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閱讀 | 保守主義的靈魂:喚起公眾對「公共」的熱情

2020-12-13 澎湃新聞

保守主義的根本氣質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驚人的預言有關:「如果沒有上帝,那麼,一切都是被允許的。」艾略特在《荒原》中所描述的現代人的虛無主義窘境,是另一個保守主義的註腳。正是基於「秩序正在崩塌」的預判和「人類必須立法」的決心,保守主義才成為了一個主流的意識形態。

本 文 約 5118 字

閱 讀 大 概 需 要 13 min

作者 | 朱與非

photo | 圖蟲創意

「保守主義到底保守什麼?」這是保守主義的元問題。在高速向前發展的現代人類社會之列車上,談論保守就仿佛在談論剎車。出於安全考慮,剎車是必要的,但如果保守主義的作用只是剎車,就相當於一輛列車的作用只是靜止不動。在這種比喻中,人們只是在高傲地宣揚與保守主義相對立的那些思潮——比如自由主義、激進主義或進步主義——的主導地位,是後者把握著社會和歷史前進的方向,而保守主義是「扯後腿」的。這符合保守這個詞的字面印象,但不符合保守主義思想的實質。

拉塞爾·柯克1953年出版的《保守主義思想:從伯克到艾略特》以及1974年出版的《美國秩序的根基》賦予「保守」以嚴格的思想定義。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實際上來自美國以及整個西方政治實踐的總結,並且影響著後來的政治實踐,恰如洛克《政府論》是對英國人迄至1688年「光榮革命」的政治實踐的總結並且影響了後來的政治實踐一樣。拉塞爾·柯克「賦予保守派以身份」,眾多似乎毫不相關的價值立場,根據其差不多相同的氣質以及共同的思想對手,而走到了「保守主義」的名下。從此在美國的兩黨之爭中,共和黨被視為保守黨,民主黨被視為進步黨,一如英國有保守黨和工黨。亨廷頓在1957年將保守主義特別地理解為「情境式的」,也就是對各種過激舉措的保守反應。這樣的解讀適合於理解黨爭的表面現象,仿佛進步黨和保守黨的區別僅僅是時代進步中的拉鋸雙方,但這不足以理解其理念的實質。

柯克一心要刻畫的正是保守主義的實質,他要揭示保守主義到底奠基在哪些價值上,換句話說,保守主義到底保守什麼?在今天的漢語世界,藉助於劉軍寧1998年的《保守主義》,我們早就耳熟能詳的是,保守主義就是「保守自由的主義」。柯克也分享這個觀點。他在《保守主義思想》中高度推崇埃德蒙·伯克,認為他是保守主義的奠基人。「伯克是主張自由的,因為他是保守的。」所以伯克也被稱為自由保守主義者或保守自由主義者。這裡強調的是保守主義和自由價值的相互協調。但要注意的是,柯克還強調了另一個詞——秩序。他借伯克之口說出,英國的體制是最有利於自由和秩序的,因而正是伯克之保守所在。在《美國秩序的根基》中,柯克更是將秩序提升到了首章開宗明義的地位。

保守主義是保守秩序的主義

在柯克的啟發下,我們可以宣稱,保守主義是保守秩序的主義。這遠比將保守主義理解為保守自由的主義更為準確。自由保守主義或者保守自由主義的說法,是為了讓人們不要忘記保守主義的古典自由主義淵源。鑑於自由主義一方面受到平等概念的侵蝕而走向各類平等主義,另一方面不甘屈服於福利國家概念的自由主義者又發展出了自由意志主義,所以,現在頑固堅稱古典自由主義理念的只有保守主義者。保守主義是一種古典自由主義,相比於各類新式自由主義來說,它也的確是「保守」的。

其實,保守主義也是一個革新後的概念,它早就不再用來指稱那些貴族的「保皇派」了。這正是柯克把保守主義奠基人定位在伯克身上的理由。哈耶克雖然宣稱自己不是保守主義者,那只是鑑於他對自由創造和革新力量的期許,但是,他的自生自發秩序的理論,確保他不被任何保守主義者斥為異己。因為這種秩序,恰恰就是保守主義者所要保守的秩序。阿克頓勳爵所轉引的這句話深刻概括了古典自由主義對秩序的洞見:「自由是古老的,而專制才是新興的。」古代民族基於習慣和習俗建立起來的傳統秩序,無一不包含著初民的自由血液。只有在財政中樞的集權和為民造福的公共利益足夠強大的時候,專制才會以各種理由——不管是理性的、利益的還是德性的——要求衝破傳統習慣中的正義。

