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縛靈魂的現實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博羅中學高一(11)班 蘇藝
思想的進步在歷朝歷代都永不停息。精神點然的思想光芒,在人們的靈魂之上歡快地躍動著。
起初是孫少平。他最初就是一個性格不夠完善的人。他為了維護自己作為貧窮農民的兒子的尊嚴,特意留到最後才到食堂拿他的兩個黑饃饃。但這件事卻又促使他與一位同樣最後拿饃的女娃娃相互有了解。小說——他們的一個共同愛好,使得他們的感情日與俱增。
在這個女娃娃身邊,他嘗到了萌動的感情。他成長了,「激打起的第一個浪頭」讓他感受到「自己的精神比原來還要充實一些。」接著,他的又一個重要的靈魂臂膀——田曉霞,終於出現了。田曉霞充實、博學,有自己的主見。她的思維和個性使得她與孫少平相互吸引。青年人的熱血沸騰在政治渾亂的年代。從小說到日報,再到《天安門廣場詩抄》,愛國情懷和家國責任漫延開來。兩人相扶相攜,孫少平在他倆相處的過程中眼界漸漸開闊了。他的思想不再局限於小說人物精神的層面,他能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他能盡心盡力地了解中國和國際。
他說他想「希望自己扛著很重的東西。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不回頭地走啊走……我回到家裡,當然也為沒吃少穿煎熬的。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還是會煎熬的。」他的話中體現出來的,是純粹的奉獻精神。在畢業前,他的精神又一次升華,當然,在最後,他也是依然照著他所擁有精神做事的。他參加了搶險救災,為祖國的建設而奮鬥著。
孫少安,故事中另一位線索人物,也在生活的磨礪中變得更加鋥亮。在家庭的壓力下,他早已培養出堅忍、多思、毅力、擔當。他通過努力進入了生產部隊,又用切實的勞動贏得了村裡人的認可。他在校時就是個力求上進的人。他念小學時就能夠在公社的考生中名列第一。但是,這個貧窮的家卻不能支持他念鎮上的初中。他的髮小——潤葉上完了中學,當了教師。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在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一個人和一個人可能有家庭條件的區別,但孩子們本身的差距並不明顯。可一但長大了,每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會有較大的差別,有的甚至是天壤之別!
但他的思想並沒有停滯在這裡。他籌劃著開了一間磚廠,首先有了發展生產的意識。第一次,他因失誤使磚廠倒閉了。他的龐大的債務使他再一次辦了磚廠。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驗,他將廠子辦得紅紅火火,還拉動了村裡人的生活——這是他在平凡的世界為自己開創的不平凡的人生。
活出精彩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博羅中學高一(11)班 陳映彤
過了將近一年,重讀平凡的世界,似乎對這本書有了更新的感悟。
孫少安是人生的強者,可是他在愛情面前卻顯得膽小無能,面對青梅竹馬又互相愛戀的潤葉時他不敢吐露真情,只因潤葉是堂堂村書記的女兒而他卻是貧窮農民的兒子。而得到潤葉的表白信的時候他還是無法超越現實的枷鎖,他不敢大膽的去愛,更不敢奢望成為村書記的女婿,儘管兩人愛的深切,可現實鴻溝卻將二人生生隔絕,這是一幕悲劇,可這幕悲劇在現實中卻天天都在上演。老天啊,真是不公!可喜的是,老天雖然不公,但孫少安還算幸運,因為他後來遇到了溫柔賢淑又能輔佐他事業的秀蓮,可是成家了富裕了新的煩惱卻接踵而至,成家後兒女和父母分家看似平常,但對孫少安而言卻有難以名狀的痛苦。這樣的痛苦作者已描寫的淋漓盡致,在此不必多說,我只感嘆一個家庭在脫離貧窮的時候往往內部出現裂隙,而在面對巨大災難時又會重新粘合在一起,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偉大的親情與愛情都是在生活反覆的錘鍊中鍛造而成的,這個家庭的故事也是對人類兩種最偉大的情感的贊禮。只可惜老天還是不肯把所有的福祉都賜予一人,面對秀蓮癌症晚期,我們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的理想也都各有不同,但大多數人追求的無非名利權財而已:對物慾的追求是人之本性,無需加以指責,不過在這對比下,那些以勞動證明自我價值,用讀書提升生命意義的人就更加讓人尊重,孫少平就是這樣的人。他雖讀了高中,卻沒有學到太多的知識,不過他依然通過讀課外書來汲取知識,獲得做人的道理。我認為讀書的人分為三類,一類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像現在許多上學的學生們,讀的書也許自己並不喜歡,只不過是混一張文憑而已。第二類人則喜歡讀書,能夠融入書中的世界,通過讀書來攫取人生的智慧。第三類人嗜書如命,將讀書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每日若不讀書就會覺得如有所失,惶惶不安。孫少平屬於第二類人,他在書中使精神遨遊世界各地,看盡世間百態:通過讀書獲得快樂,也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貼近大地而超越農村。他在當村中當教師被刷下來在家賦閒的時候,產生了去城裡闖蕩的想法,這想法十分強烈,以至讓他日夜不安:他想出去闖蕩是為了錢嗎?那不如在家和哥哥幹活,或者直接答應侯玉英的求愛:是怕田地裡的勞動而出外躲清靜嗎?在黃原城當小工絕不比下地輕鬆:那他是為什麼願意放棄溫暖的家而獨自跑到外地去受苦呢?我想就是一顆年輕而沸騰的心渴望去接受生活中大風大浪的洗禮,讓自己在風浪中蛻變涅槃,煥然一新,過著無愧於心的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孫少平到最後也沒謀得什麼高官厚職,還是大牙灣煤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碳客」,然而他卻由衷的熱愛這份職業,因為在地下數十數百米的礦井中他能感到世間最真實的喜怒哀樂,也能在勞動中體驗生命的律動和享受付出所帶來的快樂與榮耀感。小說很快完結,生活卻將繼續:孫少平絕不會掏一輩子碳,而我們無法得知他的未來,我們只能祝願孫少平還有和他一樣為理想而奮鬥的都能活出精彩人生。
