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解釋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保守主義目錄

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

二、保守主義的流派

三、不同地區的政治保守主義

四、保守主義的基本特徵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學。保守主義一般是相對激進而言的,而不是相對進步而言的。保守主義並不反對進步,只是反對激進的進步,寧願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在西方民主國家,尤其是英美兩國,現代的保守主義政黨通常傾向於小政府、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時候是軍事的)對抗共產主義以及極權主義政權,以捍衛他們的保守價值不受威脅。保守主義是近、現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之一。因歷史背景不同和策略需要,保守主義有種種表現形式,但要求維護社會現狀和歷史傳統,反對社會重大變革是其基本主張。作為一種政治哲學,它形成於18世紀末。英國政治活動家E.伯克在《法國革命感想錄》(1790)一書中首次明確表達了保守主義思想,奠定了保守主義思想的基礎。

[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

保守主義從來不曾產生過、也不太可能會產生如霍布斯的《利維坦》或洛克的《政府論》一般的系統性著作。也因此,保守主義一詞的真正涵義在今天依然有待爭論,許許多多的(也經常是互相矛盾的)政治意識型態或政黨都與保守主義有所牽連。雖然政治思想在起源時便包含了許多可以被歸類為保守主義的成分,一直到啟蒙時代、尤其是1789年前後的法國大革命震撼歐洲後,保守主義才以一種政治態度或思想的面貌嶄露頭角。許多人指出在宗教改革時期,聖公會的神學家理察·胡克(RichardHooker)強調為了社會和諧和公共利益而必須在政治上保持穩定,顯現出了早期的保守主義思想。但保守主義一直要到埃德蒙·伯克寫下《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ontheRevolutioninFrance)後成為系統性的意識形態。英裔愛爾蘭的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大力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但仍支持美國革命的目標。這些早期的保守思想通常堅持保守主義並非一種意識形態,因為他們認為意識形態與烏託邦的理想有所牽連。伯克反對一個完全由抽象的理性所引導的「啟蒙」社會。許多人認為伯克發展出了對於現代主義的批評,不過伯克從來不曾使用這一詞,這一詞也要直到19世紀末才出現。伯克擔憂啟蒙運動將會帶來無法收拾的動亂,因此他主張應該保持傳統的價值。伯克主張,一些人的理性必然少於其它人,因此如果這些人純粹依靠理性行動,他們所運作的政府將會非常糟糕。對於伯克而言,政府的架構不該是由抽象的「理性」所組成,而是應該遵循國家長久以來的既定發展模式、以及如家庭和教會等重要的社會傳統。「我們擔憂人們會依照自身的理性主導其生活和交易,因為我們懷疑每個人的理性其實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個人最好是依靠於國家的既有傳統。許多哲學家們都不會試著挑戰傳統,而是會利用他們的聰敏,尋找尚未被他們發掘的智慧。如果他們真的找到了,他們也會選擇繼續保留傳統,同時將理性融入其中,而非完全拋離傳統單純依靠理性;因為傳統,夾帶著其本身的理性,也會允許理性有所活動,這種互動關係是永恆不變的。」伯克主張,比起純粹抽象(例如「理性」)的事物,傳統更能作為立身處世的依據。因為傳統經歷了數個世代的智慧和考驗,「理性」則可能只是一個人的偏見,不但未經時間的考驗,最多也只能代表一個世代的智慧。任何既有的價值觀或傳統都是經歷了過去的時光考驗才流傳下來的,因此都應該被尊重。不過,保守主義並不反對變革。如同伯克所寫道的:「無法接受改變的國家是無法生存的。」但他們堅持變革必須是透過有系統、有條理的改變,而非突然爆發的革命。革命為了某種理論或學說,會試圖改變人類社會中複雜的人類互動關係,這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伯克大力呼籲應該避免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對於保守主義者而言,人類社會有時是根深蒂固而體制健全的;為了達成某種意識形態的計劃而隨意修改之和形塑之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災難。保守主義也強烈支持財產的權利。對於18世紀的輝格黨而言,沒有任何東西比財產權利更為神聖的了,財產權使得個人的利益考慮高過那些華麗卻不實際的理論。隨著拿破崙時代的結束,維也納會議象徵了保守主義在歐洲復興的開端,抗衡經由法國大革命產生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勢力。

 