如果我們把保守主義定義為保守秩序的主義,肯定會遭來這樣的詰難:不正義的秩序也要保守嗎?在自由和正義的秩序中,保守主義若要保守現存的秩序,那就是在保守自由和正義的秩序;然而如果一個秩序既不自由也不正義,那麼,保守主義是否是一種侈談下的言不由衷或張冠李戴?這是人們對保守主義最通常的猶疑或批評所在。關於自由的資源問題,阿克頓勳爵的上述名言實際上已經有所回應:因為自由是古老的,它像每個新生的嬰兒一樣古老。在每個沒有被徹底壓抑的個體之中,在每個不被統一權力徹底侵蝕的角落,自由總會自然而然地生長。有自由就會有習慣,有習慣就會有不變規則基礎上的自行演化秩序。

在柯克的視野中,保守主義所尊重的秩序,帶有一種哲學和宗教上的終極意味。他宣稱「秩序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人類對秩序的需要,甚於食物和居所。為此,他從反面論證說,「失序」是最無法容忍的狀態。秩序甚至是先於正義和自由的。這樣的論述似乎帶有某種模糊性和妥協性,但無疑最為顯明地刻畫了保守主義的精神特徵及其首要關切。只有通過秩序這個詞,才能把握住保守主義的根本氣質和根本原則。

古希臘人用kósmós(宇宙)表示秩序,後來這個詞才演化成了我們今天意義上的宇宙之意。換句話說,只有宇宙中包含著令人震懾的規則與和諧,只有實在大全是這樣一種良序,kósmós才會被確定為宇宙的名稱。秩序涉及到我們眼中的世界的根本樣貌的問題。世界在根本上是有秩序的、而不是一片混沌,這是保守主義的基本世界經驗。正是這一點,讓保守主義把一神論信仰者、傳統主義者、自發秩序論者匯集在了一起。因為所謂對上帝的信仰,無非是對一種堅韌的秩序的信心。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其中也必然混入權威主義者、貴族-精英式的反民主主義者、國家主義者等等。但在具體的理論和實踐情境中,保守主義是可以和它們清楚劃分界限的。

保守主義的根本氣質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驚人的預言有關:「如果沒有上帝,那麼,一切都是被允許的。」艾略特在《荒原》中所描述的現代人的虛無主義窘境,是另一個保守主義的註腳。正是基於「秩序正在崩塌」的預判和「人類必須立法」的決心,保守主義才成為了一個主流的意識形態。相比來說,自由主義者更傾向於逃避秩序,尤其是自由意志主義者,他們更傾向於無政府主義——當然,無政府主義不應被視為失序,而是隱含著類似於老子「太上不知有之」的秩序。而激進主義者則傾向於砸爛(舊)秩序,因而他們需要理性建構的思辨,需要「政治正確」,以及各種各樣的不滿意。如此看來,將保守主義聚焦於秩序的態度上,可以將其與其他主流思潮清晰區分開來。我們可以看到,保守主義的基本精神實際上是規則和規則意識。到底是摧毀自然秩序還是要求「為自然立法」,成為保守主義與其他思潮的核心區別。也正是在這一點上,自由主義分裂了。古典自由主義者從來都是規則的締造者,所以成為保守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自由意志主義者需要依託一個自然生成的秩序以供其心靈的逃避,所以尋求與保守主義的結盟;而平等自由主義者們把眼光投向財富、種族、階級、性別的不平等上去,所以成為了保守主義的競爭對手。

保守主義是對激進的反動

保守主義常常被理解為一種「反動」。亨廷頓對保守主義的「情境式」理解,哈耶克視保守主義為「天然的守舊思想」,都是在理論上抽空保守主義的內核,而試圖將其理解為一種單純的「反向運動」。儘管我們可以像老子那樣寬慰自己,「反者道之動」也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樣的理解不足以解釋保守主義成為一個主要思潮。

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保守主義之所以呈現「反動」的印象,無非是參照物前進得太快了。近代以來,人類政治思潮及其運動日新月異,從自由的鼓吹到平等的陰謀,從民主的呼召到對「烏合之眾」的反思,每一個口號和行動都掀起了人類社會進步的狂潮——我們權且都將之視為「進步」。「法國大革命」迎來了一個階段性的反思契機,讓人們有理由反思這種「進步」的節奏及其方向。從英國經驗來說,法國人求進步的暴力代價實在太大,成就過於渺小,這正是伯克反思法國大革命的理由。伯克被視為保守主義奠基人的原因不止於此,但是,他在法國大革命面前的「反動」表現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我們能說伯克不進步嗎?他曾為捍衛英國人的自由而反對國王,為捍衛美國人的自由而反對國王和議會,為捍衛印度人的自由而反對歐洲人。只不過他捍衛自由的原因不在於它們是新發明的事物,而在於它們是古老的特權。柯克補充論證說,伯克認為「變化是我們自保的手段」。由此看來,保守主義也在前進,它呈現出來的「反動」面目是相對的。毋寧說,保守主義是一種中庸的面向,在過分激烈的社會變革面前,它顯得「落後」「反動」。然而事實上,保守主義只是中道。

