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說編年史
導讀:這是一場對陳平安史無前例的考驗,這是一場問心之局,這場考驗,一切都是坦坦蕩蕩的直鋪平敘,沒有一丁點兒陰謀詭計,甚至,這全部都算是陽謀,大脈絡的發展,都沒有刻意去安排,只是在大勢之下,稍微有那麼一點兒的點撥。
但是,單單就這場局來講,哪怕章節還沒看到陳平安究竟將會如何應對,但是,單單崔瀺和崔東山兩人之間入場直敘,崔東山就輸得一敗塗地。
甚至因為這場考驗,在章節《秋狩時分,請君入甕》中,第一次見識到崔東前的囧態:
「崔東山閉上眼睛,滿臉淚水,輕聲呢喃道:願先生心境,四季如春,四季如春……」
可想而知,能夠讓此前任何事都能夠主掌全場的崔東山都這般囧態,可想而知這場問心局的考驗究竟有多麼的艱難。
對於這場局,可以發現從小說開始就緩緩在展開了,從顧璨之母對陳平安有大恩,從陳平安對顧璨視如親兄弟,從陳平安把小泥鰍送給顧璨,從顧璨被截江真君劉志茂收為弟子開始,這場局其實就已經開始了,當然,一開始只是局勢自己在走,之後崔瀺才緩緩開始設局。
對於這場局,暫且不展開細說(其實是因為小小說目前也還是一知半解,看的章節才開始進入這場局),今天,就單單來說說這場局為什麼會直指陳平安本心?
第一、陳平安對顧璨的感情,一直以來,陳平安對顧璨都可以算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其一、來源於顧璨之母對陳平安的恩情;其二、來源於陳平安對顧璨的認可,所以,對於自己最好的兄弟犯下大錯,陳平安不可能無視,甚至不得不主動入局,而這種親情帶來的局,往往才是最考驗人心的。
第二、而因為顧璨在書簡湖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濫殺無辜,本質上說是為了自保,可最終還是打開了顧璨的心魔),在這件事上,和陳平安的道心簡直是赤裸裸的相違背,那麼,陳平安的選擇究竟是選擇否定自己還是退一步求心安?這些選擇,可以說任何一步都是處處危機,都是錯,另外,至於說為了他陳平安心中的理,為了自己的大道斬殺顧璨,那更不可能,其一、來源於兩個人之間關係的親近性;其二、陳平安有自己的道理,顧璨一樣有自己的道理,那麼,究竟誰的道理才是正確的呢?本質上顧璨還是為了自保,並且,在書簡湖這片無法之地,在這裡不分善惡,只分境界大小,一切靠拳頭說話,那麼,這個理又應該依誰呢?所以,無論是哪個選擇?最後好像都會錯,而這種錯,就直指陳平安道心。
第三、陳平安自己的道理並不圓滿,正因為有所不足,有缺陷,所以才會被人利用缺陷,當然,這個年紀的陳平安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很不錯了,能夠將對錯分一個道理,分一個順序,分一個入鄉隨俗,這些種種,都是陳平安從南下送劍的路上,從萬裡之遙的經歷中,從道德書本上所學到的,但是,還遠遠不夠,這場考驗的難度,已經遠遠超過陳平安若學若想,本身,因為陳平安又不是聖人,但這次卻被委任了聖人的般的考驗,所以,這一場考驗直指陳平安的所學若想的不足以及缺陷,更是直指陳平安的內心。
最後,對於這場考驗,陳平安究竟會如何去渡呢?歡迎評論區留言,長按點讚,一鍵三連,感謝大家的支持。
小小說編年史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