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健身來說飲食的佔比是非常重的,「三分練,七分吃!」也表明了飲食對健身的重要性,在這其中關於飲食計算熱量是繞不開的話題。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健身飲食,一定要計算熱量嗎?」或者說是有這樣的必要嗎?計算熱量的意義又在哪裡?
對於大多數新手來說這一點是很糾結的,因為關於熱量的計算真的是太過於麻煩了,似乎思考的越多越阻礙自己健身,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還是要問你自己,你是如何定義計算熱量的?你願意為健身付出多少?對待健身,你是認真的嗎?
首先定義這個是否有必要,你要先問自己:「可以在不計算熱量的前提下,保證穩定的減少脂肪嗎?;在不計算熱量的前提下能穩定地增長力量和肌肉嗎?」這兩點是你要優先去考慮的東西,大多數健身目的基本上也都是建立在增肌減脂的目標上!
當然這兩點在不計算熱量的前提下也可以做到,只不過能否能把它做的更好,能否幫助你更好的實現目標?
簡單來說計算熱量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減脂或者是為了更好的增肌而服務的!計算熱量通常是指你在一段時間內攝入食物能量的總和,以天為單位。
我們都知道有效的減脂是要製造熱量缺口,讓你攝入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有效的增肌則是製造熱量盈餘,讓你的攝入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
那你知道製造熱量缺口;製造熱量盈餘它們最佳區間是多少嗎?
保持最佳熱量缺口和熱量盈餘區間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實現目標,這個標準通常來說是在15%-20%之間,也就是說減脂推薦你保持15-20%左右的熱量缺口,增肌保持在15-20%左右的熱量盈餘。
假如你一天總消耗在2000大卡,那攝入1600-1700千卡會更好的幫助你減脂,攝入2300-2400大卡則會更好的幫助你增肌,前提是保證訓練。
再回到開頭問題計算熱量,如果你不計算熱量,你可能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吃的太多或者是吃的太少,導致從熱量窗口變成熱量盈餘,熱量盈餘變成熱量缺口,你不能準確的讓你熱量攝入處於一個最佳區間!
那這樣你很有可能無法實現自己最大的增肌或減脂的潛力,雖然你可能在沒有計算熱量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減脂,但有更高几率造成肌肉的流失;依舊可以增肌,但有更高的機率會變成脂肪的增加。
正因為如此計算熱量才走進大家視野,更多的人去重視它,健身越久越想現實自己的目標,計算熱量是很好實現方法,它可以幫助你更精準的實現健身目標。
越到健身後期你越會明白計算熱量的重要性,它也是你對你健身的態度,一種嚴謹態度,如果你只是隨意對待自己的飲食,那你很難會實現:最大程度上減少脂肪的同時最小程度流失肌肉;最大程度增加肌肉的同時最小程度儲存脂肪。
如何去做?如何計算熱量?
通常計算熱量有兩種方法:
1.精準
記錄你一天攝入所有的飲食,根據你的目標選擇好你該攝入的熱量,一天消耗多少,一天攝入多少自己要大致有個數,然後根據總熱量去安排你碳水,蛋白質,脂肪的攝入。
當然實際尋找到這個值你要不斷的調整,數字只不過是參考,你要根據自己的身體來尋找最合適你自己的攝入量。
2.估算
知道自己每天攝入熱量的範圍,然後去攝入碳水,蛋白質,脂肪,儘可能地去接近自己理想範圍,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食物有什麼營養,但不需要記錄所有飲食情況,知道掌握大概即可。
計算熱量不可能百分百的準確,畢竟人體不是機器,誤差是存在的,但計算熱量會幫助你找到一個基準,去接近你真實的攝入值。
或許你說你沒有時間,你是學生,你工作很忙,你時間有限根本沒時間做這些,但我想說選擇權在你手上,也有很多比你條件更差的人做的做得比你更好,最終來說你到底想不想實現自己的目標,願不願意為健身付出這麼多!對健身夠不夠認真!
第一種方法可能更多的是健美運動員去實施,第二種方法更適合大多數人,但在這些基礎前提下,你需要去掌握一些飲食的知識,付出一定的精力去控制,需要一定的自律性!
最後總結一下:為了取得更好的目標計算熱量絕對有必要!
每個人沒辦法準確知道自己消耗多少,也不可能完全計算出吃進去多少,更何況吸收情況也是千差萬別。
所以最開始都是估算一個攝入的熱量,再估算吃進去的食物熱量,堅持一段時間,大概15到20天。
如果是增肌,就看看體重漲了沒,如果減脂,就看看降了沒,再根據增加或者降低的速度來判斷你是不是在合理的飲食區間。
這真的需要投入時間和經歷去一點點琢磨改進,身體不會直接回答你。但是在你掌握了自己的身體信息之後,你就可以很好的和它溝通了
健身計劃還是營養表,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通過實際情況去作調整,聽從身體給我的答覆!
以上就是關於計算熱量問題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小方愛舉鐵!每天分享健身知識,助你練就好身材!歡迎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