保守主義是對理想主義的繼承

對於秩序的進一步挖掘,必須訴諸哲學。這一點並不包含在柯克的視野內,在他的書中,古希臘是一個最為勉強的典範,他對這一知識傳統的評價甚至可以說是整體上負面的。但是,真正致力於說服我們的,唯有哲學。從哲學上求證出保守主義的知識線索,或許比其他途徑更為艱難,但也更為紮實。這個知識傳統就是德國的觀念論。因為漢語翻譯上的問題,觀念論(Idealismus)同時也是唯心主義或理想主義的意思。觀念論對於秩序的解釋,或許更加適合於那些擁有大陸哲學氣質的頭腦,更加適合於那些沒有盎格魯-薩克遜式自由秩序傳統的地域。很多人心驚膽戰於「沒有自由的傳統,我們該如何是好」的問題,那麼,看看德國人如何用他們鋒利的頭腦進入西方世界的中心,是相當有啟發的。這不僅在於黑格爾從拿破崙身上看到了「馬背上的世界精神」,而且在於康德用先驗哲學的方式一錘定音地奠立了人類實踐生活的真理。

儘管這一思考方式早已存在,但確實是康德以嚴密的邏輯論證了這個道理:自由即秩序。這個結論隱含在他的前輩盧梭關於現代社會的倫理乃是一種自我統治的原理中,並且以康德關於自由意願乃是一種善良意願的觀點中逐步呈現,最終以「人為自然立法」的方式揭示目的論王國的必然性。康德在實踐領域的「義務論」論證是一種自由的因果律,或者說,它是一種自由的必然性。這裡表明了自由並不與秩序相齟齬。並且秩序也不是以自由之前提的面目表明其重要性,而恰恰是說,自由總是以秩序的方式得以可能,秩序總是以自由的方式展開。其關鍵點在於,這裡的秩序並不是靜止不動的、現成在手的,而是「立法」狀態下的秩序,是一個生動的、活的、自由的秩序。

如果我們重思一下康德對於「定言命令」的定義,就會發現,這就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規則意識」——對法律的尊重。「定言命令」的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講的:「要這樣行動:你自己意願的法則任何時候都同時能夠成為一個普遍立法的原則。」將「自由意願」和「普遍立法」聯繫起來的自由必然性,正是「自由即秩序」的基本原理。有很多論者近乎愚蠢地想要從唯我論的角度曲解康德自由意願的普遍性原理,或者近乎盲目地將自由必然性解讀為理性必然性,然而很顯然,種種曲解和誤解並不會降低康德實踐哲學的精確性。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英國習慣法的地位。以慣例判決為主要支撐的英美法系,是一種行動著的康德哲學。這一解讀看似非常崎嶇,它既不是完全在法學內部的,也不是完全在哲學內部的;然而,如果我們的視野足夠宏大,我們對於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足夠真誠,就會明白德國哲學家在追尋英國秩序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世界的其他地區,在接受英國人的自由概念時,總是只看到最外顯的部分。於是,五四時期的中國人看到的是衝決家庭網羅、擺脫禮教束縛的自由,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人看到的是無神論的美國人各種平等主義解放運動中的自由。自由被突出地強調為對秩序的突破、對價值的不屑和對習慣的抵抗。於是,自由被坐實了「恣睢」「放肆」的名聲,這種自由伴隨著藝術家的創新需求而獲得其辯護,以至於人們幾乎看不到西方人恰恰是在自由的覺醒中走向規則、秩序和法治的道路的。

自由非但不是一種危險的、冒進的思想,而恰恰是一種保守的、審慎的思想。自由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人在每一個行動中,都在宣示一種普遍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公眾對於社會中的不義的批評,乃是為了完成一個切身的宏願:願這樣的不幸和不義絕不會加諸我身。所以,倘若我們見義勇為的習慣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人間關愛的善舉反要以法律之名被反咬一口,那麼,我們的自由秩序就會崩塌。

