改變,而非突然爆發的革命。革命為了某種理論或學說,會試圖改變人類社會中複雜的人類互動關係,這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伯克大力呼籲應該避免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對於保守主義者而言,人類社會有時是根深蒂固而體制健全的;為了達成某種意識形態的計劃而隨意修改之和形塑之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災難。保守主義也強烈支持財產的權利。對於18世紀的輝格黨而言,沒有任何東西比財產權利更為神聖的了,財產權使得個人的利益考慮高過那些華麗卻不實際的理論。隨著拿破崙時代的結束,維也納會議象徵了保守主義在歐洲復興的開端,抗衡經由法國大革命產生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