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宗教與教育分離和伊斯蘭教禁忌

2021-03-05 獨喵Judie

     Samuel Paty told his pupils to look away if they might be offended. He knew that caricatures of the Prophet Muhammad are deemed blasphemous by Muslims. But since the images in question were published by Charlie Hebdao, a French satirical magazine whose staff were massacred by jihadists in 2015, they were also relevant to a class about free speech. The teacher thought his pupils old enough to decide for themselves. For this, he was beheaded. 

     法國人的薩繆爾帕蒂在上課的過程中給學生們展示了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肖像畫。雖然他在課上也有對那些可能會被冒犯到的伊斯蘭教信徒們提醒可以選擇不看。但是媒體的添油加醋,使得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法國的諷刺雜誌《Charlir Hebdo》刊登了課堂上發生的這一幕。其實,這本雜誌的員工之前就有因言論不當而被暗殺的事例。這位教師只是簡單地認為自己的學生已經足夠成熟到可以擁有自己的判斷力。因此,他失去了生命。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outrage can swiftly go global. The parent who denounced Mr Paty was not in the classroom, and lied when he said his daughter had been. The jihadist who killed the teacher did so after watching a Facebook video posted by that parent. And when Emmanuel Macron, France’s president, decried the murder and defended free speech, the leaders of several Muslim countries accused him of Islamophobia. Among them were Turkey’s president, who locks up thousands of Muslims for belonging to the wrong religious group, and Pakistan’s prime minister, who seems more upset by events in a classroom in France than in next-door China’s million-Muslim gulag. 

在社交媒體的年代,連憤怒都可以傳染到全球。譴責帕蒂老師的家長甚至都不在教室目睹情況全過程,並且還撒謊宣稱自己的女兒也是在教室的學生之一。在看完該家長上傳的臉書視頻後,聖戰主義者拿起屠刀。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該暴行,保衛言論自由,一些穆斯林國家的領導人譴責他有伊斯蘭教恐懼症。其中,就包括把國內數千的穆斯林教徒囚禁起來,僅僅是因為他們信錯了教,巴基斯坦的首相比起其他的國家的領導似乎都要因此事感到氣憤。

   

     

But some critics seem sincerely to believe that France is the cause, rather than victims, of jihadist attacks on its soil. They often point to its tradition of secularism. This was entrenched by law in 1905, after along struggle with the Catholic church. It protects the right to believe, ornot to believe, and separates religion from public life. No French presidentcould be sworn in on a holy book. No French state school could stage a nativityplay. Some feel that such rules discriminate against Muslims. A ban on 「conspicuous」 religious symbolsin state schools,includes the crucifix, but some Muslims still resent the factthat they (or their daughters) must remove their headscarves at the schoolgate. When Mr. Macron recently announced a crackdown on signs of 「Islamist separatism」, such as homeschooling, which he sees as a pretext for radicalize teaching, he was accused of 「weaponize」 secularis against Muslims. 

批評家們似乎認為,法國是事件的起源,其實事實是法國是事件的受害者,是一直存在的聖戰主義者的攻擊受害者。這件事的起源或者根本原因來自於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世俗主義(宗教與教育分離)。該觀念定於1905年,和基督教長久的鬥爭以後,並寫入法律。法律給予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並且把宗教從公眾生活裡面分開。沒有一位法國總統是在聖經上宣誓就職。也沒有一間法國國立學校可以上演耶穌誕生的劇目。一些人認為,這些規定是對穆斯林教的歧視。禁止在學校出現任何顯眼的宗教符號,但是穆斯林教徒仍然對女同學必須在入校前校門口脫下頭罩的規定充滿怨念。馬克龍總統最近宣布肅清「伊斯蘭教分離主義」的符號意義,例如家庭教育,因為他認為這是極端分配教育的一種藉口。他也被質控武裝世俗主義針對穆斯林教徒。

     

Most controversial of all for some Muslims, French law protectsthe right to blaspheme and to insult any religion -- although not todiscriminate against an individual on the basis of religious belief. Some seethis, wrongly, as a French campaign to insult Islam. Boycotts of French goods and anti-Macronprotests have taken place from Istanbul to Islamabad. 

對穆斯林教徒來說,最飽受爭議的法國法律是:保護公民享有咒罵或者是辱罵穆斯林教徒的權利,但是同時不可以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辱罵個人。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這是對侮辱伊斯蘭教的法式宣傳互動。法國貨品的抵制和反馬克龍抗議的活動已經從伊斯坦堡蔓延至伊斯蘭瑪巴德。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uslims is a real problem in France, asMr Macron implicitly concedes employers are more likely to bin their jobapplications. Mr Macron has vowed to fight racism, and improve opportunitiesfor people in deprived neighborhoods, 「of whatever skin colour,origin, religion」.