相關焦點

  • 休謨與保守主義
    ………………………………如果說激進主義是現代性政治某些方面的畸變的話,那麼藉助於更具前現代色彩的神學資源來與之對抗,便成為某些理論家的適宜之選。故而,我們能夠看到,在現代西方思想史上,保守主義往往與宗教背景、宗教意識有著種種不解之緣。從胡克對清教革命的批判到當代政治哲學大家施特勞斯、沃格林對現代性政治的反思無不遵循此種思路。
  • 作為燈塔的保守主義——談《保守主義的精神》
    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柯克詳細梳理了1790年至1952年間,保守主義思想在英美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學領域的體現與延展。「思想」二字當然能表達出保守主義作為某種思想的基本含義,但若從前面兩個備選名來看,柯克除了想闡明保守主義這種思想,梳理其發展脈絡甚至衰敗進程,還表達了一種情感——惋惜或堅持。
  • 為什麼保守主義的號召力,不如激進主義和自由主義?
    撰文|新京報 記者 徐悅東 任劍濤:柯克給保守主義賦予了身份任劍濤提到,長期以來,美國的建國解釋是一種自由主義的建國解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共和主義思潮興起的時候,美國的共和主義建國解釋也變成了建國解釋的主流之一。「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三任總統傑弗遜有一句名言,他在美國建國之後非常興奮地說到:『我們如今都是共和主義者。』所以,美國很多政治思想家就認為,美國的建國是共和主義引導的結果。」在自由主義和共和主義競爭歷史解釋的時候,拉塞爾·柯克代表保守主義解釋從半路「殺了出來」。
  • 讀文|世俗時代中的保守主義
    根據泰勒的解釋,所謂世俗時代,其核心不是指人們不再持有宗教信仰,而在於信仰只是選項之一,不信上帝的人們的生活很難直接被斥之為墮落的或沒有價值的。現代世俗性的來臨,與一種社會的興起聯繫在一起,「在此社會中,一種純粹自足的人文主義,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一種廣泛持有的選擇。我是指這樣一種人文主義:不接受任何超越人間福祉的最終目標,也不熱愛這一福祉之外的任何事物。這樣的社會史無前例」。
  • 中國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
    【財新網】(專欄作家 馮克利)在中國傳揚西方保守主義,於今未必是一件能討好人的事。一是因為它引起的聯想不佳。對於深受進步主義觀念影響的讀者來說,一提「保守」二字,往往會想到有礙「進步」的舊道統,想到特權和等級秩序,更直白地說,想到抵制變革的「反動勢力」。  其次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原因。
  • 為什麼美國保守主義不信任科學家?
    關鍵概念與假設保守主義科學建制:廣義上的「保守主義科學建制」被定義為利用傳統學術科學的制度化形式、語言與合法性實踐,以應對被認為具有自由主義傾向的研究發現,從而推進保守主義政治目標的組織和個人。保守主義科學建制不願在科學領域做出讓步或是採用另一種權威的認識論(如宗教),而是使用相同的語言、方法和憑證以建立專業知識,這也致使了旨在對抗主流科學文化權威的保守主義科學權威的崛起。
  • 午間閱讀 | 保守主義的靈魂:喚起公眾對「公共」的熱情
    出於安全考慮,剎車是必要的,但如果保守主義的作用只是剎車,就相當於一輛列車的作用只是靜止不動。在這種比喻中,人們只是在高傲地宣揚與保守主義相對立的那些思潮——比如自由主義、激進主義或進步主義——的主導地位,是後者把握著社會和歷史前進的方向,而保守主義是「扯後腿」的。這符合保守這個詞的字面印象,但不符合保守主義思想的實質。
  • 高全喜:如何理解英美的「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思想》,拉塞爾·柯克著,張大軍譯,漢唐陽光|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年5月版柯克是英美保守主義的一個代表人物。在這兩本書中,他對英美保守主義進行理論總結,奠定了他在英美保守主義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地位。亨廷頓有一篇《如何理解保守主義》,通過這篇文章來理解柯克在西方保守主義領域中的地位就會顯得比較清楚。
  • 誰說自由主義就是保守主義?
    文風靈 近年來,中國一些學者拼命鼓吹保守主義,聲稱保守主義就是保守自由,因此保守主義就是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拒絕 本來不想參與相關爭論,但是現在面臨這樣的局面,如果對保守主義尤其是基督教說三道四,就會被保守主義的粉絲打成左派,古典自由主義已經沒有思想上的空間,所以我不得不寫幾句話稍微澄清一下。
  • 馮克利:保守主義是文明成長的要件
    這種理解可能沒有錯,但也忽略了保守主義的另一些特點。首先,保守主義雖然尚古,但它本身並不是古董。就像社會主義、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一樣,保守主義也是一種典型的現代思想。人們或許能從近代以前的思想家中找到類似保守主義的言論,如柏克之前的胡克(Richard Hooker, 1554-1600)和巴特勒(Joseph Butler, 1692-1752),但不能據此認為18世紀末之前便已有保守主義,因為那時人們並沒有保守主義的自覺。保守主義是與現代世界同步發生的。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這一曠世巨變,才使保守主義真正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想和政治勢力。
