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師薩米埃爾·帕蒂(Samuel Paty)被斬首這一殘暴事件雖已過去將近十五天,但仍讓法國倍受打擊並深感震驚。全國上下議論紛紛,法國近來面對恐襲案件時一貫顯示出的凝聚力如今也開始顯現危險的裂縫。
前任及現任部長,部分媒體知識分子使出渾身解數攻擊左翼組織。儘管他們聲稱在維護國家團結,所做的事情卻是讓國家變得更加分裂。更過分的是,這幫「政客」竟然想將反種族主義者和伊斯蘭極端政治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並且照搬極右翼創造的「伊斯蘭-極左翼」一詞用以指代反種族主義者。將反種族主義者視為伊斯蘭聖戰主義的盟友,這種做法是可鄙的,只會有助於推進極右翼中伊斯蘭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所支持的蒙昧主義計劃。
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一樣,瀰漫全國的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同樣會對法國造成困擾。並且前者與後兩者之間很有可能會相互促進。之所以說反種族主義鬥爭的道路曲折艱難,甚至有時只能找到逢場作戲的盟友,是因為這種鬥爭,以及為真正實現平等而進行的鬥爭,都被束之高閣了。繼承啟蒙運動精神的進步人士既反對種族主義,也反對任何形式的宗教原教旨主義。
法國某些政治決策動搖了共和國的社會基礎,維護了專制且不平等的資本主義秩序。到目前為止,這些政策應當負首要責任。
法國希望構建一個超越籍貫、信仰和身份,富有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公民集體。因此它始終拒絕承認其內部存在「少數族裔」,否認他們擁有特殊的權利與義務。這體現了法國政治使命中的普遍主義色彩。
但是,很少有人提到,這項承諾早已被法國擱置。取而代之的,是數十年的極端自由主義政策和差異政治、是人民主權和公民意識的衰退,是將移民集中安置並形成隔離的所謂移民政策,是對自二戰法國解放後誕生的平等社會制度的摧毀,是愈發肆無忌憚地推行種族主義的行徑,是移民難以維持生計的狀況。在如此形勢下,要如何做好移民融合計劃,不將其引向一種幻想的、固化的法國身份,而是引向唯一能夠定義未來法國身份的公民身份呢?
唯有依靠人民團結的力量才能實現這項承諾。這種力量讓法國得以超越程序性權利的狹隘框架,並讓共和國得以崛起。然而這其中存在一個可怕的陷阱:資本家們將其自身利益置諸其他考量之上,因此他們為維護自身統治能夠展現出超越宗教、國籍與身份的團結。相反,底層社會、工人階級與被剝削的僱員則一直被人為惡意分化。反共和主義者試圖規避「共和國」一詞以此更好地消滅它,而差異主義助長了這種對共和主義的背叛。在這種情況下,底層群眾因不斷受到差異主義的攻擊而走向分裂,人民團結因此難以實現。
不僅如此,右翼和極右翼還利用政教分離這一概念,對它進行歪曲,使之偏離實際含義。與此同時,法國被劃入了伊斯蘭教的敵對陣營。由於法國在外交政策上與北約及美國保持一致,這種敵對性質便更為強烈了。法國應該向全世界表明其反對種族歧視的決心,以及實現共和主義和普遍主義的理想。每一位加入法國的人都應被授予公民身份,這樣才能構建以民主為基礎的政治方案。同樣,法國應當擺脫帝國主義的思維邏輯,不再被資本巨頭及美利堅帝國操控。
再者,我們需要衡量當前所面臨的困難。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年輕一代的法國穆斯林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與法國脫鉤。我們需要找到造成脫鉤現象的根源,幫助他們解決困境。他們遭遇歧視和失業,生活不穩定,只有通過內部抱團才能維持生計。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更是讓他們雪上加霜,而政府卻將年輕人當作「就業市場」上首當其衝被「調整」的變量。我們應該竭盡全力,為他們提供就業或者職業培訓,「不惜代價」也要實現年輕人無人失業的目標。這樣一來,這些年輕人就不會再因其身份認同和宗教而被隔離對待。推行博洛計劃[1]中的主張就是一個好辦法,然而這個計劃已經被馬克龍總統拒絕。
此外,務必要查清這幾年裡一種復古的伊斯蘭教如何以及被誰傳入法國,並且蠱惑了迷茫的青年人。在一些中東國家,它們的伊斯蘭教就同資本主義暴力一樣落後於時代,但在法國卻可以大行其道。這些中東國家基於其巨額石油收入、對大西洋主義的遵從及暴力神權政治獲得自身的影響力,並意欲在全球範圍爭奪更多影響力,從而獲得極其穩固的象徵及實際權力。在我們領導人「友好的默許」之下,它們在這裡購進一個足球俱樂部,在那裡買座城堡,甚至收購許多大公司董事會的股份,份額之大足以使其掌控公司命運。在收購之下,它們的宗教觀念一直都夾雜其中,如影隨形。
通過富有技巧的宣傳,中東的伊斯蘭教義逐漸取代了馬格里布地區的穆斯林傳統。馬格里布的伊斯蘭文明誕生於地中海海岸,由當地文化與猶太文化、柏柏爾文化、基督文化、希臘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共同沉澱產生,是地中海沿岸不同的科學與知識交流融合的結果。然而,部分法國穆斯林青年已經被一套全新的宗教理論完全洗腦,老一輩法國穆斯林難以再對他們施加影響。此外,美國及其駐法使館也試圖基於宗教及道德,用幾百萬美元誘惑這些感到被背叛拋棄的法國青年。
法國將與其公民,尤其是與其青年,籤訂一個全新的公民身份的契約。這個契約將為法國的歷史翻開嶄新的篇章。唯有從福利的、民主的共和國中汲取能量,通過世俗化保證人民團結,並時刻具備團結法國青年與勞動者的利益意識,我們才能夠創建兼具集體性與解放性的新方案。我們期待進行這樣符合全體人民利益的討論。
注釋:
[1] 博洛計劃指法國前城市建設部長博洛(Jean-Louis Borloo)奉馬克龍之命為郊區建設建言獻策,於2018年4月26日向總理菲利普提交的名為《在共和國中大規模地和諧共處》的報告,其中提出「立刻重新啟動郊區翻新計劃」等十九項計劃,以提振郊區發展並防止「新的種族隔離」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www.humanite.fr/lecons-dun-echec-francais-69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