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說編年史
導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百樣人有百樣人生,在書簡湖這方以拳頭為大的地界,聚集最多的,自然也就是一些卑鄙狡詐,阿諛奉承之輩,但是,哪怕是這麼一群人,可取之處,不可取之處亦是花樣繁多,沒必要一棍子打死一方人。
在章節《拳劍皆可放》中,就有這麼一件不大不小的趣事,故事的原因很簡單,陳平安打算繞著青峽島走一圈,可能會耽擱了吃飯,於是,陳平安就選擇去看和守山門的一個老修士打一聲招呼,叫照顧陳平安衣食住行的那位少女修士這天不用送飯。
之後,陳平安又轉而一想,認為那少女還是會準備,於是,就打算把餐食送給這位看門老修士,道是,這老修士擔心這頓飯可能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所以拒絕了,對此,陳平安明言不會,可老修士還是不太爽利,最後,陳平安改變主意,讓先把餐食放這邊,之後回來來拿。
僅僅只是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在陳平安離開後,關於陳平安的各種問候就去了,甚至最後,把陳平安認為是故弄玄虛,裝神弄鬼的估名釣譽之輩。
那麼,對於這位老修士的指責,錯究竟在誰呢?或者不在人而在於環境?
毫無疑問,首先肯定這名老修士有錯,不過,如同顧璨認識不到自己的錯一般,在老修士內心,同樣認識不到自己的錯。
第一、在老修士看來,陳平安既然想要把吃食送給自己,完全可以到春庭府打聲招呼,自己便可以隨便吃了,可是,自始至終這老修士都沒有認識到,為什麼陳平安要去打這聲招呼呢?兩人之間除了老修士給陳平安講了不少青峽島舊事之外,根本就毫無瓜葛可言。
第二、因為陳平安在這,所以他少了私下盤扣雪花錢的機會,於是,這宗罪責又成了陳平安的錯,可是,自始至終這名老修士都沒認識到,盤扣雪花錢這件事本身就是錯。
第三,想要和陳平安套近乎,陳平安沒有如他所意,所以,也就成了陳平安看不上他,認為陳平安其心可誅,可是,這老修士自始至終都不知道,不是陳平安看不起他,而是他自己帶著不單純的目的而來,不過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這一條條罪狀細數下來,對於這老修士來講好像都是陳平安的錯,而他,只是一個無辜的守門老,什麼都沒錯,從這,就足可以判斷顧璨究竟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地界,也難怪顧璨會養成那般性格。
而這洞府境老修士,也只不過是書簡湖的一個縮影,在書簡湖這個地方,不說全部都是這種人,但至少,六七成以上的多數人大概率如此,那麼,書簡湖存在的本身就是錯嗎?
最後,善惡歸結,是環境之惡還是人之惡呢?歡迎評論區留言,長按點讚,一鍵三連,感謝大家的支持。
小小說編年史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