The END

原標題:《午間閱讀 | 保守主義的靈魂:喚起公眾對「公共」的熱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作為燈塔的保守主義——談《保守主義的精神》
    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柯克詳細梳理了1790年至1952年間,保守主義思想在英美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學領域的體現與延展。這本書的部分目的在於:根據各種觀念和某些重要作者和公眾人物的行為來界定「保守主義者」、「保守主義」以及理解保守主義者關於道德和社會秩序的原則。這些人物包括政治家(如亞歷山大 · 漢密爾頓、傑斐遜、亞當斯家族等),宗教人士(如紐曼),政治理論家和實踐家(如柏克、麥考利、託克維爾等),文學家(如霍桑、吉辛等),教育家(如艾略特等)。
  • 高全喜:如何理解英美的「保守主義」?
    顯然,那種只從制度層面、法律層面、社會層面予以論證和強調保守主義是遠遠不夠的,保守主義應該進入更深的思想、靈魂和信仰層面,在精神價值上確立思想理論的支點。柯克保守主義思想的理路與邏輯以下幾個方面,是我根據柯克這兩本書進行總結的大致內容,主要是想由此梳理清楚柯克保守主義思想的理路與邏輯。
  • 保守主義解釋
    保守主義目錄一、保守主義的思想發展二、保守主義的流派三、不同地區的政治保守主義四、保守主義的基本特徵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學。
  • 杜華 | 重審美國保守主義和種族隔離的思想淵源
    2020年即將過去,美國史研究會繼續推出「年度閱讀」欄目,由青年學者和學生推薦美國史領域的新書。在這個劇烈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閱讀或許是安頓心靈,洞察未來的最佳方式。期待諸位師友繼續供稿,將個體的閱讀經驗分享出來,為晦暗不明的世界投射一道智識的微光。對美國而言,2020年無疑是危機之年。
  • 為什麼保守主義的號召力,不如激進主義和自由主義?
    思克拉頓也寫了《保守主義的含義》,但這兩個人的保守主義著作缺乏一種從容感。假如保守主義只是一種狀態、一種信念、一種氣質或一種態度,那麼這說明保守主義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沒有認同的對象,並不能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而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的重要性就在於,他給保守主義賦予了身份,鮮明地給出了保守主義的六大思想原則。
  • 預告 | 共讀《保守主義思想》邀請函
    >並願意進行深度閱讀與分析;如果你想在名師引領下,研讀「真正的保守主義」,歡迎共同探討《保守主義思想》。 閱讀計劃:時間:2019.8—2019.12導讀老師:↓聯繫人:孟蘊晴Amy微信號:mengyunqing011 推動公共閱讀
  • 社交媒體時代微博在公共輿論中的情感喚起研究
    摘要:任何公共輿論的產生都包含著公眾對事件的判斷和一定的情感,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與發展關鍵時期,由大眾媒介引發的公眾輿論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社交媒體;微博;公共輿論;情感喚起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000-03 一 引言 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與發展關鍵時期,由大眾媒介引發的公眾輿論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 工人日報:「掩耳盜鈴」式預警何以喚起公共警覺?
    原標題:【社評】「掩耳盜鈴」式預警何以喚起公共警覺?   正視治汙形勢的嚴峻,正視公眾對藍天白雲的強烈期待,是地方政府部門走出「掩耳盜鈴」式的治汙怪圈,痛下治汙決心的關鍵。
  • 文化戰爭、保守主義與西方文明的未來
    在很多政策制定者和輿論領袖眼裡,宗教越來越被視為保守主義勢力試圖重塑美國社會的力量,於是千方百計提防或者阻止其影響,仿佛宗教與美國社會無關,與每個人的生活和靈魂無關,結果,宗教越來越被邊緣化。
  • 工人日報社評:「掩耳盜鈴」式預警何以喚起公共警覺?
    原標題:【社評】「掩耳盜鈴」式預警何以喚起公共警覺? 正視治汙形勢的嚴峻,正視公眾對藍天白雲的強烈期待,是地方政府部門走出「掩耳盜鈴」式的治汙怪圈,痛下治汙決心的關鍵。 環保部11月26日向媒體通報稱,近期京津冀區域、山西南部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
  • 馮克利:保守主義是文明成長的要件