    其實,在法國對於穆斯林教徒的歧視確實是確有其事,正如馬克龍總統默認那般。僱主的面試邀約率也明顯較低。馬克龍總統已經宣誓抗擊民族主義和提高貧困區域的人民上升機會。

  

Yet it is important not to lose sight of two points of context.First, more than 250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Islamist terrorist attacks inFrance since 2015. Last year more suspects of jihadist terrorism were arrestedin France than in any other EU country. French intelligence services warn that radicals are waging a war for the minds of the young, especially online, to winrecruits to violence. France is right to be more concerned than most, and to seekto respond firmly. 

Second,France is also right to defend free speech. A religion is a set of ideas, andtherefore open to debate and even mockery. Considerate speakers will try not togive gratuitous offence. But governments should not compel them to be inoffensive. If they did, everyone would have to censor themselves, for fear ofoffending the most easily offended person in the audience. And as Mr Patydiscovered, an audience can include anyone on Earth with a phone. 

其實,長久以來法國一直飽受宗教問題困擾。首先,2015年以來,在恐怖襲擊中,已經超過250人已經喪失了生命。去年更多的聖戰恐怖主義者在法國的逮捕嫌疑人數已經超過任何其他歐盟國家。法國情報組織警告,極端主義者正在醞釀對年輕人發動思想戰爭,尤其是在線上,目的是為了招聘暴力活動的募集兵。法國因此也理應對如何尋求對此事件做出有力回應更為關注。

 其次,法國也有權保衛言論自由。宗教說到底就是觀念的合集,因此,應該接受公開的討論和嘲笑。深思熟慮的發言人也應該儘量不要無端端引發爭議,冒犯他人。但是政府應該強迫他們變得沉默無聲。如果他們這麼做了,每個人都應該去自我反思,因為他們所攻擊的對象是最容易被激怒的。正如帕蒂老師事件揭示:一個觀眾可以用一臺手機連接地球上的任何人。

   

       