你我皆是天地蜉蝣,滄海一粟。在這浩然天地中,人,是多麼的渺小。然,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般,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雖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卻也擁有著獨屬於自己的那一方天地。顧城說,生如蟻而美如神。我們雖平凡,卻依然可以美麗,只要竭盡全力。畢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所以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看平凡的人兒如何偉大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博羅中學高一(11)班 陳詠菁
賈平凹是這樣評價路遙的:「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當我真正開始閱讀路遙《平凡的世界》後,我才能真正理解這段話,才真正感受到文字給人力量之大。路遙確實做到了:用最樸實的文字,描繪最平凡的生活,卻給人無窮力量。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真實作註腳,描繪了孫少平等各階層人物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上進與拼搏,求實與務真,自尊與信心的生活。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孫少安,一個沒怎麼接受過教育,將近一生都在勞作的農民。也許你會把它判定為舊中國時期什麼也不知的農民,但書中所描繪的孫少安卻顛覆你的想像。
誠然,作為農民的孫少安,他的目光不夠長遠,也沒有深謀遠慮的頭腦,更不識未雨綢繆的策略。他所學知識有限,無法達到更高一級的學識水平。這樣缺點多多的孫少安,又為何為我所喜愛呢?
書中寫過,孫少安與他的妻子東借西借才備足了足夠的錢來開燒磚廠。正當他們的生意紅火時,卻因請來的師傅所燒的磚坯不合格,之前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當你看到這而為他們所處生活困境感到焦頭爛額如熱鍋上的螞蟻時,轉機恰到好處的出現。他們再次借來一筆錢重辦燒磚廠,並且請來個手藝好的師傅。介時,孫少安的生活才正式走入正軌。
這些內容吸引人的不單是劇情,更有主人公樂觀向上、不畏困難的精神感動著我們。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危機與機遇並存,成功和失敗共生。我們無法知道下一秒、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更不能知道迎接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如同孫少安的做法一樣,在遇到困境之時,我們的心裡會經歷傷心、失望乃至絕望的過程,身體和精神也會經歷雙重打擊,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不為一個信仰的破滅而放棄,從不因挫折坎坷而停止腳下的步伐,從不因黑暗的來臨而喪失相信希望的信心。破曉後的黎明最是動人,暴風雨後的天空最是美麗,堅信這些,必能使生活燦爛無比。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這是對我們生活最好的寫照。也許你會質疑,但這有一個例子:伊爾莎是巴黎的一名服裝設計師,但在她舉辦服裝展覽的前幾天,工人都被競爭對手挖走了,聰明的她面對這一難題毫不慌張,而是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半成品展覽會,在巴黎引起巨大轟動。這可以說是絕處逢生了。
《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他總是能撥動你的心弦。它帶著你體會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帶你看盡人生百態,帶你嘗遍人生酸甜苦辣。在你每次心情被推向高潮時,再讓你重燃對生命生活的渴望。並未經歷過孫少安那段生活的我們,從字裡行間體會到了人生的幸福和艱辛,不易與光明。
所謂生活,我的理解便是人們在這個地球上一生的勞動作息,快樂傷心。而平凡不是平庸,貢獻小也不代表碌碌無為,只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性有所不同而已。
每個人的生活都多姿多彩,每個人一生中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我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做著一個平凡卻偉大的夢。所以《平凡的世界》,應是路遙送給世間一份最美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