    這種理解可能沒有錯,但也忽略了保守主義的另一些特點。首先,保守主義雖然尚古,但它本身並不是古董。就像社會主義、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一樣,保守主義也是一種典型的現代思想。人們或許能從近代以前的思想家中找到類似保守主義的言論,如柏克之前的胡克(Richard Hooker, 1554-1600)和巴特勒(Joseph Butler, 1692-1752),但不能據此認為18世紀末之前便已有保守主義,因為那時人們並沒有保守主義的自覺。保守主義是與現代世界同步發生的。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這一曠世巨變,才使保守主義真正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想和政治勢力。
  • 25部保守主義電影 | 《國家評論》
    在與恐怖分子小丑的鬥爭中,蝙蝠俠運用各種新的監視手段,突破法律的界限,接受媒體和公眾的敵視。這聽起來讓人想起某個用近乎執拗的正直使國家安全,逆轉戰爭形勢,並戰勝主流媒體的那位前總統。我們的記者知道好人往往被暴民所鄙視,不過他們似乎從來沒有想到他們自己可能就是暴民。
  • 休謨與保守主義
    ………………………………如果說激進主義是現代性政治某些方面的畸變的話,那麼藉助於更具前現代色彩的神學資源來與之對抗,便成為某些理論家的適宜之選。故而,我們能夠看到,在現代西方思想史上,保守主義往往與宗教背景、宗教意識有著種種不解之緣。從胡克對清教革命的批判到當代政治哲學大家施特勞斯、沃格林對現代性政治的反思無不遵循此種思路。
  • 中國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
    【財新網】(專欄作家 馮克利)在中國傳揚西方保守主義,於今未必是一件能討好人的事。一是因為它引起的聯想不佳。對於深受進步主義觀念影響的讀者來說,一提「保守」二字,往往會想到有礙「進步」的舊道統,想到特權和等級秩序,更直白地說,想到抵制變革的「反動勢力」。  其次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原因。
  • 讀文|世俗時代中的保守主義
    事實上,保守主義的研究者中就有人明確地聲稱保守主義是世俗主義的,它是啟蒙運動的產物。而且,據說這一點在比柏克(Edmund Burke)稍稍年長一點的休謨(David Hume)那裡就已經確定了,「大衛·休謨的思想是保守主義社會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在他之後,保守主義成為一種連貫的、世俗主義的學說」。
  • 孔元談意識形態與帝國政治:戰後美國保守主義的演變與危機
    因為顯而易見沒有任何保守或反動的觀念在公眾中流行。」⑦路易•哈茨也不得不感嘆美國自由主義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缺乏一個堅強勇敢的保守主義對手⑧。因此,公共政策應該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 第三,這種漸進改良的心理,同樣見於他們對於文化價值的態度中。新保守主義尊重西方文明的傳統價值和制度,但不像傳統主義那樣固守一個終將逝去的農業文明,他們支持漸進、有機的改變,但反對新左派那種追求完全解放帶來的眩暈和虛無主義的絕望。
  • 丁學良:本土保守主義反撲國際自由主義
    這種逆行船就是洶湧的本土保守主義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在不同國家的大選和公投中反撲國際自由主義。本期作者:丁學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在川普意外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歐巴馬立馬訪問歐盟的兩個成員國。筆者本來以為川普陣營裡會有幾個大嘴巴像以前一樣,公開指責這位現任總統是趁最後的機會花公款搞一趟歐洲遊。
  • 誰說自由主義就是保守主義?
    文風靈 近年來,中國一些學者拼命鼓吹保守主義,聲稱保守主義就是保守自由,因此保守主義就是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拒絕 本來不想參與相關爭論,但是現在面臨這樣的局面,如果對保守主義尤其是基督教說三道四,就會被保守主義的粉絲打成左派,古典自由主義已經沒有思想上的空間,所以我不得不寫幾句話稍微澄清一下。
  • 保守主義的精神:事實上中立,價值觀上拒絕中立
    在1981年的保守主義政治行動大會上,裡根總統直截了當地宣布:保守主義的同道們,我們的時代到來了!1989年,裡根總統授予柯克先生「總統公民獎」,以褒獎這位傑出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家。偉大的思想之樹必定要結出偉大的現實之果。柯克及其保守主義的精神在政治上的巨大影響,首先來自其保守主義的精神的巨大影響。柯克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在1953年橫空出世。從此,美國的保守主義再也不一樣了。
  • 保守主義諺語三十則
    前段時間,小編閱讀過一篇有趣的英諺匯總,共計680條。原文詳見文末的「閱讀原文」,特色在於,作者儘量考證出這些諺語的出處。小編從這些諺語中擷取了30餘條具有鮮明保守主義色彩的諺語,供朋友參考。如果您還聽說過其他引人深思的諺語,歡迎在留言區補充。……………………………… 1.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