  • 杜華 | 重審美國保守主義和種族隔離的思想淵源
    這場危機無疑是諸多原因共同造成的,就思想層面而言,有兩個因素顯得格外突出,即保守主義的強勢興起和種族主義的靈魂不散。本文將介紹美國歷史學家新近出版的兩本專著,為我們理解保守主義和種族主義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 預告 | 共讀《保守主義思想》邀請函
    第二,保守主義珍愛多姿多彩並帶有神秘性的傳統生活,因為它明顯區別於大多數激進觀念體系所推崇的日益狹隘的整齊劃一,以及平等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目標。這就是昆廷.霍格(Quintin Hogg)[ 即海爾什姆(Hailsham)勳爵 ]和R.J.懷特(White)將保守主義描繪為「愉快的趣味」的原因。
  • 北大教授彭小瑜:「保守主義」未必不是好東西
    北大教授彭小瑜:「保守主義」未必不是好東西 2016-02-21 08:16:46參與互動    彭小瑜(北京大學教授)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保守主義
  • 保守主義的精神:事實上中立,價值觀上拒絕中立
    在1981年的保守主義政治行動大會上,裡根總統直截了當地宣布:保守主義的同道們,我們的時代到來了!1989年,裡根總統授予柯克先生「總統公民獎」,以褒獎這位傑出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家。偉大的思想之樹必定要結出偉大的現實之果。柯克及其保守主義的精神在政治上的巨大影響,首先來自其保守主義的精神的巨大影響。柯克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在1953年橫空出世。從此,美國的保守主義再也不一樣了。
  • 論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的關係
    正好在某英語論文網站發現一篇有關保守主義的論文,為了幫助更多人看清保守主義(也是一種極端反共反華主義)的真面目,我在這裡把這篇論文的連結以及論文概要的中文譯文
  • 英媒文章:右翼激進化,保守主義面臨危機
    參考消息網7月10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7月4日發表題為《全球保守主義危機》的文章。文章稱,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保守主義可以發揮穩定影響。它是理性和明智的;它重視能力;它不急於求成。但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右翼正在激進化,這十分危險。
  • 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歷史考察
    筆者不揣冒昧,擬就這三大思潮中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發展軌跡作一歷史考察,以期拋磚引玉,並歡送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有人把中國近代保守主義思潮的起源定在洋務運動時期,認為19世紀中葉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洋務派是近代中國最早的文化保守主義者,因為洋務派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而「中體西用」是保守主義的文化理論。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 女權與反女權的博弈:保守主義是如何回潮的?
    對於這一矛盾,劇中亦嘗試從菲莉絲的個人生活做出一定的解釋。在該劇的演繹中,菲莉絲的律師丈夫雖年長她許多,但財力雄厚。菲莉絲政治生涯的展開,既得益於丈夫的經濟支持,亦受到丈夫精神上的鼓勵與專業上的幫助。由此來看,菲莉絲似乎可說是傳統價值的受益者,但另一方面,經濟上的不自主未嘗不是一種限制。
  • 孔元談意識形態與帝國政治:戰後美國保守主義的演變與危機
    這種觀點一方面簡單化了全球化和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忽略了保守主義運動在美國表現出的多個層次和張力。 作為對20世紀上半期進步主義的反動,美國保守主義首先體現為一場強調小政府、傳統文化和孤立主義的舊右派運動。
  • 保守主義諺語三十則
    小編從這些諺語中擷取了30餘條具有鮮明保守主義色彩的諺語,供朋友參考。如果您還聽說過其他引人深思的諺語,歡迎在留言區補充。……………………………… 1.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豹子豈能改變自己的斑點。」即本性難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