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1 0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淼哥故事會
午飯後,辦公室沒人,淼哥坐在辦公桌前看史蒂芬.平克的《心智探奇》。娟妹一陣風似的跑過來坐下:「淼哥、淼哥,手衛生,你會了嗎?」
淼哥頭也不抬,繼續看書:「我們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就像司機換輪胎,士兵擦槍油,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
醫院是病毒細菌最集中的場所之一,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法就是洗手。
俗話說:「菌從手來,病從口入」。不但我們醫務人員需要掌握手衛生,全社會都最需要牢記洗手的重要性呀。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調查,每個人每隻手上大約會有150種細菌,一隻沒有洗過的手,至少含有4萬~40萬個細菌,指甲縫裡更是細菌藏身的好地方,一個指甲縫裡可藏細菌38億之多。
我家小朋友上幼兒園,老師經常教他們勤洗手,還有兒歌呢:
小朋友,勤洗手;
防細菌,我拿手。
打開水龍頭,先來衝衝手;
打上小香皂,開始搓搓手;
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
然後再來交叉搓,拇指轉動一小周;
飯前便後要洗手,細菌遠離小白手;
天天洗手愛乾淨,預防流感我能行。
我們在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於15秒。
為了方便記憶,揉搓步驟簡單歸納為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一:掌心來相對
手指併攏相互搓
二:手心對手背
沿著指縫細細搓
三:掌心再相對
雙手交叉指縫搓
四:彎曲指關節
旋轉交換全面搓
五:握住大拇指
置於掌心來打磨
六:指尖相併攏
掌心旋轉輕揉搓
七:手腕相互洗
保證清潔無遺落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我在家裡,也會教孩子們學習「七步洗手法」,原來的口訣沒有關聯性,我改成了「內外夾攻大力玩」,一下子就記住了!
娟妹一臉毛線:「淼哥,我怎麼聽著那麼怪怪的呢?請還我的純真。」
淼哥45度望著天花板:「不管白貓還是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不管口訣怎麼理解,記得住、能用上,才是關鍵。
關注手衛生,讓我們把口訣記牢,在家裡把老人孩子都教會。關注健康,遠離疾病!」
關鍵詞 >> 洗手,外科醫生,手衛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