   也許法國人民捍衛的是法國大革命代表的精神:自由、博愛、民主。

相關焦點

  • 法國和伊斯蘭教到底什麼仇什麼怨?
    由此引發了法國全國有關政教分離、民族團結和統一的大爭論。  2003年7月3日,針對法國社會中不斷發展的社團主義傾向,法國總統席哈克主持儀式成立了調查政教分離原則執行情況的思考委員會。委員會由包括各種宗教身份的20名有威望的專家和學者組成。席哈克要求委員會在年底前提交一份法國社會執行政教分離原則的報告,並對更好地執行政教分離原則提出建議。
  • 月經禁忌與宗教起源
    月經禁忌和宗教的作用一樣,也許都是為了防止女性出軌。事實上,很多人類學家都相信,人類社會發明的很多規矩和禁忌,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決這個「親生子難題」。月經禁忌的「防通姦理論」誕生後,得到了人類學家的積極響應,大家陸續發現了很多案例,證明這個理論相當可靠。但是,史特勞斯曼教授還不滿意,她又提出了一個新理論,認為宗教的作用和月經禁忌是相似的,最初也都是為了防止通姦。
  • 世俗主義與宗教自由,法國面臨的恐怖主義緣何而起?
    在教師遇害後重讀饒勒斯的信,正意味著重提教師與世俗教育之於法國共和價值的重要性,恰如中國讀者熟悉的《最後一課》所展現的,教育是鑰匙,在外敵侵略時喚醒民族精神,更在和平年代中傳遞種種現代法國奠基其上的價值觀。至此,教師遇害的巨大象徵意義得以理解,因為世俗政治、反對宗教對社會與政治的影響是法國社會的共識,而教師和教育則是這一共識的執行者乃至守護者。
  • 《人道報》| 法國宗教融合失敗的教訓
    繼承啟蒙運動精神的進步人士既反對種族主義,也反對任何形式的宗教原教旨主義。法國某些政治決策動搖了共和國的社會基礎,維護了專制且不平等的資本主義秩序。到目前為止,這些政策應當負首要責任。 法國希望構建一個超越籍貫、信仰和身份,富有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公民集體。因此它始終拒絕承認其內部存在「少數族裔」,否認他們擁有特殊的權利與義務。
  • 宗教禁忌對自殺行為的影響
    影響自殺行為的現實因素多種多樣,其中除了包含個人的痛苦、煩惱和絕望外,還隱藏著社會、文化等因素。各大宗教一方面能夠在教義上對自殺行為做出規範和評判,另一方面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有效採取對自殺危機的幹預活動。  具體來看,各大宗教對自殺的經典論述有所差別。對於自殺行為,基督教的倫理觀念基本上持反對態度。
  • 神說,這個東西你不能吃:宗教中的飲食禁忌
    世界各大宗教基本上都有飲食禁忌。這些禁忌原本出自各宗教的古老傳統,在歷史上又成為強化認同的重要標誌。這些宗教飲食禁忌往往有相通之處。比如源自猶太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有守齋和禁食某些食物的傳統。然而,基督教傳播的地理環境與猶太教訂立飲食律規之時的環境差異巨大,所以許多食物的禁忌在基督教中已不復存在。
  • 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是怎樣形成的
    穆罕默德的創立的伊斯蘭教同基督教、佛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同基督教、佛教的歷史比較,伊斯蘭教的歷史遠為後出。伊斯蘭教是7世紀中期在阿拉伯半島傳布開來的一種宗教。它的創始人是麥加貴族世襲出身的穆罕默德。後來,伊斯蘭教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 法國的教訓:宗教自由之虛妄
    帕蒂遇害後,一個問題擺在了法國面前:「宗教自由」,是否真實? 法國總統和民眾向教師帕蒂致意人類對於「宗教自由」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而它真正在近現代的世界秩序中經常被視作基本人權之一,是在啟蒙運動之後。
  • 德國將培養更多本國伊斯蘭教教職人員以防宗教極端化
    中新社柏林11月11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10日表示,在該部門支持下開設的用德語培養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課程為預防極端化作出了貢獻,有利於社會團結。他表示,當天開幕的德國伊斯蘭會議的核心議題便是如何擴大德國國內的教職人員培養、克服對外國的從屬性。
  • 霍梅尼的10個冷知識:只受過宗教教育,勸蘇聯全民改信伊斯蘭教
    2.霍梅尼一生只接受過宗教教育,沒有接受過科學教育。6歲開始學習古蘭經,上宗教學校接受宗教教育,17歲去阿拉克神學院,18歲在達爾沙法學院學習伊斯蘭法。畢業後,霍在納傑夫和庫姆的神學院當老師,教授學生伊斯蘭教義。這種特殊的教育經歷是他日後強烈反對世俗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伊斯蘭教、藏傳佛教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統一戰線也在探索總結中曲折發展,為克服困難和糾正失誤作出了持續努力。  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必要性  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是中國社會制度改革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有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塔吉克、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有蒙、藏、土、羌、裕固等民族信仰藏傳佛教。
  •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結束語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維吾爾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薩滿教,後來相繼信仰過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
  • 伊斯蘭宗教領袖:ISIS是伊斯蘭教的頭號大敵
    > 沙伊赫·阿卜杜拉·阿齊茲·姆沙伊赫,沙烏地阿拉伯大穆夫提(照片來自WIKI MEDIA) 沙烏地阿拉伯的最高宗教官員最近公開
  • 扎在法國胸口的一根刺
    法國憲法從大革命至今,前前後後頒布了十多部,共和國也從第一共和變為第五共和。這樣動蕩的經歷,讓法國意識到,必須要實行政教分離原則,因而在第五共和國1958年頒布的憲法中,第一條原則便是:「法蘭西是不可分的、世俗的(lacité)、民主的,和社會的共和國。
  • 法國的「政教分離」是怎麼回事?
    看來,法國的「政教分離法律(Loi sur la laïcité)」頒布實施至今年已整整113年了,而宗教問題,依然是一個牽動社會神經的敏感話題. 那麼,法國的「政教分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過,由於天主教會歷史上對法國社會所起的作用和影響,法國政教分離的實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1905年制訂頒布的「政教分離」法律為此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部法律終止了1801年拿破崙籤署的關於法國政府與天主教會之間關係的「和解協議(Concordat)」,發明了一種法國式的政教分離,宣布信仰自由並保證各種信仰權的自由行使。
  • 【青·了解】你知道法國被恐怖襲擊的原因嗎?
    由此引發了法國全國有關政教分離、民族團結和統一的大爭論。  2003年7月3日,針對法國社會中不斷發展的社團主義傾向,法國總統席哈克主持儀式成立了調查政教分離原則執行情況的思考委員會。委員會由包括各種宗教身份的20名有威望的專家和學者組成。席哈克要求委員會在年底前提交一份法國社會執行政教分離原則的報告,並對更好地執行政教分離原則提出建議。
  •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譴責美通過所謂涉疆法案:停止借宗教人權問題幹涉...
    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政府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按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新疆各民族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新疆現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不同民族,2500萬人口,形成了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
  • 天下歷史事:伊斯蘭教《古蘭經》,「六大信條」,信真主和天使
    在眾多宗教文化中,伊斯蘭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宗教,這麼多年來,伊斯蘭教在發展、傳播過程中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變化,那麼這些變化體現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在伊斯蘭文化中,宗教文化是其核心和基礎。而其他文化如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教育文化等都是從宗教文化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 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及其與主流社會的互動
    它規定:國家保障信仰自由,不給予任何宗教以官方支持;信仰是公民個人的事務,教會機構和神職人員只能存在於信仰領域。1946年憲法和1958年第五共和國憲法規定:法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會的共和國,確保所有公民不分籍貫、種族或宗教派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蘭西共和國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國家明確實行嚴格的政教分離。
  • 馬克龍對法國穆斯林團體「下通牒」:若不籤署憲章,會「引發後果」
    【環球時報記者 趙風英】據《巴黎人報》19日報導,為遏制國內極端主義,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三晚要求法國穆斯林信仰委員會(CFCM)領導人在15日內起草並接受《共和國價值觀憲章》。該憲章有兩項核心原則:伊斯蘭教是宗教而非政治運動;法國穆斯林群體不應被外國幹涉。